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ncRNA OTUD6B-AS1通过靶向miR-183-5p/LATS2调控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及凋亡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过表达及抑制lncRNA OTUD6B-AS1对人宫颈癌细胞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通路。方法:构建过表达及抑制lncRNA OTUD6B-AS1的宫颈癌C33A细胞,并将各组细胞分别进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生物信息学预测lncRNA OTUD6B-AS1与miR-183-5p及miR-183-5p与LAST2的靶向关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其靶向关系。结果:相比OE-空载体组,OE-lncRNA OTUD6B-AS1组穿过小室膜至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增多并且凋亡率下降( P<0.001);相比si-空载体组,si-lncRNA OTUD6B-AS1组细胞穿过小室膜至下室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并且细胞凋亡率升高( P<0.001)。lncRNA OTUD6B-AS1可靶向调控miR-183-5p的表达( P<0.001),miR-183-5p可靶向调控LAST2的表达( P=0.007)。 结论:过表达lncRNA OTUD6B-AS1可通过靶向miR-183-5p/LATS2促进宫颈癌细胞的侵袭并抑制宫颈癌细胞凋亡,提示lncRNA OTUD6B-AS1可能是宫颈癌治疗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ZNRD1-AS1靶向微小核糖核酸-375/Yes相关蛋白1通路调控胃癌细胞株多药耐药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ZNRD1-AS1(lncRNA ZNRD1-AS1)在胃癌多药耐药(MDR)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24孔板体外培养胃癌MGC-803细胞株,设空白对照组、MDR组、空载质粒组、lncRNA ZNRD1-AS1过表达组、微小核糖核酸-375模拟物(miR-375 mimic)组及联合干预组。除空白对照组以外,均采用阿霉素梯度浓度法建立MDR株。建立成功以后,lncRNA ZNRD1-AS1过表达组和miR-375 mimic组分别采用慢病毒转染法转染lncRNA ZNRD1-AS1过表达质粒和miR-375 mimic,空载质粒组转染空载质粒与模拟物对照(mimic NC)。共培养48 h,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lncRNA ZNRD1-AS1和miR-375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实验检测Yes相关蛋白1(YAP1)、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Mst1)、大肿瘤抑制基因-1(Lats1)的蛋白表达,采用噻唑蓝(MTT)实验和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与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MGC-803细胞侵袭能力。结果:各组之间的lncRNA ZNRD1-AS1、miR-375、YAP1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0.465、75.695、63.441,均 P<0.05);细胞增殖活力、凋亡率与侵袭数目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F= 26.818、63.854、16.323,均 P<0.05)。MDR组lncRNA ZNRD1-AS1和YAP1表达水平分别为1.736±0.084和0.825±0.135,高于对照组(1.025±0.036和0.155±0.02),miR-375表达为0.054±0.018,低于对照组(0.128±0.028);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数目分别为0.855±0.026和152.5±20.5,高于对照组(0.652±0.015和85.0±15.5),凋亡率为(3.85±1.02)%,低于对照组[(6.55±1.05)%, P<0.05]。lncRNA ZNRD1-AS1过表达组lncRNA ZNRD1-AS1和YAP1表达水平分别为6.582±1.035和1.256±0.185,均高于MDR组,miR-375表达水平为0.015±0.011,低于MDR组;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数目分别为0.987±0.030和(202.5±32.5)个,高于MDR组,凋亡率为(2.03±0.62)%,低于MDRMDR组( P<0.05)。miR-375 mimic组lncRNA ZNRD1-AS1和YAP1表达水平分别为0.225±0.086和0.056±0.035,均低于MDR组,miR-375表达水平为32.524±5.254,高于MDR组;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为0.562±0.085和(80.5±14.6)个,低于MDR组,凋亡率为(18.25±2.10)%,高于MDR组( P<0.05)。共干预组各个指标的变化水平介于lncRNA ZNRD1-AS1过表达组与miR-375 mimic组之间,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lncRNA ZNRD1-AS1能够通过miR-375调节胃癌细胞的行为学特征,从而促进MDR,其机制可能与YAP1介导的Hippo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ETD2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基因突变概况和高频突变基因的表达水平,筛选出影响MPM患者预后的关键分子和临床病理因素。