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肥胖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利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肥胖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的患者144例,将患者分为3组,包括正常体重指数糖调节正常组(NNGR)37例,肥胖糖调节正常组(ONGR)34例及肥胖糖调节受损组(OIGR)73例,其中OIGR组包括糖尿病前期15例(空腹血糖受损1例及糖耐量异常14例)及糖尿病58例。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ALB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胰岛素敏感性以葡萄糖输注速率(GIR)表示。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血清ALB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L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效能。结果:从OIGR组、ONGR组到NNGR组,ALB值和GIR值增高,ALB值分别为(42.28±3.48)、(44.04±3.12)和(46.33±3.52)g/L,GIR值分别为(3.55±1.46)、(4.77±1.60)和(10.38±2.97)mg·kg -1·min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07例肥胖患者的ALB和GIR呈正相关( r=0.352, P<0.01)。肥胖受试者中ALB水平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因素(比值比为0.744, P=0.002)。以GIR为标准,肥胖患者HOMA-IR联合1/ALB、1/ALB和HOMA-IR预测胰岛素抵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757和0.710。HOMA-IR联合1/ALB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0%和92.5%。 结论:在肥胖人群中ALB水平低与胰岛素抵抗独立相关。与HOMA-IR相比,HOMA-IR联合1/ALB可更好地评估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具备更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糖正常中国人血尿酸和葡萄糖代谢率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利用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并探究其与血尿酸(SUA)水平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9例正常血糖的受试者,并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化验及标准化问卷采集临床资料。用高胰岛素正糖钳夹技术测得的葡萄糖代谢率评价胰岛素抵抗。通过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3 h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计算其他胰岛素抵抗的间接评估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SUA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结果:根据SUA水平中位数(SUA=288 μmol/L)将受试者分为高SUA组和低SUA组。相比较于低SUA组,高SUA组的收缩压( P=0.035)、腰围( P=0.009)、腰臀比( P=0.004)、体重( P=0.01)、血肌酐( P=0.05)和有饮酒习惯患者百分比( P=0.03)均显著升高。高SUA组的葡萄糖代谢率( P=0.041)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P=0.09)水平显著降低。间接反应胰岛素抵抗的指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SUA水平与葡萄糖代谢率( r=-0.666, P=0.002)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0.619, P=0.005)呈负相关,与腰围( r=0.615, P=0.005),收缩压( r=0.521, P=0.022)和血肌酐( r=-0.550, P=0.015)呈正相关。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和女性血糖正常的受试者中,SUA和葡萄糖代谢率之间存在独立的相关性。 结论:血糖正常中国人的SUA水平与葡萄糖代谢率有显著相关性,提示SUA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旨在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高脂高糖饮食10周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T2DM大鼠模型,尾静脉输注HUC-MSCs 4周后,测量大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并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腹腔胰岛素耐量试验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评估各组大鼠胰岛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水平,随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肝脏脂代谢信号通路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T2DM组相比,HUC-MSCs输注可显著降低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 P<0.01)及腹腔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的血糖曲线下面积( P<0.05);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发现,HUC-MSCs输注治疗后T2DM大鼠稳态时葡萄糖输注速率较T2DM组明显升高( P<0.01);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与T2DM组相比,T2DM+ HUC-MSCs组大鼠肝脏组织的p-AMPK/AMPK、p-ACC/ACC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 P<0.01)。 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激活AMPK/ACC信号通路改善T2DM大鼠的脂质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Vaspin通过调控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isceral adipose tissue-derived serpin, Vaspin)对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为Vaspin改善糖代谢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8周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C组)、2型糖尿病组(T2DM组)、不同浓度Vaspin干预组(V1:480 ng/kg、V2:960 ng/kg、V3:1 440 ng/kg)。