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评价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寒痰伏肺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及ANXA1、TIM-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记录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和体征(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进行治疗前后寒痰伏肺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膜联蛋白 A1(ANXA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TIM-4)水平;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寒痰伏肺证各主要症状评分和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hs-CRP、TNF-α、PCT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NXA1和TIM-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抗感染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CAP可以有效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ANXA1、TIM-4表达,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艾灸"足三里"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胃动力及胃黏膜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对CAG模型大鼠胃动力相关指标胃窦运动指数、胃排空率及胃黏膜MUC1、MUC5AC和MUC6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120只.以复合病因法复制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艾灸组,又按治疗时间分为1、2、3和4周4个时相,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艾灸组予温和灸"足三里",每次30 min,1次/d,药物组予替普瑞酮溶液13.5 mg/kg灌服,1次/d,共1个月.胃动力检测:按时相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大鼠胃窦舒张时面积、胃窦收缩时面积及3 min内胃窦收缩的总次数以计算胃窦运动指数,然后灌胃30 min后处死检测胃排空率.胃黏膜黏蛋白检测:大鼠按时相处死取材,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MUC1、MUC5AC及MUC6表达范围和相对表达量.结果:胃动力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窦运动指数及胃排空率均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和艾灸组的胃窦运动指数上调在2周、3周和4周3个时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药物组比较,艾灸组的胃窦运动指数上调在2周、3周和4周3个时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UC1、MUC5AC及MUC6表达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各时相艾灸组和药物组MUC1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药物组比较,艾灸组3周、4周2个时相的MUC1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印迹结果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UC1、MUC5AC和MUC6的相对表达量均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药物组各时相MUC1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时相药物组比较,艾灸组4周时相MUC1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作为一种胃黏膜保护剂,具有促进大鼠胃黏膜修复的作用,但对胃动力基本没有影响;艾灸足三里既能促进大鼠胃黏膜修复也能促进胃动力,但艾灸起效较晚,至少需要持续艾灸2周左右才能逐渐起效,且艾灸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水蛭素对缺氧诱导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通络药物水蛭素对缺氧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s)间质转分化(EndMT)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常规培养的HCM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组、水蛭素组(包括0、20、40、80、100 μg/ml 5个浓度).对照组常规培养不做任何处理,缺氧组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水蛭素组预加入Hirudin工作液,4 h后置入低氧培养箱72 h.MTS比色法检测HCMECs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观察HCMECs形态;免疫荧光鉴定HCMECs间质转分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内皮间质转分化相关蛋白:包括内皮细胞标记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CD3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间质细胞标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1),以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Smad同源物2/3(Smad2/3)、锌指转录因子(snail)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 MTS法检测显示,缺氧显著抑制细胞活性(P<0.01),水蛭素在2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可提高细胞活性,且呈现浓度依赖性,当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活性最强(P<0.01).各组细胞培养72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对照组细胞呈铺路石样或鹅卵石状结构,缺氧组细胞由鹅卵石状结构变为分散的长梭形,接近成纤维细胞形态,水蛭素组长梭形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恢复鹅卵石样.Western-blot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CD31、V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P<0.01),且vWF表达减少,α-SMA、FSP-1蛋白水平升高(P<0.01),且vimentin表达增强;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明显增加CD31、VE-cadherin蛋白表达(P<0.01),并增强vWF表达,下调α-SMA、FSP-1蛋白表达(P<0.01),并减弱vimentin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信号通路HIF-1α、TGF-β1、p-smad2/3、snail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缺氧组比较,水蛭素下调HIF-1α、TGF-β,、p-smad2/3、snail蛋白表达(P<0.01).结论 水蛭素可以改善缺氧诱导的HCMECs细胞发生EndMT,其机制可能与调控 HIF-α/TGF-β1/smad/snail 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序列相似性家族107成员A抑制前列腺癌进展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序列相似性家族107成员A(FAM107A)调控缺氧诱导因子3A(H1F3A)对前列腺癌(PCa)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目的基因并进行分析.