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头痛是具有高致残性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目前我国的原发性头痛建设体系尚不规范,因此,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头痛规范化建设工作委员会于2021年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头痛门诊建设规范》.近3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头痛认识逐渐深入,对中国头痛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中国头痛门诊建设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形成了《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头痛门诊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体内检测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一类具有致幻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影响单胺能神经递质的水平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滥用该类物质后,会产生刺激和致幻作用并伴头痛、头晕、焦虑、失眠、呕吐、胸痛、心动过速、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甚至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统损害和多器官衰竭而死亡,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其药理毒理及分析方法的研究成为法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已有的哌嗪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体内过程、样品处理以及分析方法,以期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误诊为颅烟管瘤的垂体母细胞瘤一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1例垂体母细胞瘤误诊为颅烟管瘤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治疗经过,以提高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本例患者年龄为2岁,以右侧下肢无力2周,右侧上肢无力3天为主诉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无哭闹、跌倒,无发热、头痛、呕吐,无抽搐、惊厥.右侧膝、跟腱反射稍减弱,右侧Babinski's征可疑阳性.功能评价提示中枢性尿崩症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磁共振表现为鞍内及鞍上囊实性占位,诊断为颅烟管瘤.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垂体母细胞瘤.对于年龄较小,鞍内及鞍上占位,疑诊为颅烟管瘤或垂体瘤的患者,应尽早活检或手术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特发性高颅压临床特点和超声表现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特发性高颅压(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的临床特点,以及归纳梳理相关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7月—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神经内科住院的I1H患者32例.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身高、BMI、颅内压)、临床表现、MRV或DSA及超声检查的各项参数(颈内静脉的内径及流量、视神经鞘直径、视盘高度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①本研究共入组32例患者,年龄(32.0±10.6)岁,男女比例9∶23,身高(162.0±8.3)cm,BMI 27.5(24.0~31.8)kg/m2,颅内压330.0(300.0~396.3)mmHg(1 mmHg=0.133 kPa).②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头痛16例(50.0%)、视物模糊16例(50.0%)、恶心/呕吐12例(37.5%)、头晕6例(18.8%)、耳鸣/脑鸣6例(18.8%).③入组的32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16例(50.0%)、高脂血症13例(40.6%)、高血压7例(21.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例(12.5%)、自发性脑脊液漏2例(6.3%);入组的23例女性患者中,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5例(21.7%).④超声测量入组患者的视神经鞘直径4.92(4.90~5.09)mm,视盘高度0.83(0~1.28)mm.⑤MRV或DSA结果显示,颅内静脉窦狭窄共7例(21.9%),其中右侧颅内静脉窦狭窄5例(15.6%),左侧颅内静脉窦狭窄2例(6.3%).⑥颅内静脉窦非狭窄组中,右侧颈内静脉J2、J3段内径大于左侧颈内静脉J2、J3段内径[(6.48±1.69)mm vs.(5.63±1.10)mm,P=0.006;(4.62±1.44)mm vs.(3.42±0.88)mm,P<0.001],右侧颈内静脉J2、J3段流量大于左侧颈内静脉J2、J3段流量[(376.8±172.8)mL/min vs.(229.6±93.3)mL/min,(214.4±104.0)mL/min vs.(115.2±62.9)mL/min,均P<0.001];颅内静脉窦狭窄组中,狭窄侧颈内静脉J3段内径小于健侧内径[(3.23±1.05)mm vs.(3.99±1.25)mm,P=0.011],狭窄侧颈内静脉J3段流量小于健侧流量[(91.4±68.7)mL/min vs.(192.9±87.9)mL/min,P=0.004].结论 结果显示,IIH与肥胖密切相关,且伴较高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自发性脑脊液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颅内静脉窦狭窄发病率.同时,颅内静脉窦狭窄侧J3段颈内静脉内径及流量均小于健侧.IIH引起视神经鞘直径的增宽和视盘高度的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院急诊医学科近3年就诊患者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分析某院急诊医学科近3年就诊患者疾病谱,探究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对急诊科就诊患者的影响,为合理分配急诊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院急诊患者信息,回顾性分析3年间患者年龄、就诊专业、预检分诊、症状和疾病种类等分布特点.结果 共收集患者521 229例,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1362例,符合标准病例519 867例.其中男女比例为1:1.16,平均年龄50.76±20.176岁,以60岁~79岁和40岁~59岁年龄段相对集中.与2019年1级、2级、3级、4级患者比较,2020年各级均有下降,分别为-50.99%、-60.18%、-45.47%和-10.71%;2021年分别为-46.54%、-44.44%、-47.35%,+21.13%.按专业分布,2020年度以职业病科、急诊眼科、急诊耳鼻喉科、急诊内科下降最多,分别-57.23%、-45.48%、-41.06%和-30.50%;而急诊外科和急诊妇科在2021年度上涨了3.2%和75.35%.按症状分布,以腹痛、头痛、头晕、胸痛、胸闷、心悸患者逐年上升;发热、咳嗽、呕吐逐年减少;喘憋先下降后上升.按疾病分布,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逐年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逐年上升趋势.1级患者,2019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下降显著;2020年和2021年4个季度基本稳定;1级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比51.3%-73.17%.