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术前同期放化疗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7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8例经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化疗采用氟尿嘧啶+顺铂或紫杉醇+顺铂方案,放疗剂量为36~40Gy,常规分割。 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 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51%、5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51%、45%;中位生存期为72.4个月,无瘤生存期为60.1个月。pCR与非pCR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70%、70%与70%、44%、43%( P=0.00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71%、68%与53%、43%、37%( P=0.002)。pN(-)与pN(+)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56%、55%与50%、38%、38%( P=0.004),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56%、51%与43%、38%、31%( 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pCR和pN状态是影响总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因素( P=0.012、0.011和 P=0.025、0.033)。 结论:术前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疗效显著,是否pCR和pN状态是预后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是较为公认的治疗方式,但疗效仍有待提高。尼妥珠单抗作为中国第一个治疗恶性肿瘤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已应用于鼻咽癌、神经胶质瘤、胰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且生存获益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关注到其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本文拟对尼妥珠单抗在食管癌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Cf DNA检测探索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敏感性相关基因及分子标志物。方法:收集2017—2018年间31例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并提取血浆Cf DNA,采用基于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平台的目标基因捕获测序技术检测靶基因与肿瘤突变负荷(TMB)变化。根据放化疗近期疗效将患者分为放化疗敏感组(CR+PR)和放化疗抗拒组(SD+PD),综合生物信息学和临床资料分析两组间的基因突变和TMB差异。结果:31例患者测序数据中突变频率>10%的肿瘤相关基因为Tp53、NOTCH1、BRAF、FGFR4、CDKN2A、ATRX和AXIN2,他们在放化疗敏感组和放化疗抗拒组均有分布且相近。高频突变基因主要与7条信号通路相关,主要涉及凋亡信号通路和细胞周期信号通路等,它们主要参与的是RTK-RAS信号通路。放化疗敏感组患者TMB值高于放化疗抵抗组( P=0.04),但GXYLT1和KRT18基因在放化疗抵抗组患者的突变率高于放化疗敏感组( P<0.05)。 结论:Tp53、NOTCH1和CDKN2A可能是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高频突变基因,而KRT18、GXYLT1和TMB与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同期放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梭形细胞癌p53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在食管梭形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5月至2019年5月术前未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4 439例,复阅病理切片,查阅其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的63例食管梭形细胞癌病例进行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分析p53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食管梭形细胞癌占同期所有食管鳞状细胞癌的1.4%(63/4 439),63例梭形细胞癌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8例,男女比例约为7∶1。在食管梭形细胞癌中鳞状细胞癌成分及梭形细胞成分p53蛋白表达一致率为100%,其中均出现p53蛋白野生型表达有14例,无义突变型表达有22例,错义突变型表达有27例。p53蛋白的突变表达率为77.8%(49/63)。生存分析显示p53蛋白突变型表达与总生存期有显著的相关性( P=0.044),p53蛋白突变型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较短。 结论:食管梭形细胞癌中p53蛋白表达在鳞状细胞癌成分和梭形细胞成分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p53蛋白突变型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初诊Ⅳ B期胸段食管鳞癌综合放疗长期生存获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综合放疗用于初诊Ⅳ B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0—2016年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初诊并经胃镜/食管镜或转移灶活检证实为Ⅳ B的原发胸段食管鳞癌患者199例。单纯远处淋巴结转移者130例(65.3%),单纯实质脏器转移51例(25.6%),实质脏器合并远处淋巴结转移者18例(9.0%)。单纯化疗16例(8.0%),单纯放疗50例(25.1%),放化疗133例(66.8%)(同期放化疗81例、序贯放化疗52例)。使用 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行 log- rank检验差异,采用 Cox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全组中位总生存期为12.3个月(95% CI为10.6~15.4个月),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1%、25.2%、19.1%、11.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长度、转移器官数目、治疗模式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期放化疗对比序贯放化疗总生存相近( P=0.955)。放疗剂量≥6000 cGy组患者总生存明显高于4500~5039 cGy组和5040~6000 cGy组(均为 P<0.001)。 结论:对于初诊Ⅳ B期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原发病变长度≤3cm、单器官转移、放化疗模式有相对更长的总生存。对于体质较好的患者可考虑在全身化疗基础上将放疗参与到Ⅳ期食管癌的综合治疗中,个体化选择序贯或同期放化疗模式。