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来那度胺(lenalidomide)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方案(LD方案)治疗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沉积的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 with monoclonal Ig deposits,PGNMI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采用LD方案治疗的PGNMID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于东部战区总医院行肾活检并接受LD方案治疗≥3个月的患者共6例。随访6~19个月,肾脏缓解3例,缓解率为50%(3/6)。所有患者肾脏病理光镜: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单一κ型IgG3沉积于系膜区和血管袢。在服用LD方案前,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7.76(1.27,14.57)g/24 h,中位血肌酐118.5(70.7,289.1)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4.5(22.4,37.5)g/L。5例血清游离κ、λ轻链浓度升高,但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2例血补体C3下降。6例行骨髓流式细胞学检查,2例单克隆浆细胞升高,所占比例分别为0.7%和0.5%。1例患者血M蛋白阳性,为κ型IgG3。末次随访时,6例患者的中位尿蛋白量3.33(0.33,11.23)g/24 h,中位血肌酐108.7(80.4,160.9)μmol/L,中位血白蛋白35.9(24.5,45.6)g/L。5例血清游离轻链浓度升高患者中,4例浓度较服药前下降。2例补体C3下降的患者升高至正常浓度,另2例患者补体C3略有下降。随访期间,1例患者的血M蛋白阳性未见转阴。所有患者血清游离轻链比值均正常。不良反应有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四肢麻木感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本文首次报道LD方案用于治疗PGNMID可能有效,但需进一步关注来那度胺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广谱抗体制备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蛋白的广谱抗体FHA3,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依据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序列信息,PCR扩增FHA3重链和轻链可变区序列,连入抗体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FRT-IgG1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RT-IgG1κ-FHA3。利用瞬时高效表达系统ExpiCHO以及亲和纯化技术获取抗体蛋白FHA3。ELISA检测FHA3与甲型流感病毒HA的结合。假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试验检测抗体FHA3的体外中和活性。结果: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制备获取了高纯度FHA3。FHA3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 HA、H2N2 HA、H3N2 HA、H5N1 HA、H7N9 HA以及H9N2 HA均识别结合,且呈浓度依赖效应。FHA3具有较好的体外中和活性,在低浓度下(5 μg/ml)能有效阻断H5N1以及H7N9假病毒入侵靶细胞,在0.012 5 μg/ml浓度下能有效阻断H1N1假病毒入侵靶细胞。结论:获得1株具有体外中和活性的靶向甲型流感病毒HA蛋白的广谱抗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神经氨酸酶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制备1株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功能性抗体FNA1,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依据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 fragment,scFv)序列信息,合成FNA1重链以及轻链可变区序列,连入抗体哺乳细胞表达载体pFRT-IgG1κ,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FRT-IgG1κ-FNA1。利用瞬时高效表达系统ExpiCHO以及亲和纯化技术获取抗体蛋白FNA1。ELISA检测FNA1与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NA抗原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FNA1与细胞膜表面表达N1亚型NA抗原的结合。通过抗体抑制NA蛋白活性试验检测抗体FNA1的体外功能活性。结果:蛋白质电泳结果显示制备获取了高纯度FNA1。FNA1特异性识别结合N1亚型的NA抗原,且呈浓度依赖效应。FNA1能通过结合细胞膜表面表达的N1亚型NA蛋白,有效阻断细胞膜表面的NA活性,从而抑制包装的假病毒从细胞表面释放,继而抑制进一步的靶细胞感染。结论:获得1株具有体外功能活性的靶向甲型流感病毒N1亚型NA蛋白的抗体FNA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IgG-κ、IgG-λ双克隆型POEMS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IgG-κ、IgG-λ双克隆型POEM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人民医院2023年5月收治的1例IgG-κ、IgG-λ双克隆型POEM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56岁。3个月前因颜面及双下肢水肿伴下肢无力半个月于各地就诊。