结论 公共卫生事件常态下急诊患者出现骤然下降后逐渐上升接近恢复常态;老年患者恢复迅速,其中老年重症患者比例较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重症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月经相关性偏头痛患者脑代谢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RM)不同状态下脑代谢情况,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及雌激素孕激素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招募 2019 年 4 月—2022 年 8 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的MRM患者 36 例,同时招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女性 29 例.采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分别于发作间期(卵泡后期)、发作期(围月经期)检测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丘脑的主要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复合物(Glx)和胆碱(Cho)与肌酸(Cr)的比值.每次MRI成像当天同时采集静脉血检测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比较发作间期、发作期各脑区两组间代谢物比值及激素水平、围月经期激素下降率的差异,同时观察MRM组从发作间期到发作期脑代谢的变化.结果 MRM患者较正常人卵泡后期、围月经期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及围月经期雌激素孕激素下降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作间期,MRM组左侧mPFC Cho/Cr较对照组降低(U=-2.957,P=0.003),且与发作频率呈负相关(r=-0.398,P=0.018).在发作期,MRM 组左侧 mPFC GABA/Cr 较对照组降低(U=-2.015,P=0.044),左侧丘脑 Glx/Cr 较对照组升高(t=2.213,P=0.033),上述结果与临床特点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MRM患者从发作间期到发作期GABA/Cr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而右侧丘脑Glx/Cr显著升高(t=-2.181,P=0.038),右侧丘脑Cho/Cr显著升高(Z=-2.414,P=0.016).结论 MRM患者存在与正常人不同的脑代谢情况,且伴随头痛发作存在脑代谢的变化,但本研究未发现与月经周期相关雌激素孕激素的差别,其神经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的影响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血管再通的影响.方法:选取寿光市中医医院2021年 1月—2024年 1月收治的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血管再通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8.77±0.72)分,低于对照组的(10.44±0.58)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为(75.08±4.11)分,高于对照组的(67.25±4.0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头晕头痛、身体浮肿、皮肤瘙痒、食欲降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的 24.4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舒血宁联合与依达拉奉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改善神经功能,促使血管再通,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总结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13例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病例,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以及住院治疗经过.结果 13例非颅神经起源的脑实质内或脑室神经鞘瘤,占同期神经鞘瘤的0.45%.患者年龄1~71岁,平均35.7岁;男性9例,女性4例(男∶女=2.25∶1.00).患者症状出现时间从4 d到3年不等,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头痛,其次是癫痫发作.肿瘤位于额叶最常见,其次为小脑半球和颞叶.囊变、瘤周水肿是该肿瘤常见影像学特征,1例病例出现钙化.该13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多数诊断为胶质瘤或脑膜瘤.结论 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术前难以与实质性肿瘤鉴别.该肿瘤起因不明,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除恶性神经鞘瘤外预后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咽癌首程根治性放疗后鼻咽坏死治疗策略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鼻咽部坏死的治疗策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020例鼻咽癌行首程根治性调强放疗患者的资料,使用鼻咽部MRI、电子鼻咽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认发生鼻咽部坏死的患者.鼻咽部坏死患者行电子鼻咽镜下冲洗清创,联合全身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应用Kaplan-Meier方法统计生存,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首程根治性调强放疗后出现鼻咽部坏死的患者共计20例,其发生率为1.96%.鼻咽部坏死患者以鼻咽部恶臭味及头痛症状多见.所有鼻咽部坏死的患者初治时鼻咽癌均为局部晚期,T3期2例(10%),T4期18例(90%).鼻咽部坏死均发生在原鼻咽病灶处,根据鼻咽部坏死分期,Ⅰ期6例(30%),Ⅱ期14例(70%),无Ⅲ期.鼻咽部坏死发生时间距放疗结束时间为2~24个月,中位时间为5个月.16例鼻咽部坏死患者经鼻咽镜下清创冲洗联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临床痊愈,其中无痕愈合9例,有痕愈合7例.4例因不能耐受鼻咽冲洗或诊治延误,病灶累及大血管致大出血死亡.累及颈内动脉组与不累及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7.5%和85.7%(P=0.008),有、无糖尿病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25.0%和77.8%(P=0.016).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坏死灶累及颈内动脉(HR=5.80,95%CI为1.14~29.38,P=0.034)及糖尿病(HR=10.24,95%CI为1.19~88.04,P=0.034)是患者总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 初治鼻咽癌患者首程根治性调强放疗后鼻咽部坏死经以鼻咽镜下清创冲洗为基础的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坏死病灶累及颈内动脉及合并糖尿病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血管侵犯致血管破裂是死亡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是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头痛类型,发作时通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和(或)流泪等自主神经症状,且一般呈慢性病程,大多数患者因得不到有效诊治而反复求医,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在临床工作中,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由于罕见,国内关于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亟须提高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与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文章就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特征、诊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从而提高有效诊治率,帮助患者尽早摆脱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呼吁国内外研究者加大对短暂性单侧神经痛样头痛的研究力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