方法:于2020年3月,分别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人类肿瘤相关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下载86例MPM组织的基因二代测序数据和89例MPM组织样本的基因芯片表达数据,收集相关体细胞突变信息及对应的临床病理资料。汇总TCGA数据库中组织样本基因突变概况并分析高频突变基因表达水平与MPM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石棉接触史和预后的关系,筛选出与MPM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利用GEO数据库的芯片表达数据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生存分析和GSEA验证。结果:TCGA数据集中单核苷酸变异(SNV)频率最高的10个基因是BAP1、NF2、TP53、TTN、SETD2、LATS2、CCDC168、FAT4、PTCH1和ZNF469。野生型NF2、TP53、SETD2和CCDC168基因的高表达率高于突变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TCGA数据集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皮型( HR=0.425,95% CI:0.235~0.767, P<0.01)和SETD2低表达( HR=0.516,95% CI:0.307~0.868, P=0.011)MPM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GEO数据集生存分析验证发现,上皮型MPM患者生存时间更长,肉瘤型MPM患者生存时间最短( P<0.01)。TCGA和GEO数据集富集结果显示STED2可能与G2M细胞周期检查点、E2F靶标基因、MYC靶标基因、蛋白分泌、有丝分裂纺锤体、MTORC1通路、TGF-β通路、雄激素反应和紫外线反应等通路相关。 结论:MPM伴随着以BAP1、NF2、TP53、TTN、SETD2和LATS2等基因为代表的较高频率的基因突变。SETD2表达水平和组织类型中的上皮型可能是影响MPM预后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紫草素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紫草素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TRL)、假手术组(SH)、肝移植组(LT)、紫草素组(SKLT)。CTRL和SH每组6只大鼠,LT和SKLT供、受体各6只大鼠。采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SKLT术后给予紫草素15 mg/kg灌胃。于术后24 h获取大鼠血清和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组织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大肿瘤抑制因子1(LATS1)、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MST1)和Yes相关蛋白(YAP)的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SKLT的bax和Caspase-3阳性面积比例显著低于LT组(bax:0.061±0.002比0.084±0.005, t=11.470, P<0.05;Caspase-3:0.148±0.008比0.210±0.029, t=7.328, P<0.05),而bcl-2阳性面积比例显著高于LT组(0.127±0.036比0.069±0.014, t=3.752, 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KLT的LATS1和MST1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LT组(LATS1:1.56±0.14比1.11±0.30, t=5.715, P<0.05;MST1:1.80±0.38比1.32±0.31, t=4.190, P<0.05),而YAP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LT组(1.42±0.10比1.80±0.07, t=11.580, P<0.05)。 结论:紫草素可能通过激活Hippo信号通路来减少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肝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肾上腺素皮质样激酶1激活Hippo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与增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肾上腺素皮质样激酶1(DCLK1)在胰腺癌中促进细胞迁移、侵袭与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与基因型-组织表达(GTEx)数据库,分析DCLK1与Hippo通路的相关性并采用胰腺癌组织芯片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爬片免疫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DCLK1对Hippo通路下游效应分子yes相关蛋白1(YAP1)是否具有调控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YAP1结合转录因子TEA-DNA结合蛋白(TEAD)以及下游促恶性行为分子CYR61、EDN1、AREG、CTGF的表达。利用Hippo通路抑制剂Verteporfin处理细胞,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DCLK1过表达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是否受到抑制,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指数的变化。结果:TCGA和GTEx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胰腺癌组织中DCLK1和YAP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 P<0.05)。相关性热图提示,DCLK1与YAP1所在的Hippo通路有关,其中LATS1( r=0.53)、LATS2( r=0.34)、MOB1B( r=0.40)等均与DCLK1表达呈正相关(均 P<0.05)。