体外培养人PCa细胞PC-3,采用反转录病毒稳定转染,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验证HIF3A及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焦磷酸测序检测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细胞功能试验验证对PCa迁移和侵袭的影响.两组间差异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结果 生信分析提示FAM107A基因在PCa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Gleason评分(GS)越高,FAM107A表达量越低(P<0.01).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提示过表达 FAM107A会抑制 PCa 细胞的迁移(C4-2:0.337±8.930 比 29.334±2.651,t=-7.260,P<0.05;PC-3:18.672±10.494 比 52.043±3.512,t=-6.024,P<0.05)、侵袭(DU145:117.703±12.845 比 242.303±21.401,t=10.273,P<0.05;PC-3:51.674±9.502 比 139.303±13.394,t=16.025,P<0.05),促进凋亡(17.180±0.700 比 0.527±0.121,t=40.600,P<0.05).细胞周期实验表明oe-FAM107A-ENZ组细胞G1期比例高于对照组(80.410±0.786比35.583±0.714,t=73.130,P<0.05),S 期比例低于对照组(11.233±0.374 比 38.747±1.809,t=25.790,P<0.05),细胞分裂被阻滞在S期.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过表达FAM107A组的DNM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277±0.032 比 0.900±0.026,t=25.93,P<0.05),HIF3A 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657±0.040 比0.523±0.043,t=4.041,P<0.05).sh-FAM107A-5-aza 组的 HIF3A 的表达量明显恢复(0.550±0.020比0.427±0.067,t=3.073,P<0.05).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证明过表达FAM107A时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量高于对照组(0.773±0.095 比 0.307±0.046,t=7.683,P<0.05),N-钙黏蛋白(N-cadher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80±0.060 比 0.733±0.045,t=8.154,P<0.05),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347±0.107 比 0.700±0.040,t=5.361,P<0.05).结论 FAM107A高表达可抑制HIF3A启动子甲基化促进其表达,进而抑制PCa的迁移、侵袭,是PCa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scRNA-seq技术分析周围神经损伤后胶质细胞亚群特点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大鼠周围神经损伤(PNI)后胶质细胞的亚群种类及数量、主要作用的信号通路及细胞亚群发展变化。方法:将27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PNI后3 d组和PNI后7 d组,每组9只。后2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均被挤压3次,假手术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无损伤。采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cRNA-seq)技术检测3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数、细胞亚群类型,采用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3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差异表达基因(DEGs)富集到的信号通路,采用拟时间分析模拟3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亚群发展变化。结果:(1)scRNA-seq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共1 609个,以亚群6(1 388个)为主;PNI后3 d组大鼠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共6 176个,以亚群2(3 124个)、亚群3(959个)为主;PNI后7 d组大鼠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共8 975个,以亚群1(3 071个)、亚群4(1 696个)、亚群5(1 389个)为主。(2)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PNI后3 d组和PNI后7 d组大鼠坐骨神经中胶质细胞上调蛋白质翻译、钙黏蛋白结合及核糖体成分等生物学过程;与PNI后3 d组比较,PNI后7 d组大鼠坐骨神经中胶质细胞富集在轴突再生、髓鞘化、焦点黏连等生物学过程,上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信号通路。(3)拟时间分析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以亚群6(标记基因为 Atp1a2、 Sparcl1)为主,PNI后3 d组大鼠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发展为以亚群2(标记基因为 Mapt、 Slc7a11)、亚群3(标记基因为 Esco2、 Neil3)为主,PNI后7 d组大鼠坐骨神经样本中胶质细胞发展为以亚群1(标记基因为 Bcas1、 Prx)、亚群4(标记基因为 Ccn2、 Gap43)、亚群5(标记基因为 Cd24、 Atxn1)为主。 结论:大鼠PNI后胶质细胞可上调MAPK信号通路和PI3K-PKB信号通路。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胶质细胞主要向标记基因为 Bcas1、 Prx和 Cd24、 Atxn1的亚群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HBV感染相关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06例行肝移植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 χ2检验进行HCC复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HCC复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根据筛选的危险因素构建HCC复发的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 结果:106例肝移植HCC患者复发23例,复发率为21.70%;死亡20例。肿瘤分化程度( χ2=6.066, P=0.014)、肿瘤最大径( χ2=4.916, P=0.027)、有无包膜侵犯( χ2=5.543, P=0.019)、术前甲胎蛋白(AFP)( χ2=5.458, P=0.019)、HBV-DNA( χ2=5.446, P=0.020)、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 χ2=12.161, P<0.001)、miR-424( χ2=4.400, P=0.036)、染色质域解旋酶DNA结合蛋白8(CHD8)( χ2=10.561, P=0.001)、T-钙黏蛋白(T-cad)( χ2=48.723, P<0.001)、层粘连蛋白(LN)( χ2=18.506, P<0.00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 χ2=11.178, P=0.001)与HCC复发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6.5 cm( OR=1.69,95% CI为1.25~3.17, P=0.002)、术前AFP>400 ng/ml( OR=1.38,95% CI为1.09~1.92, P=0.038)、CHD8阳性( OR=0.77,95% CI为0.52~0.89, P=0.021)、T-cad阳性( OR=0.84,95% CI为0.68~0.92, P=0.006)、LN阳性( OR=1.22,95% CI为1.03~1.50, P=0.013)是HCC复发的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函数模型logit( P)=0.262+0.523 X1+0.326 X2-0.259 X3-0.286 X4+0.203 X5,其中 X1、 X2、 X3、 X4、 X5分别为肿瘤最大径、AFP、CHD8、T-cad、LN。