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温针联合筋骨痛消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观察电温针联合筋骨痛消丸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和上海市杨浦区控江医院收治的KOA患者1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95)予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研究组(n=95)予电温针+筋骨痛消丸.比较疗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评分、血清疼痛介质、血清炎症介质、骨代谢指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4.7%,90/95)高于对照组(85.3%,81/95)(P<0.05).治疗后,2组的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五羟色胺(5-HT)、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及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147.11±11.24)μg/L、(168.08±18.54)μg/L、(600.84±81.56)μg/L、(67.03±7.21)ng/ml、(4.18±1.11)ng/L、(96.29±15.21)ng/ml、(396.41±100.09)μg/L、(28.01±5.18)pg/mL、(3.04±0.92)μg/l、(18.76±3.11)分]低于对照组[(184.09±15.43)μg/L、(249.74±22.72)μg/L、(710.43±93.28)μg/L、(91.89±8.94)ng/ml、(6.21±1.45)ng/ml、(120.03±20.38)ng/ml、(439.32±104.13)μg/L、(33.19±7.65)pg/ml、(3.39±1.03)μg/L、(20.85±5.26)分](P<0.05).结论 电温针联合筋骨痛消丸治疗KOA疗效肯定,能改善膝关节功能,调节疼痛介质、炎症介质、骨代谢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究正念减压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焦虑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86例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正念减压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理状态、神经递质水平、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对照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患者效果显著,利于改善神经递质水平,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半乳糖凝集素-3基因敲除对MRSA感染小鼠皮肤模型中脓肿发展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小鼠皮肤模型中对皮肤脓肿发展以及肥大细胞(mast cell,MC)激活的影响.方法 将6~8周龄的野生型小鼠和Gal3基因敲除(Gal3-/-)小鼠分为4组:野生型小鼠+PBS组、野生型小鼠+MRS A组、Gai3/-小鼠+PBS组、Gal3-/-小鼠+MRSA组,分别皮下注射MRSA或PBS,每组5只.观察记录小鼠皮肤脓肿发展和病理学变化,比较皮肤组织中的载菌量,并分析相关炎性细胞因子、MC脱颗粒及活化标志物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的差异.结果 感染MRSA后,野生型小鼠皮肤出现渐进性脓肿,而Gal3-/-小鼠脓肿体积较小.与野生型小鼠+MRSA组相比,Gal3-/-小鼠+MRSA组皮肤载菌量显著降低(P<0.01),且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较少的炎症细胞浸润.Gal3-/-小鼠皮肤中的细胞因子IL-1β、TNF-α、IL-33、TGF-β和IL-10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甲苯胺蓝染色显示,野生型小鼠+MRSA组皮肤组织中大量MC释放颗粒物质,而Gal3-/-小鼠+MRSA组仅发现少量脱颗粒的MC.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发现,Gal3-/-小鼠+MRSA组中5-HT的表达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MRSA组.结论 Gal3缺失降低MRSA感染导致的小鼠皮肤中MC的活化与脱颗粒,改变炎症反应,减轻了皮肤组织的脓肿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网格状定位器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网格状定位器在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行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102例青壮年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行TESSYS技术,观察组患者行网格状定位器下TESSYS技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手术优良率及手术前后疼痛介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观察组患者血清5-HT、SP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血清疼痛介质、VAS评分、ODI评分、Cobb角、腰椎曲度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6%vs.10.64%)、手术优良率(89.58%vs.85.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使用TESSYS技术治疗青壮年LDH时应用网格状定位器有助于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缓解疼痛症状,缩短手术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的早期预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IS减半时间(HT)对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一线予以伊马替尼治疗且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初诊CML患者的连续数据.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各时点疗效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患者获得DMR的独立影响因素,联合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对DMR进行早期预测.