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小时前
目的 探讨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及对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19年5月~2022年4月阶段采集病例展开研究,纳入9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系统抽样法分2组,对照组(45例)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实行心理护理干预;评估对比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和心理弹性,同时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低,CD-RIS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LVEF、6分钟步行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实施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可明显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实现心理弹性的提升,从而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取得良好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小时前
-
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小时前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实行认知行为干预和运动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历资料选取于2021年1月~2023年1月区间,入选对象为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共计入选90例,"简单随机化方法"原则做1:1分组各45例,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与观察组(同时开展认知行为干预和运动疗法);观察对比两组焦虑抑郁程度、心理弹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生活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心理弹性量表(Connor Davidson-Resilience scale,CD-RISC)评分呈不同程度升幅,且观察组升幅更显著(P<0.05);经干预后,两组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均显著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辅助开展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运动疗法,一方面发挥减轻焦虑抑郁、维持健康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肢体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小时前
-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89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5例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44例予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2组肠道菌群指标以及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测定2组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抗原分化簇4受体(CD4+)、抗原分化簇8受体(CD8+)、CD4+/CD8+,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肠道菌群指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炎性因子指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CD4+、CD4+/CD8+指标高于治疗前,CD8+指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肠道菌群失调、炎性因子水平与免疫功能,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单细胞测序揭示Ly6E分子对乳腺癌4T1细胞移植瘤微环境中DC浸润及功能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本研究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技术(scRNA-seq)初步探索乳腺癌4T1细胞表达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物E(Ly6E)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潜在机制.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y6e基因敲除小鼠乳腺癌4T1细胞(Ly6E-KO),观察其和野生型细胞(Ly6E-WT)体外增殖和体内生长能力的差异.流式细胞术分选两类肿瘤组织中的CD45阳性细胞,再进行scRNA-seq分析.对于测序结果,首先利用Seurat软件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谱,根据标记基因进行注释;再利用Cellchat和Monocle2软件分析细胞互作关系和特定免疫细胞的演化轨迹.结果:与Ly6E-WT相比,Ly6E-KO体外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但体内生长能力显著降低(P<0.001).ScRNA-seq分析显示,Ly6E-KO移植瘤浸润DC比例显著高于Ly6E-WT,且DC处于更加活跃的增殖和分裂状态;三种DC亚群(pDC、cDC1和cDC3)与T细胞均存在显著的互作关系.同时发现,Ly6E-KO肿瘤中浸润T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效应相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均升高,提示Ly6E-KO具有更强抗肿瘤能力.最后,本研究对人类乳腺癌队列的scRNA-seq数据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发现.结论:肿瘤细胞Ly6e基因敲除后可通过增加TIME中DC活化及浸润,继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滑膜肉瘤中TRPS1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TRPS1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1例经SS18(18q11)(SYT)FISH检测或SS18-SSX免疫组化检测诊断的滑膜肉瘤.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TRPS1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1例滑膜肉瘤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7~79岁,中位年龄50岁,平均47.1岁.发病部位:肺、腿、肾各3例,足、腰大肌各2例,直肠、胸腔、踝管、腹股沟区、膝、手掌、鼻腔、前臂各1例.肿瘤最大径1.2~13 cm.眼观: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实性,伴出血、局灶暗红.镜检:单相纤维型滑膜肉瘤(16/21,76.2%),差分化型滑膜肉瘤(小细胞型)(3/21,14.3%),双相型滑膜肉瘤(2/21,9.5%).免疫表型:瘤细胞均表达 SS18-SSX(18/18,100%)、TLE1(12/12,100%)、BCL2(18/18,100%),部分表达 EMA(10/16,62.5%)、CK(12/18,66.7%)、CD99(4/10,40.0%)、SMA(3/16,18.6%)、S-100(3/19,15.8%),desmin 均阴性,Ki67 增殖指数3%~80%,平均39.9%.FISH检测:11例均为SS18(18q11)分裂阳性.21例滑膜肉瘤均不同程度及强度地表达TRPS1(21/21,100%),其中阳性范围>50%的19例(19/21,90.5%),阳性强度2+及以上19例(19/21,90.5%)o 2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肿物,20例获得随访,3例术后联合放疗和化疗,18例术后行化疗,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或转移,9例死亡,病死率45%(9/20).结论 TRPS1虽然被视为高度敏感和特异的乳腺起源标志物,但在滑膜肉瘤中呈高表达,需警惕其在病理诊断中的陷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低分化滑膜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低分化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的临床病理特征,掌握与尤因肉瘤(Ewing'sarcoma,ES)及其他相似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S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FISH及二代测序(NG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SS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23~52岁,肿瘤最大径3.5~9.8 cm;其中 2例肿瘤位于右大腿,1例发生于右肘部,1例位于右腹股沟.