ROC曲线分析显示,其预测HCC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49(95% CI为0.763~0.894, P<0.001),准确率为83.02%,敏感性为86.96%,特异性为81.93%,临界值为0.736。由logit( P)函数模型可知, P=1/(1+e - Y),其中 Y=0.262+0.523 X1+0.326 X2-0.259 X3-0.286 X4+0.203 X5。随机抽取1例患者,根据其临床资料,经计算 P=0.564,小于临界值0.736,可认为在准确率为83.02%的情况下,该患者不会出现HCC复发。 结论:肿瘤最大径、术前AFP、CHD8、T-cad、LN表达状况与肝移植后HCC复发有关,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HCC复发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23例临床病理特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分析透明细胞汗腺瘤的来源及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宿州市立医院2017年12月至2021年7月行手术切除的皮肤透明细胞汗腺瘤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及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20(CK20)、细胞角蛋白7(CK7)、细胞角蛋白14(CK14)、癌胚抗原(CEA)、特异性大囊肿病液体蛋白-15(GCDPF-15)等表达情况;过碘酸雪夫染色(PAS)显示糖原。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范围14~94岁,中位年龄55岁。18例以表皮隆起型肿块为首发症状;影像学超声显示皮下囊实性回声团块,实性部分内血流丰富。组织学肿瘤由两型细胞组成:分泌上皮或腺上皮和透明细胞。其中20例为良性透明细胞汗腺瘤特征;2例表现为非典型透明细胞汗腺瘤:细胞异型、可见核分裂象;1例为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免疫表型显示肿瘤细胞:EMA、CK7、CK14、CEA、GCDPF-15阳性、PAS阳性。23例随访2~36个月,4例失访,其余未见复发。结论:透明细胞汗腺瘤比较少见,预后好,恶性罕见,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据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综合分析,诊断时需与转移性透明细胞癌、螺旋腺瘤、皮质腺瘤、恶性黑色素瘤等肿瘤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表达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表达及其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中的潜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就诊的320例慢性HBV感染者,将其分成免疫耐受期组(31例),免疫活动期组(184例),非活动期组(48例)和灰色区组(57例);同时纳入1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离每例研究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CD3 + 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及其亚群(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计算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多组间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3 +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在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进展中的预测价值。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和健康对照组年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肝脏硬度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H=12.40、169.70、210.70、25.17、24.21和86.50, 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和灰色区组APRI评分、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比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V-DNA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 H=89.45、118.00和14.81, χ2=148.20, P值均<0.05)。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灰色区及健康对照组CD3 +、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NK-bright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及M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13.57、51.55、8.58、44.25、20.32、47.96和12.45、33.69、4.96、32.47、10.63、30.46, 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CD3 +、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和AST水平均呈正相关( r=0.2134、0.4733、0.2090、0.4333、0.1771、0.4417、0.1780、0.3956、0.2618、0.4671、0.2614和0.4326, P值均<0.05);CD8 +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和CD4 + T淋巴细胞Tim-3 MFI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 r=0.1342、0.2635、0.2739和0.2526, P值均<0.05)。慢性HBV感染者NK及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 r=-0.2671、-0.4093、-0.2451、-0.4099、-0.1807、-0.1823、-0.2733、-0.4224、-0.2576、-0.4206、-0.1798和-0.1946, P均<0.05); 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LT、AST和TBil水平均呈负相关( r=-0.3775、-0.3562和-0.1633, P值均<0.05);CD3 +、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正相关( r=0.1789、0.3896、0.1518、0.3521、0.2117和0.3579, P值均<0.05);CD4 +和CD8 + T淋巴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CD3 + T淋巴细胞MFI与APRI评分均呈正相关( r=0.1487、0.2604、0.2296、0.4858和0.2853, 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 Tim-3 MFI与肝脏硬度值均呈负相关( r=-0.2686、-0.3975、-0.2852、-0.3991和-0.3531, P值均<0.05)。NK和NK-dim细胞Tim-3表达频率和MFI以及NK-bright细胞Tim-3 MFI与APRI评分均呈负相关( r=-0.3589、-0.4158、-0.3591、-0.4108和-0.3966, P值均<0.05)。CD3 + T淋巴细胞与NK细胞Tim-3表达比值预测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纤维化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95% CI:0.723~0.843, P<0.05)。当截断值=0.612,敏感度为61.9%,特异度为99.3%。 结论:慢性HBV感染者T淋巴细胞和NK细胞Tim-3表达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相关性表现为相反的特征性,Tim-3分子在T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比值对评估慢性HBV感染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西维来司钠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调控肝内胆管MUC5AC表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西维来司钠是否能够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进而减少黏蛋白5AC(MUC5AC)在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BDS)提供新的潜在治疗思路。