下肢无力、麻木加重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后,实验室检查示M蛋白9.5%,免疫固定电泳IgG弱阳性,κ轻链弱阳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247.21 pg/ml,促甲状腺激素(TSH)4.1500 mI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1.64 pmol/L,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5.38 pmol/L;CT检查示双肺多发炎症,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增大,心包少量积液,胸部皮下脂肪间隙絮状高密度影;超声示脾脏大(厚48 mm),腹腔积液,增大三尖瓣少中量反流,肺动脉压增高[收缩压约65 mmHg(1 mmHg=0.133 kPa)];肌电图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予泊马度胺+地塞米松治疗,周围神经感觉逐渐恢复,皮肤症状减轻。结论:双克隆型POEMS综合征罕见,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诊断困难,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异性抗浆细胞治疗可显著缓解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的诊疗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及诊疗方法,并且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方法:选择2020年5月15日,璧山区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68岁女性MM合并CLL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胸、腹部CT,免疫球蛋白(Ig)定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及 MYD-88基因测序检测结果,对其进行诊断。采用BLD(硼替佐米2.1 mg/d,d1、4、8、11+来那度胺25 mg/d,d1~14+地塞米松20 mg/d,d1、2、4、5、8、9、11、12)方案对患者进行3个疗程化疗。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2年6月26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疗过程进行分析。以"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oncomitant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multiple myeloma""multiple myeloma combine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oexistence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为中、英文检索词,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华医学期刊网、中国知网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中,检索MM合并CLL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以上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2月31日。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本例患者因"左侧肩胛区伴左上肢牵扯痛5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后,患者胸、腹部CT,骨髓细胞形态学,Ig定量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查结果示,其肋骨、胸椎、髂骨、腰骶椎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异常浆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15%、62%),血清M蛋白值为23.80 g/L,尿M蛋白值为65.04 mg/24 h,血清中检出IgG-κ型异常单克隆条带。根据上述结果,本例患者被诊断为MM。患者骨髓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异常单克隆成熟小B淋巴细胞比例为32.76%,表达CD19、CD79b dim、CD5、FMC-7 dim,部分表达CD23,不表达IgM;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积分为4~5分;异常单克隆浆细胞比例为0.24%,表达CD138、CD38、CD56、CD200、CD81、CD319、CD117、IgM、cKappa。7月10日,采用PCR-Sangers测序法对患者 MYD-88基因exon5(p.260-309)区域进行检测的结果为野生型。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结果,本例患者诊断为MM合并CLL。②患者分别于5月26日、6月15日、7月6日,接受BLD方案化疗。每个疗程化疗后患者左肩胛骨痛均有缓解。6月22日、7月8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异常浆细胞比例均降低(5%、2%),淋巴细胞比例亦降低(50%、42%)。随访期间,患者病情控制良好。③根据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检索出8篇MM合并CLL文献,报道9例MM合并CLL患者,加上本研究1例,共纳入10例MM合并CLL患者。其中,6例患者CT检查可见病理性骨折、多发性骨破坏等;9例外周血或骨髓中淋巴细胞比例升高,10例骨髓中可见不同分化程度的浆细胞;4例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峰,2例尿本周氏蛋白呈阳性;5例免疫固定电泳结果示IgG-κ型。骨髓细胞免疫分型检查可见骨髓淋巴细胞表达CD19、CD5、CD23、CD38、CD138、CD56等。采用的治疗方案包括BLD、Rd(来那度胺+地塞米松)、MPV(美法仑+泼尼松+硼替佐米)、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等。接受化疗后,3例患者死于感染,2例死于呼吸衰竭等。 结论:MM合并CLL罕见,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避免漏诊。