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拉帕利对食管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对食管鳞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人食管鳞癌ECA-109、KYSE-150细胞株分为对照组、尼拉帕利组、单纯照射组、联合组(尼拉帕利+照射)。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的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γH2AX聚焦点的数量,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中PARP-1、剪切体cleaved PARP、RAD5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和2(ERK1/2)]、p-MAPK(ERK1/2)蛋白的表达。所有数据以 xˉ±s表示,两组间经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多组样本之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在人食管鳞癌ECA-109、KYSE-150细胞株中,尼拉帕利+照射可显著抑制食管鳞癌细胞增殖,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联合组细胞的平均致死剂量(D 0)、准阈剂量(D q)、2 Gy照射后细胞存活率(SF 2)均下降。单纯照射对食管鳞癌ECA-109、KYSE-150细胞的凋亡作用有限,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尼拉帕利+照射可进一步增加食管癌细胞的凋亡率( P=0.015、 P=0.006)。在ECA-109细胞中,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联合组细胞G 2/M期阻滞显著增加( P<0.001)。在食管癌ECA-109细胞株中,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组在2 h后可显著诱导γH2AX聚焦点的形成,并延缓其修复( P<0.001),且联合组增强了照射诱导的PARP-1的裂解,降低了Rad51及p-MAPK(ERK1/2)的表达。 结论:尼拉帕利能增加食管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其机制是通过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和调控MAPK-ERK信号通路来增加食管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丹参酮ⅡA对膀胱癌动物模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途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途径对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及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4~5周龄的雄性BALB/-nu裸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其中20只注射1×10 7/ml的T24细胞悬液,待肿瘤体积大于0.1 cm 3,根据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干预,共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另外10只裸鼠作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治疗组给予15 mg/kg的TanⅡA腹腔注射,均干预2周;开始干预后每天测量瘤体积1次,绘制肿瘤增殖曲线并在干预结束后将裸鼠处死后取0.1 g肿瘤组织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脱氧核糖核酸修复酶降解产物(Cleaved PARP)、细胞凋亡调控因子(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蛋白(bcl-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 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水平,采用卡方分析计数资料差异,LSD- t检验及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或多组间数据差异。 结果:给药7 d后治疗组裸鼠瘤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445, P<0.01);3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Cleaved PARP、bax、bcl-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937、4.264、6.135、5.364, P<0.01);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小鼠组织中Caspase-3、bcl-2明显降低(0.54±0.10、0.56±0.12比0.87±0.12、0.88±0.19),Cleaved PARP、bax明显升高(0.94±0.21、0.79±0.13比0.65±0.12、0.32±0.08),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t=6.681、4.503、3.392、9.731, P<0.01);3组小鼠组织中p-p38 MAPK、p-ER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046、3.216, P<0.05),相较于模型组,治疗组下小鼠组织中p-p38 MARK及p-ERK水平明显降低(0.61±0.11、0.54±0.11比0.87±0.13、0.69±0.13),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t=4.828、4.503, P<0.01)。 结论:TanⅡA通过有效调节p38MAPK/ERK途径实现抑制膀胱癌动物模型肿瘤增殖并调控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曲古菌素A(TSA)通过抑制MAPK/ERK途径上调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AR)表达增强H101病毒在胸腺癌中的抗肿瘤活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受体(coxsackievirus-adenovirus receptor,CAR)在胸腺癌中的表达和溶瘤腺病毒H101抗肿瘤活性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癌组织和细胞中CA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H101病毒感染Bcap-37、MP59和T1889细胞后,RT-qPCR和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TCID 50)法检测细胞中H101的表达及上清中病毒滴度。不同感染复数(MOI)H101感染T1889细胞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处理T1889细胞后检测细胞中CAR的表达量;TSA处理细胞后,感染H101,检测细胞中H101的表达量及病毒滴度,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SA处理或TSA+ERK激活剂TBHQ处理细胞后检测T1889细胞中MARK、ERK1/2的磷酸化水平和CAR的蛋白质表达量。 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胸腺癌组织中CAR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降低( P<0.01);胸腺癌MP59细胞和T1889细胞中CAR表达量明显低于胸腺上皮细胞(TEC)和Bcap-37细胞( P<0.01),H101表达量及上清中H101滴度明显低于Bcap-37细胞( P<0.01);H101感染细胞48 h后,MP59和T1889细胞活性与Bcap-37细胞相比明显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 P<0.01)。不同浓度TSA处理后,T1889细胞中CAR基因和蛋白质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0.25 μmol/L TSA处理T1889细胞后,H101基因表达量和病毒滴度明显升高( P<0.05),MAPK和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不断下降,CAR表达不断升高;和TSA处理组相比,TSA+TBHQ处理组细胞内CAR蛋白质表达量明显下降( P<0.01),p-ERK1/2/ERK1/2比值明显升高( P<0.01)。 结论:TSA通过抑制MARK/ERK1/2通路上调CAR在胸腺癌中的表达,从而增强H101的抗肿瘤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黄芪总黄酮对自然衰老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黄芪总黄酮对自然衰老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24只18月龄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自然衰老组、黄芪总黄酮低剂量组(10 mg/kg)、黄芪总黄酮高剂量组(20 mg/kg);8只3月龄大鼠为青年对照组.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衰老相关蛋白p21水平、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水平、Mark信号通路及其下游炎性因子Cox-2,TNF-α,IL-1β 的表达情况.结果 黄芪总黄酮可明显改善自然衰老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细胞排列和形态结构;黄芪总黄酮可下调自然衰老大鼠海马组织中p21,Bax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ox-2,TNF-α,IL-1β 的表达;对Mark信号通路分析显示:黄芪总黄酮可下调Ma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Erk1/2,p-JNK,p-p38 Mark的表达.