在患者能够耐受基础上,建议给予原发灶或非区域转移淋巴结等部位进行放化疗,以达到延长患者生存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上腺转移瘤96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特点、病因构成、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7至2017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治的9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肾上腺转移瘤的患者,整理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化检验、影像特征、术后病理、治疗方式及预后等临床特点。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别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单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纳入的96例肾上腺转移瘤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60岁。89例肿瘤位于单侧,5例位于双侧,2例左右侧不详。转移瘤大小的中位值为3.5 cm×2.9 cm,平扫CT平均值31 HU。34例患者评估了肾上腺各项激素检测均无异常。原发灶肿瘤部位依次为:肺36例,肾19例,肝脏12例,胰腺7例,直肠3例,胃2例,食管、皮肤、甲状腺、左上颌肌、乳腺、膀胱、宫颈、胸壁、胃肠道各1例,原发灶不明的3例。组织病理学类型以肺腺癌最多见,占20.8%(20/96),其次为肝细胞癌及肾脏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分别占9.4%(9/96)和8.3%(8/96)。39例肾上腺转移瘤与原发灶同期确诊;37例为确诊原发肿瘤后诊断,距离原发肿瘤诊断的中位时间15个月(范围2~144个月)。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死亡风险与性别、年龄、转移瘤的大小均无显著相关(均 P>0.05)。单纯放化疗患者4例,单纯手术患者19例,手术联合放化疗患者6例,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3、7年。 结论:肾上腺转移瘤多数在原发肿瘤发现的同期或确诊原发灶后15个月内诊断,单侧转移多见。肺脏为最常见的原发病灶,其次为肾脏、肝脏。CT是诊断肾上腺转移瘤的首选方法,平扫CT值多>30 HU。肾上腺转移瘤总体预后差,手术联合放化疗者预后好于单纯手术者及单纯放化疗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对食管鳞癌调强放疗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小野寺预后营养指数(PNI)与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关系,为评估疗后长期生存提供方便、有效、准确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鳞癌患者共231例,统计分析每例患者不同放疗阶段的PNI值并运用ROC曲线确定放疗前PNI的最佳临界值,将231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86例)和营养不良组(145例)。应用 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 Cox模型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预后关系。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全组患者放疗前、第3周、第6周及结束后1月时的PNI均值分别为48.68±5.08、39.68±4.87、43.74±4.89、48.31±4.92。运用ROC曲线确认的患者疗前PNI最佳临界值为49.25,曲线下面积为0.655,敏感性为68.6%,特异性为60.9%。营养良好组(PNI≥49.25)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6.0%和31.3%,均优于营养不良组(PNI<49.25)的19.3%和18.6%( P=0.001、0.039)。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PNI为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21)。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临床分期为Ⅰ、Ⅱ期以及同期化疗者营养良好组的总生存优于营养不良组( P=0.007、0.004)。另外,营养良好组放疗后缓解率高于营养不良组( P=0.047),而≥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有低于营养不良组趋势( P=0.060)。 结论:疗前患者的PNI作为方便、可靠的指标可预测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或放疗后的生存状况,PNI较高者具有较好的预后和放疗耐受性,尤其是在分期偏早或同期化疗患者中PNI的预测价值更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颈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长期疗效及失败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颈段食管癌根治性放疗的长期疗效、治疗失败模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148例颈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48例患者的中位放疗剂量为66.0 Gy(59.4~70.0 Gy),33.1%(49/148)的患者进行了同步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全组148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02.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2.7个月,2、5年生存率分别为49.9%和28.3%;疾病中位进展时间为12.6个月,2、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5.8%和25.8%;2、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9.1%和50.8%;2、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74.6%和65.9%。多因素分析显示,2 Gy分次放疗等效剂量(EQD 2)>66 Gy是影响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P=0.040)。EQD 2>66 Gy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31.2个月)和5年生存率(40.1%)优于EQD 2≤66 Gy患者(分别为19.2个月和19.1%, P=0.027)。全组148例患者中,治疗失败87例(58.8%),局部复发50例(33.8%),区域复发23例(15.5%),远处转移39例(26.4%)。11例(7.4%,11/148)患者行挽救性手术治疗,全组保喉率为93.9%(139/148)。 结论:根治性放疗是颈段食管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且具有保喉优势,局部复发是主要的治疗失败模式,予以肿瘤EQD 2>66 Gy的放疗剂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对比直接手术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随机对照试验的远期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nCRT)在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及预后。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linical Trials注册号为NCT01962246)。