方法:①生信分析: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对胆结石及胆囊炎的测序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筛选中性粒细胞及黏蛋白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使用基因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索数据库(STRING)进行蛋白互作分析,以预测NE基因与MUC5AC是否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胆管炎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治疗组,每组6只。结合预实验于大鼠右前叶肝脏一次性注射1.25 mg/kg脂多糖(LPS)建立胆管炎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肝脏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后,西维来司钠治疗组尾静脉注射西维来司钠100 mg/kg;假手术组和胆管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5 d。2周后处死大鼠取肝胆管组织,光镜下观察肝胆管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胆管组织NE和MUC5AC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胆管组织NE、MUC5AC、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表达。③细胞实验:将原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株(HiBEpiC)传代后分为空白对照组、NE组(10 nmol/L NE)、NE+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10 nmol/L NE+1×10 -8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中剂量组(10 nmol/L NE+1×10 -7 g/L西维来司钠1 mL)、NE+西维来司钠高剂量组(10 nmol/L NE+1×10 -6 g/L西维来司钠1 mL)。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MUC5AC的表达。 结果:①生信分析:NE基因(ELANE)与MUC5AC存在互作关系。②动物实验:光镜下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细胞水肿,肝细胞呈弥漫性点、灶状坏死,汇管区纤维组织及肝内胆管增生与炎症细胞浸润;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周围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胆管炎模型组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胆管炎模型组NE和MUC5AC较假手术组明显高表达,西维来司钠治疗组NE和MUC5AC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有所下降〔NE( A值):5.23±2.02比116.67±23.06,MUC5AC( A值):5.40±3.09比23.81±7.09,均 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胆管炎模型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西维来司钠治疗组肝胆管组织NE、MUC5AC和TLR4的蛋白表达较胆管炎模型组显著下降(NE/β-actin:0.38±0.04比0.70±0.10,MUC5AC/β-actin:0.37±0.03比0.61±0.05,TLR4/β-actin:0.39±0.10比0.93±0.15,均 P<0.05)。③细胞实验:荧光显微镜下显示,各组HiBEpiC细胞的增殖状态良好,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NE组细胞MUC5AC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NE+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细胞MUC5AC表达较NE组显著下降,且随西维来司钠浓度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高剂量组变化最明显〔MUC5AC(μg/L):3.46±0.20比6.33±0.52,MUC5AC/β-actin:0.45±0.07比1.75±0.10,均 P<0.05〕。 结论:LPS作用后可致胆管炎大鼠NE、MUC5AC表达上调,西维来司钠可通过抑制NE减少肝内胆管上皮细胞MUC5AC的表达,为IBDS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胃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表型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免疫微环境中的表型特征,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研究的92例胃癌组织[男58例,女34例;年龄 M( Q1, Q3),70(59,77)岁]及84例癌旁组织[男57例,女27例,年龄70(59,77)岁]购自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标本来自样本库中的28家医院,检测其白细胞分化抗原(CD)8、CD4、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人叉头盒蛋白P3(Foxp3)及共定位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s)亚群的表达水平。根据各阳性淋巴细胞百分比的最佳截断值将胃癌及癌旁组织分别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各免疫表型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究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结果:胃癌组织中CD8、CD4、TIM3和Foxp3阳性细胞百分比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73%、1.39%、10.77%和2.44%;胃癌组织中Foxp3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 M( Q1, Q3),0.93(0.45,2.16)比0.31(0.09,0.86), P<0.001];CD8[4.92(2.34,8.80)比8.81(6.61,12.17), P<0.001]、CD4[4.79(1.77,11.36)比8.40(4.84,12.77), P=0.022]和TIM3[5.68(2.05,11.58)比7.07(3.13,11.43), P=0.338]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不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中TIM3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胃癌组织中CD4高表达、TIM3低表达和Foxp3低表达的患者5年生存率均较差,其中CD4高、低表达组分别为29.3%、64.7%;TIM3高、低表达组分别为60.9%、30.4%;Foxp 3高、低表达组分别为64.3%、33.3%(均 P<0.05)。胃癌组织中共定位CD8 +TIM3 +TILs、CD4 +TIM3 +TILs、CD8 +Foxp3 +TILs、CD4 +Foxp3 +TILs阳性细胞百分比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86%、0.23%、0.08%、0.76%;胃癌组织中CD8 +Foxp3 +TILs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4高表达( HR=3.079,95% CI:1.350~7.024, P=0.008)、TIM3低表达( HR=0.428,95% CI:0.208~0.879, P=0.021)、Foxp3低表达( HR=0.288,95% CI:0.121~0.687, P=0.005)是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结论:胃癌患者具有复杂的免疫微环境特征,CD4、TIM3、Foxp3的表达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