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表达水平预测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治疗前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α(FAP-α)在不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LA-ESCC)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6-01-2020-05-01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的65例LA-ESC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接受CCRT治疗前病理穿刺活检标本中FAP-α表达(高表达组27例,低表达组38例),并对其表达进行评分.x2检验分析FAP-α表达与临床因素的关系;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结果 FAP-α高表达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7.1个月(95%CI:13.98~20.29),低表达组为19.8个月(95%CI:18.01~21.53);FAP-α高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OS)为 21.7 个月(95%CI:19.09~24.25),低表达组为 24.3 个月(95%CI:23.60~25.00).FAP-α 高表达组1年和3年PFS率分别为80.9%和18.5%,OS率分别为96.3%和18.7%;低表达组1和3年PFS率分别为100.0%和15.6%,OS 率分别为 100.0%和 33.6%.2 组 PFS(x2=4.041,P=0.044)和 OS(x2=4.330,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Cox 分析显示,FAP-α 高表达[PFS:HR(95%CI)为 1.91(1.09~3.34),P=0.023;OS:HR(95%CI)为2.13(1.12~4.08),P=0.022]和较高的肿瘤位置[PFS:HR(95%CI)为 2.13(1.21~3.73),P=0.009;OS:HR(95%CI)为2.20(1.14~4.27),P=0.020]是影响LA-ESCC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 FAP-α可能是不可手术LA-ESCC患者的重要调节因子,可能为LA-ESC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CRP/PAB比值与病情严重性、发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C反应蛋白/前清蛋白(CRP/PAB)比值与病情严重性、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93例原发性KO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KOA组),根据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将患者分为轻中度组66例(KL分级1~3级)、重度组27例(KL分级4级).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1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KOA组与对照组、KOA患者轻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清CRP、PAB水平及CRP/PAB比值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CRP、PAB、CRP/PAB比值对原发性KOA患者病情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原发性KOA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KOA组血清CRP水平和CRP/PAB比值高于对照组,PA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CRP水平和CRP/PAB比值高于轻中度组,PAB水平低于轻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PAB、CRP/PAB比值预测原发性KOA患者病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9(0.797~0.901)、0.751(0.699~0.803)、0.903(0.851~0.955),截点值分别为52.55 mg/L、172.77 mg/L、0.37,特异度分别为0.680、0.571、0.870,灵敏度分别为0.913、0.913、0.845.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2.368,95%CI:1.584~3.539)、有KOA家族史(OR=2.158,95%CI:1.475~3.156)、CRP/PAB比值≥0.37(OR=2.782,95%CI:1.797~4.306)是原发性KOA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清CRP/PAB比值升高与原发性KOA的发病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原发性KOA患者病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沉默circ-NDRG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circ-NDRG1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靶向miR-1271 对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 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 的表达水平,分析circ-NDRG1 表达与患者预后生存期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circ-NDRG1 在永生化口腔角质细胞(HOK)和口腔鳞状细胞癌HSC-3、SCC-25、CAL-27、Tca-8113 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利用Lipofectamine 2000 将NC inhibitor、circ-NDRG1 inhibitor分别转染HSC-3 细胞,分别为Anti-NC组和Anti-circ-NDRG1 组.MTT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HSC-3 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SC-3 细胞增殖蛋白(CDK3、Cyclin C)和上皮间质转化(EMT)蛋白(ZLF8、Notch、SIX1)表达.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 与miR-1271 表达的关系.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NDRG1 和miR-1271 的靶向关系.qPCR检测各组HSC-3 细胞中miR-1271 的表达.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 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生存期与circ-NDRG1 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HOK细胞相比,HSC-3、SCC-25、CAL-27、Tca-8113 细胞中circ-NDRG1 呈高表达(P<0.01).与 Anti-NC组相比,低表达 circ-NDRG1 能够抑制HSC-3 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和侵袭能力(P<0.01).与Anti-NC组相比,低表达circ-NDRG1 能够下调HSC-3 细胞中CDK3、Cyclin C、ZLF8、Notch、SIX1 蛋白的表达(P<0.01).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 表达水平与miR-1271 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1).circ-NDRG1 能够靶向结合miR-1271(P<0.01).与Anti-NC组相比,低表达circ-NDRG1能够上调HSC-3 细胞中miR-1271 的表达(P<0.01).