-
非奈利酮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 meta 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系统评价非奈利酮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copus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4月21日,搜索非奈利酮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件、提取资料后,采用Jadad量表和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5项RCT,共2 518例心力衰竭患者.有效性结局指标方面,非奈利酮与依普利酮在改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安慰剂比较,非奈利酮能够降低首次心力衰竭住院(HHF)风险(RR=0.68,95%CI:0.49~0.94,P=0.02)和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风险(RR=0.79,95%CI:0.64~0.98,P=0.03).安全性结局指标方面,非奈利酮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略低于安慰剂(RR=0.95,95%CI:0.90~1.01),非奈利酮引起高钾血症的风险略低于依普利酮(RR=0.90,95%CI:0.46~1.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奈利酮引起高钾血症的风险高于安慰剂(RR=2.07,95%CI:1.46~2.95,P<0.01).结论 非奈利酮可降低NT-proBNP水平、首次HHF和心血管复合终点事件风险,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皮下持续葡萄糖监测对成人ICU患者血糖控制作用的 meta 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评价皮下持续葡萄糖监测(SCGM)在ICU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益处,以期为ICU患者血糖管理开拓新的思路.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24年4月28日的SCGM ICU患者血糖控制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两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使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应用Review Manager5.4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16.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纳入18篇文献,其中17篇文献质量评价为中等纳入最终研究,1篇文献质量评价较低被剔除分析.共1 799例研究对象,包括入住ICU的肿瘤和心脏手术后、脓毒血症、口腔间隙感染、急性胰腺炎、颅脑损伤等患者,其中糖尿病患者占8.5%.试验组(SCGM)和对照组(床旁血糖仪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或血气分析仪动脉血糖监测)患者低血糖发生率(RR=0.35,95%CI:0.25~0.47,P<0.001)、平均血糖(SMD=-0.13,95%CI:-0.25~-0.00,P=0.040)、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SMD=0.29,95%CI:0.10~0.49,P=0.0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用量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中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44,95%CI:-1.05~0.17,P=0.160),但在非强化胰岛素治疗组中,两组胰岛素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01,95%CI:-2.29~1.72,P<0.001).结论 与床旁血糖仪毛细血管血糖测定或血气分析仪动脉血糖测定比较,在ICU患者中应用SCGM可以降低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平均血糖和胰岛素用量,并提高患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占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麝香保心丸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建库至 2023年7月 18日在 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与麝香保心丸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动物实验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及资料提取,建立文献信息库,采用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共纳入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与模型空白组相比麝香保心丸组可缩小主动脉斑块与血管腔面积比(SMD=-3.94,95%CI:-6.53~-1.36),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SMD=-2.86,95%CI:-4.21~-1.52),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SMD=-2.83,95%CI:-4.18~-1.47),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SMD=-2.80,95%CI:-4.57~-1.03).麝香保心丸组与模型空白组相比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93,95%CI:-0.34~2.19).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麝香保心丸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可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胆固醇流出调节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缓解血管内皮凋亡、激活自噬等有关.上述结论仍需要纳入设计更为严谨的高质量文献不断补充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体系建设探索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适应新形势下医学科技创新要求,探索建立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的管理制度和体系,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健康发展.方法 通过查询文献、政策解读及工作实践,了解目前IIT管理的痛点及难点问题,梳理IIT管理的核心要求及要素,思考完善IIT管理的措施.结果 探索IIT管理五大支撑体系建设.