镜下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界限不清,细胞密度高,由大小相对一致的小蓝圆细胞构成,胞质稀少,核圆形、核仁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CD99、NKX2.2、SS18-SSX 均 阳性,INI1 弱阳性;CD34、CK(AE1/AE3)、EMA、desmin、HMB-45、SMA、FLI-1 和 CK8/18呈阴性.FISH检测显示SS18基因断裂,同时检测出EWSR1基因异常的红绿分离信号.NGS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存在SS18基因融合,但均未检测到明确EWSR1基因异常.结论 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SS组织学表现为大小一致的小蓝圆细胞,异型性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特征性免疫表型为SS18-SSX、CD99、NKX2.2阳性,INI1弱阳性,分子遗传学特征为EWSR1出现非典型的红绿分离信号,且均未检测到 SMARCB1(INI1)缺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CAR T细胞治疗疗效预测及安全性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疾病,传统治疗在部分重度和难治性患者中效果有限.近期研究显示,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疗法在SLE治疗中展现出了具有前景的疗效.生物标志物在精准评估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至关重要,CAR T细胞治疗与安全性评估标志物包括传统标志物和与CAR T细胞疗法相关的标志物.传统的SLE病情监测标志物,仍可用于CAR T细胞治疗基线随访和病情监测,如血清抗双链DNA、抗单链DNA和抗核小体等自身抗体的滴度下降,血清补体水平恢复正常,以及尿蛋白/肌酐比值的改善,均提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CAR T细胞疗效监测标志物分为B细胞和T细胞标志物.输注后,B细胞数量下降,B细胞表型以初始B细胞为主,记忆B细胞和浆母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表明治疗取得了疗效.输注前,初始T细胞(CD45RA+CD27+)和中央记忆型T细胞(CD45RA-CD62L+CD27+)的高比例则提示更强的抗肿瘤效应;患者的CAR T细胞表达与早期记忆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如T细胞因子7和淋巴增强子结合因子1,提示这些患者对CAR T细胞疗法更为敏感.输注后,CD25、CD69和CD137等T细胞激活标志物,以及CD57、PD-1和Tim-3等耗竭标志物的高表达,提示T细胞的杀伤能力受到限制.CAR T细胞治疗安全性标志物不仅包括CAR T细胞分泌的效应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和IFN-γ),还包括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IL-1和IL-8),其水平可用于评估CAR T细胞疗法最常见的毒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和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mmune effector cell-associated neurotoxicity syndrome,ICANS)].高水平的血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对于预测CAR T细胞治疗后发生严重CRS和ICANS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价值.此外,基线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可预测血液毒性,由IL-8、IFN-γ和IL-1β组成的感染相关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患者输注后出现严重感染的风险.CAR受体结构设计、清除淋巴细胞的化疗方式,患者曾接受的治疗选择及自身免疫状态等都会影响CAR T细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在当前及未来将开启的相关临床研究中,应纳入全面、规范的检测和评估体系,为CAR T细胞疗法在SLE等自身免疫疾病的应用,提供比较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恢复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海绵体神经功能的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再生修复海绵体神经对糖尿病大鼠勃起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收集健康足月产新生儿脐带,提取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鉴定表面标志物.通过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大鼠糖尿病,10周后选取高血糖大鼠进行阿扑吗啡(APO)试验,筛查、建立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DIED)大鼠模型.hUCMSC移植8周后,通过APO实验及最大海绵体内压/平均动脉压(ICP/MAP)评估大鼠勃起功能;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大鼠海绵体组织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水平;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阴茎组织中BDNF、NGF、VEGF和IGF-1神经营养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 第4代hUCMSC表面高表达CD73、CD90、CD105,低表达CD11b、CD19、CD34、CD45、HLA-DR.糖尿病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大鼠模型制备成功.海绵体内移植hUCMSC 8周后,APO实验表明hUCMSC可增加正常勃起的大鼠数量;中剂量和高剂量hUCMSC治疗后,相对于阴性对照组,ICP/MAP值升高,阴茎内血流灌注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实验显示中剂量和高剂量hUCMSC治疗后,大鼠阴茎海绵体中nNOS水平明显增加,启动大鼠阴茎勃起;ELISA检测结果证实中剂量和高剂量hUCMSC治疗后,均能不同程度恢复DIED大鼠阴茎组织中BDNF、NGF、VEGF和IGF-1表达水平.结论 hUCMSC是一种多功能的成体干细胞,经海绵体移植治疗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DIED大鼠是有效的,且有剂量依赖性.hUCMSC治疗DIED的机制与上调BDNF、NGF、VEGF和IGF-1表达水平提供的神经保护和再生修复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花坤孕方配合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D44及TNF-α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双花坤孕方配合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CD44及TNF-α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双花坤孕方配合孕三烯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CD44及TNF-α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疗效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血清IgA、Ig G、IgM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雌二醇(E2)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血清CD44及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o 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双花坤孕方配合孕三烯酮治疗,可提高免疫力,改善异常的性激素水平,降低血清CD44及TNF-α水平,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乌司他丁在上消化道溃疡合并出血患儿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对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87例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儿(年龄2~8岁)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用药分为A组(奥美拉唑治疗,45例)、B组(乌司他丁+奥美拉唑治疗,42例),奥美拉唑均为10 mg/d早餐前口服、共治疗2~4周,B组于早餐后输入乌司他丁(1~5)万IU/kg、1次/d,共1周。治疗后B组患儿有效率95.2%(40/42),高于A组的80.0%(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67, P=0.03);呕血停止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流式细胞术检查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后CD3 +和CD4 +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CD8 + 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且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良反应为A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1例,腹痛腹泻1例,嗜睡1例;B组患儿恶心呕吐1例,腹痛腹泻1例。提示乌司他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患儿效果较好,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