纳入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接受治疗的AEG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胃镜、CT等检查确定为Ⅱ型或Ⅲ型AEG且为进展期胃癌(T 2~4N 0~3M 0或T 1N 1~3M 0),病变纵轴长径≤8 cm,未接受抗肿瘤治疗且无化疗及手术禁忌;排除伴随有肝肾、心血管系统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对卡培他滨或奥沙利铂药物及其辅料过敏,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化疗或者其他研究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伴有致口服卡培他滨有困难的疾病以及合并其他肿瘤的患者。通过样本量估算,共纳入150例AEG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nCRT组和直接手术组各75例。nCRT组术前接受XELOX方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同期进行放疗(45 Gy,25次,1.8 Gy/d,5次/周)。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及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分别对nCRT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判。直接手术组完善术前检查后、nCRT组于nCRT结束后8~10周后行手术治疗,先行腹腔镜探查,如腹腔脱落细胞学阴性或无腹腔种植转移,则行开腹手术,根据日本《胃癌处理规约》行经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联合胃周淋巴结清扫。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次要观察指标为R 0切除率、围手术期化疗的毒性分析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截止2019年12月31日,收集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生存时间,分析各项指标及相互间关系。 结果:剔除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或家属要求撤回知情同意书以及未按方案进行治疗者后,最终nCRT组63例、直接手术组69例被纳入本研究,两组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63例nCRT组患者治疗后进行RECIST1.1评价,影像学评估有效率为42.9%(27/63),疾病稳定率为98.4%(62/63);CT测量nCRT前后肿瘤体积分别为(58.8±24.4)cm 3和(46.6±25.7)cm 3,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小有效率为47.6%(30/63)。nCRT组中性粒细胞数减少[65.1%(41/63)比40.6%(28/69),χ 2=7.923, P=0.005]、恶心[81.0%(51/63)比56.5%(39/69),χ 2=9.060, P=0.003]和乏力[74.6%(47/63)比42.0%(29/69),χ 2=14.306, P=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直接手术组。放射性胃炎/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是nCRT组特有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4%(33/63)和15.9%(10/63)。63例nCRT组患者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1例(17.5%),1级20例(31.7%),2级28例(44.4%),3级5例(7.9%);17.5%(11/63)的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96.8%(61/63)的nCRT组患者达到R 0切除,高于直接手术组(87.0%,6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199, P=0.040)。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每例患者标本淋巴结检出分别为(27.6±12.4)枚和(26.8±14.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15, P=0.976),术后病理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44.4%(28/63)比76.8%(53/69),4.0%(70/1 739)比21.9%(404/1 8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4.552, P<0.001;χ 2=248.736, P<0.001)。中位随访52(27~77)个月,nCRT组与直接手术组3年DFS分别为52.4%与39.1%( P=0.049),3年OS分别为63.4%与52.2%( 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CT测量肿瘤体积减少率是否≥12.5%,将63例nCRT组患者分为有效组(30例)与无效组(33例),两组3年DFS分别为56.6%与45.5%( P=0.098),3年OS为73.3%与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8)。肿瘤退缩分级为0级、1级、 2级及3级患者的3年DFS分别为81.8%、70.0%、44.4%和20.0%( P=0.024);3年OS分别为81.8%、75.0%、48.1%和40.0%( 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CRT联合手术治疗改善了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远期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中高剂量和标准剂量放疗比较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使用高剂量和标准剂量放疗的疗效和安全性,重点探讨使用现代放疗技术时两种放疗剂量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美国放射肿瘤学会(ASTRO)和欧洲放射治疗与肿瘤学会(ESTRO)的汇报摘要。纳入比较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中高剂量放疗(HD-RT:≥59.4 Gy,1.8 Gy/次)和标准剂量放疗(SD-RT:50 Gy,2 Gy/次,或50.4 Gy,1.8 Gy/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1月1日。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共1 158例患者进行汇总分析。其中4项使用现代放疗技术,对940例使用现代放疗技术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HD-RT组和SD-RT组患者有相似的1、2、3年总生存(OS)( RR=1.03,95% CI为0.86~1.22, P=0.757; RR=1.05,95% CI为0.94~1.17, P=0.433; RR=1.05,95% CI为0.96~1.14, P=0.314)和2、3年LRPFS( RR=0.94,95% CI为=0.82~1.08, P=0.390; RR=0.96,95% CI为0.86~1.09, P=0.560)。与SD-RT组相比,HD-RT组有更高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OR=1.35,95% CI为1.03~1.77, P=0.029),趋向于有更高的治疗相关死亡率( OR=1.66,95% CI为0.97~2.83, P=0.062)。对使用现代放疗技术的RCT行亚组分析,即使采用现代放疗技术,HD-RT相比SD-RT也不能改善LRPFS,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没有OS的获益。 结论:无论是否使用现代精确放疗技术,与HD-RT相比,SD-RT的LRPFS和OS相似,但≥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50 Gy(2 Gy/次)或50.4 Gy(1.8 Gy/次)应作为食管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推荐放疗剂量。需要更多的RCT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