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irc-NDRG1 呈高表达,沉默circ-NDRG1 通过靶向调控miR-1271 表达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EMT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热疗联合化疗下调HIF-1α、CYPJ的表达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HIF-1α、CYPJ在舌鳞癌细胞(TSCC)中的作用及意义,并进一步研究热疗对HIF-1α、CYPJ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TS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标本中HIF-1α、CYPJ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qPCR、蛋白印迹检测Cal-27细胞在常氧及乏氧状态下以及用42℃热疗、化疗及热化疗处理时HIF-1α、CYPJ的表达情况。细胞划痕检测细胞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IF-1α、CYPJ蛋白在TS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且二者表达升高与TSCC患者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相关(均 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均 P>0.05)。Cal-27细胞中HIF-1α、CYPJ表达水平在乏氧微环境中升高(均 P<0.05),且单独热疗也促进其表达(均 P<0.05)。相比于单独热疗及化疗,热化疗联合使用在明显抑制二者的表达的同时抑制细胞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均 P<0.05)。 结论:HIF-1α、CYPJ是TSCC肿瘤发生和预后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且热疗后肿瘤复发可能源于热疗触发了HIF-1α表达,其通过激活下游靶基因促使适应热处理的肿瘤细胞生长存活,而热疗联合化疗可能是治疗TSCC一种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热疗联合紫杉醇对人舌鳞癌细胞系CAL-27增殖、凋亡和周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热疗联合紫杉醇对人舌鳞癌细胞系CAL-27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CCK-8法确定紫杉醇工作浓度,将体外培养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42℃热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AKT、p-AKT、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紫杉醇组、热疗组及联合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均可抑制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 P<0.05),且联合治疗组优于热疗组、紫杉醇组( P<0.05)。蛋白印迹法实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上调Bax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下调P-AKT、Bcl-2表达( P<0.05)。 结论:42℃热疗与紫杉醇联合应用可抑制CAL-27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活化及激活Bax/Bcl-2凋亡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黏着斑激酶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恶性细胞行为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收集的79例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癌旁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FAK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FAK短发卡RNA(shRNA)和对照shRNA慢病毒感染人口腔鳞癌细胞系CAL-27建立FAK敲降细胞系和对照细胞系(FAK KD组和shRNA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分析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两组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水平。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癌旁组织FAK蛋白表达水平(154.23±23.09)明显低于肿瘤组织(351.29±3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09, P<0.05)。对照组细胞吸光度( A)值(2.11±0.29)明显高于FAK KD组(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81, P<0.05)。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数量[(133.48±5.91)个]明显高于FAK KD组[(59.87±5.1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89, P<0.05)。对照组细胞划痕愈合率[(85.62±6.08)%]明显高于FAK KD组[(53.18±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48, 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9.71±18.32)个]明显高于FAK KD组[(81.58±8.3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70, P<0.05)。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1.28±0.25)明显高于FAK KD组(0.63±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95, P<0.05)。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0.84±0.18、0.96±0.20)明显低于FAK KD组(1.79±0.23、2.3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27、4.318, P<0.05)。 结论:FAK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参与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慢病毒shRNA文库结合二代测序筛选口腔鳞癌放疗抵抗相关分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用高通量方法筛选口腔鳞癌放疗抵抗相关的激酶基因,为口腔鳞癌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慢病毒构建的短发夹核糖核酸(shRNA)激酶文库(含4 675个不同shRNA序列,覆盖709个人激酶基因)感染舌鳞癌Cal-2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去除未成功感染的细胞后,以光子射线进行照射(0、10和15 cGy),然后继续培养3 d,以增加不同射线抗性细胞的丰度差异。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利用PCR获得完整shRNA序列,同时每组引入不同标签序列,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二代测序,找出丰度发生显著变化的shRNA,其对应基因即为影响射线抗性的基因。结果:本次实验共筛选到5个影响口腔鳞癌放射线抗性的激酶基因,其中,PKLR和IPMK敲减后会增加射线抵抗,AURKB、ITPKB和DLG2敲减后会导致放射敏感,其高表达会导致患者对放疗耐受。