Vaspin腹腔注射干预大鼠8周,干预结束后采集外周血分析糖脂代谢相关指标,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IPGTT)、腹腔注射胰岛素耐量试验(intraperitoneal insulin tolerance test, IPITT)、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各组大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通过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IF)测定附睾白色脂肪组织(epididymal white adipose tissue, eWAT)中CD11c、CD206、PPARγ荧光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测定eWAT CD11c和CD20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1β及IL-10的浓度;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eWAT中iNOS、Arg-1、p-Akt、Akt和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干预8周后,各组的体重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GTT、IPITT及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显示Vapsin干预组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改善,且呈剂量依赖性( P<0.05);IF及RT-PCR显示Vaspin可下调eWAT中CD11c、IL-1β、TNF-α的表达,上调CD206、IL-10、PPARγ的表达,且与Vaspin干预浓度相关( P<0.05);ELISA显示Vaspin干预可下调血清中IL-1β、TNF-α的浓度,上调IL-10的浓度( P<0.05);WB显示Vaspin可下调iNOS蛋白的表达,上调Arg1、p-Akt及PPARγ的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 P<0.05)。 结论:Vaspin通过上调巨噬细胞PPARγ通路,使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改善脂肪组织炎症因子谱,从受体后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T2DM大鼠的糖耐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姜黄素促进骨骼肌GLUT4转位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M),糖尿病+姜黄素组(DM+Cur),糖尿病+缓冲液对照组(DM+NC)。以正常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C)。DM+Cur组予姜黄素灌胃治疗,DM+NC组给予等体积缓冲液灌胃。连续给药12周。12周后检测血糖变化,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检测外周胰岛素抵抗。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取骨骼肌提取总蛋白及细胞膜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磷酸化PI3K及AKT和总PI3K及AKT水平,检测骨骼肌总GLUT4及细胞膜上GLUT4水平,免疫荧光检测骨骼肌细胞膜上GLUT4水平。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PI3K、AKT磷酸化程度及GLUT4向细胞膜转位的变化。结果:姜黄素治疗组血糖水平低于糖尿病组[(18.67±1.99对24.38±2.88) mmol/L, P<0.05],胰岛素抵抗较糖尿病组减轻[平均GIR(14.69±0.29对10.25±0.30) mg·kg -1·min -1, P<0.01],胰岛素信号通路中p-PI3K、p-AKT水平升高,GLUT4向细胞膜转位增多。 结论:姜黄素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促进GLUT4向细胞膜转位,增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最终改善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4-苯基丁酸钠缓解大鼠开胸手术后胰岛素抵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骨骼肌内质网应激对大鼠开胸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开胸手术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4-苯基丁酸钠(4-phenyl butyric acid,4-PBA)组、手术组、4-PBA+手术组.手术次日抽血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记录葡萄糖输注速率(glucose infusion rate,GIR).取比目鱼肌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nding immunoglobulin protein,BiP)].结果 术后手术组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血糖、胰岛素、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GIR及BiP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4-PBA组和4-PBA+手术组(P<0.05).结论 内质网应激参与了大鼠开胸手术术后的胰岛素抵抗,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可以缓解术后引起的胰岛素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津力达颗粒对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成药津力达颗粒对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12只、高脂饲养组24只,6周后每组选取6只行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试验,鉴定造模成功后,分别测定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葡萄糖输注率(GIR)等.余造模成功高脂喂养的18只大鼠进一步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干预组、津力达颗粒干预组,继续喂养8周,分别测定体重、血脂、IPGTT、GIR等,并检测骨骼肌组织中Toll样受体2(TLR2)蛋白,以及线粒体生物发生指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α(PGC1α)、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核呼吸因子1(NRF-1)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喂养6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重、HOMA-IR均显著升高,IPGTT各时点血糖显著升高,GIR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喂养1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吡格列酮干预组和津力达颗粒干预组大鼠体重及血脂水平明显下降,IPGTT各时点血糖显著下降,GIR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喂养1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津力达颗粒干预