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并分析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住院诊断的3例儿童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卡介苗接种史、结核病接触史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及病理结果、治疗方案及预后.以"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children,lymphadenitis"为检索词,在 PubMed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4-2023 年,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189 篇,以"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children,lymphadenitis,parotid gland"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仅检索到相关文献5篇;分别以"非结核分枝杆菌,儿童,淋巴结炎"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儿童,腮腺"为检索词,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未检索到相关中文文献.阅读文献入选50例及本研究病例,共53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2.71±1.52)岁.以反复颈面部肿物为主要表现,常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病程1个月至1年,多数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及其他呼吸道症状,彩色超声、CT及核磁检查提示腮腺脓肿,25例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10例脓液及病灶组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病理均提示慢性肉芽肿性炎,非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核酸阳性,抗酸杆菌染色阴性,脓液及病灶组织GeneXpert MTB/RIF阴性,血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阴性.经手术联合阿奇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等抗感染治疗后痊愈,未再复发.结论:当婴幼儿反复出现单侧无痛性腮腺或耳前淋巴结肿大,皮肤潮红至紫罗兰色,不伴发热、咳嗽、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差,血IGRA阴性,无活动性肺结核病史,需警惕非结核分枝杆菌腮腺淋巴结炎,确诊后需及时手术切除联合抗感染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分枝杆菌噬菌体基因组学研究概况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分枝杆菌感染给全球带来了很大的健康负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对公共卫生和卫生安全的威胁,寻找一种有效对抗分枝杆菌感染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枝杆菌噬菌体是特异性感染分枝杆菌的病毒,可以通过裂解宿主菌导致其死亡.目前,大量的分枝杆菌噬菌体已被分离和完成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噬菌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结构,并推动其应用和发展.因此,本文综述了分枝杆菌噬菌体基因组学的一般特征及基因功能与表达,以提供分枝杆菌噬菌体治疗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BACTEC MGIT 960培养的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混合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和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混合感染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诊治混合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脓肿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胞内分枝杆菌3种NTM和MTBC标准菌株(H37Rv)各制备3种不同初始浓度(10-2 mg/ml、10-4 mg/ml和10-6 mg/ml)的菌液,将每个浓度的NTM与MTBC采用9种不同比例(NTM标准菌株与H37Rv按照 1∶99、5∶95、10∶90、20∶80、50∶50、80∶20、90∶10、95∶5 和 99∶1)混合制成 81 种混合感染标本.3 种感染模型分别为脓肿分枝杆菌和H37Rv、鸟分枝杆菌和H37Rv、胞内分枝杆菌和H37Rv.经BACTEC MGIT 960培养,采用MPB64抗原检测、对硝基苯甲酸(PNB)生长试验、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和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法4种方法对培养液进行检测.结果:3种混合感染模型的81份标本均在34 d内报告阳性.其中,MPB64抗原检测阳性3份(3.7%,3/81);PNB生长试验阳性78份(96.3%,78/81);荧光PCR熔解曲线法仅检出相应的NTM 64份(79.0%,64/81),仅检出 MTBC 3 份(3.7%,3/81),同时检出相应的 NTM 和 MTBC 14 份(17.3%,14/81);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法检出MTBC 67份(82.7%,67/81).结论:临床标本经BACTEC MGIT 960培养,仪器报告阳性后,用MPB64抗原检测和PNB生长试验初判,若有NTM生长,建议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NTM,同时用单一检测MTBC核酸的方法对培养液进行检测,以免MTBC漏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清降钙素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3年8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5例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培养结果将其分为革兰氏阴性菌组和非革兰氏阴性菌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革兰氏阴性菌感染PDAP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CT、hs-CRP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 165例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268例次PDAP,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27例次、革兰氏阴性菌69例次、真菌5例次、分枝杆菌1例次、混合感染11例次、未找到病原菌55例次.两组PCT、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共线性分析显示,方差膨胀因子均<10,提示各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PCT(OR=1.085,95%CI:1.038~1.134,P<0.001)、hs-CRP(OR=1.008,95%CI:1.003~1.013,P=0.003)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PDA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PCT联合hs-CRP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PDAP的诊断预测价值高于各项单独预测.结论 PCT、hs-CRP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PDA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CT联合hs-CRP对革兰氏阴性菌致PDAP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诊断为艾滋病合并NTM病的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为播散性NTM病分为艾滋病合并播散性NTM病组与艾滋病合并非播散性NTM病组。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曼-惠特尼 U检验、 χ2检验等。 结果:190例艾滋病合并NTM病患者中,男182例,女8例,年龄为(42±13)岁;首次住院天数为15(6,26) d;患者以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最常见,占12.1%(23/190);艾滋病合并播散性NTM病87例(45.8%)。