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总苷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黄芪总苷对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黄芪总苷组,每组15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法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黄芪总苷组大鼠建模后腹腔注射黄芪总苷5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治疗7 d后,评价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采用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比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黄芪总苷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缺失评分[(13.27±3.67)分]明显高于模型组[(6.18±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71, 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逃避潜伏期[(31.44±5.71) s]明显低于模型组[(49.27±7.48)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19, 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穿台次数[(49.33±7.09)次]明显高于模型组[(31.49±5.9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04, 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水平[(0.57±0.11) nmol/mg]明显低于模型组[(0.98±0.12) n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74, 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23.51±3.11)、(8.37±1.23) U/mg]明显低于模型组[(37.32±4.01)、(15.33±2.99) U/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028、3.112, 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比例[(12.57±3.81)%]明显低于模型组[(20.44±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291, P<0.05)。黄芪总苷组大鼠脑组织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相对表达水平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比值(1.57±0.13、0.98±0.11)明显低于模型组(2.10±0.14、1.32±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16、2.291, P<0.05)。 结论:黄芪总苷可显著下调颅脑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和神经元细胞凋亡,进而保护大鼠的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采收时间黄芪质量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修订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时间的黄芪质量,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黄芪含量测定指标。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纯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60 ℃,气压30 psi,增益800 ℃,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20 μl检测黄芪皂苷类成分含量;以乙腈-0.2%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检测黄芪黄酮类成分含量。考察黄芪皂苷Ⅰ的提取方式和提取时间,并检测12批不同产地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确定其作为黄芪含量测定指标的限定范围。依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中的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冷浸法测定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结果:不同产地春、秋采收的黄芪总皂苷含量差异不明显,总黄酮含量有明显差异。除H11外,其余各批次黄芪中黄芪皂苷Ⅰ含量≥0.05%,故拟定黄芪皂苷Ⅰ含量限定范围为≥0.05%。12批黄芪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黄芪项下的相关规定。结论:以在秋季采收的黄芪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佳。建议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可将黄芪项下含量测定指标中的黄芪甲苷修订为黄芪皂苷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黄芪甲苷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价黄芪甲苷对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5只,8周龄,体重19~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15):对照组(C组)、帕金森病组(PD组)和黄芪甲苷组(A组)。采用连续7 d每天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的方法制备小鼠帕金森病模型,A组连续7 d于注射MPTP前30 min每天腹腔注射黄芪甲苷20 mg/kg,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完成后间隔1 d时测定行为学。随后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黑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 结果:与C组比较,PD组和A组运动总距离和下落潜伏期缩短,悬挂评分降低,步宽增加,黑质TH、p-PI3K、p-Akt和BDNF表达下调,GFAP表达上调( P<0.05);与PD组比较,A组运动总距离和下落潜伏期延长,悬挂评分升高,步宽减少,黑质TH、p-PI3K、p-Akt和BDNF表达上调,GFAP表达下调( P<0.05)。 结论:黄芪甲苷改善帕金森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BDNF表达,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 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德惠市中医院2022年1-8月收治的高血压肾病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Ⅰ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尿蛋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肾功能、尿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氮、胱抑素C、血肌酐、α1-微球蛋白、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124.65±2.65)mmHg(1 mmHg=0.133 kPa)、(80.25±3.25)mmHg、(6.25±2.32)mmol/L、(1.06±0.65)mg/L、(98.62±12.62)μmol/L、(27.25±8.65)mg/L、(35.82±8.62)U/L、(0.39±0.18)mg,对照组分别为(140.32±2.22)mmHg、(92.62±6.35)mmHg、(11.95±3.55)mmol/L、(1.96±0.55)mg/L、(157.62±15.25)μmol/L、(38.25±13.95)mg/L、(47.22±12.15)U/L、(1.59±0.15)mg,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02、36.26、9.04、10.52、15.97、9.04、15.97、10.52,均 P < 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32, P < 0.001)。 结论: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Ⅱ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黄芪甲甙对慢性脑缺血致V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是否通过缓解慢性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的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其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 n=12)、模型组( n=20)、黄芪甲甙10 mg组( n=20)、黄芪甲甙20 mg组( n=20),后3组大鼠采用改良的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成慢性脑缺血致VD模型,造模后3 h起分别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或10 mg/kg、20 mg/kg黄芪甲甙溶液,1次/d、共90 d。造模后第90~94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水平,然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1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4-羟基壬烯醛(4-HNE)、8-羟基脱氧鸟苷(8-OHdG)阳性细胞数。 结果:(1)在定位航行实验的第3、4、5天,模型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黄芪甲甙20 mg组大鼠的逃避潜期明显缩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空间搜索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在原平台区域时间百分比(20.3%±1.7%)明显短于假手术组(48.2%±3.6%),黄芪甲甙20 mg组大鼠在原平台区域时间百分比(39.7%±3.2%)明显长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1区SOD、GSH-Px、CAT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甙20 mg组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1区SOD、GSH-Px、CAT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与模型组相比,黄芪甲甙20 mg组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CA1区4-HNE、8-OHdG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腹腔注射高剂量黄芪甲甙可有效缓解慢性脑缺血大鼠额叶皮层及海马的氧化应激损伤并改善其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圣愈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圣愈汤是补益气血的经典名方,具有补血、保护神经、抗氧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骨科、妇科及内科疾病。