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航空中乘务员体表心电图检出房室结双径路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报道1例民航空中乘务员2021年常规年度体检时体表心电图检出PR间期为0.46 s,较前明显延长,高度怀疑存在房室结双径路。进一步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更多存在房室结快、慢径路的证据,最后由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由此可见,体表心电图对房室结双径路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本例无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证据,但慢径路文氏阻滞形成的长RR间期导致心脏射血功能下降,危害飞行安全。因此,对存在房室结双径路基础的飞行人员,在空勤人员健康管理及航空医学鉴定工作中需引起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轻度室间隔肥厚(最大左室壁厚度15~19 mm)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等;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反流、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等,监测并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后心律失常。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IMSRA治疗,术中及围术期内无死亡、出血和卒中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所有患者均无需永久起搏器植入。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前间隔厚度、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室壁厚度减小(均 P<0.001);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宽( 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静息和激发左室流出道压差显著降低(均 P<0.001);二尖瓣反流量减少,SAM征分级降低(均 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心房内径减小(均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房容积指数减小( 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减小( 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碎裂性QRS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电图碎裂性QRS波(fQR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常规12导联心电图是否呈现fQRS将其分为非fQRS组(101例)、fQRS组(86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利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24 h房性早搏(APC)、室性早搏(VPC)次数;比较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fQRS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24 h VPC次数均显著高于非fQRS组(均 P<0.05),两组年龄、男/女比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24 h APC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fQRS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56.98%)明显高于非fQRS组(19.80%, P<0.05);HbA1c、FPG、VPC、fQRS波均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心电图fQRS波与2型糖尿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检测fQRS波有助于临床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23例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提供有效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32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 ≥ 60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66例纳入观察组,40岁 ≤ 年龄 < 60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57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分别为96.99%、88.55%、28.31%、39.76%、52.4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2%、50.96%、8.28%、9.55%、8.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9.21、28.75、23.45、6.90、8.06,均 P < 0.001);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1.5±0.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5±0.5)min]( t=23.09, P < 0.001),且观察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多为0∶00~8∶00时。 结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越高,尤其是0∶00~8∶00时,应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帮助临床深入掌握患者实际情况,指导临床有效防治心肌缺血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晕厥单元对提高疑似晕厥患者诊断效率和治疗预后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晕厥单元对提高疑似晕厥患者诊断效率和治疗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新乡医学院附属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35例疑似晕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晕厥单元建设前)就诊者109例,2019年5—10月(晕厥单元建设后)就诊者128例。参考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晕厥诊断与管理指南和《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根据《中国晕厥中心建设专家建议》及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晕厥单元建设。比较晕厥单元建设前、后患者的检查阳性率、治疗情况、治疗费用;就诊后1年门诊分别随访到67例和104例患者,比较门诊随访率、复发率、再住院率、就诊满意度、生存质量。结果:晕厥单元建设后倾斜试验[61.90%(78/126)]、动态心电图监测[64.29%(81/126)]、运动试验[7.14%(9/126)]、有创电生理[40.48%(51/126)]、心脏影像学检查[9.52%(12/126)]、24 h血压监测[55.56%(70/126)]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44.95%(49/109),36.70%(40/109),5.50%(6/109),10.09%(11/109),2.75%(3/109),40.37%(44/1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9.28、23.11、6.93、28.18、15.85、11.61,均 P<0.01)。