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噬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总结自噬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药物治疗及相关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自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治疗、进展"为中文关键词,以"autophagy,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fusion gene,therapy,progress"为英文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2010-01-01-2023-12-31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自噬及自噬发生的分子机制;(2)自噬与ALL融合基因突变发病中的关系;(3)自噬与ALL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排除标准:(1)会议、评论性及学位论文等;(2)内容关联性不强、结论尚存在争议及内容陈旧的文献.最终纳入66篇文献进行分析(中文4篇,英文62篇).结果 自噬相关蛋白在ALL患者中表达异常,且在不同的融合基因突变ALL中参与了 ALL 的发病及药物治疗过程,该过程可能与 JAK/STAT、SIRT1/AMPK、NF-κB、cAMPK、c-Myc、Akt/mTOR/p70S6K/4E-BP1、PI3K/AKT/mTOR等分子和(或)信号通路相关.在ALL的不同治疗阶段,抑制或激活自噬与促进或抑制ALL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 自噬在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 ALL的发病及治疗过程并在疾病不同阶段扮演了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故探索有效靶向自噬的ALL个性化和(或)联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多倍体子宫颈癌细胞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p-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多倍体子宫颈癌细胞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取人子宫颈癌HeLa细胞株,使用7 Gy的6 MV X线照射HeLa细胞,诱导第5天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将细胞分为7 Gy组(经7 Gy X线照射且未经转染的多倍体Hela细胞)和对照组(未经放射诱导且未经转染的Hela细胞)。另外分别将载有pcDNA3阴性对照序列的质粒和载有pcDNA3-TT-AKT序列的质粒转染至HeLa细胞中,转染48 h后经7 Gy X线照射诱导,记为pcDNA3+7 Gy组、pcDNA3-TT-AKT+7 Gy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细胞凋亡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7 Gy组HeLa细胞在放射诱导第5天大部分正常细胞已死亡,少部分存活的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呈多个核状态。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7 Gy组HeLa细胞p-AKT、p-mTOR、p-P70S6K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pcDNA3+7 Gy组和pcDNA3-TT-AKT+7 Gy组在培养48、72 h后,吸光度( A)值分别为0.45±0.06、0.65±0.06和0.75±0.05、1.0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cDNA3-TT-AKT+7 Gy组均高于pcDNA3+7 Gy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pcDNA3+7 Gy组、pcDNA3-TT-AKT+7 Gy组G 0/G 1期、G 2/M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9.2±3.6)%、(26.7±1.7)%和(29.6±1.6)%、(30.3±0.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10.2±0.9)%、(1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6, P=0.043)。线粒体膜电位法检测显示,pcDNA3+7 Gy组、pcDNA3-TT-AKT+7 Gy组的绿色荧光比例分别为(23.1±2.5)%、(14.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82, P=0.009)。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pcDNA3-TT-AKT+7 Gy组p-cdc25c(Ser216)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pcDNA3+7 Gy组( P<0.001);Bak、LC3Ⅱ/Ⅰ的相对表达水平均低于pcDNA3+7 Gy组(均 P<0.05)。 结论:p-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调控放射诱导的多倍体HeLa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shRNA联合西罗莫司对Colo-16细胞体外增殖、凋亡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shRNA联合西罗莫司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Colo-16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Colo-16细胞分为5组:正常细胞组(常规培养+磷酸盐缓冲液)、阴性对照组(转染shRNA-NC质粒+磷酸盐缓冲液)、西罗莫司组(常规培养+西罗莫司)、EGFR shRNA组(转染EGFR shRNA质粒)、联合组(转染EGFR shRNA质粒+西罗莫司)。采用MTT法检测各组24 ~ 96 h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处理48 h后各组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Bcl-2、Bax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cl-2、Bax、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mTOR、p-AKT、p-P70S6K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多重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MTT检测显示,24 ~ 96 h西罗莫司组、EGFR shRNA组及联合组Colo-16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细胞组(均 P < 0.05),且联合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低于西罗莫司组和EGFR shRNA组(均 P < 0.001),正常细胞组与阴性对照组各时间点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西罗莫司组、EGFR shRNA组和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9.52% ± 0.25%、12.65% ± 0.23%、19.81% ± 0.31%,均显著高于正常细胞组(3.33% ± 0.18%, q值分别为60.07、78.08、122.81,均 P < 0.001)和阴性对照组(3.42% ± 0.19%, q值分别为59.90、77.91、122.64,均 P < 0.001),且联合组凋亡率最高。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显示,与正常细胞组相比,西罗莫司组、EGFR shRNA组和联合组Bcl-2 mRNA及cyclin D1、p-AKT、p-mTOR、p-P70S6K、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 P < 0.05),Bax mRNA及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均 P < 0.05),其中联合组Bcl-2 mRNA及cyclin D1、p-AKT、p-mTOR、p-P70S6K、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西罗莫司组及EGFR shRNA组(均 P < 0.05),而Bax mRNA及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Bax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西罗莫司组及EGFR shRNA组(均 P < 0.01)。 