胰腺癌患者组织芯片经多色荧光染色显示,胰腺癌DCLK1高表达患者伴随YAP1表达上调。胰腺癌AsPC-1与PANC-1细胞中DCLK1呈低表达,过表达DCLK1可促进YAP1进入细胞核。过表达DCLK1上调YAP1结合转录因子TEAD的表达并增加下游促迁移、侵袭、增殖分子mRNA的表达。使用Hippo通路抑制剂Verteporfin则可降低DCLK1高表达介导的细胞迁移、侵袭、增殖能力增加。AsPC-1 DCLK1过表达细胞的迁移数为(68.33±7.09)个,Verteporfin处理后的细胞迁移数为(22.00±4.5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ANC-1对照组细胞的迁移数为(37.00±6.00)个,DCLK1过表达细胞的迁移数为(65.66±8.73)个,Verteporfin处理后两组细胞迁移数为(19.66±3.05)个和(32.33±9.61)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CLK1过表达胰腺癌细胞侵袭数高于DCLK1对照组细胞以及Verteporfin处理后的DCLK1过表达细胞(均 P<0.05)。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实验证实DCLK1过表达的AsPC-1细胞增殖指数为0.66±0.04,高于AsPC-1对照细胞的增殖指数(0.38±0.01, P<0.05),高于Verteporfin处理后的DCLK1过表达AsPC1细胞(0.05±0.03, P<0.05)。而PANC-1 DCLK1过表达细胞的增殖指数为0.77±0.04,高于Verteporfin处理后的DCLK1过表达PANC1细胞(0.14±0.05, P<0.05)。 结论:DCLK1与Hippo通路显著相关且通过激活Hippo通路促进胰腺癌细胞迁移、侵袭与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七总皂苷通过调控Hippo-YAP信号通路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2019年9月至2020年7月,选取人膀胱癌T24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作为研究对象。将T24细胞分为对照组(加PBS)、实验组(低浓度组100 mg/L、高浓度组200 mg/L),检测其被不同浓度的PNS处理12、24、48 h后的细胞活力;在经过PNS(100、200 mg/L)处理48 h后,使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评估处理后T24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干预后T24细胞凋亡状况,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24细胞在处理后活化的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Hippo信号通路关键蛋白TEA结构域转录子1(TEAD1)、Yes协同蛋白1(YAP1)和大肿瘤抑制基因1(LATS1)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PNS处理48 h后,实验组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63.28±5.81)%、(39.38±3.34)%比(103.00±3.30)%, F=126.045, P<0.05];细胞划痕实验提示PNS处理后,实验组膀胱癌T24细胞系的迁移率显著降低[(25.99±2.25)%、(9.79±0.44)%比(52.50±2.29)%, F=398.345, P<0.05];Transwell结果说明PNS(100、200 mg/L)能够显著减弱T24细胞株的侵袭性[(249.67±28.01)、(152.67±7.64)个比(397±30.12)个, F=77.856, 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PNS(100、200 mg/L)处理48 h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9.55±0.39)%、(15.08±0.94)%]相对于对照组[(6.86±0.68)%]明显升高( F=105.821, 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0.43±0.06、0.17±0.04比0.80±0.08)和Hippo信号通路中TEAD1(0.38±0.05、0.17±0.04比0.62±0.06)和YAP1(0.40±0.04、0.23±0.06比0.53±0.02)等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而cleaved Caspase-3(0.39±0.04、0.50±0.03比0.24±0.02)、LATS1(0.51±0.07、0.73±0.04比0.28±0.05)的表达明显上调( F=87.713、55.109、38.325、53.658、47.578, P<0.05)。 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够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能力,并能诱导T24细胞发生凋亡,其中的机制可能与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eRNA调控网络构建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分析并构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的调控网络,筛选预测缺血缺氧性脑病诊治的潜在靶点.方法 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获取HIE的非编码RNA高通量测序数据,并进行差异基因分析.根据ceRNA理论构建出circRNA(circular RNA)-miRNA-mRNA网络,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和基因本体理论(Gene Ontology,GO)分享,探索和功能注释具有ceRNA潜在功能的circRNA.结果 对GSE121178数据集进行筛选,获得差异circRNAs165个,其中上调59个,下调106个;对GSE181127数据集进行筛选,获得差异miRNAs 63个,其中上调60个,下调3个.