晕厥单元建设后患者病因诊断率为87.30%(110/126),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的77.06%(84/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1.70,均 P<0.01);晕厥单元建设后患者从发病到心脏评估的时间[(3.68±1.93)h]、住院时间[(6.17±1.52)d]均明显短于晕厥单元建设前[(7.31±2.64)h,(10.83±2.09)d],住院率[3.17%(4/126)]、院内病死率[0.79%(1/126)]及治疗花费[(4.91±1.14)千元]均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前[8.26%(9/109),2.75%(3/109),(7.05±2.53)千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4.49, P<0.01; t=8.62, P=0.02;χ2 =15.83, P<0.01; χ2 =10.03, P<0.01; t=6.17, P=0.03)。晕厥单元建设后门诊随访率[82.54%(104/126)]、就诊满意度[91.35%(95/104)]明显高于晕厥单元建设前[61.47%(67/109),[64.18%(43/67)],复发率[14.42%(15/104)]、再住院率[7.69%(8/104)]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前[40.30%(27/67),23.88%(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0、15.08、20.36、18.56,均 P<0.01)。晕厥单元建设前患者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环境状况、社会关系、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晕厥单元建设后[(43.62±12.84)比(59.13±13.95),(43.10±11.31)比(55.86±12.09),(52.35±12.76)比(63.58±13.05),(54.87±12.08)比(67.91±14.23),(58.42±11.87)比(69.28±13.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7.74, P=0.03; t=7.50, P=0.03; t=8.66, P=0.02; t=9.77, P=0.01; t=8.46, P=0.02)。 结论:建立规范化的晕厥单元有利于提高晕厥的诊断效率,降低诊疗成本,提升患者的预后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散点图分析起搏器的功能状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散点图在动态心电图中分析起搏器的功能状态。方法:选择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10月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后做动态心电图的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深圳博英IS9001型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携带式记录盒,记录起搏器患者24 h心律、心率情况。先采用常规模块分析法分析45例起搏器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同样的病例再采用散点图分析法分析。结果:常规模块分析发现低限频率次数[(40.83±20.22)次]、滞后频率次数[(1.74±0.96)次]、频率应答次数[(23.53±11.73)次]、起搏器异常状态次数[(0.37±0.16)次]。散点图分析发现低限频率次数[(367.45±94.36)次]、滞后频率次数[(54.21±23.85)次]、频率应答次数[(168.47±71.84)次]、起搏器异常状态次数[(1.74±0.4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533、-2.867、-3.147、-1.201,均 P<0.05)。 结论:散点图分析法分析起搏器的功能状态准确、有效,可以为临床安装起搏器的患者提供各项切实、有效的数据,并能发现各种起搏器的异常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健心平律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价健心平律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92例T2DM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ar arhythmia, V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健心平律丸。2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从胸痛心悸、胸闷气短、口干口渴、神疲乏力4个方面进行中医症状评分,指尖釆血检测患者空腹血糖、2 hPG水平;佩戴心电测量仪完成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统计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 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average of NN intervals, 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the 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R-R interval, RMSSD)、相邻NN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比(the percentage of adjacent NN intervals over 50 ms, PNN50);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s, CK-MB);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浆脑利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记录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43/46)、对照组为78.3%(36/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90, P=0.036)。观察组治疗后胸痛心悸、胸闷气短、口干口渴、神疲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4.319、2.714、3.196、4.667, P<0.01或 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 hPG水平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025、6.462, P<0.05或 P<0.01)。治疗后,观察组SDNN [(119.72 ± 5.86)ms比(115.27 ± 6.10)ms, t=3.568]、SDANN[(112.80 ± 13.36)ms比(98.62 ± 14.51)ms, t=4.876]、RMSSD[(46.87±5.44)ms比(42.58±5.73)ms, t=3.683]、PNN50[(6.84±0.66)%比(6.21±0.64) %, t=4.648]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 ;CK[(263.82±52.18)U/L比(306.59±48.45)U/L, t=4.074]、CK-MB [(2.02±0.62)g/L比(3.25±0.49)g/L, t=10.556]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1);血浆BNP [(126.99±49.02)ng/L比(188.26±54.30)ng/L, t=5.68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5/46)、对照组为4.3%(2/4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19, P=0.432)。 