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噻托溴铵联合HFNC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噻托溴铵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80 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HFNC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HFNC联合噻托溴铵吸入粉剂.比较2 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结果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噻托溴铵加HFNC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缓解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右美托咪啶滴鼻复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加速舌系带成形术患儿围手术期康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滴鼻复合艾司氯胺酮麻醉是否有助舌系带成形术患儿快速康复。方法:选取2020年—2021年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100例行舌系带成形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50例)和右美托咪啶滴鼻复合艾司氯胺酮组(DE组,50例),观察患儿滴鼻前(T 0)、入室后(T 1)、手术开始(T 2)及术后10 min(T 3)、30 min(T 4)、60 min(T 5)、120 min(T 6)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 2)及呼吸频率(RR),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ACU),观察术后10、30、60、120 min改良Aldrete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苏醒躁动评分及观察进食(清水)时间、离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儿SpO 2、RR、T 0和T 6时血压及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DE组T 1、T 2、T 3、T 4、T 5时MAP及HR低于E组(均 P<0.05);DE组改良Aldrete评分高于E组,苏醒躁动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E组,进食(清水)时间及离院时间短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在小儿舌系带成形术中,右美托咪啶滴鼻复合艾司氯胺酮较单独使用艾司氯胺酮能更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及躁动,缩短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尽早离院,实现患儿加速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苏醒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患者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Hunt-Hess分级0或Ⅰ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组(A组,45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滴鼻;右美托咪定静脉组(B组,47例),患者从麻醉诱导前10 min开始至手术结束持续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4 μg·kg -1·h -1;空白对照组(C组,48例),不给予右美托咪定。记录苏醒期患者咳嗽分级和Ricker镇静-躁动评分,麻醉诱导前(T 0)、插管前(T 1)、插管即刻(T 2)、插管后1 min(T 3)、动脉瘤栓塞前(T 4)、栓塞结束(T 5)、呼之睁眼时(T 6)、拔管时(T 7)和拔管后2 min(T 8)时MAP和心率变化,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动脉瘤栓塞前后血糖和乳酸值,术前24 h和术后24 h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以及苏醒期缺氧(SpO 2<90%)、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B组苏醒期呛咳和躁动发生率降低( P<0.05),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 0时比较,A组T 1、T 3、T 4、T 5时和B组T 1、T 3、T 4时MAP均降低( P<0.05),3组患者各时点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T 5时比较,A组和C组T 6、T 7、T 8时MAP明显升高,T 7、T 8时心率明显升高( P<0.05),B组MAP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B组比较,A组和C组T 8时心率较高( P<0.05);3组患者T 6、T 7、T 8时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用量、停药至拔管时间、术前24 h和术后24 h 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栓塞前比较,A组和B组栓塞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栓塞结束时血糖指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栓塞前比较,3组栓塞后乳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苏醒期均无缺氧、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可有效维持术中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苏醒期呛咳发生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恢复质量,且不会引起苏醒时间延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短期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对6~7岁儿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6~7岁儿童短期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对儿童眼底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和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眼屈光专科2019年1月至2月和2020年2月就诊的6~7岁儿童71例(71只右眼),应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滴眼,每日2次,持续1周后停用。