结论:EGFR shRNA联合西罗莫司在抑制Colo-16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方面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西罗莫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对淋巴管畸形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对淋巴管畸形的治疗机制研究。方法:30只雌性Wistar大鼠(河南实验动物中心)在颈部皮下注射弗氏不完全佐剂构建大鼠淋巴结畸形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西罗莫司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西罗莫司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经尾静脉注射西罗莫司25 mg/kg和100 mg/kg,模型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大鼠治疗6周后,计算病变组织质量和体积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PI3K/Akt/mTOR通路及其底物p70S6K活性。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病变部位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测量体重分析药物的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病变部位质量[(0.51±0.06) g]明显高于西罗莫司低剂量组[(0.41±0.0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42, P<0.05)。西罗莫司低剂量组大鼠病变部位质量[(0.41±0.04) g]明显高于西罗莫司低剂量组[(0.24±0.05)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26, P<0.05)。模型组大鼠病变部位体积[(297.60±22.10) mm 3]明显高于西罗莫司低剂量组[(245.20±23.33) 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55, P<0.05)。西罗莫司低剂量组大鼠病变部位体积[(245.20±23.33) mm 3]明显高于西罗莫司高剂量组[(189.60±22.84) mm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85, P<0.05)。模型组大鼠淋巴管畸形病灶Ki-67和VEGF表达水平(171.30±17.55、208.70±23.57)明显高于西罗莫司低剂量组(136.70±13.06、156.80±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002,5.727, P<0.05)。西罗莫司低剂量组大鼠淋巴管畸形病灶(136.70±13.06、156.80±16.31)明显高于西罗莫司高剂量组(99.30±9.18、113.20±1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411、6.681, P<0.05)。模型组大鼠淋巴管畸形病灶磷酸化mTOR和磷酸化p70S6K表达水平(0.98±0.07、0.88±0.10)明显高于西罗莫司低剂量组(0.79±0.07、0.6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704、6.453 P<0.05)。西罗莫司低剂量组大鼠淋巴管畸形病灶磷酸化mTOR和磷酸化p70S6K表达水平(0.79±0.07、0.60±0.09)明显高于西罗莫司高剂量组(0.50±0.13、0.36±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231、5.691, P<0.05)。 结论:西罗莫司治疗淋巴管畸形具有较好的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抑制mTOR激酶活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旋门冬酰胺酶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左旋门冬酰胺酶对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凋亡、自噬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各种分子的表达变化。结果:左旋门冬酰胺酶明显抑制多种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的增殖,并引起细胞周期G 0/G 1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自噬。进一步结果表明左旋门冬酰胺酶抑制c-Myc的表达,同时抑制p-PI3K、p-Akt-S473、p-mTOR、p-70S6K和p-4E-BP1的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联合左旋门冬酰胺酶进一步诱导了细胞凋亡。此外,左旋门冬酰胺酶抑制STAT和ERK信号通路。 结论:左旋门冬酰胺酶抑制伯基特淋巴瘤细胞株细胞增殖和G 0/G 1期细胞阻滞,诱导自噬和凋亡并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小RNA-454通过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蛋白激酶B轴对食管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454对食管癌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转染anti-miR-454、anti-miR-NC的ECA109细胞(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设为anti-miR-454组、anti-miR-NC组。噻唑蓝(MTT)法检测顺铂对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 50);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核糖体40S小亚基S6K蛋白激酶(p70S6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样本比较采用SNK- q检验。 结果:anti-miR-454组IC 50值低于anti-miR-NC组[(0.41±0.05) μg/ml比(0.82±0.08) μg/ml, P<0.01];MTT实验显示,细胞中miR-454下调后,不同顺铂浓度对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升高;Western blot实验显示,细胞中miR-454下调后,PI3K、mTOR、p70S6K蛋白相对表达量,p-Akt/Akt显著降低。 结论:下调miR-454表达可增强食管癌ECA109细胞顺铂敏感性,推测与其靶向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抑制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归脾汤对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大鼠谷氨酸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归脾汤对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归脾汤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20只受孕SD大鼠,随机选择16只给予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粪便配制的液体灌胃,其余4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持续至分娩后21 d,通过三箱社交实验并结合大鼠体重、摄食量、大便情况、活动量、神态等筛选出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造模成功的子代大鼠.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子代21日龄大鼠40只,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双歧杆菌组和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另选择正常对照组子代大鼠8只作为正常组.双歧杆菌组给予双歧杆菌0.45 g/kg灌胃,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2.2 g/kg、4.4 g/kg、8.8 g/kg的归脾汤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灌胃14 d.