结论:健心平律丸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缓解T2DM合并VA患者临床症状,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心率变异性,控制心肌酶谱及血浆BNP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心率昼夜节律异常预测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心率昼夜节律紊乱预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1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就诊的CKD 5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入选159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入选者24 h心率,并计算心率昼夜节律指标(包括24 h心率、白天及夜间平均心率、夜/昼心率比值、24 h最大心率、24 h最小心率以及24 h心率极差)。夜/昼心率比值>0.9定义为"非勺型心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夜/昼心率比值>0.91(高比值)组和≤0.91(低比值)组患者累积死亡率的差异;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法分析夜/昼心率比值和全因死亡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分析夜/昼心率比值对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共159名健康志愿者和221例CKD 5期患者入选本研究,CKD 5期患者男性123例(55.66%),年龄(52.72±13.1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50.0个月。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KD 5期患者24 h、夜间平均心率以及24 h最小心率均升高;夜/昼心率比值上升[(0.91±0.09)比(0.81±0.08), P<0.001],呈"非勺型心率"状态;24 h最大心率和24 h心率极差降低(均 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夜/昼心率比值增高(每增加0.1, HR=1.557,95% CI 1.073~2.258, P=0.020)是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夜/昼心率高比值组患者的累积死亡率高于低比值组(Log-rank检验 χ2=7.232, P=0.007)。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结果显示,CKD 5期患者夜/昼心率比值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线性效应关系( P=0.141),当夜/昼心率比值>0.91时,CKD 5期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时间依赖的ROC曲线表明,在随访时间长达70.0个月时,夜/昼心率比值预测全因死亡的准确度为70.90%。 结论:CKD 5期患者心率的昼夜节律呈"非勺型"状态,高夜/昼心率比值是CKD 5期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lbumin/creatinine ratio, ACR)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 54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ACR测定,HRV参数包括正常间隔到正常间隔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 SDNN)、相临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differences of successive RR intervals, rMSSD)、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the percent of adjacent RR intervals with a difference greater than 50 ms, PNN50)、低频(low frequency, LF)、高频(high frequency, HF)、LF与HF的比值(LF/HF)。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RV与ACR的关系。将HRV参数分为≤25%(Q1)与≥25%(Q2~Q4)两组,分析其与白蛋白尿的关系。结果:多元线性回归显示,HRV参数[ln(SDNN)、ln(PNN50)、ln(LF)、ln(HF)、ln(LF/HF)]减低与ln(ACR)的增加密切相关(均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 OR=1.669, 95% CI 1.290~2.159)、PNN50( OR=1.372, 95% CI 1.063~1.770)、LF( OR=1.918, 95% CI 1.441~2.551)、LF/HF( OR=1.623, 95% CI 1.220~2.183)在Q1组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较Q2~Q4组更高(均 P<0.05);进一步按病程中位数(10年)、心血管疾病分层进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在糖尿病病程≤10年或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SDNN和LF的Q1组有更高的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而在糖尿病病程>10年或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中,SDNN、PNN50、LF和LF/HF的Q1组有更高的发生白蛋白尿的风险。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HRV参数减低与ACR升高密切相关,且随着糖尿病的进展,HRV分析中有更多参数的减低增加白蛋白尿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肥胖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肥胖合并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多导睡眠(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确诊为重度OSAHS的78例患者,根据身体质量(body mass index,BMI)将患者分为肥胖并重度OSAHS组(n=43)和非肥胖并重度OSAHS组(n=35).所有患者行PSG监测同时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进行HRV指标的组间差异分析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基础指标及PSG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肥胖并重度OSAHS组相比,肥胖并重度OSAHS组体质量、BMI、颈围、腰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显著升高.组间HRV分析结果显示,与非肥胖并重度OSAHS组相比,肥胖并重度 OSAHS 组的 24 h 正常 R-R 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R-R interval,SDNN)、5 min R-R 间期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s of 5-minute R-R intervals,SDANN)、三角指数(triangle index,TI)、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heart rate,DC)、清醒期SDNN及睡眠高频功率明显降低(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肥胖并重度OSAHS患者中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of the difference of adjacent R-R interval,rMSSD)与高血压病程呈负相关,TI、DC与AHI呈负相关.经校正颈围和腰围后的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DNN、SDANN、rMSSD与收缩压相关(P<0.05).结论 肥胖并重度OSAHS患者存在HRV指标下降,自主神经功能受到损害,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