职能责任体系,对IIT进行分类分层管理、责权分明;质量监管体系,引入第三方协管机制,填补IIT质量管理三级质控体系的缺漏;经费支撑体系,减免IIT的医院管理费,将IIT承接情况纳入优选SMO年度考评指标;协同创新体系,对外与企业联动,对内各部门协调整合,共同促进IIT的高效率运转;风险预警体系,制定IIT风险评估标准,实时动态监管,强化IIT数据管理,保障IIT数据安全.结论 目前IIT管理在国内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且无完备的管理体系框架及实践.通过构建IIT五大体系建设方案,有利于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保障质量、降低风险,对于IIT管理的完善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血清miRNAs差异性表达与围术期应激性心肌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NAs)差异性表达与围术期应激性心肌病(PSC)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非心脏手术心肌损伤病人48例,包括24例出现心肌损伤病人(PSC组)与24例匹配病人(非PSC组).分别在5个时间点(术前、切皮后2、6 h及术后1、2 d)收集血液样本,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分析miR-122-5p、miR-150-5、miR-126-3p、miR-21-5p、miR-208-3p表达.结果:术前、切皮后2、6 h及术后1 d,PSC组miR-122-5p表达低于非PSC组;术前、切皮后2 h及术后1 d,PSC组miR-21-5p高于非PS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miR-122-5p、miR-21-5p可预测PSC发生.单变量分析显示,高miR-122-5p水平病人围术期PSC风险降低,高miR-21-5p水平病人围术期PSC风险增加.多变量分析显示,miR-122-5p、miR-21-5p是病人围术期PSC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前miR-21-5p、miR-122-5p水平可独立预测围术期PSC发生;术前miR-21-5p、miR-122-5p可能基于心脏生物标志物进行术前风险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或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或替罗非班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本研究旨在探索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或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数据库,纳入STEMI患者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或替罗非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及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3年11月27日.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均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包括1 721例患者,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 864例(试验组),注射替罗非班857例(对照组).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改善PPCI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包括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Ⅲ级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Ⅲ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OR 1.83,95%CI 1.36~2.46,P<0.0001;OR 2.38,95%CI 1.22~4.66,P=0.010);校正TIMI帧计数(cTFC)显著低于对照组(MD-2.43,95%CI-2.94~-1.92,P<0.00001);ST段回落率(STR)≥70%高于对照组(OR 1.93,95%CI 1.01~3.68,P=0.050).显著降低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OR 0.54,95%CI 0.35~0.82,P=0.004).改善心功能,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MD 1.71,95%CI 0.04~3.38,P=0.050).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峰值低于对照组(MD-74.16,95%CI-83.59~-64.74,P<0.00001).两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OR 1.18,95%CI 0.64~2.16,P=0.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患者PPCI期间,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UK较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心功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同时两组间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非小细胞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耐量及通气效率的临床特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运动耐量和通气效率的特点。方法:根据胸外科数据库和电子病例资料筛选出合并T2DM的NSCLC患者(48例),使用倾向性评分法在病例中1∶1匹配出单纯肺癌患者(48例),据此分为合并T2DM组及未合并T2DM组,且所有患者行肺切除术前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另择同期行CPET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24例),对CPET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静态肺功能指标、CPET核心指标、运动耐量及心率恢复指标和通气效率及气体交换指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合并T2DM和未合并T2DM组的峰值摄氧量(VO 2peak)、无氧阈(AT)及峰值氧脉搏(peak O 2pulse)均降低,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 2slope)及最低值(VE/VCO 2nadir)均上升( P<0.01);与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VO 2peak、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 2/kg)及最大功率(WRpeak)均降低,VE/VCO 2slope、VE/VCO 2nadir均升高(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AT和峰值运动时,2组NSCLC患者的VO 2和VCO 2均下降( P<0.05),且峰值时合并T2DM组较未合并T2DM组更低( P<0.05)。