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PCI术后体适能、心肌酶谱及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体适能、心肌酶谱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血红素氧合酶-1(Nrf2/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于眉山市中医医院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术后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48).对照组予以常规基础干预,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前后的体适能情况、心肌酶谱指标以及Nrf2 mRNA、HO-1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以及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心肺适能、柔韧适能、平衡适能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2.183、2.660、2.097、1.921,P<0.05);两组干预后的肌钙蛋白I(cTnI)、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干预前均较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8、11.694、11.020、10.185、8.488,P<0.05);两组干预后的Nrf2 mRNA以及HO-1 mRNA水平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78、37.970,P<0.05);干预后两组的SAQ、CQQC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5、20.328,P<0.05).结论 心脏康复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能提升体适能水平、改善心肌酶谱指标,可能与调节机体内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肺移植术后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稳定即接受康复宣教、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物理治疗师监督行系统性早期肺康复治疗,包括体位转移、有氧训练、抗阻训练、呼吸训练等,3~5次/周,共训练4周;对照组由康复治疗师告知其有氧训练、呼吸训练、气道廓清等训练的方法,由患者自行康复治疗。分别于肺移植术前评估时及治疗4周后,采用床边肺功能仪评估2组患者的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比(FVC%)、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采用六分钟步行试验测定2组患者的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6MWD、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上述指标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 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FEV1%(64.58±13.71)%、FVC% (71.38±7.05)%、FEV1/FVC(85.19±8.98)%、6MWD(394.25±95.14)m和MBI评分(83.55±6.12)分]显著优于对照组[FEV1% (52.21±15.22)%、FVC% (58.80±16.61)%、FEV1/FVC(72.77±16.02)%、6MWD(303.00±52.80)m和MBI评分(74.50±7.19)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移植术后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期目标导向性活动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脏康复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性活动(EGDM)对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及观察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干预(包括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疏导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踏车训练,观察组则实施EGDM干预,每日根据ICU活动量表(IMS)评分制订其基础活动水平及所需完成的活动目标。于干预前、干预1周后分别采用左心室射血分数(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估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心肺适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改善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比较,干预后观察组患者EF、6MWT最大距离及MBI评分均明显改善( P<0.05),术后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61%)较对照组(90.37%)明显提高,且2组患者均无与运动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EGDM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早期康复手段,可改善心脏术后重症患者心肺、体适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医疗风险及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改良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对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心脏康复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及依从性,为优化CAD患者心脏康复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D患者分为运动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脏康复治疗(包括营养调整、心理疏导及低强度有氧运动等),运动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每周2次、共6周改良HIIT干预(以85%~90%最大心率强度持续蹬车30 s后间歇30 s为1个循环,每次重复训练15个循环)。于干预前、干预6周后检测2组患者心肺适能、血压水平、血管功能及身体成分等变化情况,同时评估该改良HIIT方案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运动组患者在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的最大摄氧量及最大功率均明显增加( P<0.05),血压水平及身体成分指标均明显改善( P<0.05),积极情绪评分明显升高( P<0.05),消极情绪及焦虑评分明显下降( P<0.05),患者对训练的愉悦感较显著。对照组经干预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 P>0.05)。干预期间运动组训练计划完成率(97.4%)较对照组(88.7%)明显升高( P<0.05),且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或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 结论:改良HIIT是CAD患者心脏康复的有效手段,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与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高强度间歇性训练(HIIT)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之中。该文从HIIT的优势、方案类型选择、方案制订与优化等方面,对HIIT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HIIT可以在传统运动训练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耐力,在心脏做功参数和骨骼肌功能改善方面也可能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安全性。HIIT方案的多样性可以增加运动兴趣,也增加了HIIT方案制订的复杂性,如何优化HIIT方案以获得最大获益仍需更多研究探索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膈肌起搏对稳定期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体外膈肌起搏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昆山市康复医院心肺康复科及呼吸内科就诊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2组患者均进行为期12周的COPD的常规治疗和心肺康复科特色康复治疗,包括下肢功率踏车训练和温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FEV 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 2/kg)、无氧阈时公斤摄氧量(VO 2/kg@AT)、峰值负荷功率(Peak W)、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的测试。