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地区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分布情况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儿童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方法:对5 823例天津地区l~14岁儿童UniCAP系统(荧光酶联免疫法)血清变应原sIgE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血清变应原sIgE的分布及其与性别、病种、年龄、季节的相关性。结果:1.在5 823例儿童中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者3 602例(61.86%);其中单纯气传变应原阳性1 556例(43.20%),单纯食物变应原阳性779例(21.63%),食物及气传变应原双重阳性1 267例(35.17%)。2.气传变应原阳性率前5位的依次为霉菌类(33.02%)、粉尘螨(27.21%)、户尘螨(24.28%)、艾蒿(21.64%)和豚草(17.32%)。3.食物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及小麦为主,阳性率分别为27.06%、25.59%及20.00%。4.男童阳性率(64.02%)高于女童(5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0.94, P<0.05)。5.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血清变应原sIgE阳性率(73.18%)高于变应性鼻炎患儿(59.82%)及湿疹患儿(5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4.51、40.04,均 P<0.05);哮喘患儿气传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小麦、花生;变应性鼻炎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霉菌类、鸡蛋白、小麦、艾蒿和粉尘螨;湿疹患儿主要变应原为鸡蛋白、牛奶、霉菌类、粉尘螨和户尘螨。6.随年龄增长,气传变应原sIgE阳性率逐渐升高;食物变应原sIgE中,牛奶、鸡蛋白阳性率逐渐下降,小麦及花生阳性率逐渐上升。7.不同季节变应原sIgE阳性率不同,总阳性率以夏季(66.59%)最高,秋春季(64.15%、62.07%)次之,冬季(54.63%)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38, P<0.05);气传变应原中,粉尘螨、户尘螨在夏秋季节(粉尘螨:32.25%和30.17%;户尘螨:30.40%和27.54%)最高,霉菌类在夏季(45.41%)最高,其次是秋季(36.19%);德国小蠊主要在夏季(5.52%)最高;猫毛皮屑、动物皮毛组合、艾蒿及杂草类花粉组合在秋季阳性率较高,分别为33.33%、13.94%、24.84%及19.88%。 结论:霉菌类、粉尘螨、户尘螨、鸡蛋白和牛奶为天津地区儿童最常见的变应原。变应原的分布与儿童性别、病种、年龄、季节均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过敏患者总IgE水平分布及与过敏原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过敏患者总IgE水平分布特征及与过敏原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过敏患者1 41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总IgE,以总IgE>60 kU/L为总IgE升高。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使用吸入性和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采用欧蒙印迹体外半定量法检测血清或血浆各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IgE。结果:1 417例过敏患者中,总IgE升高617例(43.54%),总IgE正常800例(56.46%);存在变应性749例(52.86%),最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尘螨[38.72%(218/563)],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花生[24.01%(109/454)]。总IgE和嗜酸粒细胞正常且无变应性患者占19.20%(272/1 417)。总IgE升高患者男性比例、嗜酸粒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计数、吸入过敏原过敏总指数、非吸入过敏原过敏总指数、阳性过敏原数量、总阳性指数和平均阳性指数明显高于总IgE正常患者,年龄明显低于总IgE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总IgE<60 kU/L(总IgE正常)800例,总IgE 60~499 kU/L(总IgE轻度升高)487例,总IgE 500~999 kU/L(总IgE中度升高)78例,总IgE≥1 000 kU/L(总IgE重度升高)52例。总IgE重度升高患者和总IgE中度升高患者男性比例和年龄明显大于总IgE轻度升高患者和总IgE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IgE重度升高患者复合过敏率明显高于总IgE中度升高患者、总IgE轻度升高患者和总IgE正常患者[73.08%(38/52)比60.26%(47/78)、38.40%(187/487)、17.00%(13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嗜酸粒细胞比例、嗜酸粒细胞计数和阳性过敏原数量均随着总IgE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IgE中度升高患者尘螨/粉尘螨过敏明显多于总IgE重度升高患者、总IgE轻度升高患者和总IgE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总IgE正常不能排除过敏性疾病。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总IgE升高。总IgE ≥1 000 kU/L的患者应当警惕复合过敏可能。总IgE>500 kU/L的患者总IgE不再与单项过敏程度有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天津市某儿童医院8 092例儿童湿疹与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分布特征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本研究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检测结果,比较不同疾病、性别、年龄患儿的过敏情况,为儿童湿疹、荨麻疹皮肤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采用回顾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的8 092例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血清样本做食物(10项)和吸入(10项)sIgE检测,采用 χ2检验分析湿疹、荨麻疹患儿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过敏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 092例患儿中,湿疹比例64.42%(5 213/8 092),荨麻疹比例35.58%(2 879/8 092);过敏原sIgE阳性率66.65%(5 393/8 092),食物过敏原sIgE阳性率61.74%(4 996/8 092),吸入过敏原sIgE阳性率34.85%(2 820/8 092)。8 092例患儿中,食物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鸡蛋46.65%(3 775/8 092)、牛奶32.64%(2 641/8 092)、小麦面粉15.08%(1 220/8 092),吸入过敏原sIgE检出前三位依次为屋尘21.40%(1 732/8 092)、交链孢霉11.78%(953/8 092)、粉尘螨7.33%(593/8 092)。