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与3个月BCR-ABLIS水平为患者获得MR4、MR4.5、stable MR4.5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确定HT的最佳截断值为28 d,与HT>28 d的患者相比,HT≤28 d的患者分别在2年、3 年和 5 年更容易获得 DMR(74.2%vs 27.3%,71.2%vs 22.7%,63.6%vs 25.0%,均 P<0.001).按照 3 个月BCR-ABLIS水平及HT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BCR-ABLIS≤10%且HT≤28 d组获得累计MR4及 MR4.5 的概率高于 BCR-ABLIS ≤ 10%且 HT>28 d 组(P<0.05);BCR-ABLIS>10%且 HT≤28 d 组获得累计 MR4及MR4.5的概率高于BCR-ABLIS>10%且HT>28 d组(P<0.05).结论:除了早期分子学反应(EMR)之外,HT可作为CML疗效的另一重要预测指标,二者联合对于患者获得DMR具有更准确的早期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fMRI低频振幅比率分析调神法针刺治疗早醒型失眠的中枢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调神法针刺治疗早醒型失眠的潜在中枢机制.方法:将48例早醒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调神法针刺组(24例,脱落1例)和非穴位浅刺组(24例,脱落1例,剔除1例).调神法针刺组予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内关和三阴交;非穴位浅刺组予非效穴旁开1寸浅刺治疗,非效穴取臂臑、手三里、阳池、外关、风市、伏兔和梁丘;两组均治疗4周,每周3次,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早醒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早醒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前后进行rs-fMRI数据采集.观察两组患者针刺前后低频振幅比率(fALFF)的变化,fALFF值与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调神法针刺组PSQI评分、PSQI早醒评分、HAMD评分、HAMD早醒评分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穴位浅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位浅刺组HA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调神法针刺组较非穴位浅刺组fALFF值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SFGd)升高、左侧小脑4_5区(CER4_5)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1,双尾),左SFGd的fALFF值与PSQI评分(r=0.386)、PSQI早醒评分(r=0.330)和HAMD评分(r=0.358)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CER4_5的fALFF值与PSQI评分(r=0.374)、HAMD评分(r=0.483)呈显著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法针刺可能通过调节早醒型失眠患者的局部脑功能强度,从而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早醒症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选穴电针治疗对中风后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及5-HT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选穴电针治疗对中风后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及5-H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针灸科收治的中风后便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1划分为3组,药物组采用西沙必利口服,常规电针组选用常规针刺+电针治疗,子午流注电针组以纳甲法为理论基础进行选穴后电针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肠道菌群、5-HT体内含量测定.结果:子午流注电针组能够提高体内有益菌及5-HT水平,降低有害菌水平,效果且优于药物组和常规电针组(P<0.05).结论:基于子午流注理论选穴电针治疗可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及5-HT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CRISPR技术构建发光噬菌体及其在大肠埃希菌鉴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针对大肠埃希菌的重组发光噬菌体(HT7),并评估其对大肠埃希菌的鉴定能力。方法: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构建小向导RNA表达质粒pCRISPR-sg(1~10)和PFN-1000同源重组质粒菌株,并用双层平板筛选切割效率最高的小向导RNA(sgRNA);采用同源重组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系统联合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将Nanoluc萤光素酶基因整合入T7噬菌体10A基因下游的非编码区,并成功构建发光噬菌体HT7;通过噬菌斑实验和液体扩增实验评估HT7噬菌体与T7噬菌体生物特性差异;此外用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临床采集分离的51株大肠埃希菌、20株肺炎克雷伯菌、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屎肠球菌、5株粪肠球菌、3株鲍曼不动杆菌和1株铜绿假单胞菌评估HT7噬菌体的检测专一性和检出限。结果:构建的10个CRISPR靶向切割系统中,sgRNA8靶标的切割效率最高,成斑效率为0.18;噬菌体经pCas9/pCRISPR/PFN-1000 3质粒系统3轮重组筛选后,PCR验证均为2 798 bp的重组噬菌体条带,说明成功构建了HT7噬菌体。重组噬菌体在裂解效率( P<0.001)、一步生长曲线( P=0.001)、感染复数( P=0.031)的生物特性分析中,均有显著差异,裂解暴发点和对数生长节点均延长了10 min,最佳感染复数为0.1;临床样本测试,可识别裂解6株大肠埃希菌,其余菌株均不裂解,4.5 h内可检出低于10 CFU/ml的病原菌。 