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 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 结果: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EV 1[(1.82±0.56)L比(1.43±0.58)L]、FEV 1/FVC[(65.47±10.94)%比(59.79±6.68)%]、FEV 1%pred[(60.91±20.19)%比(51.97±16.28)%]、Peak VO 2/kg[(24.43±4.21) ml·kg -1·min -1比(17.33±2.62) ml·kg -1·min -1]、VO 2/kg@AT[(14.43±3.25) ml·kg -1·min -1比(11.04±2.40) ml·kg -1·min -1]、Peak W[(97.42±9.74) W比(78.32±11.18) W]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54、2.30、2.01、2.35、2.90、3.13, P值均<0.05);观察组CAT评分[(20.62±9.87)分比(26.65±7.95)分]、mMRC评分[(2.53±1.16)分比(3.09±0.83)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2.06、0.31, P值均<0.05)。 结论: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静态肺功能,提高心肺运动耐量及日常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康复使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运动训练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脏瓣膜术后患者普遍存在运动能力低下的问题,缺乏运动可引起患者运动耐量减退、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死亡风险。运动作为心脏康复的核心,在改善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能力、提高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等方面有着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心脏瓣膜术后运动训练的类型、方法及促进运动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为医护人员对心脏瓣膜术后患者进行运动干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Bobath技术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及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新Bobath技术联合心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脑卒中后肢体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新Bobath技术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辅以心肺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中国卒中量表(CSS)对2组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及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心肺测试仪检测患者心肺功能情况,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峰值摄氧量(VO 2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peak)、峰值心率(HRpeak)及无氧阈(AT)等。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CSS评分及各项心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FMA评分[(84.09±5.91)分]、MBI评分[(84.44±18.64)分]、CSS评分[(11.86±10.48)分]及各项心肺功能指标[HRpeak为(122.21±9.64)次/min、VO 2peak为(16.40±2.83)ml·kg -1·min -1、METpeak为(4.97±0.78)ml·kg -1·min -1、AT为(7.79±1.62)ml·kg -1·min -1]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新Bobath技术联合心肺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心肺功能,对改善患者ADL能力及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康复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康复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活动能力、心理状态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CABG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并在心胸外科医师及护士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并由心胸外科医师及专科护士、康复医师、治疗师、营养师及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医务人员综合评估后给予协作康复干预。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与抑郁情绪、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2分钟踏步次数、出院准备度及术后1个月时心肺运动功能等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7.08±2.92)分]、抑郁评分[(6.12±1.98)分]均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术后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78.14±6.73)h]、2分钟踏步次数[(85.56±6.23)次]、心肺运动试验最大摄氧量[(13.15±2.33) ml/min/kg]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出院准备度得分[(175.29±33.41)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康复干预能促进CABG术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调整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出院准备度,该治疗康复模式值得在CABG患者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应用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经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信息与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0篇英文文献,其中试验组191例、对照组212例,共4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运动中,HIIT可以提高患者心肺功能运动试验中的峰值摄氧量[ MD=1.98,95%置信区间( CI):0.55~3.41, P=0.007]、变时性反应中的峰值心率( MD=6.93,95% CI:2.62~11.24, P=0.002),改善肌肉运动能力( MD=337.18,95% CI:12.02~62.35, P=0.04),但两组在收缩压、舒张压、峰值收缩压、峰值舒张压、静息心率、呼吸交换率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以干预周期、心脏移植术后康复运动启动时间对峰值摄氧量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周期≤12周或启动时间>6周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峰值摄氧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HIIT有效改善了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峰值摄氧量、峰值心率、肌肉运动能力,且在患者心脏移植术后康复运动启动时间>6周或干预周期≤12周时,HIIT对峰值摄氧量的影响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