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后泵速对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连续血流左心室辅助装置(CF-LVAD)植入后泵速对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影响和预测价值。方法:以4例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构建动物模型,将心率控制在50~100次/分,以2 000 r/min为初始泵速,以50~100 r/min为增量改变泵速。多通道生理记录仪、双通道超声流量仪和心脏超声分别记录心率、主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左心室收缩压、人工血管流量、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等。根据主动脉瓣功能状态将观测值分为主动脉瓣开放(AVO)组与主动脉瓣关闭(AVC)组,并进行Durbin-Watson检验。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两独立样本 t检验。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泵速对CF-LVAD植入后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鉴别意义。 结果:实验过程共计产生52个观测值,AVO组共33例,AVC组共19例。研究显示,在心率一致的情况下,泵速的增加导致AVC的风险加大。统计分析显示,AVC组的泵速高于AVO组[2 450.00(2 400.00,2 550.00) r/min比2 400.00(2 300.00,2 475.00) r/min, Z=-2.314,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随泵速的增加,AVC的风险加大(比值比>1)。ROC曲线分析显示,泵速对CF-LVAD植入后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鉴别有意义(AUC=0.691,95%置信区间=0.548~0.812, P<0.05)。 结论:CF-LVAD植入后,泵速对主动脉瓣功能状态的鉴别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房室间期优化算法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作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房室间期优化算法(SmartDelay)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作用。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患者,根据术后实际房室间期优化情况,分为房室间期优化(AVO)组(AVO组,采用SmartDelay算法优化)及固定房室间期组(采用120 ms固定房室间期)。收集患者术后6个月的随访数据,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房内径(LAD)及肺动脉收缩压(SPAP)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差异。结果:纳入75例植入CRT-D患者,其中男59例(78.9%,59/75),年龄69.0(58.5,73.0)岁,年龄范围30~85岁。AVO组42例(56%,42/75),固定房室间期组33例(44%,33/75)。与术前相比,AVO组术后6个月的LVESV[200.5(152.5,240.8)ml对121.0(68.6,180.8)ml, P<0.001]、LVEDV[280.5(225.5,320.0)ml对193.0(144.8,270.0)ml, P<0.001]、LVEF[29.0(22.5,35.0)%对44.9(30.5,54.4)%, P<0.001]及LAD[44.0(41.2,50.8)mm对41.0(39.0,48.8)mm, P=0.001]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固定房室间期组LVESV[205.0(149.0,249.0)ml对144.0(114.0,206.0)ml, P<0.001]、LVEDV[282.0(227.0,342.0)ml对221.0[177.0,366.0]ml, P<0.001]、LVEF[29.0(22.0,33.0)%对33.0(26.0,44.0)%, P<0.001]及LAD[47.0(44.0,54.0)mm对46.0(40.0,52.0)mm, P=0.003]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VO组术后6个月的LVEF明显高于固定房室间期组[44.9(30.5,54.4)%对33.0(26.0,44.0)%, P=0.045],AVO组术后6个月较基线的LVEF改善差值(?LVEF)显著高于固定房室间期组[10.8(3.5,24.5)%对3.0(0,12.0)%, P=0.034],两组间LVESV较基线的改善差值(?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8(-136.3,-10.2)ml对-32.0(-72.0,-10.0)ml, P=0.132],两组CRT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28/42)对54.5%(18/33), P=0.28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二尖瓣反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2),但与术前相比的反流级别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5),两组患者间的LAD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0,0)mm对-2.0(-4.0,-1.0)mm, P=0.860]。 结论:SmartDelay优化房室间期在CRT术后6个月有进一步逆转心室结构的趋势,且对LVEF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固定房室间期,但两组CRT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抑制细胞自噬提高KPT-330抗套细胞淋巴瘤效应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讨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有无自噬溶酶体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KPT-330体外对MCL细胞(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的影响;通过MDC染色分析自噬体的形成和Western blot检测LC3B的切割以探讨KPT-330对MCL细胞自噬的影响;进一步联合应用自噬溶酶体抑制剂氯喹(CQ),观察其对KPT-330导致LC3B-Ⅱ增加的影响.通过CalcuSyn联合用药软件分析CQ与KPT-330的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结果: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株(Z-138、Jeko-1、Granta-519、Rec-1)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930,0.946,0.691,0.968).KPT-330作用于Jeko-1细胞和Granta-519细胞后,导致自噬泡形成增加,LC3B-Ⅱ表达增加,并具有浓度依赖性(r=0.993,r=0.971),表明,KPT-330导致MCL细胞自噬体形成增加.CQ联合KPT-330 导致 Jeko-1、Granta-519 细胞 LC3B-Ⅱ 表达高于单药 CQ 或单药 KPT-330(P<0.05).CalcuSyn 2.0 软件分析结果提示KPT-330和CQ联合应用可以产生协同抗MCL效应.