用miRecords、miRTarBase、TarBase数据库对获得差异miRNAs进行靶点mRNA预测,并对3个数据库预测结果取交集,共获得11个靶点mRNA(PIK3R1、BACE3、VEGFA、PPP2R2A、LATS2、WDR82、VEZT、TUBA1A、THBS1、SLC7A6、CDK6).经阈值筛选,筛选了10个共表达circRNAs、4个共表达miRNAs和11个共表达mRNAs,构建circRNA-miRNA-mRNA网络.KEGG富集分析显示:HIE涉及的20个交集蛋白在信号通路中,较为靠前的10条信号通路包括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酪氨酸激酶抑制作用、细胞衰老和细胞周期等靶点.说明这些信号通路或与HIE的发生有关.动物实验表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空白组(P<0.001).模型组miR-31-5p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中miR-520g-3p,miR-30a-5p,miR-29a-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WB显示,模型组中CDK6、THBS1和TUBA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中VEZT和WDR8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 构建了HIE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找到了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为HIE的诊治提供了新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Hippo信号通路效应分子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组分包括上游调控分子、核心激酶级联复合体和下游转录调控复合体,其通过调控核心成分的效应分子影响细胞生物学行为,在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效应分子主要有Yes相关蛋白(YAP)、转录共激活因子PDZ结合基序(TAZ)、转录增强结构域转录因子(TEAD)、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1(MOB1)、大肿瘤抑制激酶(LATS)等,具有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迁移和侵袭、调控骨关节炎疾病进程、促进病理性新骨形成推动强直性脊柱炎进展、维持颌下腺发育延缓干燥综合征疾病进程、介导α-平滑肌肌动蛋白影响系统性硬化病、介导相关靶基因调控肺纤维化等作用.本文综述了Hippo通路相关效应分子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探讨风湿免疫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新靶标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HSV1感染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1 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一类最为常见的人类传染病原体,感染后可导致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疾病.HSV1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潜伏感染及偶发重激活是其病理发生的关键,也为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关于HSV1 感染的建立、维持和重激活的机制并未完全阐明,但普遍认为表观遗传调控可能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病毒裂解期和潜伏感染期的基因组呈现不同的染色质结构,其富含的多种翻译后修饰组蛋白赋予病毒基因转录激活或抑制特征.此外,病毒潜伏相关转录本LATs也可能参与基因组表观遗传修饰调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钙蛋白酶2通过诱导三阴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抵抗紫杉醇的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观察钙蛋白酶2(Calpain-2)在三阴乳腺癌细胞抵抗紫杉醇(PTX)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转染Calpain-2质粒及相应空载体,设为过表达组和空载体组,同时以未转染细胞作为空白组.MTT法检测PTX对各组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免疫荧光实验检测YAP的分布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Calpain-2、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磷酸化大肿瘤抑制基因1(p-LATS1)及磷酸化yes相关蛋白(p-YAP)表达.在过表达Calpain-2的基础上加用YAP抑制剂XMU-MP-1进行干预,观察YAP对PTX抵抗的介导作用.结果 与空载体组相比,PTX处理后过表达组细胞存活率增加,半数抑制浓度(IC50)升高(P<0.05).与空载体组相比,过表达组细胞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P<0.05),p-LATS1和p-YAP蛋白表达上调(P<0.01),YAP在细胞核内分布减少.与过表达组相比,XMU-MP-1+过表达组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1).PTX处理后,与过表达组相比,XMU-MP-1+过表达组细胞存活率减少,IC50降低(P<0.01).结论 Calpain-2通过YAP诱导三阴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从而对PTX产生药物抵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