不同年龄,过敏原sIgE阳性率,食物组吸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食物过敏原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48.92%(947/1 936),1~3岁72.28%(2 680/3 708),4~6岁64.58%(919/1 423),>6岁43.90%(450/1 025);吸入过敏原中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为<1岁17.67%(342/1 936),1~3岁36.35%(1 348/3 708),4~6岁46.38%(660/1 423),>6岁45.85%(470/1 025)。湿疹和荨麻疹患儿过敏原sIgE阳性率前六位相同,依次为鸡蛋白蛋黄、牛奶、屋尘、小麦面粉、交链孢霉及粉尘螨,湿疹患儿与荨麻疹患儿血清过敏原sIgE≥4级的过敏原检出阳性率不同,且吸入过敏原交链孢霉、食物过敏原鸡蛋白 蛋黄、小麦面粉、蟹、虾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本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湿疹、荨麻疹患儿的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不同年龄组中过敏原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有必要根据分布特征和临床症状,合理规避高风险的过敏原,做好过敏性皮肤病的预防和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过敏专科门诊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湿疹皮炎患者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方法:回顾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于华山医院过敏专科门诊就诊的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利用Phadia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水平,计算各项过敏原的检测阳性率,分析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3 051例湿疹皮炎患者中,特应性皮炎1 412例,其他湿疹/皮炎1 639例。1 629例(53%)过敏原阳性,阳性过敏原数为(3.0 ± 1.6)个。最常见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分别是粉尘螨(904/1 522例,59%)、户尘螨(891/1 513例,59%)和链格孢霉(206/1 068例,19%);最常见的3种食物过敏原分别是虾(251/1 432例,18%)、鸡蛋白(165/992例,17%)和牛奶(149/994例,15%)。3 051例中,25例(1%)年龄< 2岁,571例(19%)2 ~ 12岁,285例(9%)12 ~ 18岁,2 170例(71%) > 18岁。在< 2岁、2 ~ 12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鸡蛋白(77%、37%),12 ~ 18岁、> 18岁患者组中,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虾(31%、17%);户尘螨、粉尘螨是所有年龄组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36% ~ 84%),此外2 ~ 12岁患者组中,霉菌过敏率也较高,其中霉菌混合(37%)、链格孢霉(27%)。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间,每个月就诊患者的室外过敏原检测阳性率在10% ~ 15%间;树花粉、草花粉阳性率从2021年4月开始增加,高峰期出现在10月。特应性皮炎组过敏原阳性率(73%)高于非特应性皮炎组(37%, χ2 = 389.36, P < 0.001),常见阳性过敏原排序与湿疹皮炎患者基本一致。 结论:湿疹皮炎患者的常见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和链格孢霉,婴幼儿患者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则均以吸入性过敏为主。特应性皮炎患者的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特应性皮炎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嗜酸细胞性食管炎(Eo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EoE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EoE患儿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1.96(4.96,12.81)岁。学龄前期患儿呕吐较为常见(4/5例),学龄期和青春期患儿以腹痛为主(11/13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者占22.22%(4/18),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33.33%(6/18)。55.56%(10/18)的患儿或一级亲属存在过敏史,68.75%(11/16)总IgE水平升高,66.67%(12/18)食物变应原阳性,牛奶、鸡蛋和小麦为常见的变应原。内镜下可见食管黏膜充血红斑、粗糙、糜烂、线性溃疡、环状改变、犁沟样或皱纸样改变、颗粒样改变、息肉样改变或贲门口松弛。27.78%(5/18)的患儿内镜下表现正常。病理组织学多表现为食管慢性炎症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患儿失访3例,其余15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患儿均采用饮食回避治疗,9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较快缓解,其中1例患儿停药后复发,再次激素治疗有效,另有2例消化道症状出现反复或停药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回避饮食治疗可缓解。结论:EoE多见于年长儿,男童多见,学龄前期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学龄期和青春期多表现为腹痛。部分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多数患儿食物变应原阳性;消化道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为诊断EoE的重要手段。饮食回避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糖皮质激素在EoE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少数患儿存在激素依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食物过敏的变应原组分诊断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我国的食物过敏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传统的特异性IgE抗体(sIgE)检测方法是基于完整变应原提取物的体内和体外检测,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提供的诊断信息有限,临床确诊食物过敏需要进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而随着食物变应原组分研究的不断进展,使得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可以定量检测针对单个变应原组分的IgE抗体,从而产生了"变应原组分诊断"这一概念,使得食物过敏诊断更精确,帮助人们分辨交叉反应,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减少了对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的依赖。现对常见食物变应原组分诊断的新进展分别进行总结,并讨论变应原组分诊断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sIgG)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表型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5家三级甲等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CSU、皮肤划痕症(SD)、急性荨麻疹(AU)患者和健康对照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90种食物抗原sIgG抗体和总IgE抗体,免疫印迹法检测20种变应原sIgE抗体,化学微粒子发光法检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IgG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IgG抗体。