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酶体26S亚基非ATP酶7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酶体26S亚基非ATP酶7(PSMD7)表达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临床生信之家数据库分析PSMD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差异表达。在人肾透明细胞癌皮肤转移细胞(Caki-1)细胞株中利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技术导入短发夹RNA(shRNA)敲低PSMD7,设置组别为Caki-1对照组细胞株,稳定敲低PSMD7实验组的Caki-1细胞株(shPSMD7-1、shPSMD7-2),以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aki-1细胞中PSMD7的敲低效率。通过细胞计数盒(CCK-8)增殖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评估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PSMD7在多种肿瘤中表达显著上调,其中包括肾透明细胞癌,肿瘤组织中PSMD7表达高于正常组织[5.70(4.13~7.29)比3.46(1.74~5.17), P<0.05]。通过蛋白质免疫检测法检测敲低效率(1.36±0.05比0.43±0.07, t=10.77, P<0.05;1.36±0.05比0.31±0.07, t=12.53, P<0.05);CCK-8结果显示,敲低PSMD7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1.32±0.91比0.67±0.49, t=3.448, P<0.05;1.32±0.91比0.60±0.35, t=3.222, 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PSMD7敲低组细胞的增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92.0±24.0)个比(520.0±28.0)个, t=7.376, P<0.05;(792.0±24.0)个比(518.0±30.0)个, t=7.132, P< 0.05]。Transwell实验显示,PSMD7敲低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690.0±14.0)个比(237.5±33.5)个, t=12.46, P< 0.05;(690.0±14.0)个比(176.5±13.5)个, t=26.40, P< 0.05]。 结论:在肾癌组织中,PSMD7表达上调;敲低PSMD7表达可有效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及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及转移灶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差异,筛选与预后相关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及转移灶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31418,包括莫菲特癌症中心MCC队列的样本数据517例和Consortium队列样本数据618例;从免疫学数据库和分析门户IMMPORT中下载免疫相关基因集,包含免疫相关的基因2 483个。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RNA测序数据共695例,临床信息627例。采用ESTIMATE算法计算转移灶组织和原发肿瘤组织的基质细胞评分、免疫细胞评分、基质免疫总评分,并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对结直肠癌原发肿瘤组织及转移灶组织的22种免疫细胞浸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根据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表达组,分别使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筛选两种方法结果中与预后显著相关的基因(均 P<0.01),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TCGA数据库和GEO数据库GSE131418数据集中各基因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原发肿瘤组织和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基质细胞评分、免疫细胞评分、基质免疫总评分均低于原发肿瘤组织(均 P<0.001)。与原发肿瘤组织相比,转移灶组织中活化的自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CD8 + T细胞、T细胞、活化的树突细胞比例增高,而未活化的肥大细胞、未活化的树突细胞、未活化的NK细胞、活化的记忆CD4 + T细胞、M1型巨噬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与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289个,其中上调基因101个,下调基因188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在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的免疫微环境中,发生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表达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检查点通路、辅助性T细胞(Th)1和Th2细胞分化、Th17细胞分化、NF-κB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信号通路的富集。筛选出7个预后相关的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ANGPTL5、FPR1、HSPA8、NR2E3、PSMD2、PSMD8、SBDS。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性结直肠癌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ANGPTL5( HR=2.69,95% CI 1.22~5.92, P<0.05)、HSPA8( HR=0.57,95% CI 0.33~0.97, P<0.05)、SBDS( HR=2.23,95% CI 1.18~4.21, P<0.05)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ANGPTL5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ANGPTL5的患者预后更差。HSPA8在肿瘤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HSPA8的患者预后更好。SBDS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在转移灶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原发肿瘤组织,而肿瘤组织高表达SBDS的患者预后更差。 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免疫微环境与原发肿瘤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其免疫细胞浸润程度降低,整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筛选出预后相关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特异性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可能是新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去泛素化酶PSMD7对膀胱癌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PSMD7的表达对膀胱癌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PSMD7在膀胱癌中的差异表达。