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鼻疽致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及药学监护分析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类鼻疽(malleoidosis),俗称泥土病,是由革兰氏阴性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3]。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广西、香港和台湾等地是类鼻疽主要疫区,其中海南是我国主要的疫源地[4]。类鼻疽可存活在水源、土壤及一些植物,通过皮肤接触、气溶胶吸入、消化道等途径感染人和动物,能感染机体任何器官,常出现血流和肺部感染,也可见肝、脾、皮肤软组织、骨关节、脑局部感染。严重感染时可快速发展为致命性败血症、重症肺炎、常造成呼吸衰竭、多器官多组织功能衰竭、休克而危及生命[5]。本文通过对1例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致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太平圣惠方》研究述评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太平圣惠方》是宋初大型官修综合性著作,汇录了两汉至宋初的理论著述及效验名方,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2008-2022年,学界对《太平圣惠方》主要围绕编撰思想、版本流传、理论溯源、临床各科疾病、方剂剂型等展开研究.版本流传方面,《太平圣惠方》首次刊行于宋初,流传中出现众多版本,影响海内外;理论溯源方面,许多研究关注到了《太平圣惠方》中的伤寒内容,其传本被称为"淳化本《伤寒论》";临床证治规律研究方面,涉及了内、外、妇、儿、五官、食治食养、针灸等多个科别.根据目前研究现状,仍有几方面可深入挖掘,一是脉学、针灸文献的理论溯源研究;二是对疫病防治、妇科、儿科证治规律的总结;三是外来香药输入与中药化探索;四是道教神仙方、丹药方研究.参考文献44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中医芳香疗法联合情绪释放技术在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中医芳香疗法联合情绪释放技术(EFT)对失眠症患者中医症状、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20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实施常规健康指导与心理支持)、B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芳香药枕疗法)、C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EFT疗法)、D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芳香药枕疗法和EFT疗法),每组各30例.干预周期为14 d.分别于患者入组24 h和治疗2周后采用中医证候评价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的中医症状、睡眠质量及负性情绪.结果 干预后,B组、C组、D组的中医证候评分、PSQI量表评分、焦虑、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D组中医证候评分[(9.92±3.04)分]、PSQI量表评分[(10.27±2.59)分]、焦虑[(8.26±1.59)分]、抑郁评分[(8.14±1.71)分]均低于 B 组[(19.15±3.72)分、(12.50±2.61)分、(11.55±2.05)分、(11.62±2.11)分]和 C 组[(18.96±3.50)分、(12.14±2.78)分、(11.90±2.18)分、(11.39±2.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芳香疗法联合EFT疗法可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中医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白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挥发油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总结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某些标志性化合物,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白术挥发油成分差异.结果发现,白术挥发油的成分易受产地、采收期、药用部位、提取方法、储存条件和炮制工艺等因素影响,其挥发油中的108种化学成分可分为单萜、倍半萜、三萜、香豆素和苯丙素类及酯类.白术挥发油具有抗癌、抑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镇痛等药理活性,可用于药物制剂、临床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综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白术挥发油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非寄主植物精油对桔小实蝇的驱避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幼虫期隐蔽性的取食习性降低了化学防治的效果,而普遍存在的杀虫剂耐药性则加剧了这一问题.利用非寄主植物挥发物驱避害虫是替代化学防治、有效控制虫害的策略之一.为了筛选更有效的植物源产卵驱避剂,本研究选取 23 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作为候选材料,进行 4 轮试验,首先采用行为趋向反应试验,筛选出8种驱避率较高且选择反应率和驱避反应率差异极显著(P<0.01)的非寄主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山鸡椒、广藿香、当归、茶树、茴香、薄荷、艾草;然后通过产卵驱避活性试验,筛选出4 种驱避率高且处理组与对照组的产卵量差异极显著(P<0.01)的植物精油: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茶树.浓度梯度试验表明,浓度为5 000 μg/mL时,绿花白千层、广藿香、当归驱避率最高,浓度为3 000 μg/mL时,茶树精油驱避率最高;在最佳浓度下对桔小实蝇产卵驱避持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浓度下4种精油处理过的果实,随着时间延长,桔小实蝇产卵孔和产卵量逐渐增加,驱避率逐渐降低,驱避产卵活性逐渐消失,前3 d降速较快,然后逐渐放缓.本研究通过行为趋向反应试验、产卵驱避活性试验、浓度梯度试验和驱避活性持效试验,从 23 种非寄主植物精油中,筛选到绿花白千层精油对桔小实蝇有较高的产卵驱避活性,通过剂型改良等措施有望开发成植物源驱避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乳香提取物联合人参皂苷Rb2调控骨质疏松大鼠骨重塑过程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乳香提取物3-乙酰基-11-酮基-β-乳香酸(AKBA)联合人参皂苷Rb2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重塑调控过程的分子机制.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低、高剂量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低、高剂量组大鼠按照70mg/(kg·d)剂量给予维A酸溶液灌胃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空白组给予10 ml/kg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阳性对照组给予0.36 mg/(kg·d)戊酸雌二醇灌胃,实验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20 mg/(kg·d)]AKBA联合人参皂苷Rb2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处理,持续8周.采用骨密度(BMD)仪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右股骨的BMD值.