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任务导向的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任务导向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双侧上肢训练(BA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灵活性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机器人组、BAT组及联合组,每组40例。3组患者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干预(包括Bobath疗法、平衡能力训练、ADL能力训练等),BAT组、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辅以双侧上肢训练或基于任务导向的康复机器人训练,联合组则辅以双侧上肢训练及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同时采用盒子积木试验(BBT)评定患者手运动灵活度,并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患者ADL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UE、BBT、MBI及WMF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联合组FMA-UE、WMFT、BBT及MBI评分[分别为(48.7±5.4)分、(52.9±5.9)分、(20.44±4.82)分和(76.7±10.6)分]亦显著优于机器人组及BAT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任务导向的康复机器人训练或BAT训练均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手的运动灵活性及ADL能力,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治疗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Bobath技术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新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辅以心肺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中国卒中量表(CSS)对2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心肺测试仪检测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 2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峰值心率(HRpeak)及无氧阈(AT)等。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CSS评分及各项心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FMA评分[(84.09±5.91)分]、MBI评分[(84.44±18.64)分]、CSS评分[(11.86±10.48)分]及各项心肺功能指标[HRpeak为(122.21±9.64)次/min、VO 2peak为(16.40±2.83)ml·kg -1·min -1、METpeak为(4.97±0.78)ml·kg -1·min -1、AT为(7.79±1.62)ml·kg -1·min -1]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Bobath技术联合心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心肺功能,对改善患者ADL能力及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Bobath疗法结合中药熏蒸和皮内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Bobath疗法结合中药熏蒸和皮内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德清县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观察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针灸及中药熏蒸治疗。治疗8周后,采用关节活动度(ROM)量表、改良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I)量表及视觉模拟(VAS)评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肩关节和腕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肩关节和腕关节活动度各维度ROM量表评分、FMA量表评分及BI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VAS评分明显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述各指标改善更显著[肩关节前屈ROM评分:(154.83±25.63)分比(133.82±22.03)分;肩关节外展ROM评分:(152.36±25.68)分比(133.35±19.96)分;肩关节外旋ROM评分:(75.87±14.69)分比(60.82±16.57)分;腕关节掌屈ROM评分:(73.94±14.37)分比(57.37±9.47)分;腕关节背伸ROM评分:(60.83±7.61)分比(42.27±6.37)分;FMA量表评分:(45.74±6.82)分比(34.19±4.07)分;BI量表评分:(70.36±12.09)分比(58.70±12.53)分;VAS评分:(1.05±0.49)分比(3.37±1.14)分, t=3.703、3.715、3.257、5.576、7.964、3.037、8.746、3.153,均 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313, P<0.05)。 结论:基于Bobath疗法结合中药熏蒸和皮内针治疗对改善SHS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度障碍、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优于单纯Bobath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偏瘫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治疗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4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Bobath组47例、磁极法组47例和Bobath磁极法组48例。Bobath组给予Bobath法治疗,磁极法组给予磁极针对极针刺法治疗,Bobath磁极法组给予磁极针对极针刺+Bobath法治疗。3组均治疗5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四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评价康复效果。结果:Bobath磁极法组总有效率为86.96%(40/46)、Bobath组为65.96%(31/47)、磁极法组为64.44%(29/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4, P=0.016)。治疗后,Bobath磁极法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Bobath组、磁极法组( F值分别为19.38、24.83, P值均<0.01),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Bobath组、磁极法组( F值分别为14.91、15.87、18.71、18.88、32.62, P值均<0.001),NIHSS评分低于Bobath组、磁极法组( F=31.71, P<0.01)。治疗后,Bobath磁极法组NE[(58.29±9.82)μg/L比(86.29±12.35)μg/L、(88.34±12.87)μg/L, F=33.39]、DA[(204.29±20.26)μg/L比(278.72±27.56)μg/L、(281.14±27.82)μg/L, F=55.50]、5-HT[(231.27±20.12)μg/L比(294.74±29.34)μg/L、(298.19±28.73)μg/L, F=13.86]、E[(21.85±3.19)μg/L比(28.37±4.07)μg/L、(28.26±4.14)μg/L, F=9.34]水平均低于Bobath组、磁极法组( P<0.01)。 结论: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可有效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四肢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双侧上肢运动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双侧上肢运动(BAT)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BAT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Bobath治疗、手功能训练等;BA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上肢双侧运动训练,观察组则在BAT组干预基础上辅以CIMT治疗,同时限制健侧上肢活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评估3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水平,同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情况。