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和普通克氏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研究比较预断式带孔克氏针和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科自2015年5月至2019年6月行内固定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患者共55例,采用预断式带孔克氏针治疗(A组)23例,Mayo分型Ⅰ型9例、Ⅱ型14例.采用普通克氏针张力带治疗(B组)32例,Mayo分型Ⅰ型13例、Ⅱ型19例.分别对比两组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松动、术中出血量、软组织激惹及Broberg-Morrey评分等,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术后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24个月,平均(20.1±4.2)个月.在内固定松动、软组织激惹等指标上预断式带孔克氏针(A组)均优于普通克氏针张力带组(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末次随访Broberg-Morrey评分上,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既往的普通克氏针张力带,预断式带孔克氏针不仅降低了皮肤激惹和内固定松动的发生率,而且不增加手术创伤,最终获得良好的术后关节功能,比较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尺骨鹰嘴骨折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C臂机引导下经皮背侧入路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骨B2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C臂机引导下经皮背侧入路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骨B2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自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1例腕舟骨B2型骨折患者行空心Herbert螺钉微创治疗,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modified Mayo wrist score,MMW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6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11~16周,平均14.2周.术后患者VAS(1.55±0.69)分和 MMWS 评分(89.55±7.89)分,均较术前 VAS(5.45±0.93)分和 MMWS 评分(55.45±6.88)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机引导下经皮背侧入路Herbert螺钉治疗腕舟骨B2型骨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腕关节功能,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对肘关节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 2022年 4月—2023年 8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 80例肘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试验组行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干预,两组均持续训练干预 12周.比较两组的康复时间、肘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肘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肘关节功能改善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肘关节屈曲、伸展、前臂旋前、旋后活动度均大于干预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态牵伸训练联合联合目标性自主训练干预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扩大患者肘关节活动度,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改善其肘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非手术组和手术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对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共58对患者成功匹配。手术组男24例,女34例;年龄为(40±14)岁;体重指数为(23.7±3.4)kg/m 2。非手术组男22例,女36例;年龄为(42±13)岁;体重指数为(23.5±3.9)kg/m 2。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患肢肘关节屈伸和前臂旋转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快速上肢功能障碍评分(q-DASH)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后获(24±9)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手术组与非手术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34°(132°,136°)、134°(131°,136°),前臂旋转范围分别为176°(174°, 179°)、178°(175°, 179°),MEPS评分分别为100(100, 100)、100(100, 100)分,q-DASH评分分别为0(0, 0)、0(0, 0)分,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分别有4、6例患者出现肘关节疼痛,两组并发症发生率(6.9% vs. 1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疗效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窄带光成像肠镜下黏膜血管形态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上皮增殖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窄带光成像(NBI)肠镜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不同黏膜血管形态(MVP)分型对UC患者肠上皮增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且接受NBI肠镜检查的42例UC患者,采集所有患者普通白光和NBI模式下119个结直肠病变的图像,并至少取1块病变组织用于病理学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内镜图像随机分配至1位内镜医师(副主任医师),对肠黏膜组织的MVP分型和梅奥内镜评分(MES)做出判断。采用结肠炎组织学评分标准对肠黏膜炎症程度进行0~4级评分,根据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分析判断黏膜上皮Ki-67表达分布和表达程度。采用Student-Newman-Keuls(SNK)- q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UC患者的NBI肠镜下MVP分为清晰型、模糊型和消失型,根据黏膜表面腺管形态,消失型又分为隐窝开口亚型和绒毛亚型。NBI模式下MVP分型与普通白光模式下MES标准呈正相关( r=0.80, P<0.001)。MVP模糊型、消失型、消失型隐窝开口亚型、消失型绒毛亚型病变的Ki-67染色指数均高于MVP清晰型病变(30.3±12.8、45.9±12.5、45.5±12.1、46.3±13.1比15.6±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 q检验,均 P<0.001);MVP消失型、消失型隐窝开口亚型、消失型绒毛亚型病变的Ki-67染色指数均高于MVP模糊型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 q检验,均 P<0.001)。NBI肠镜下不同MVP分型与Ki-67表达分布呈正相关( r=0.49, P<0.001)。组织学炎症程度为2、3、4级的Ki-67染色指数高于1级(28.8±10.9、40.2±11.6、49.5±10.3比17.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NK- q检验,均 P<0.001);组织学炎症程度为3、4级的Ki-67染色指数高于2级,组织学炎症程度为4级的Ki-67染色指数高于3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NK- q检验,均 P<0.001)。Ki-67表达分布与组织学炎症程度呈正相关( r=0.56, P<0.001)。 结论:NBI肠镜下MVP分型可间接预测UC患者肠上皮增殖活性,肠上皮增殖活性可能与黏膜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外伤性肘关节脱位的诊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外伤性肘关节脱位患儿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策略。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福建泉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肘关节脱位患儿5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10.2岁(1~15岁)。分析脱位的临床特点、诊断检查方法、治疗方法,运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并随访。结果:53例患儿中,左侧21例,右侧32例;单纯肘关节脱位占5.7%(3/53),合并单一骨折或韧带损伤占62.3%(33/53),合并多发骨折或韧带损伤占32%(17/53)。合并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3例,桡神经损伤3例;所有病例均使用了X线检查,其中只采用X线检查占47.2%(25/53),采用X线及CT检查占28.3%(15/53),采用X线及MRI检查占7.4%(4/53),采用X线及肌骨超声检查占5.7%(3/53),采用X线、肌骨超声及MRI检查占5.7%(3/53),采用X线、CT及MRI检查占1.9%(1/53),采用X线、CT及肌骨超声检查占1.9%(1/53),采用X线、CT、MRI及肌骨超声检查占1.9%(1/53)。闭合复位石膏固定1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39例。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3~24)个月,愈合时间为7.2(6~8)周。末次随访时依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的评定结果是:优46例,良6例,可1例,差0例。