于用药前和用药后1、4、8周分别测量其等效球镜度(SE)、黄斑区视网膜厚度(RT)和视网膜血管密度(RVD)。根据第1周睫状肌麻痹等效球镜度(CSE)分为近视组(CSE≤-0.50 D,43眼)和对照组(CSE>-0.50 D且≤+2.00 D,28眼)。使用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行黄斑区视网膜检测,选取以中心凹为中心,直径1 mm中心圆(Fovea)、3 mm旁中心凹环(ParaFovea)和6 mm的中心凹周边环(PeriFovea),计算Fovea和ParaFovea、PeriFovea颞侧(T)、上方(S)、鼻侧(N)、下方(I)四个象限的RT及RVD。结果:两组儿童1%硫酸阿托品凝胶滴眼1周后,SE和RT均显著升高,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停药3周,近视组SE恢复至基线水平,停药7周,对照组SE和两组ParaFovea(I)区RT恢复到基线水平。近视组用药前后RV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对照组用药1周后Fovea区RVD以及ParaFovea(I)区浅层RVD较基线时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停药后RVD下降,至第8周时,ParaFovea(N)区浅层RVD、ParaFovea(I)区深层RVD以及PeriFovea(S)区RVD较基线时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用药1周后,ParaFovea(S、N、I)和PeriFovea(S)区RT变化量(ΔRT)和Fovea区RVD变化量(ΔRVD)近视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滴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1周可使两组儿童黄斑区RT均显著增加,停药后恢复过程持续7周以上;可使对照组儿童Fovea区RVD以及ParaFovea(I)区浅层RVD显著增加,而对近视组儿童RVD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罕见的原发于鼻腔的幼儿卵黄囊瘤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卵黄囊瘤是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生殖细胞肿瘤,原发于鼻腔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21月龄幼儿原发于鼻腔的巨大卵黄囊瘤,侵犯前颅窝及眶内,经6个疗程PEB(顺铂、依托泊苷、博来霉素)方案化疗后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肿瘤未见复发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年龄因素对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TTE检查患儿镇静药效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年龄因素对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经胸心脏超声(TTE)检查患儿镇静药效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2年5月行TTE检查的患儿,年龄1~24月,ASA分级Ⅰ~Ⅲ级。试验Ⅰ:根据患儿年龄分为4组:1~6月龄组、7~12月龄组、13~18月龄组和19~24月龄组。右美托咪定滴鼻起始剂量为2.0 μg/kg,剂量梯度为0.1 μg/kg,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采用Dixon-Massey法计算右美托咪定镇静的ED 50及95%可信区间。试验Ⅱ:10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 n=25):1~6月龄组、7~12月龄组、13~18月龄组和19~24月龄组。再按右美托咪定滴鼻剂量随机分为5个亚组( n=5):2.1 μg/kg亚组、2.2 μg/kg亚组、2.3 μg/kg亚组、2.4 μg/kg亚组和2.5 μg/kg亚组。合并试验Ⅰ和Ⅱ,采用probit法计算右美托咪定镇静的ED 95及95%可信区间。 结果:共纳入220例患儿。各组右美托咪定镇静的ED 50和ED 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于1~24月龄患儿,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TTE检查镇静的药效学无明显年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黄斑瘢痕伴旁中心注视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7岁,因"戴镜1年后视力矫正不良"于2020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患者曾在2019年6月因视力下降于外院就诊,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3.50=0.6,左眼BCVA-2.50+0.50×105°=0.4。诊断:屈光不正。左眼弱视,给予框架眼镜全矫屈光不正联合遮盖治疗。患者戴镜1年,矫正视力无提高。患者无全身疾病、外伤、激光笔照射及视力突然降低史。我院眼科检查示:双眼裸眼视力0.1,角膜映光正位,外眼及眼前节无异常;眼底检查示:左眼黄斑区月牙状瘢痕,边界清晰(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左眼黄斑区色素上皮层隆起,椭圆体带缺失(图2);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BCVA-5.00=0.8,左眼BCVA-4.00+0.75×95°=0.4。右眼调节幅度9.50 D,调节灵敏度5 cpm,左眼调节幅度7.50 D,调节灵敏度3 cpm,双眼均为负镜片通过困难。诊断:双眼屈光不正,调节不足,左眼黄斑陈旧病变。