热身和AT时,2组NSCLC患者的HR值较健康对照组高,与健康对照组和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在恢复期1~3 min内心率下降减慢( 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T和峰值时2组NSCLC患者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 2)上升( P<0.05);在热身和AT时,2组NSCLC患者的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CO 2)均下降( P<0.05),合并T2DM组在峰值时低于健康对照组( 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未合并T2DM组相比,合并T2DM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呼气流量峰值(PEF)及其绝对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MVV%,PEF%)、用力肺活量绝对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均下降( P<0.05),且未合并T2DM组较健康对照组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健康人相比,NSCLC合并T2DM的运动耐量及运动时通气效率均下降,未合并T2DM组的运动耐量下降,通气效率大致正常;CPET可为NSCLC合并T2DM患者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传统病房智慧升级后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通过物联网平台对传统病房进行智慧升级,实现病区智慧化、精细化管理,对升级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于2020年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心内科2个病区作为试点单元,实施智慧化病房管理模式。以易改造、易施工、易维护为原则,在实现物联网全覆盖的基础上,接入硬件和软件系统,完成传统病房智慧升级,采用结构化观察、半结构式访谈法评估升级后工作效率以及患者的使用体验。结果:升级后生命体征采集与记录耗时、护理风险评估与耗时、标识牌制作与悬挂耗时分别为(4.24 ± 0.87)、(4.07 ± 0.86)、0 min与升级前的(6.50 ± 2.95)、(4.73 ± 1.62)、(1.13 ± 0.43)min相比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04、3.99、28.96, P<0.0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患者认为智慧病房智能化,节省人力和等待时间;操作简单,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体验;系统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结论:传统病房智慧升级有助于患者精细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使用体验,在未来发展中不断改进,可为同类病区的智慧升级提供实践路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虚弱、生活方式、遗传和痴呆风险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年龄的增加,痴呆患者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这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在一些高收入的国家,人们发现经过年龄调整后的痴呆症发病率出现显著下降的趋势,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宜居的生活环境或许能降低痴呆症的发生风险。为了优化痴呆预防策略,在本项基于英国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作者评估了虚弱、健康生活方式和多基因风险评分与入院记录和死亡登记数据中记录的全因痴呆事件之间的关系。该研究最终纳入196 123名60岁以上的研究对象,在2006—2010年开始对受试者进行基线评估,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分别在2017年3月、2016年10月和2016年2月结束随访。为了评估虚弱和痴呆症发病率之间的关系,作者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来估计虚弱指数与痴呆症发病率之间的关联,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来确定虚弱的差异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通过多基因风险评估的交互作用和亚组分析来评估虚弱是否能调节多基因性痴呆风险的表达,并且还考虑了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等协变量。结果显示,高度虚弱与痴呆风险增加有关, HR(95% CI)值为3.68(3.11~4.35),与遗传风险无关。虚弱介导了健康生活方式与痴呆风险之间44%的关系,间接效应 HR(95% CI)值为0.95(0.95~0.96)。高遗传风险和高虚弱的受试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是低遗传风险和低虚弱受试者的5.8倍, HR(95% CI)值为5.81(4.01~8.42)。较高的遗传风险对低虚弱者的影响最大, HR(95% CI)值为1.31(1.22~1.40),但对高度虚弱的患者没有影响, HR(95% CI)值为1.09(0.92~1.28)。虚弱与痴呆发生风险密切相关,并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诱发痴呆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产前超声监测胎儿心头比和颈项透明层厚度对高龄妊娠胎儿出生缺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监测胎儿心头比和颈项透明层厚度对高龄妊娠胎儿出生缺陷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行超声检查的3 112例孕妇,根据其胎儿有无出生缺陷分为无出生缺陷组(2 957例)与有出生缺陷组(155例),比较两组胎儿心头比、颈项透明层厚度,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胎儿心头比、颈项透明层厚度与胎儿出生缺陷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胎儿心头比、颈项透明层厚度预测胎儿出生缺陷的价值。结果:与无出生缺陷组相比,有出生缺陷组胎儿心头比、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加( P<0.05);胎儿心头比、颈项透明层厚度与胎儿出生缺陷呈正相关( P<0.05);胎儿心头比增加、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增加是胎儿出生缺陷的危险因素( P<0.05);颈项透明层厚度评估胎儿出生缺陷风险的价值优于心头比( P<0.05);心头比联合颈项透明层厚度评估胎儿出生缺陷风险的价值优于两项单独检查( P<0.05)。 结论:产前超声监测胎儿心头比和颈项透明层厚度联合评估高龄妊娠胎儿出生缺陷风险的价值较高,有助于降低高龄妊娠胎儿出生缺陷,对优生优育意义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