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55.8%(106/190)]、咳嗽[50.0%(95/190)]、咳痰[28.9%(55/190)]常见,艾滋病合并播散性NTM病组乏力[31.0%(27/87)比7.8%(8/103)]、纳差[21.8%(19/87)比10.7%(11/103)]比例高于非播散性NTM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6.99, P<0.001; χ2=4.42, P=0.036);艾滋病合并播散性NTM病组与非播散性NTM病组死亡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15/87)比12.6%(13/103), χ2=0.80, P=0.371]。NTM菌种以鸟分枝杆菌最常见[67.1%(49/190)],其次为堪萨斯分枝杆菌[15.1%(11/190)]。播散性NTM病组的血红蛋白[(90.3±23.9) g/L比(110.1±24.2) g/L]、白蛋白[(29.7±5.5) g/L比(34.7±5.6) g/L]、CD4 +T淋巴细胞计数[11(5,30)/μL比52(16,96)/μL]、CD8 +T淋巴细胞计数[(362±320)/μL比(496±352)/μL]低于非播散性NTM病组( t=-5.63, P<0.001; t=-6.18, P<0.001; Z=-5.90, P<0.001; t=-2.73, P=0.007),降钙素原[0.24(0.10,0.77) μg/L比0.10(0.04,0.51) μg/L]高于非播散性NTM病组( Z=-3.09,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影像学表现以肺斑片、条索影最常见[67.4%(128/190)]。 结论:艾滋病合并NTM病患者以播散性NTM病多见,菌种以鸟分枝杆菌最常见。艾滋病合并播散性NTM病和非播散性NTM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乏力、纳差)和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降钙素原、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存在差异,预后无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1 基因功能完全缺陷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确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 STAT1)基因功能完全缺陷病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患儿男,生后第2天接种卡介苗,第21天出现持续发热、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升高,血液、骨髓均检测出人巨细胞病毒,经抗病毒、抗生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口服抗病毒药物。生后第55天患儿再次因发热住院,血液病原微生物检测出人巨细胞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住院期间经治疗后高热不退,转诊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经积极治疗,患儿感染仍加重,并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后患儿于生后69 d死亡。患儿经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为 STAT1基因纯合变异,染色体位置:chr2:191855978,基因变异信息:NM_007315:exon11:c.1011_1012del(p.V339Pfs*18),诊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STAT1基因功能完全缺陷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STAT1基因功能完全缺陷病临床表现为致死性的胞内弱致病性分枝杆菌和病毒的广泛感染,全外显子组测序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该病预后极差。早期抗结核、抗病毒治疗或可使患儿短期内症状好转。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尿液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尿液的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抗原检测方法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为尿液LAM抗原试剂盒在中国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2023年3—5月,前瞻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诊治肺部疾病患者228例[男134例,女94例,年龄20~82(44.8±16.7)岁],其中肺结核患者143例,非结核病患者85例。收集所有患者的痰标本和尿液,进行传统病原学检测和尿液LAM抗原检测,分析各检测阳性组合的筛查结果,并通过卡方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尿液LAM试剂盒的检测敏感度为46.2%(95% CI:37.9%~54.7%),检测特异度为96.5%(95% CI:89.3%~99.1%),总体符合率为64.9%。联合应用尿液LAM抗原检测和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Xpert)两种方法检测阳性样本的检出率(60.8%,87/143)高于单独应用Xpert检测阳性样本的检出率(49.7%,7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尿液LAM抗原检测结果阴性的风险随着细菌载量的降低而增加。 结论:尿液LAM抗原检测方法特异度高,与传统病原学联用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尿液LAM抗原检测法仍具有受细菌载量影响和区分非结核分枝杆菌样本能力不强等局限性,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3—2018年广州市某医院HIV感染住院患者全因病死率及死亡原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2013—2018年广州市某医院HIV/AIDS住院患者全因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死亡原因构成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13—2018年艾滋病死亡病例49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死亡病例按定义分为艾滋病相关死亡及非艾滋病相关死亡,分析患者全因病死率趋势、死亡原因构成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13—2018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住院HIV/AIDS患者,6年总病死率为4.25%,呈逐年下降趋势( x2=52.082, P<0.01)。死亡原因以艾滋病相关疾病为主,共381例,其中机会性感染343例,占68.73%,以马尔尼菲篮状菌、分枝杆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及隐球菌3种病原感染为主。死于非AIDS相关的疾病死因共118例以非艾滋病相关恶性肿瘤、肝脏疾病为主。死亡前最近一次的CD4 + T淋巴细胞计数:<200 cells/μL相对于≥200 cells/μL者,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风险显著增高( OR=0.175,95% CI:0.088~0.350);未实施ART相对于已实施ART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风险显著增高( OR=2.641,95% CI:1.513~4.609);血乳酸>2.0 mmol/L,病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风险显著增高( OR=2.341,95% CI:1.366~4.014)。 结论:2013—2018年广州地区HIV/AIDS患者全因病死率逐年下降,死亡的主要原因仍为AIDS相关性机会性感染,ART能减少AIDS相关疾病的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头痛、呕吐起病的非结核分枝杆菌脑炎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对2018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男,9岁,因头痛、呕吐入院,经实验室反复检查及感染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诊断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脑炎。经积极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儿预后良好。由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表现多样,而其造成的脑炎与其他病原微生物造成的脑炎鉴别困难,因此病原学检查尤为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非结核分枝杆菌系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但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本共识旨在提升我国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规范疾病诊治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