记录大鼠灌胃第7天、第14天时体重,三箱社交实验评估大鼠社交能力、社交新颖性,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R2B)、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PI3K、Akt、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表达情况,RT-qPCR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NR2B、PTEN、PI3K、Akt、mTOR、p70S6K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大鼠与空笼接触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陌生鼠2接触时间明显缩短(P<0.05);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含量和海马组织中NR2B、PI3K、Akt、mTOR、p70S6K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 高(P均<0.05),海马 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归脾汤各组及双歧杆菌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增加(P均<0.05),大鼠与空笼接触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与陌生鼠2接触时间均明显延长(P均<0.05),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含量和海马组织中NR2B、PI3K、Akt、mTOR、p70S6K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海马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归脾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及海马组织中PTE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均<0.05),海马组织中谷氨酸含量和海马组织中NR2B、PI3K、mTOR、p70S6K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双歧杆菌组(P均<0.05).结论 归脾汤能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孤独症谱系障碍大鼠社交能力和社交新颖性,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谷氨酸含量、抑制谷氨酸与NR2B受体结合,从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象皮生肌膏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象皮生肌膏对肛瘘切除术后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共4组,每组10只.4组均采用0号钢丝制造肛瘘模型,造模成功后,除假手术组外,均在麻醉下行肛瘘切除术,创面保持开放,使之形成"开放、渗血、渗液、有脓性分泌物"的感染性肛瘘术后创面,假手术组保留瘘管,不予换药,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冲洗、络合碘消毒后不予换药,治疗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进行创面换药,共10天.10天后采用常规面积检测法比较模型组、象皮生肌膏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鼠肛瘘术后创面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肉芽组织覆盖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肛周组织病理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bFGF、EGF、VEGF的表达水平,WB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肛周肉芽组织中 PI3K、Akt、mTOR、p70 S6K、p-PI3K(S473)、p-AKT(S473)、p-mTOR(Ser2448)、p-p70 S6K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第3、7、10天象皮生肌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肉芽组织填充率显著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假手术组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其余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且创面区可见不同程度炎性修复型肉芽组织增生、胶原纤维新生及血管扩张;其中模型组病理切片显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扩张明显,并有明显的血管出血;象皮生肌膏组病理切片显示炎性细胞较少,成纤维细胞成熟且分布整齐,真皮层内胶原纤维丰富且排列整齐,可见血管新生,无明显血管扩张及出血;湿润烧伤膏组病理切片显示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真皮层内可见成纤维细胞生成.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bFGF、EGF、VEGF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血清中bFGF、EGF、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湿润烧伤膏组大鼠血清中EGF、VEGF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WB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肛周组织中p-PI3K、p-Akt、p-mTOR、p-p70 S6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象皮生肌膏组肛周组织中p-PI3K、p-Akt、p-mTOR、p-p70 S6K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能有效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减轻肛瘘术后创面炎症反应,促进创面肉芽生长,其促愈机制可能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其通过上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进而加快创面修复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胡桃醌通过Akt/mTOR/p70S6K通路调控肺癌细胞A549自噬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研究胡桃醌通过Akt/mTOR/p70S6K通路调控肺癌细胞A549 自噬,发挥其抗肺癌作用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胡桃醌对A549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透射电镜和细胞自噬染色检测试剂盒(MDC)观察胡桃醌诱导A549 细胞自噬.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和LC3I蛋白和自噬经典通路Akt/mTOR/p70S6K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A549 细胞中Beclin-1和LC3Ⅱ mRNA表达水平.结果:MTT结果表明胡桃醌抑制A549 细胞增殖,IC50 =10 μmol/L;透射电镜和MDC实验发现胡桃醌可以诱导A549 细胞产生自噬;与对照组相比,胡桃醌可以显著增加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I比值和Beclin-1、LC3Ⅱ mRNA表达水平(P<0.05,P<0.01);胡桃醌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Akt、mTOR和p70S6K蛋白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变,但Akt、mTOR和p70S6K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胡桃醌可能通过Akt/mTOR/p70S6K通路调控肺癌细胞A549 自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往往预后较差,其形成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学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新的研究表明,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TEOA可通过抑制mTOR/p70S6K信号通路从而诱导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的自噬性细胞死亡;ibr-7抑制TRIM32的过程可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增加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CENPM的表达增加可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促进胰腺肿瘤的转移;胜田高良姜可通过调节癌细胞中AMPK和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诱导胰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凋亡和自噬;人阳性辅激活因子4可通过mTOR/p70S6K信号通路影响胰腺导管腺癌的病理进展和预后等.mTOR/p70S6K信号通路有望成为胰腺癌治疗的一个重要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