结果:经治疗6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UEFT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并且BAT组上肢FMA评分[(42.55±11.04)分]和UEFT评分[(76.11±8.89)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观察组上肢FMA评分[(57.64±10.57)分]、UEFT评分[(89.72±9.07)分]及MBI评分[(86.73±12.21)分]均显著优于BAT组及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BAT疗法与CIMT疗法联用能进一步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高其ADL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从小腿骨骼肌发育、粗大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方面探究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 98 例脑瘫患儿,按照1∶1 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 例)、研究组(n=49 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治疗,治疗 3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小腿骨骼肌发育[胫前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厚度(MT)、肌束长度(FL)]、Berg平衡量表(BBS)、脑动脉血流量[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 73.47%(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2 组胫前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MT、FL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2 组GMFM-88、BBS、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2 组ACA、MCA、PCA的Vm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研究组F波波幅低于对照组,F波刺激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2 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确切,可促进小腿骨骼肌发育、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平衡能力,改善脑动脉血流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观察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对脑梗死后下肢运动功能以及血清鸢尾素(irisin)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 例脑梗死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 30 例.A组予分期针刺治疗,B组予步行训练,C组予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obath index,MBI)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协调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用数字化跑台步态分析系统(walker view)采集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和对称性参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risin和sdLDL含量.结果 治疗后,3 组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对称性参数、FMA评分、MBI评分、BBS评分以及血清irisin和sdLDL含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C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分期针刺联合步行训练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协调能力,改善步态,降低sdLDL含量,促进irisin生成,联合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上肢表面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评价新Bobath技术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新Bobath技术与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3-02榆林市第一医院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行新Bobath技术与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连续干预12周.观察2组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干预前后上肢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关节运动速度、上肢功能(FMA评分)、日常活动能力(MBI评分)、肌张力(MAS评分).结果 实验组干预12周后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5).干预4、12周后,实验组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30.34±2.78)%比(34.12±3.03)%,(13.78±1.66)%比(15.03±1.93)%,(20.22±2.02)%比(26.61±2.45)%,(10.01±1.02)%比(12.89±1.33)%,P<0.05],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63.83±6.45)m/s比(59.91±6.38)m/s,(64.45±6.02)m/s比(61.08±6.42)m/s,(63.92±5.56)m/s比(61.01±5.19)m/s,(70.72±8.12)m/s比(66.13±7.46)m/s,(69.68±7.59)m/s比(65.41±6.33)m/s,(68.95±7.26)m/s比(64.78±7.05)m/s,P<0.05].实验组干预4、12周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运动速度高于对照组[(0.51±0.09)rad/s比(0.42±0.07)rad/s,(0.76±0.08)rad/s比(0.63±0.07)rad/s,(0.32±0.04)rad/s比(0.27±0.05)rad/s,(0.63±0.10)rad/s比(0.50±0.08)rad/s,(0.99±0.12)rad/s比(0.81±0.10)rad/s,(0.46±0.08)rad/s比(0.39±0.05)rad/s,P<0.05].干预4、12周后实验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Bobath技术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效果,增强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各关节运动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2017 年4 月—2022 年4 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和北京中医医院怀柔医院的120 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Bobath疗法训练,试验组患者接受太极拳姿势训练与Bobath疗法训练,2 组疗程均为4 周.于入组时及治疗4 周后分别进行压力步道测试,分析比较2 组患者全足平衡性、足底力学参数[趾骨区(T1-T5)、跖骨区(M1-M5)、中足区、足跟内侧区(HM)、足跟外侧区(HL)的冲量、触地面积、最大压力峰值、最大压强峰值]及基本时空参数[步长、步宽、步幅、步速、行走支撑时相、足轴角]、临床量表评分[量表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Bathel指数(BI)、修订 Rankin 量表(mRS)、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肌张力Ashworth分级、Brunnstrom分级,并分析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完成研究.治疗后,试验组的全足平衡曲线更平滑,T2-5 趾与M1、M2 最大压强峰值和T1触地面积均明显增大(P均<0.05),足轴角减小(P<0.05);对照组的全足平衡曲线出现分离现象,M3 触地面积增大(P<0.05),HL触地面积和冲量减小(P均<0.05);2 组步速均增快,患侧支撑相及步态周期均缩短,步长、步幅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试验组M1 最大压力峰值、步长、步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M3 触地面积和足轴角明显小于对照组,步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患侧支撑相及步态周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Ashworth分级、Brunnstrom患侧下肢分级、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MA下肢评分、Berg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太极拳姿势训练联合Bobath疗法能够重新分配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足底压力,有效改善患者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悬吊组20例、联合组20例、对照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疗法和Bobath疗法.3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评估,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1O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下肢FMA、FAC、10m 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FMA、FAC、10 m MWS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悬吊组、联合组下肢FMA、FAC、10 m MWS均较对照组改善,且联合组下肢FMA[(28.35±3.69)分]、FAC[(4.25±0.55)分]、10m MWS[(0.60±0.15)m/s]改善优于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