结论:新型CRM1小分子靶向抑制剂KPT-330具有体外抑制MCL细胞株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诱导Jeko-1、Granta-519细胞自噬的作用;KPT-330联合CQ可产生协同抗MCL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套袋对油梨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动态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Pollock'油梨为试验材料,在第2次生理落果后采用无纺布袋、白纸袋、牛皮纸袋3种套袋材料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并定期测定油梨的果实色泽参数、果形指数、果皮色素含量以及果实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脂肪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内外品质指标的变化,探讨不同套袋材料对油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为油梨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3种套袋材料均能显著促进油梨果实的生长,显著提升成熟果实的单果重,但对果实生长发育趋势及成熟期无显著影响.(2)无纺布套袋可显著提升油梨果实的果形指数,其余2种套袋材料效果不显著;牛皮纸袋套袋虽能显著增大果实亮度,但会使果皮变黄;白纸袋和无纺布袋可提升果实亮度,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无纺布袋和白纸袋套袋处理可显著提高油梨果皮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果肉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Vc、脂肪、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牛皮纸袋套袋也可显著提高油梨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脂肪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但也显著降低了果皮叶绿素含量和果肉Vc含量,并抑制果皮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积累.(4)各套袋材料还可改变油梨果皮厚度,其中牛皮纸袋可显著提高果皮厚度,无纺布袋和白纸袋则降低果皮厚度,但各材料对果肉密度均无显著性影响.(5)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显示,各套袋处理中以无纺布袋套袋效果最佳,白纸袋次之.研究发现,3种套袋材料均可显著促进油梨果实的生长发育,改善油梨果实的外观品质及内在品质,并且以无纺布套袋综合效果最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v-a)CO2/C(a-v)O2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容量管理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静脉氧含量差[P(v-a)CO2/C(a-v)O2]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容量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心脏手术患者126例,以容量负荷试验后氧输送(DO2)增加≥10%的患者共9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氧消耗(VO2)增加是否≥10%分成VO2有反应组56例(△VO2≥10%)和VO2无反应组38例(AVO2< 10%),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乳酸、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v-a)CO2]、P(v-a)CO2/C(a-v)O2等指标.结果 VO2有反应组与VO2无反应组患者容量负荷试验前后乳酸、Scv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容量负荷试验前,VO2有反应组P(v-a)CO2、P(v-a)CO2/C(a-v)O2均较VO2无反应组升高(P<0.05);VO2有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后P(v-a)CO2、P(v-a)CO2/C(a-v)O2较容量负荷试验前下降(P<0.05);VO2无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前后P(v-a)CO2、P(v-a)CO2/C(a-v)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ROC曲线分析得出乳酸、ScvO2对判断VO2/DO2依赖无价值(P >0.05);P(v-a)CO2≥6.42mmHg判断VO2/DO2依赖的AUC为0750,其灵敏度为78.43%,特异度为72.60%(P<0.05);P (v-a)CO2/C (a-v)O2≥1.45mmHg/ml判断VO2/DO2依赖的AUC为0.965,其灵敏度为86.70%,特异度为100%(P<0.05).结论 P(v-a)CO2/C(a-v)O2是反映VO2/DO2依赖的良好指标,能有效判断组织缺氧,指导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容量负荷试验阳性患者的液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有效压力与饱和度变化的气藏多波时移地震AVO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天然气在开发过程中,储层有效压力和含气饱和度均会发生变化,研究有效压力和含气饱和度的变化对地震响应特征的影响,在基于时移地震的剩余气分布预测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天然气和石油的声学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油藏时移地震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应用于气藏,因此需要开展气藏的时移地震研究.利用Shapiro模型表征干岩石弹性模量随有效压力的变化,借助Batzle-Wang方程描述流体速度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联合Gassmann理论进行流体替代,表征饱和流体岩石速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变化,建立了饱和流体岩石速度随有效压力和饱和度变化的岩石物理模型.基于该模型,对不同含气饱和度和不同有效压力下的气藏储层模型进行了多波时移地震叠前振幅变化(AVO)模拟.结果表明多波时移地震AVO技术可以有效地区分有效压力变化和含气饱和度变化,为进一步开展气藏多波时移地震流体监测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肥胖和过度肥胖患者运动耐力与气体交换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X)评价肥胖与过度肥胖患者运动耐力与气体交换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肺功能室行心肺运动试验的患者资料.