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疗效不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C3肾小球病合并系统性硬化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C3肾小球病合并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为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肾功能不全,血、尿免疫固定电泳发现单克隆IgG-κ轻链,骨髓细胞学及活检均未见异常,肾活检光镜示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增生,免疫荧光示补体C3(4+),IgA(-),IgG(-),IgM(-),电镜示多节段电子致密物沉积,持续存在抗Scl-70抗体强阳性,且整个病程逐渐进展为系统性硬化症。本文通过文献复习,阐述两者之间的可能相关联系,以提高临床医生对两种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33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P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21年5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33例初治LPL患者资料,分析临床特点、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基因突变、治疗反应和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33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66岁(55~84岁);男性26例(78.8%),女性7例(21.2%);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贫血(31例,93.9%)、淋巴结肿大(16例,48.5%)和B症状(8例,24.2%)。所有患者均骨髓受累并伴M蛋白,其中23例(69.7%)IgM-κ型,8例(24.2%)IgM-λ型,1例(3.0%)IgG-κ型,1例(3.0%)IgA-κ型。骨髓涂片可见淋巴细胞、淋巴浆细胞或浆细胞增多;22例患者行骨髓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检查,患者均表达B细胞表面抗原(CD19和CD20),16例(72.7%)患者CD5、CD10阴性,13例(59.1%)CD138阳性或弱阳性,5例(22.7%)CD38阳性。23例行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7例(30.4%)染色体核型异常,16例行MYD88 L265P突变检查患者中14例(87.5%)突变阳性。21例可评估疗效患者中,18例(85.7%)治疗有反应,可达到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但完全缓解率低(14.3%,3/21)。中位随访34个月(2~102个月),1例失访;中位总生存时间未达到,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7.9%。结论:LPL是一类少见的好发于老年男性的惰性小B细胞淋巴瘤,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多样。血清学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及活组织检查、免疫分型和MYD88 L265P突变检测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株降低了抗体依赖性增强效应的西尼罗病毒中和抗体的表达与体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降低抗体依赖性增强(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效应的抗体表达系统,以期降低目标抗体的ADE效应。方法:对哺乳细胞抗体表达载体Fc区进行L234A和L235A点突变,建立抗体表达载体pFRT-IgG1κ-FcM。选取前期工作中获得的1株具有显著ADE效应的抗体Wt-WNV利用pFRT-IgG1κ-FcM系统进行表达,获得突变后抗体FcM-WNV。ELISA检测FcM-WNV与靶抗原西尼罗病毒包膜蛋白DⅢ(West Nile virus envelope protein-DⅢ,WNV E-DⅢ)的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FcM-WNV与人高亲和力IgG Fc受体hFcγRⅠ(hCD64)的结合。假病毒感染宿主细胞(BHK21和K562)试验检测FcM-WNV的体外中和活性。结果:FcM-WNV与Wt-WNV表达水平相当,能识别结合WNV E-DⅢ,且呈浓度依赖效应;与Wt-WNV相比,FcM-WNV与hCD64的结合力明显减弱,表现为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与前期实验结果一致,Wt-WNV在5 μg/ml的浓度下具有明显增强WNV假病毒感染K562细胞的作用,而FcM-WNV在5 μg/ml浓度下,能有效阻断假病毒感染K562和BHK21细胞。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抗体表达系统可有效降低目标抗体的ADE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YD88 WTCXCR4 MUT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76岁,2021年3月起多次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不成形,黄色水样便为主,7~8次/d,伴有腹胀,无明显腹痛,无发热,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门诊,增强CT检查提示部分小肠壁增厚水肿。给予止泻、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好转。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2021年4月7日患者因"面、颈部疱疹2 d"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住院。查体:贫血貌,头面部左侧散在分布多个绿豆大小红斑,部分红斑上覆水疱。血常规:WBC 4.04×10 9/L、HGB 86 g/L、PLT 211×10 9/L。