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训练联合悬吊运动对经皮腰椎间孔镜术后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悬吊运动治疗经皮腰椎间孔镜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LDH)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经皮腰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术后接受悬吊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悬辅以呼吸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术后3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JOA)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采集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呼气峰流速(PEF)。结果:治疗2周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和SF-36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和SF-36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PEF分别为(4.23±0.50)L、(3.82±0.44)L/s、(6.46±0.69)L/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呼吸训练联合悬吊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显著缓解PELD术后的LDH患者的疼痛,改善其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还可增强患者的肺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对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臀肌挛缩症术后患者2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13)和对照组( n=12)。2组患者于臀肌挛缩症术后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4天开始悬吊运动,每周训练6 d,连续训练12周。于治疗前和入组12周后(治疗后)采用GMC功能量化量表评估2组患者的GMC程度和疗效,同时测量其双下肢假性长度差。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MC功能量化量表评分的美观得分和总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双下肢假性长度差分别为(0.48±0.17)cm和(0.80±0.46)cm,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双下肢假性长度差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悬吊运动疗法可更为显著地改善臀肌挛缩症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功能、步态和双下肢假性长度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匹配悬吊疗法神经肌肉激活技术的护理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与悬吊疗法神经肌肉激活(Neurac)技术相匹配的护理管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初次诊断脑卒中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与Neurac技术相匹配的护理管理。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偏瘫下肢功能测试(FTHLE-HK)和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康复前和康复4 w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和不适反应。结果:至研究结束对照组共40例和观察组41例得到评价。治疗后两组FMA-LE、FTHLE-HK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并且观察组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适反应。 结论:与Neurac技术相匹配的护理管理能够进一步改善脑卒中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质量和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CNLBP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SET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冲击波穴位疗法。于入组时、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同时对2组患者腰肌动、静态耐力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ODI评分、SAS评分及腰肌动、静态耐力测试结果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疼痛VAS评分[(1.9±0.6)分]、ODI评分[(15.2±2.9)分]、SAS评分[(38.7±4.0)分]、腰肌动态耐力测试结果[(23.1±5.5)次]及静态耐力测试结果[(61.7±11.9)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冲击波穴位疗法联合SET训练能进一步缓解CNLBP患者下背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及焦虑情绪,增强腰肌耐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悬吊运动训练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腰椎功能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接受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及椎管穹隆状减压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SET训练(包括双桥式训练、骨盆上抬训练及单腿悬挂训练等)。于术后3 d时、训练2个月后对2组患者步行功能、脊髓神经功能及平衡功能进行评定,具体评定指标包括步频、跨步长、步速、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重心轨迹长、重心轨迹包绕面积及重心移动偏差等。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步频[(1.01±0.23)步/秒]、跨步长[(0.60±0.19)m]、步速[(0.38±0.13)m/s]、ASIA神经功能分级D级占比(65.63%)及重心轨迹长、包绕面积、重心移动X轴和Y轴偏差的Romberg率[分别为(1.40±0.18)、(1.45±0.22)、(1.00±0.10)及(0.98±0.22)]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于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术后辅以SET训练,能显著改善胸腰椎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增强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运动训练,观察组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悬吊运动训练。于入选时、干预8周后,对比2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下肢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 P<0.05),并且观察组下肢ASIA评分[(37.55±5.04)分]、BBS评分[(42.03±5.68)分]及TCT评分[(49.43±8.10)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以3~4级为主,对照组FAC分级以1~3级为主,干预后观察组FAC分级≥3级占比(54.76%)显著高于对照组(30.95%)水平( P<0.05)。 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悬吊运动训练能显著改善SCI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悬吊运动疗法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颈椎病治疗前、后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治疗效果相比较,探讨SET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成SE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治疗训练,SET组根据表面肌电图的结果实施特异性的SET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进行颈伸肌的sEMG测试[包括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斜率值(MF slope)]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SET组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AEMG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SET组治疗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SET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1.3)分和(3.0±1.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SET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MF slope降低值与VAS的变化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SET组分别为( r=0.463, P<0.05; r=0.678, P<0.05),对照组为( r=0.550, P<0.05; r=0.486, P<0.05),即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的下降率与VAS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SET可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肌肉功能,且疗效优于推拿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悬吊运动疗法核心控制训练对下背痛患者屈曲-放松现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腰痛患者经过悬吊运动疗法(SET)核心控制训练后屈曲-放松现象的变化。方法:招募年龄在41~50岁的健康无腰痛受试者15例作为健康组,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腰痛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每次训练45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训练3周;治疗组接受SET核心控制训练,每次训练40 min,每日1次,每周5 d,共训练3周。使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分析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治疗后)的竖脊肌屈曲-放松比值(FRR)、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问卷(RMQ)、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腰椎关节活动度(ROM)的变化,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健康组竖脊肌的FRR值为(21.82±3.06),2组患者竖脊肌治疗前的FRR值[对照组(5.50±2.19)、治疗组(5.44±2.37)]明显低于健康组( 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竖脊肌FRR值[对照组(13.36±2.09)、治疗组(22.77±2.84)]较组内治疗前均明显提高( 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治疗后竖脊肌的FRR值更接近健康组( P>0.05);②治疗后,2组患者的ODI、RMQ和VAS评分[对照组(9.53±2.77)、(7.53±2.33)、(1.07±0.59)分和治疗组(2.00±1.13)、(1.67±1.18)、(0.40±0.51)分]较组内治疗前[对照组(15.53±4.98)、(12.13±3.07)、(4.13±1.13)分和治疗组(14.33±3.33)、(12.80±2.34)、(4.67±1.35)分]均明显降低(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P<0.05);③治疗前,2组患者腰椎各项活动时的ROM值均明显低于健康组( P<0.05),2组患者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各方向ROM指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 P<0.05),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ROM指标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根据竖脊肌的屈曲-放松现象测量的FRR比值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治疗效果,可以作为临床判断慢性腰痛的诊断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脑-骨轴理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观察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并基于脑-骨轴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院就诊的56例老年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试验组采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Tampa恐动症量表(TSK)、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JOA)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检查骨密度,测定血清骨保护素(OPG)、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类固醇(Cor)浓度,表面肌电图测量弱链接侧竖脊肌中值频率(MF).结果 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定评分显著改善(|t|>14.168,P<0.001),血清NE、OPG和Cor水平改善(|t|>2.103,P<0.05),骨密度增加(|t|>2.726,P<0.05),竖脊肌MF显著增加(|t|>14.736,P<0.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54,P<0.05).结论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改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恐动症,可能通过调节脑-骨轴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对脑瘫患儿康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从小腿骨骼肌发育、粗大运动功能、肢体平衡能力方面探究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自贡市妇幼保健院 98 例脑瘫患儿,按照1∶1 对照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9 例)、研究组(n=49 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研究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治疗,治疗 3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小腿骨骼肌发育[胫前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肌肉厚度(MT)、肌束长度(FL)]、Berg平衡量表(BBS)、脑动脉血流量[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评价表(ADL)、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 73.47%(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2 组胫前肌、内侧腓肠肌、比目鱼肌MT、FL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2 组GMFM-88、BBS、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2 组ACA、MCA、PCA的Vm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研究组F波波幅低于对照组,F波刺激阈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1 个月、3 个月,2 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obath疗法联合悬吊技术治疗脑瘫患儿的效果确切,可促进小腿骨骼肌发育、粗大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平衡能力,改善脑动脉血流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