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上调了线粒体生物发生指标PGC1α、MFN2、NRF-1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P-AKT、GLUT4等蛋白表达水平,并且下调了骨骼肌组织中TLR2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津力达颗粒与吡格列酮类似,可能通过促进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发生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胰岛素抵抗大鼠FGF-23、骨代谢指标、骨超微结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骨代谢指标和骨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将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NC)组13只和高脂饮食(HF)组13只,建立IR大鼠模型,高血浆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进行模型鉴定.测定大鼠血清FGF-23、血糖、胰岛素、脂代谢及骨代谢指标.扫描电镜观察骨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HF组大鼠GIR60-120较NC组明显降低(P<0.05),提示IR大鼠模型成功建立.HF组大鼠血清FGF-23、降钙素(CT)较NC组均降低(均P<0.05),血清钙、磷、镁离子较NC组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激素(iPTH)、骨钙素(OC)较NC组均明显增高(均P<0.05).HF组大鼠血清FGF-23水平与体重、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呈负相关(r=-0.844、-0.895、-0.942,均P<0.05),与血清钙、磷、镁、CT、OC、ALP及iPTH无相关性.电镜扫描结果示HF组较NC组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宽,部分区域骨小梁出现裂痕.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血清FGF-23水平降低,并存在骨代谢异常及骨超微结构改变,有骨质疏松倾向.FGF-23参与葡萄糖代谢过程,导致IR的发生,同时参与骨质疏松的形成和发展.FGF-23是否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一个早期监测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葡萄糖代谢率与血清炎症指标变化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采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技术,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M),探讨NAFLD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筛选年龄在32-60岁的NAFLD患者30例,并选择同期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检测M;检测血清hs-CRP、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及空腹胰岛素、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M与hs-CRP、IL-6、TNF-α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NAFLD组与对照组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2.11(1.14-4.24)mg/L vs 0.87(0.15-2.13)mg/L,1.89(1.17-3.39)pg/mL vs 1.26(0.75-1.97)pg/mL以及2.14(1.15-2.87)pg/mL vs 1.42(1.18-2.38)pg/mL,NAFLD组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实验中,稳态时(120-150 min)对照组和NAFLD组的M分别为(8.65±1.63)mg·kg-1·min-1和(4.72±1.37)mg·kg-1·min-1,NAFLD组的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在NAFLD组,与M相关的临床指标有WC、BMI、TG、HDL-C、FINS,r值分别为-0.483、-0.449、-0.565、0.433、-0.578,P分别为0.005、0.012、0.001、0.015、0.001,IL-6、hs-CRP及TNF-α均与M呈负相关(r=-0.563、-0.580、-0.598,P=0.001、0.001、0.001).结论 NAFLD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升高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藜芦醇通过介导内脏脂肪NPY表达改善限食后重饲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限食后重饲大鼠内脏脂肪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 48只7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4周组、热卡限制4周组、热卡限制白藜芦醇干预组;以及正常饮食12周组、限食后重饲组和限食后重饲白藜芦醇干预组.热卡限制4周组和限食后重饲组给予正常饮食组相同体质量大鼠进食量60%的标准基础饲料4周,限食后重饲组在接下来的8周给予正常饮食组相同体质量大鼠等量的标准基础饲料和100 mg/(kg·d)白藜芦醇干预,热卡限制白藜芦醇干预组在热卡限制同时亦给予白藜芦醇[100 mg/(kg·d)]干预4周.进入实验的第4和12周末检测大鼠躯干脂肪含量及躯干脂肪与全身脂肪比例、肾周脂肪组织NPY的表达,肾周脂肪细胞形态学变化,高胰岛素-正糖钳夹实验第60-120分钟平均葡萄糖输注率(average glucose infusionrate during 60-120 min,GIR60-120),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结果 与正常饮食4周组比较,热卡限制4周组肾周脂肪组织NPY蛋白表达和血清FFA水平显著增加(P<0.05),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但躯干脂肪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性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饮食12组比较,限食后重饲组肾周脂肪组织NPY蛋白表达、躯干脂肪含量及躯干与全身脂肪比例、血清FINS、TNF-α、IL-6及FF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GIR60-120明显下降(P<0.01);热卡限制白藜芦醇干预组与热卡限制4周组及限食后重饲白藜芦醇干预组与限食后重饲组相比,肾周脂肪组织NPY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躯干脂肪含量及躯干与全身脂肪比例明显降低(P<0.05),同时限食后重饲白藜芦醇干预组GIR60-120显著升高,血清FINS、FFA、TNF-α、IL-6水平下降明显(P<0.01),以上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饮食4/12周组水平.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降低内脏脂肪组织NPY的表达,抑制内脏脂肪合成,减少脂质外溢、炎症因子释放,改善限食后重饲大鼠胰岛素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