结论:本研究利用shRNA慢病毒文库结合二代测序方法筛选到3个口腔鳞癌放射抵抗基因,但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环状RNA hsa_circ_000889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889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肿瘤形成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OSCC组织、癌旁组织、OSCC细胞和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normal oral keratinocytes,NOK)中环状RNAhsa_circ_0008898、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A(ras homolog gene family member A,RHOA)及微RNA miR-197-5p的表达水平。在CAL27和SCC-25细胞中分别转染si-hsa_circ_0008898#1(敲低1组)、si-hsa_circ_0008898#2(敲低2组)、hsa_circ_0008898(circ过表达组)及空白质粒(circ空白组);在敲低1组细胞中,再分别转染miR-197-5p抑制物(抑制组)和空白质粒(抑制对照组)。在CAL27和SCC-25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97-5p模拟物(miR过表达组)及空白质粒(miR空白组);在miR过表达组细胞中,再分别转染hsa_circ_0008898载体(共转染1组)、RHOA载体(共转染2组)和空白质粒(共转染对照组)。细胞计数、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及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克隆能力、细胞周期分布、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将10只裸鼠平均分为2组,每组5只,经腋下皮下分别注射转染空白质粒(对照组)和转染sh-hsa_circ_0008898的SCC-25细胞(敲除组),检测肿瘤体积和质量。结果:OSCC组织中hsa_circ_0008898和RHOA的表达量(分别为2.89±0.72和2.62±0.21)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为1.00±0.48 和1.00±0.11),miR-197-5p表达量(0.46±0.2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0±0.42)( P<0.05)。与NOK相比,CAL27和SCC-25细胞中hsa_circ_0008898、RHOA表达均显著升高,miR-197-5p表达均显著降低( P<0.05)。敲低1组和敲低2组CAL27和SCC-25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低于circ空白组,G1期细胞比例均显著增加( P<0.05)。与抑制对照组相比,抑制组CAL27和SCC-25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迁移面积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升高,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P<0.05)。与miR空白组相比,miR过表达组CAL27和SCC-25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 P<0.05)。与共转染对照组相比,共转染2组CAL27和SCC-25的细胞活力、克隆形成数、划痕愈合率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加,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 P<0.05)。敲除组裸鼠移植瘤体积[(660.4±67.8) mm 3]和质量[(0.60±0.06) 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 210.4±198.9) mm 3和(1.00±0.12) g]( P<0.05)。 结论:敲减hsa_circ_0008898表达通过调控miR-197-5p/RHOA轴抑制OSCC细胞增殖、克隆、迁移及侵袭能力,诱导细胞G1期阻滞,抑制裸鼠成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牙颌患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感染状况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无牙颌患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感染情况及与有天然牙的牙周炎人群的异同。方法: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队列体检人群中,选取无牙颌患者27例(无牙颌组),根据年龄(年龄差≤5岁)、性别、吸烟状况及糖尿病、高血压患病情况为无牙颌患者匹配同一队列中不同程度的牙周病患者,分别为无或轻度牙周炎(轻度组)、中度牙周炎(中度组)和重度牙周炎(重度组)患者,每组27例。对108例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和牙周临床检查(包括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临床附着丧失、失牙数);并应用PCR技术检测其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纳菌( Tannerella forsythia,Tf)、齿垢密螺旋体( Treponema denticola,Td)、直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rectus,Cr)和变黑普氏菌( Prevotella nigrescens,Pn)的检出率及相对含量,比较4组受检者唾液中牙周致病菌的检出情况。 结果:无牙颌组78%(21/27)的患者中可以检出1种或多种牙周致病菌。其中Cr检出率最高[56%(15/27)],其他依次递减为Tf[44%(12/27)]、Pn[26%(7/27)]、Pg[22%(6/27)]和Td[11%(3/27)]。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中分别有4、2和4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同时,该3组中分别有3、2和4种牙周致病菌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牙周致病菌检出种类数均显著高于无牙颌组( P<0.05),其红色复合体(包括Pg、Tf、Td)检出率[均为96%(26/27)]也显著高于无牙颌组[48%(13/27), 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中红色复合体相对含量占5种牙周致病菌总量的比例(均为83%)显著高于无牙颌组(37%)( P<0.01)。 结论:无牙颌组中的大多数患者仍可检出牙周致病菌,但其唾液中的牙周致病菌种类与含量低于口内有天然牙的牙周炎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热疗通过下调Notch1/Jagged1/Hes1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舌鳞癌细胞Cal-27短时多次热疗的最佳间隔时间并探究Notch信号通路在热疗诱导舌鳞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Cal-27细胞置入42℃培养箱热疗45 min,分别在6、12、24、48、72 h后进行第2次热疗,并在热疗结束后0、12、24 h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确定最佳热疗间隔时间后进行多次热疗,分别通过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热疗对Cal-27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反转录PCR实验及蛋白质印迹法实验分析Notch1、Jagged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实验数据以 xˉ±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每隔12 h给予42℃ 45 min热疗1次可持续抑制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 P<0.05)。在热疗持续进行7次后与对照组相比,热疗可明显抑制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P<0.05),且热疗组细胞的Notch1、Jagged1、Hes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 P值均<0.05)。 结论:12 h热疗1次为抑制舌鳞癌Cal-27细胞增殖的最佳间隔时间,其机制可能与热疗通过抑制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诱导舌鳞癌Cal-27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