共人选74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分为对照组(18.5 kg/m2≤BMI<23.9 kg/m2)21例,肥胖组(28.0 kg/m2≤BMI<40.0 kg/m2)30例,过度肥胖组(BMI≥40.0 kg/m2)23例,采用CPX测定各组心肺运动功能参数最大摄氧量(VO2max)、公斤摄氧量(VO2max/kg)、无氧阈、氧脉搏(VO2/HR)、最大运动时呼吸储备(BR)、吸气时间(VTin)、呼气时间(VTex)和二氧化碳当量(EqCO2).3组间的各指标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肥胖组和过度肥胖组的VO2max~分别为(1 905±592)和(2 131±542) L/min,均高于较对照组的(1 620±400) L/min(F=5.14,P<0.01);肥胖组和过度肥胖组的VO2max/kg分别为(19±5)和(16±4) L·min-1·kg-1,均低于对照组(27±5)L·min-1·kg-1(F=35.37,P<0.01);在一定运动负荷下肥胖组和过度肥胖组所需的摄氧量(△VO2/△WR)分别为(9.0±1.7)和(8.7±2.2)L·min-1·W-1,均低于对照组(9.3±1.4) L·min1·W-1(F=0.67,P=0.51);肥胖组和过度肥胖组无氧阈分别为(1 114±391)和(1 348±349) L/min,均高于对照组(832±223) L/min(F=12.85,P<0.01);在运动达到最高运动状态时肥胖组和过度肥胖组氧脉搏分别为(12±3)和(14±3) L-1·min·b-1,均高于对照组的(10±4)L·min-1·b-1(F=8.16,P<0.01);3组间BR、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和Eq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肥胖者和过度肥胖者在机体需无氧代谢提供能量时的运动耐力下降.随着运动功率的增加,过度肥胖者心脏每搏耗氧量增加,且气体交换所需潮气量和耗氧量也增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流向量图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短期内左心室收缩期流场演变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图(vector flow mapping,VFM)观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慢性心衰(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术后短期左心室收缩期血流结构和涡流变化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行CRT的17例患者,分别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集超声心动图资料.依次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二尖瓣反流容积(mitral regurgitation volume,MRV),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利用VFM软件采集左心室内血流向量图像,启用涡流模式图,测量时相选取二尖瓣关闭(mitral valve closure,MVC)、主动脉瓣开放(aortic valve open,AVO)和收缩期涡流结束瞬间.结果:14例术后3个月除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改善,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3例病情加重或无改善.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腔减小,二尖瓣反流程度减轻,主动脉速度时间积分增加,左心室内同步性改善.收缩期左心室内涡流特征较术前发生显著改变:等容收缩期内涡流中心位置更加靠近基底部,涡流衰减程度减轻;射血期涡流衰减明显.术后等容收缩期缩短而射血期延长,收缩期内涡流持续时间缩短.涡流中心纵向位置小于术前,而横向位置在涡流结束瞬间大于术前,说明术后3个月时的涡流中心更加靠近基底部并向流出道方向移动.涡流直径在主动脉瓣开放前显著增大,而在涡流观测结束瞬间小于术前.涡流面积也相应地呈现先大后小的规律.流量与面积变化一致.主动脉瓣开放瞬间左心室基底部超向主动脉方向的向量速度显著大于术前,而涡流观测终点时刻心尖部速度小于术前.结论:VFM可展示CRT在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内对左心室内涡流特征和演变情况的影响,反映了CRT术后左心室内流场特征明显向有益于左心室功能改善的方向发生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拉梅参数直接反演方法在东海N构造致密储层烃类检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东海N构造主要目的层为强水动力环境下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平面砂层分布不连续,横向非均质性强.受埋深压实和成岩作用等影响,储层呈低孔渗特征,岩石物理规律叠置严重.此外,深部地震数据存在缺乏大角度入射信息等问题,落实研究区致密储层流体分布范围对于勘探开发设计部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引入一种基于拉梅参数直接反演的地震流体描述方法,通过实测井数据的岩石物理定性和定量判析,优选流体敏感参数,进而结合拉梅参数的两项AVO模型参数化方程,从叠前道集中分别提取拉梅参数的AVO属性体.然后利用有色反演技术直接提取流体敏感弹性信息,以指导地震流体描述.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的烃检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匹配度高,能够有效刻画研究区致密储层流体展布规律,可为新领域油气资源发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短暂中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对左心室腔内流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图(VFM)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中长期患者临时短暂中断CRT治疗,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对左心室腔内流场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21年1—10月CRT术后6个月以上有轻中度二尖瓣反流患者36例,分别于临时短暂中断CRT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收缩末期容积(LVESV),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近端等速表面积(PISA)法定量评估FMR程度,测量二尖瓣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及反流容积(MRV).脉冲波多普勒于心尖左心室长轴切面记录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频谱,并依据频谱测量收缩期各时相组成:等容收缩期(IVC)为二尖瓣关闭至主动脉瓣开放(AVO)的间期,射血期为AVO至主动脉瓣关闭(AVC)的间期.利用VFM软件采集左心室内血流向量图像,启用涡流模式图,取二尖瓣关闭瞬间、AVO瞬间、涡流观测终点3个时刻,分别测量涡流中心的横向位置、纵向位置、流量、面积并观察其演变特征.结果与中断CRT前比较,中断CRT 15 min后患者的LVEDV、LVESV、EROA、MRV均增加(t=-2.356、-2.258、4.621,P均<0.05);等容收缩期内纵向位置和涡流面积在AVO时刻中断CRT后小于中断前(t=-2.764、2.258,P均<0.05),且等容收缩期涡流流量衰减幅度中断CRT后高于中断前(t=-2.414,P<0.05);射血期内纵向位置和涡流面积在涡流观测终点中断CRT后显著大于中断前(t=-2.642、-2.414,P均<0.05),射血期涡流面积衰减幅度、射血期涡流流量衰减幅度中断后小于中断前(t=2.414、2.642,P均<0.05).结论短暂中断CRT会加重FMR,同时FMR对于左心室内收缩期血液流畅会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影响.VFM技术能无创、客观地评价CRT中长期患者暂时中断CRT时FMR对左心室流场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