生化常规:总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血钾2.99 mmol/L、LDH 128 IU/L、红细胞沉降率121 mm/1h。免疫球蛋白:IgG 10.09 g/L、IgA 2.12 g/L、IgM 51.23 g/L。心电图大致正常。心脏超声: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收缩压41 mmHg(1 mmHg=0.133 kPa),即时心率62次/min。腹部超声未见明显异常。住院期间再次出现腹泻,给予止泻、调节肠道菌群、补液支持等治疗,腹泻症状无好转。因球蛋白明显升高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血清蛋白电泳:在γ区可见M峰(占24.51%);血免疫固定电泳:检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为IgM、κ型。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红比值减低,粒系增生活跃,红系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成熟红细胞可见缗钱状排列,巨核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散在或成簇可见,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偏高(占35%),可见少量幼稚淋巴细胞,部分可见浆样分化,成熟浆细胞占5.5%,考虑淋巴浆细胞淋巴瘤。骨髓免疫分型:可见3.4%的单克隆浆细胞,免疫表型为CD138 +CD38 +CD19 +CD56 -CD117 -CD27 +CD81 +CD45 dimcLambda -cKappa +,胞质Kappa限制性表达。另外可见5.6%的成熟小B淋巴细胞,免疫表型为CD19 +CD5 -CD10 -CD23p +CD22 +CD79b +CD20 +FMC7 +CD200 +CD43 -CD103 -CD11C -CD25 -CD38 -CD138 -Kappa +Lambda -,免疫球蛋白轻链Kappa限制性表达,提示为单克隆B细胞。骨髓染色体核型:44~46,XX,del(6q21),del(7q22),del(19q12),+M1~M3[cp5]/46,XX。骨髓细胞基因重排:IGH FR1-JH、IGH FR2-JH、IGK VK-JK重排阳性。骨髓病理:考虑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骨髓免疫组化:CD20 +PAX5 +、CD5 +、CD10 -、BCL6 -、MUM1 +、BCL2 +、CD138部分 +、VS38C部分 +、λ -、κ +、CyclinD1 -、CD23 -、Ki67<5% +、EBER -、MPO粒系 +、CD42b巨核 +、CD235红系 +、CD34血管 +、CD117肥大细胞 +,结合免疫组化,符合具有浆样分化的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累及骨髓,考虑为淋巴浆细胞淋巴瘤。骨髓单克隆淋巴细胞二代测序检测到以下基因突变:TNFAIP3(29.55%)、CCND3(1.92%)、CXCR4(8.93%)、ATM(25.81%),未检测到MYD88突变。肠系膜血管CTA增强:小肠黏膜弥漫性水肿,回肠黏膜空肠化改变,考虑血液系统疾病累及可能。PET-CT:纵隔区淋巴结代谢指标稍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3.2。综上,诊断为MYD88 WTCXCR4 MUT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国际预后评分(IPSS WM)3分,高危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NLR、β 2-MG和Cys-C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合并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β 2-微球蛋白(β 2-microglobulin,β 2-MG)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合并肾损伤(renal impairment,RI)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初诊为MM的患者97例,按照血肌酐水平将MM患者分为RI组(22例)(血肌酐>176.80 mmol/L)及非RI组(75例)(血肌酐≤176.80 mmol/L)。对比分析RI组和非RI组临床分型及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MM发生RI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M患者发生RI的预测价值。结果:97例初诊MM患者发生RI者占22.70%,RI组轻链型比例最高,比例最低者为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G-κ型和IgA-λ型,非RI组IgG-κ型最多,比例最低者为IgA-λ型。与RI组相比,非RI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表达明显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清唾液酸(sialic acid,SA)、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tolymphocyte ratio,MLR)、NLR、Cys-C、β 2-MG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z值分别为-2.54、-2.80、1.97、2.49、2.61、2.70、3.66、6.22、6.03, 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RBC、HB、ALP、NLR、MLR、Cys-C、β 2-MG是MM RI的危险因素,而SA对MM RI无显著影响。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NLR≥1.92,β 2-MG≥6.66 mg/L,Cys-C≥1.66 mg/L是MM RI的独立危险因素。NLR、β 2-MG、Cys-C预测MM RI的敏感度分别为0.77、0.73、0.91,特异度分别为0.68、0.99、0.87。NLR、β 2-MG、Cys-C联合检测的敏感度为0.91,特异度为0.96。 结论:NLR、β 2-MG、Cys-C均能较好地预测初诊MM患者发生RI的可能,与单独检测相比,三个指标联合检测对MM RI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