在膀胱癌细胞株(UMUC3和T24)中使用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技术导入短发夹RNA(shRNA)敲低PSMD7。设置组别为对照组和稳定敲低PSMD7实验组UMUC3(UM-sh-1组和UM-sh-2组)和T24(T24-sh-1组和T24-sh-2组)。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PSMD7对膀胱癌增殖与迁移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标志物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验证敲低PSMD7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应用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Timer数据库发现PSMD7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 P<0.05),其中包括膀胱癌,肿瘤组织中PSMD7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7.5~9.1)比3.1(2.2~4.1), P<0.05]。CCK-8结果显示,敲低PSMD7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UMUC3细胞株中对照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敲低组(1.724±0.057比0.879±0.040, t=20.83, P<0.05)和(1.724±0.057比0.935±0.065, t=15.62, P<0.05);T24细胞株中对照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敲低组(2.329±0.084比0.973±0.072, t=21.14, P<0.05)和(2.329±0.084比0.830±0.087, t=21.41, P<0.05)],平板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PSMD7敲低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UMUC3细胞株中对照组集落数明显高于敲低组(716.5±18.5)个比(508.0±21.0)个, t=7.45, P<0.05和(716.5±18.5)个比(396.5±9.5)个, t=15.39, P<0.05;T24细胞株中对照组集落数明显高于敲低组(687.0±33.0)个比(359.5±15.5)个, t=8.983, P<0.05和(687.0±33.0)个比(407.0±18.0)个, t=7.449, 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PSMD7敲低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UMUC3细胞株中对照组迁移数明显高于敲低组(756.0±28.0比198.0±9.5, t=18.86, P<0.05)和(756.0±28.0比146.5±11.5, t=20.14, P<0.05);T24细胞株中对照组迁移数明显高于敲低组[(648.0±18.0)个比(132.0±7.0)个, t=25.79, P<0.05和(648.0±18.0)个比(159.0±13.0)个, t=21.21, P<0.05]。免疫荧光实验显示,对照组EDU明显高于敲低组[UMUC3细胞株中对照组EDU明显高于敲低组(0.873±0.054比0.137±0.026, t=11.16, P<0.05)和(0.873±0.054比0.184±0.054, t=8.19, P<0.05);T24细胞株中对照组EDU明显高于敲低组(0.869±0.025比0.156±0.013, t=25.02, P<0.05)和(0.869±0.025比0.125±0.005, t=28.63, P<0.05)]。 结论:PSMD7在膀胱癌中表达上调,PSMD7能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关键基因及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差异表达的关键基因,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机制提供信息。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GSE119600数据集,获取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路径分析;再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并筛选核心基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基因诊断的有效性,并由"pROC"软件包绘制。用x-Cell工具计算每个样本中34种免疫细胞的富集评分。最后,选取PSMA4、PSMA1、PSMB1和PSMA3 4个关键基因,用qPCR法对血液样本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73个免疫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从178个节点596条边的PPI网络中筛选出8个基因(PSMC6、PSMB2、PSMB1、PSMA3、PSMA4、PSMA1、PSMD7和PSMB5)作为hub基因,与细胞氨基酸代谢相关过程、造血干细胞分化相关过程、细胞周期相关过程和免疫相关过程显著相关。然后按ROC曲线的AUC值>0.7,将PSMA4、PSMA1、PSMB1和PSMA3定义为PBC的免疫生物标志物。通过免疫浸润细胞分析,我们发现PBC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CD4 +记忆T细胞、浆细胞、Th2细胞和cDC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4种免疫生物标志物都与浆细胞相关。纳入7例PBC患者及7名健康人外周血qPCR验证,PSMB1、PSMA3、PSMA1、PSMA4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8个关键基因,其中4个为关键免疫标志物,可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和机制探讨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SMD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结直肠癌是人类第三大常见癌症,约占所有癌症的10%,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20年全球约有190万新发病例和90万死亡病例e.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的改变,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这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PSMD7基因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影响癌细胞增殖、凋亡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与目的: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7(26S proteasome non-ATPase regulatory subunit 7,PSMD7)作为组成19S蛋白酶体盖子结构的核心成员是否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将研究PSMD7基因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食管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PSMD7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在人食管鳞癌细胞系TE-1中,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下调PSMD7的表达,观察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变化,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细胞质中Cyt C的表达以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PSMD7基因的mRNA和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PSMD7蛋白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阳性呈正相关(P<0.05).