两组间和多组间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分别采用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数据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 结果:纳入CSU患者248例,SD患者22例,AU患者15例,健康对照13例。以sIgG ≥ 100 IU/ml(2+及以上)为阳性标准,CSU组、SD组和AU组的食物sIgG阳性率(176/248,70.97%;15/22,68.18%;11/15)略高于健康对照组(7/13),但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1.80, P = 0.615)。248例CSU患者中,sIgG阳性组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比例(71/176,40.34%)显著高于sIgG阴性组(19/72,26.39%; χ2 = 4.30, P = 0.042),但两组1 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da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 0.18, P = 0.859)。177例CSU患者完成12 ~ 40周的治疗及随访且使用二代抗组胺药物可完全控制病情,sIgG阳性组(128例)与sIgG阴性组(49例)所需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1.06, P = 0.298)。 结论:食物sIgG阳性的CSU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比例升高,但食物sIgG不能作为反映CSU疾病活动度和治疗反应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环境因素对食物过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食物过敏是一种由食物变应原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导致呕吐、腹泻、胃食管反流、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食物过敏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报告不一,但儿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成年人,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广泛研究。近三十年来,全世界食物过敏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过敏症状越来越严重,此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环境在食物过敏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各种环境因素对食物过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重点介绍了不同环境因素对食物过敏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食物过敏的风险因素提供了参考信息,有助于食物过敏的科学防控,推动过敏病预防的发展与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口腔过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口腔过敏综合征(oral allergy syndrome,OAS)是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花粉过敏患者进食含有同源致病变应原的新鲜水果或蔬菜后,出现口咽部过敏症状,偶尔伴发全身症状,属于呼吸道变应原与食物变应原因结构相似产生交叉免疫反应的食物过敏特殊类型。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和关注较少。系统掌握口腔过敏综合征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对其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口腔过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临床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提供参考和预防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变应原特异性IgE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存在过敏特征并完成血清SIgE检测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105例,均于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SIgE检测有≥1项阳性结果者归入SIgE阳性组(32例),SIgE均阴性者归入SIgE阴性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慢阻肺症状评分、过去1年中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发生率及药物治疗的差异。分析慢阻肺患者SIgE阳性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诊断慢阻肺SIgE阳性的最佳预测值。结果:与SIgE阴性组相比,SIgE阳性组合并鼻炎、鼻窦炎、鼻窦炎伴鼻息肉、湿疹及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的占比更高,已戒烟占比更高,IgE高于正常界值的占比、IgE水平、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EOS计数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均更高(均 P<0.05);慢阻肺全球创议(GOLD)肺功能分级重度及以上占比更高,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预计值)、用力呼出25%和25%~7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量(MEF 25%和MEF 75/25%)较低,FEV 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 1/FVC)更高(均 P<0.05);SIgE阳性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及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更高、过去1年中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发生率更高(均 P<0.05);使用吸入性短效β 2受体激动剂(SABA)或吸入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茶碱及口服激素治疗占比更高(均 P<0.05)。EOS%( OR=1.252,95% CI:1.039~1.508)是慢阻肺SIgE阳性的危险因素( P<0.05),已戒烟( OR=0.385,95% CI:0.197~0.751)是其保护因素( P<0.05)。EOS%>2.5%诊断SIgE阳性的ROC曲线AUC值为0.647(95% CI:0.543~0.75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2.8%和73.1%。 结论:SIgE阳性慢阻肺临床症状重,急性加重风险高,治疗存在不足,EOS%升高是具有过敏特征慢阻肺患者出现SIgE阳性的危险因素,SIgE阳性慢阻肺符合变应性表型慢阻肺诊断标准,EOS%>2.5%对临床发现变应性表型慢阻肺具有提示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