结论:成功开发了一种高效的噬菌体基因编辑系统,并成功构建发光噬菌体HT7,该噬菌体在4.5 h内能特异性检测出低于10 CFU/ml的大肠埃希菌,且对其他菌株无裂解作用,显示出良好的检测专一性和低检出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叉头框转录因子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候选靶基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筛选叉头框转录因子F2(FOXF2)作用于结肠癌细胞中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方法:设置干扰FOXF2基因的最佳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沉默组,空载慢病毒转染获得的HT29细胞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沉默组各取三个样本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富集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该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3组干扰慢病毒沉默HT29细胞中FOXF2的表达效果显著高于空载慢病毒[FOXF2基因信使RNA(mRNA)表达分别为0.29±0.02、0.28±0.05、0.26±0.01比1.00±0.13,FOXF2基因蛋白表达分别为0.20±0.02、0.16±0.01、0.12±0.01比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75.948、3 549.333,均 P<0.01),第3组慢病毒沉默FOXF2效果最佳。HT29细胞沉默FOXF2后有389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Gs显著富集在免疫效应过程、细胞外区域、腺苷酸转移酶活性等功能集团;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DEGs主要涉及EB病毒感染、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及Wnt信号通路等;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BAMBI)、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6(LGR6)和MSTRG.14182(新基因)主要涉及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过程。沉默组中BAMBI、LGR5、LGR6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mRNA表达分别为1.86±0.21比1.00±0.20、1.95±0.11比1.00±0.09、2.06±0.10比1.00±0.03,蛋白表达分别为1.88±0.02比1.00±0.06、2.08±0.12比1.00±0.04、1.80±0.03比1.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66、-11.646、-17.584、-24.100、-14.820、-16.710,均 P<0.01)。 结论:沉默FOXF2基因的HT29细胞存在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候选靶基因可能参与正向调控Wnt信号通路、细胞增殖及迁移等生物学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后路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后路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年龄32~58岁[(46.9±8.7)岁]。急性损伤1例,陈旧性损伤7例。3例颈胸椎后凸畸形,5例胸腰椎后凸畸形。合并齿状突骨折5例,C 2~3骨折1例,寰枢椎脱位2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2例,D级3例,E级3例。根据畸形位置不同,行后路上颈椎损伤复位固定联合颈胸椎或胸腰椎PSO。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C 0~C 2角、C 1~C 2角、颈椎前凸角(CL)、头部倾斜角(HT)、颌眉角(CBVA)、颈椎矢状偏移距离(CSVA)、躯干矢状偏移距离(SVA)。术后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截骨区融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7.0±5.4)个月]。手术时间5.5~7.2 h[(6.2±0.6)h],术中出血量480~800 ml[(629.4±124.0)ml]。术后1周,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NDI分别为(14.6±2.6)分、(13.6±2.8)分、(12.8±2.4)分、(12.8±2.7)分、(12.8±2.6)分,均低于术前的(29.6±8.5)分( P<0.01),术后各时间点N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VAS分别为2.0(1.0,3.0)分、1.5(1.0,2.0)分、0.5(0.0,1.8)分、0.5(0.0,1.7)分、0.5(0.0,1.8)分,均低于术前的3.5(3.0,4.8)分( P<0.01);术后3个月VAS低于术后1周( P<0.05),术后6个月VAS低于术后3个月( P<0.05),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术后各时间点C 0~C 2角、C 1~C 2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周,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L分别为-8.5(-5.3,-11.9)°、-8.6(-5.5,-11.9)°、-8.4(5.2,-12.1)°、-8.8(-5.6,-12.4)°、-8.7(-5.3,-12.5)°,均大于术前的1.2(9.5,-4.8)°( P<0.01);HT分别为6.1(4.5,9.6)°、6.1(4.3,9.4)°、6.0(4.2,8.9)°、6.0(4.2,9.2)°、6.1(4.3,9.2)°,均小于术前的17.0(10.3,22.0)°( P<0.01);CBVA分别为(23.2±5.0)°、(23.1±4.8)°、(23.0±4.7)°、(23.1±4.7)°、(23.1±4.9)°,均小于术前的(44.1±9.8)°( P<0.01);CSVA分别为5.2(4.2,7.5)cm、5.4(4.1,7.1)cm、4.7(4.0,7.4)cm、5.4(4.1,7.0)cm、5.1(4.3,6.5)cm,均短于术前的9.0(7.8,9.3)cm( P<0.01);SVA分别为7.7(6.2,13.7)cm、7.5(6.0,13.4)cm、7.6(6.2,13.2)cm、7.4(6.3,13.1)cm、7.5(6.2,13.2)cm,均短于术前的16.8(8.2,27.2)cm( P<0.05)。术后各时间点CL、HT、CBVA、CSVA、S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2个月骨折均愈合;截骨区均达Bridwell Ⅰ级融合。末次随访时患者ASIA分级均为E级,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1)。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C 8神经麻痹,治疗4周后恢复。患者均未发生感染或断钉、断棒、螺钉松动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 结论:对于AS后凸畸形合并上颈椎损伤,后路复位固定联合颈胸椎或胸腰椎PSO可有效促进颈椎功能恢复、减轻疼痛、恢复整体躯干平衡、改善神经症状并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