所有患儿均无切口感染、再脱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外伤性肘关节脱位多数合并有肘部骨折,早期识别并及时治疗可以获得骨性愈合和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规划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初步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规划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在告知其法定监护人并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根据门、急诊X线片,选择2016年8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新鲜闭合的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0例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10岁,平均6.1岁;患侧位于左侧25例,右侧15例;手术距受伤时间48~72 h,平均57.8 h。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儿随机分成3D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3D组患侧肘关节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Accumed医学图像处理平台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大小的肱骨髁上骨折实体模型,在实体模型上直接观察骨折移位情况,进行模拟骨折复位手术,选择最佳进针点及进针角度,并根据术前规划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透视下闭合复位加克氏针固定。统计分析两组患儿围手术期一般情况,采用Kolmogorov-Smirnov正态性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的 t检验比较分析术后两组患儿肱骨Baumann角及前倾角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分析术后4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performance score,MEPS)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儿年龄、受伤时间、骨折分型、术后Baumann角、前倾角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D组手术时间为(58.50±11.25)min,术中透视次数为(6.85±1.23)次,术中透视时间为(13.70±3.79)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1.25±13.56)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1.60±1.27)次,术中透视时间为(24.50±3.80)min。3D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透视时间上均较对照组减少,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术后4周肘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比较,3D组的优良率为95%(19/20),对照组为85%(17/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3D打印技术从数字化设计转化出真实手术模型,并通过术前在模型实体上进行手术复位及进针点及进针角度术前设计,有助于实现对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进行个体化、精细化、微创化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auck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三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双根克氏针固定法、双根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法、骨锚钉固定法三种方法治疗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上该类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提供循证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们共收治24例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克氏针固定组(A组)8例,双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组(B组)5例,骨锚钉固定组(C组)11例。对患者年龄、性别、术中骨折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康复介入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的腕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这三种方法的综合疗效。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中骨折固定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三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康复介入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两两比较,C组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的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康复介入时间均优于A、B组。 结论:Hauck Ⅱ型尺骨茎突骨折采用骨锚钉固定优于双根克氏针固定法和双根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腕关节镜辅助套针法在新鲜手舟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法在手舟骨新鲜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10月—2018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腕关节镜治疗的12例手舟骨新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0~5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 h~2周。患者均采用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定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CT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测定腕关节屈、伸、尺偏、桡偏角度及握力强度,根据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切口长度3.0~4.0 mm,术中出血5~10 mL,手术时间50~90 min。骨折复位良好,螺钉偏离手舟骨中轴线≤1 mm 2例,<1~≤1.5 mm 6例,<1.5~≤2.0 mm 4例,平均偏离手舟骨中轴线1.5 mm。术后12例患者均获有效随访6~1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术后6~18周经CT检查证实骨折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1周。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屈伸活动度为75°~135°,平均107.0°,为健侧的85%;腕尺桡偏为40°~80°,平均51.5°,为健侧的88%;握力均值为355.74 N,是健侧的86%。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结论:腕关节镜辅助下套针法定位、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手舟骨骨折,操作简单,定位相对准确,可避免反复穿针,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早期的康复锻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桡骨头前缘骨折合并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桡骨头前缘骨折合并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05例桡骨头前缘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1例、女54例,年龄(38.84±13.63)岁(范围16~70岁)。基于Mason分型Ⅱ型桡骨头骨折的基础上,对单纯累及桡骨头前缘的病例,按照骨折块数量及移位类型,将桡骨头前缘骨折分为三个亚型:A型,桡骨头前缘一部分塌陷骨折,53例;B型,桡骨头前缘两部分及以上塌陷骨折,50例;C型,桡骨头前缘分离移位骨折,2例。所有类型骨折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B型骨折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拉长但连续性存在,早期的21例未行加强修复(未修复组)、后期的29例采用肘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加强修复(修复组)。采用肘关节活动范围、撑桌试验、Mayo评分、Broberg Morrey评分评价术后疗效。撑桌试验按照实际完成时间记录,其余观察指标均于末次随访时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为(14.08±1.52)个月(范围12~18个月)。A型骨折肘关节屈伸范围为115.7°±6.4°,撑桌试验完成时间为第(75.68±11.90)天,Mayo评分为(93.72±2.40)分,Broberg Morrey评分为(92.89±2.28)分。B型骨折中修复组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112.1°±4.4°,优于未修复组的105.8°±3.7°( t=5.31, P<0.001);修复组撑桌试验完成时间为第(77.72±6.51)天,早于未修复组的第(104.29±18.45)天( t=6.32, P<0.001);修复组Mayo评分为(90.21±5.88)分,与未修复组(87.14±5.26)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90, P=0.063);修复组Broberg Morrey评分为(90.93±6.43)分,高于未修复组的(86.95±6.37)分( t=2.17, P=0.035)。C型骨折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分别为107°、106°;撑桌试验分别为第82天及第98天;Mayo评分分别为91分、87分;Broberg Morrey评分分别为93分、85分。B型骨折未修复组出现异位骨化伴肘关节僵硬1例。 结论:桡骨头前缘A型骨折肘关节稳定,无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B型骨折因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拉长使肘关节存在失稳,建议一期进行修复;C型骨折合并外侧韧带复合体断裂,应一期进行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