结论 黄芪总黄酮对自然衰老大鼠脑组织炎症反应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Mark信号通路下调其下游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延缓脑衰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BAG-1基因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他莫昔芬敏感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1)与Luminal型乳腺癌细胞株MCF-7对他莫昔芬(TMA)敏感性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BAG-1的表达;②采用药物浓度梯度间歇诱导法体外建立MCF-7耐药细胞,采用MTT法测定TMA对MCF-7和MCF-7/TMAR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③采用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MCF-7/TAMR细胞BAG-1的表达;④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和MCF-7/TAMR细胞BAG-1、ER、p-AKT和p-ERK1/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乳腺癌组织中BAG-1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②MCF-7/TAMR细胞中BAG-1、p-AKT和p-ERK1/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MCF-7细胞(P<0.05);两组细胞ER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MA对MCF-7/TAMR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MCF-7细胞(P<0.05);③经siRNA BAG-1转染后,MCF-7/TAMR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细胞(P<0.05);p-AKT和p-ERK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调BAG-1可降低AKT和ERK磷酸化水平,从而提高Luminal型乳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骨科祛痰逐瘀方经MAP 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移与血管管腔形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祛痰逐瘀方(Qutan Zhuyu Decoction,QZD)经MAPK/ERK通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迁徙与血管管腔形成的作用,明确QZD在骨血管化重建中的机制.方法 对大鼠进行QZD灌胃,并采集和分离获得含药血清;培养SVEC和10T1/2细胞,分别将二者分为空白组、bFGF组(阳性对照组)、QZD中药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为将QZD含药血清加入细胞培养基中.对干预后的SVEC进行迁徙实验,另外对SVEC进行管腔形成实验,对10T1/2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中药促管腔形成效果,运用Western blot检测ERK1/2、p38等蛋白表达,研究QZD对SVEC的作用机制.结果 (1)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SVEC细胞的迁徙(P<0.05);(2)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可促进SVEC血管管腔形成,包括管腔面积(P<0.05)和管腔腔周长度(P<0.05);(3)荧光染色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较空白组促进10T1/2细胞呈规律性聚集,并形成管腔状状态;(4)Western blot实验提示,QZD含药血清可促进SVEC中ERK1/2和p38的磷酸化(P<0.05).结论 QZD经MARK/ERK通路调控和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的迁徙和血管官腔的形成,提示其可运用于骨血管化重建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小RNA-12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微小RNA-122(miR-122)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他莫昔芬耐药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6月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行乳腺切除术的56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miR-122表达量.所有患者规范口服他莫昔芬3年,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划分为他莫昔芬敏感者和他莫昔芬耐药者.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他莫昔芬长期浓度梯度递增法体外建立MCF-7TamR耐药细胞株;转染miR-122抑制剂(抑制剂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他莫昔芬对MCF-7细胞、MCF-7TamR细胞以及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qPCR法检测雌激素受体α(ER-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R-α、HER-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磷酸化ERK-MAPK (p-ERK/MAPK)蛋白表达.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70±0.38)比(0.24±0.10)],他莫昔芬耐药患者(11例)肿瘤组织中miR-122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敏感患者(45例)[(0.89±0.13)比(0.67±0.15)](均P <0.001).体外成功建立MCF-7TamR耐药细胞株,不同浓度他莫昔芬(0.1、0.5、2.5、12.5、62.5、312.5 μmol/L)对MCF-7Tam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均明显低于MCF-7细胞(均P<0.05);MCF-7TamR细胞的耐药指数为4.97.转染miR-122抑制剂后,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miR-122表达量为(0.14±0.04),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CTL组:(0.67±0.09)]和空转染组[NC组:(0.65±0.08)](均P<0.001).不同浓度他莫昔芬对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CTL组和NC组(均P<0.05).经qPCR法,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ER-αmRNA表达量为(1.02±0.17),明显高于CTL组和NC组;HER-2和MAPK3 mRNA表达量为(0.37±0.09)和(0.25±0.07),明显低于CTL组和NC组(均P<0.05).经蛋白质印迹法,抑制剂组MCF-7TamR细胞ER-α蛋白表达量为(0.91±0.18),明显高于CTL组和NC组;HER-2和p-ERK/MAPK蛋白表达量为(0.24±0.09)和(1.15±0.26),明显低于CTL组和NC组(均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miR-122表达增高,下调miR-122可明显逆转乳腺癌MCF-7TamR耐药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抗性,并抑制MCF-7TamR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阻断ERK/MAPK信号通路,提高ER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腺苷A3受体途径针刺对足三里浅筋膜cAMP/Epac及Ras/MAPK途径的调节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针刺对足三里浅筋膜cAMP/Epac、Ras/MAPK途径的调节及其与腺苷A3受体途径之间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针刺+IB-MECA组和针刺+Reversine组,各组在针刺后20min取足三里穴位区浅筋膜标本,HE和Masson染色检测针刺对组织结构及胶原沉积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cAMP、Epac、Ras、ERK1/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AMP、Epac、Ras、p-ERK1/2、ERK、p-P38、P38等蛋白表达.结果:针刺可引起浅筋膜组织细胞排列紊乱,有细胞脱落现象,cAMP、Epac mRNA表达下调,Ras、ERK1/2 mRNA表达上调,cAMP、Epac信号蛋白表达下调,Ras、p-ERK1/2、p-P38信号蛋白表达上调,腺苷A3受体激动剂IB-MECA可加强上述改变,而腺苷A3受体拮抗剂Reversine可减弱该效应.结论:腺苷A3受体激活后镇痛可能与上调浅筋膜组织Ras/MAPK途径、下调CAMP/Epac途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