抑制PSMD7蛋白的表达可使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P<0.05),并促进细胞的凋亡(P<0.05),同时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促进Cyt C释放进入细胞质,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说明抑制PSMD7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是通过线粒体信号通路进行的.结论:PSMD7在食管鳞癌中呈高表达,并通过线粒体依赖的方式促进TE-1细胞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miRNA-蛋白组学联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通过联合miRNA芯片与蛋白组学技术考察创伤性股骨头坏死(TIONFH)患者外周血特异性miRNAs调控的差异化蛋白,旨在探讨TIONFH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在前期TIONFH转录组学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数据库对已筛选并验证的8个特异性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通过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将miRNAs靶基因与蛋白组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上调miRNAs的靶基因共有609个,下调miRNAs的靶基因共有37个;蛋白组学鉴定出共115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P<0.05).蛋白组和miRNA数据关联分析表明:hsa-miR-7i-5p、hsa-miR-16-2-3p、hsa-miR-320a和hsa-miR-93-5p共同靶向的VDAC1分子,hsa-miR-16-2-3p和hsa-miR-25-3p共同靶向的PSMD14分子,hsa-miR-7i-5p和hsa-miR-320a共同靶向的PRPS14分子,以及hsa-miR-25-3p靶向的MPP1分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miRNAs对破骨细胞分化、PI3K-Akt等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结论]Hsa-miR-7i-5p、hsa-miR-16-2-3p等特异性miRNAs可能通过影响VDAC1、PSMD14、MPP1、PRPS1等蛋白表达以及体内相关信号通路,共同参与TIONFH的表观遗传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乙肝病毒全S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和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和验证人白细胞、淋巴组织、人胎肝、人胎脑、人肾、人脾cDNA混合文库中和乙肝病毒全S蛋白反式激活蛋白1(CSTP1)相互作用蛋白,以进一步探讨CSTP1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CSTP1为诱饵蛋白,应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对人白细胞、淋巴组织、人胎肝、人胎脑、人肾、人脾cDNA混合文库进行筛选,用DNA测序进行分析.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CSTP1和靶蛋白相互作用.结果:酵母双杂交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筛选并验证RAN结合蛋白9(RANBP9)和蛋白酶体26S非ATP酶调节亚基7(PSMD7)两种蛋白与CSTP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本研究应用酵母双杂交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筛选得到2个和CSTP1相互作用蛋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CSTP1生物学功能提供线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物汤对12月龄雌、雄小鼠调节作用差异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探析四物汤对12月龄小鼠干预作用的性别差异特征.方法:SPF级ICR雌、雄小鼠3月龄购入,饲养至12月龄后,取雌、雄小鼠各10只,灌胃给予四物汤水煎液30 d,末次给药后取肝组织并从中提取线粒体样本,iTRAQ技术确定蛋白标志物并进行四物汤对12月龄雌、雄小鼠干预作用比较分析,阐明四物汤对12月龄小鼠干预作用的性别差异特征.结果:四物汤对12月龄雌、雄小鼠干预作用比较,共筛选、确定差异蛋白335个,其中上调差异蛋白168个,下调差异蛋白167个;经GO分析发现主要涉及转运、物质定位、氧化还原、细胞器的组织等生物进程,胞内部分、细胞器等细胞组分,核苷酸结合位点、氧化还原酶等分子功能;经KEGG分析发现主要涉及核糖体通路、药物代谢通路、视黄醇的新陈代谢、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物质代谢通路及疾病通路等.结论:四物汤对12月龄小鼠干预作用存在性别差异,Psmd7、Psmb5、Psmc6、Cyp4a12a、Bub3、Eif4h等可能为特征性差异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地鼠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13的表达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鉴定26S蛋白酶体非ATP酶调节亚基13(PSMD13)在Ⅱ型糖尿病中国地鼠的表达及对其理化性质、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功能结构域等进行分析,为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SMD13 mRNA在中国地鼠和糖尿病地鼠肝、骨骼肌、脂肪和小肠组织的表达;PSMD13氨基酸序列从NCBI网站下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采用DNAman软件;PSMD13蛋白的理化性质分析采用Prot Param在线工具;PSMD13蛋白的亲疏水性、信号肽、亚细胞定位采用Prot Scale软件分析;PSMD13蛋白结构域、二级结构分别采用Conserved Domain数据库和SOPMA工具分析;PSMD13蛋白质的互作蛋白及功能网络采用STRING数据库分析.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PSMD13 mRNA在糖尿病地鼠脂肪组织中表达下降;PSMD13位于中国地鼠第3号染色体,含有13个外显子,相对分子质量为42942.48,含有378个氨基酸残基;PSMD13理论等电点为6.1,属酸性蛋白;其与小鼠、大鼠、果蝇、猩猩和人PSMD1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7.78%;PSMD13蛋白质无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主要位于细胞质中;PSMD13蛋白质羧基端含有一个PCI结构域,与PSMD7、PSMD8、PSMA3、PSMC1和USP14等相互作用,参与泛素依赖性蛋白质分解代谢过程.结论 PSMD13在糖尿病中国地鼠脂肪组织中表达下降,该蛋白质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参与蛋白质的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其表达下调可能参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