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右股骨β-连环蛋白(β-catenin)、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叉头框转录因子01(Fox01)、骨保护素(OPG)和T细胞核因子1蛋白(NFATc1)的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大鼠股骨骨密度显示,建模各组大鼠股骨BMD明显低于空白组(0.685±0.062比0.367±0.038,t=5.31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大鼠股骨BMD明显高于模型组(0.367±0.038 比 0.584±0.041、0.522±0.034、0.637±0.055,t=4.453、4.216、5.6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KBA和人参皂苷Rb2联合用药能增强大鼠股骨 β-catenin(0.453±0.030 比 0.707±0.031、0.728±0.037,t=5.285、6.342,P<0.05)、Runx2(0.272±0.018 比 0.585±0.019、0.672±0.031,t=4.188、5.218,P<0.05)、FoxO1(0.477±0.028 比 0.643±0.028、0.791±0.038,t=5.062、5.844,P<0.05)、OPG(0.436±0.022 比0.676±0.029、0.752±0.031,t=4.726、5.573,P<0.05)蛋白表达量,同时抑制 NFATc1 表达(0.593±0.030 比 0.405±0.025、0.344±0.019,t=4.622、5.276,P<0.05),且用药表现为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AKBA和人参皂苷Rb2联合用药可能通过作用于Wnt/β-catenin、OPG/NFATc1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防治骨质疏松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麻二酚抗癫痫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大麻二酚是大麻中主要的非精神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特别是作为附加药物在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取得了肯定的疗效,目前已显示出良好的抗癫痫药物前景.该文综述了目前有关大麻二酚抗癫痫作用机制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前期,学者们主要报道其与大麻素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55、甘氨酸受体、腺苷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通道1、5-羟色胺受体、γ-氨基丁酸受体、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等作用靶点相关,在后续研究中发现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糖蛋白、磷脂酰肌醇3-激酶γ在大麻二酚的抗癫痫机制中也起到一定作用.以后需不断探索其机制,明确靶点间的联系,寻找新的干预靶点,研究其治疗潜力并为开发更安全的药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12月裴晓华教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国际门诊部看诊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病历.采用Excel 2019描述药物频次、性味、归经.采用R studio 4.3.3软件分析关联规则、聚类,比较月经异常组、未诉月经异常组处方间Jaccard系数、组内φ系数,并进行可视化.结果 本研究共发现1 020首处方涉及226味中药,总频次为14 765次,高频药物有甘草、当归、川芎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脾、肺经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黄芪-川芎-白芷-当归关联密切,药对川芎-当归参与构成药物组合最多.聚类分析得到6类药对或新方.组间比较发现,92.36%的Jaccard系数<0.5,炒麦芽-焦山楂、醋乳香-醋没药为特殊药对.结论 裴晓华教授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组方规律为重视内调外透,善调女子冲任气血,对临床治疗和传承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经典名方芍药汤的古今文献分析及关键信息考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芍药汤来源于金代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被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二批)——汉族医药》,由芍药(白芍)、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肉桂)9味中药组成.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历史源流、处方组成与剂量、药物基原与炮制、煎服法、功效主治、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对经典名方芍药汤进行考证与分析.经筛选,研究纳入明确记载芍药汤药物组成的古籍处方信息51条(其中38条有完整剂量和煎服法信息),纳入以芍药汤治疗疾病的现代临床研究228条.经梳理与分析,建议芍药汤折算后的现代剂量为每剂20.65 g,其中白芍5.82 g,当归、黄连、黄芩各2.91 g,大黄1.75 g,槟榔、木香、甘草各1.16 g,肉桂0.87 g,粉碎为粗粒,以水600 mL煎煮至300 mL,去药渣,饭后温服,每日3剂.芍药汤功善清热利湿、调气和血,是治疗湿热痢疾的经典中药处方.现代临床常被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放射性直肠损伤等肠道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香椿皮醇提物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的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结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探究香椿皮醇提物(TAE)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0.2 g/kg)组、香椿皮醇提物组(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于2.3、4.6和9.2 g/kg生药剂量).采用自由饮用2.5%DSS造模,同时根据分组相应干预给药10 d.通过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度指数(DAI)、结肠长度、脾脏重量和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评估小鼠UC严重程度;TUNEL法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相关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水平;生化法检测结肠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16SrRNA测序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下降(P<0.01),结肠长度明显缩短(P<0.05),DAI、脾脏指数显著升高(P<0.01),且结肠黏膜损伤严重(P<0.01),肠上皮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1),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表达显著降低(P<0.01),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降低(P<0.05),T-SOD、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椿皮醇提物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Pro-teobacteria、Escherichia-Shigella等有害菌丰度降低(P<0.05),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等有益菌丰度上调(P<0.05),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增加.结论:TAE通过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来减轻结肠黏膜损伤,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丰度,维持肠道菌群稳态,从而改善结肠黏膜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