通过总结分析近年圣愈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并参照质量标志物(Q-marker)“五原则”对圣愈汤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认为毛蕊花糖苷、阿魏酸、川芎内酯A、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6种成分可作为圣愈汤的Q-marker,为建立完整的圣愈汤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黄芪总黄酮对柯萨奇B3病毒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小鼠TLR4/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黄芪总黄酮(TFA)对柯萨奇B3病毒(CV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模型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每组10只.VMC组、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经CVB3诱导建立VMC小鼠模型,VMC+低剂量TFA组、VMC+高剂量TFA组分别以15、30mg/kgTFA灌胃,VMC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VB3感染后第11天超声检查小鼠心脏功能,处死小鼠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和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NF-κB p65(p65)、磷酸化NF-κB p65(p-p65)、切割后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切割后半胱氨酸蛋白酶-9(Cleaved-Caspase-9)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小鼠CVB3 mRNA、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 IL-6、IL-1β、TNF-α、TLR4、p-p65/p65、Cleaved-Caspase-3 和 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MC组比较,VMC+低剂量TFA组和VMC+高剂量 TFA 组 CVB3 mRNA、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中 IL-6、IL-1β、TNF-α、TLR4、p-p65/p65、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高剂量TFA组CVB3 mRNA、IL-6、TNF-α水平,细胞凋亡率,TLR4、p-p65/p65和Cleaved-Caspase-9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MC+低剂量TFA组,LVEF明显高于MC+低剂量TF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FA可减轻CVB3诱导的VMC小鼠心肌病理损伤,减少心肌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与TLR4/NF-κB信号通路、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表达的抑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黄芪甲苷对卒中后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诱导的卒中后抑郁(PSD)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54只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黄芪甲苷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每组9只.空白组大鼠不给予任何处理,正常饲养;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沿右侧颈部行长约2 cm纵向切口暴露颈总动脉,不予处理并缝合切口,余同空白组;其余4组大鼠首先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卒中模型,然后进行CUMS诱导制备PSD模型.造模成功后,生理盐水组大鼠每日给予生理盐水(5 mL·kg-1)灌胃,黄芪甲苷组大鼠每日给予黄芪甲苷混悬液(25.0 mg·kg-1)灌胃,氟西汀组大鼠每日给予氟西汀混悬液(12.5 mg·kg-1)灌胃,联合用药组大鼠每日给予黄芪甲苷(25.0mg.kg-)和氟西汀(12.5 mg·kg-1)混悬液灌胃,4组大鼠均每日给药1次,共4周;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灌胃处理.每周测量1次体质量,并进行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直至实验结束.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单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AMPK、BDNF阳性细胞相对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AMPK、BDNF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4周后,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体质量、蔗糖偏好率、旷场实验水平运动距离、Morris水迷宫越台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黄芪甲苷组、氟西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的体质量、蔗糖偏好率、旷场实验水平运动距离、Morris水迷宫越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黄芪甲苷组、氟西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的体质量、蔗糖偏好率、旷场实验水平运动距离、Morris水迷宫越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黄芪甲苷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大鼠体质量、蔗糖偏好率、旷场实验水平运动距离、Morris水迷宫越台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海马区AMPK及BDNF的mRNA相对表达量、阳性细胞相对含量、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黄芪甲苷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大鼠海马区AMPK及BDNF的mRNA相对表达量、阳性细胞相对含量、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生理盐水组相比,黄芪甲苷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大鼠海马区AMPK及BDNF的mRNA相对表达量、阳性细胞相对含量、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黄芪甲苷组、氟西汀组、联合用药组大鼠海马区AMPK及BDNF的mRNA相对表达量、阳性细胞相对含量、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甲苷可改善CUMS诱导的PSD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海马区AMPK、BDNF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探析王雪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小儿脑瘫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王雪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小儿脑瘫的用药规律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Excel、OriginPro 2021、IBM SPSS Modeler 18.0等软件整合王雪峰教授近年临床医案,对其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核心处方及用药规律;将核心处方通过BATMAN-TCM、GeneCards、OMIM、TTD等数据库提取核心药物和疾病的潜在基因靶点,通过Venny 2.1.0提取交集基因,其结果依次进行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基因本体分析以及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 共纳入临床医案97则,涉及辨证论治处方97个,中药126味,其中21味高频中药,性味以温、甘、辛为主,主要归脾、肝、肺经;聚类分析得到5个有效聚类群;关联分析得到113条关联规则,并总结出王雪峰教授治疗脑瘫的核心处方为"白芍-甘草-大枣-黄芪-桂枝-茯苓";核心处方有效活性成分158个,涉及基因靶点621个,疾病靶点974个,药物与疾病交集靶点67个;PPI网络分析共得到67个节点,304条边,平均节点度值9.07;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中涉及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229条,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CC)57条,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MF)59条.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出71条信号通路;复杂网络分析共有793个节点,2107条边,度值阈值为5.314,平均度值2.03.茯苓酸B(Poricoic Acid B)、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以及乳酸菌素(Lactiflorin)可能是治疗脑瘫发挥关键作用的活性成分.结论 王雪峰教授治疗脑瘫从肝脾论治,以补虚扶正、和血通痹为治疗大法,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底方临证加减疗效确切,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补阳还五汤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BHD)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和抗血栓、抗神经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通过对 BHD 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总结与梳理,依照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理念,从传递与溯源、特有、有效、复方配伍、可测和超分子"印迹性"6 个方面对BHD的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提示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阿魏酸、川芎嗪、藁本内酯、芍药苷、苦杏仁苷、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作为该复方的Q-Marker,后续可选择这些Q-Marker为指标,根据药材、饮片、制剂的量值传递规律建立并控制BHD全过程质量可溯源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