给予框架眼镜矫屈光不正,遮盖右眼4 h/d联合海丁格刷(YGS光刷治疗仪,北京同明尚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和红光闪烁(YHY弱视治疗仪,北京同明尚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治疗,以及翻转拍进行视觉训练。患者于2020年12月复查,复方托比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示:右眼BCVA-6.50=1.0,左眼BCVA-5.00+1.00×90°=0.6;微视野(MAIA,意大利CenterVue公司)检查示:左眼旁中心注视,注视位点在黄斑鼻上方,注视稳定性较差。2021年3月检查结果:右眼BCVA 1.0,左眼BCVA 0.6;微视野检查示:左眼旁中心注视,注视位点位于黄斑鼻上方,注视稳定性较差。2021年5月检查结果:小瞳验光示右眼BCVA-6.5=1.0,左眼BCVA-5.0+1.0×90°=0.9;微视野检查示左眼黄斑中心凹旁注视点,注视稳定性明显改善(图3B);双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敏度均提升至正常,分别为13.50 D和13 cpm,其后间隔3~4个月随访(图3C-D),直至2022年3月,患者左眼BCVA均为0.9,并保持稳定的旁中心注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种植支抗辅助口内Ⅲ类牵引对单侧唇腭裂患儿骨性Ⅲ类错合畸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估种植支抗辅助的口内Ⅲ类牵引和传统合垫基托式口外前方牵引,纠正单侧唇腭裂患儿因上颌骨发育不足而导致的骨性Ⅲ类错合的效果。方法: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口腔正畸科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54例[男24例,女30例,年龄8~12(11.09±1.35)岁]分为3组:传统合垫基托式口外前方牵引组(A组)、种植支抗辅助口内Ⅲ类牵引组(B组)、对照组,每组18例。在矫治开始前(T1)及结束后(T2)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通过Dolphin软件进行颌骨、牙齿以及软组织测量,将头影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A组和B组牵引时间分别为(10.51±1.33)个月和(9.20±1.45)个月( P=0.146)。A组和B组A点平均前移4.08 mm和4.83 mm,ANB角(上牙槽座点A至鼻根点N连线与鼻根点至下牙槽座点B连线构成角)和Wits值(Ao点与Bo点间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上颌骨前移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组U6-VRmx平均增加0.46 mm,U1-pp平均增加0.63 mm,均明显小于A组(均 P<0.001),提示种植支抗辅助的口内Ⅲ类牵引能减少磨牙前移和上颌切牙唇倾。 结论:种植支抗辅助的口内Ⅲ类牵引能明显减少磨牙前移和上颌切牙唇倾等不利的牙齿移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对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两种方式对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择期手术学龄前(3~6岁)患儿3 825例,根据术前抗焦虑方案分为3组:童趣化陪伴组( n=2 198)、镇静药物组( n=1 281)和未干预组( n=346)。镇静药物组给予右美托咪啶2 μg/kg滴鼻,或咪达唑仑糖浆0.5 mg/kg口服。童趣化陪伴组由获得认证的专职术前镇静护士提供童趣化护理模式。未干预组为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原因,未实施任何抗焦虑方案。记录所有患儿的术前分离焦虑评分(PSAS)、镇静用药情况和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主要观察指标为基于PSAS评分评估的不同抗焦虑方案组的分离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Ramsay镇静深度评分。 结果:童趣化陪伴组男1 462例,女736例,年龄[ M( Q1, Q3)]为59(49,69)个月;镇静药物组男824例,女457例,年龄为52(42,61)个月;未干预组男212例,女134例,年龄为57(48,69)个月。童趣化陪伴组分离成功率为95.6%(2 102/2 198),镇静药物组分离成功率为93.8%(1 202/1 281),均高于未干预组的43.6%(151/346)(均 P<0.05)。使用镇静药物的1 281例患儿中,785例口服咪达唑仑,496例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啶。与右美托咪啶滴鼻组比较,口服咪达唑仑组月龄较小、体重较轻、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比例较高(均 P<0.05)。口服咪达唑仑组分离成功率为93.4%(733/785),右美托咪啶滴鼻组为94.6%(469/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392)。右美托咪啶滴鼻组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为2(2,2)分,优于口服咪达唑仑组的2(2,2)分( P=0.024)。 结论: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均可有效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22年3月和2022年6月收治的2例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例患者均以皮肤症状首发。例1诊断为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特瑞普利单抗+P-Gemox(培门冬酶+吉西他滨+奥沙利铂)方案治疗4个疗程,PD-1+ME(特瑞普利单抗+米托蒽醌+依托泊苷)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例2诊断为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累及鼻腔,接受P-Gemox方案治疗4个疗程,外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患者疗效均较好。结论:血管内NK/T细胞淋巴瘤罕见,常累及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NK细胞来源的瘤细胞在血管内生长是其诊断和鉴别要点,P-Gemox方案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可获得较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