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1(USP11)是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s)家族成员之一,通过介导底物的去泛素化过程,抑制靶蛋白的泛素-蛋白酶体降解,进而参与细胞周期进程、DNA损伤修复、细胞死亡、自噬、信号传导、免疫炎症反应及大脑皮层发育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调节。研究表明,USP11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USP11的结构、功能及其在CNS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靶向USP11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ICD1基因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多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空间转录组、单细胞转录组和RNA转录组测序数据探讨BICD1基因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空间转录组公共数据集分析BICD1基因在正常脑组织(样本"248_C")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样本"275_T")中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R语言软件包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单细胞测序数据(来源于14例患者的6 148个细胞),明确BICD1基因在胶质瘤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差异。基于CGGA数据库中69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RNA测序数据,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分析BICD1基因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BICD1基因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广泛,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特异性地表达于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分界处。根据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的细胞分群分析表明,BICD1基因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表达。在Neftel分型中,BICD1基因高表达细胞主要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群和神经前体样细胞群中。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BICD1基因高表达与细胞衰老( P=0.003)、癌症中的蛋白聚糖( P=0.004)等癌症相关生物学功能的聚集相关,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 P=0.010)等胞内运输过程的功能聚集相关;BICD1基因低表达与核糖体相关功能( P<0.001)及氧化磷酸化( P<0.001)等生物学过程的聚集相关。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聚类分析显示,与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较强的生物学功能有细胞质翻译( P<0.001)、核糖体亚单位装配( P=0.001)、染色体分离调控( P=0.004)及染色体分离( P=0.004)等。BICD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多泛素修饰依赖性蛋白结合( P=0.046)、泛素-泛素连接酶活性( P=0.033)、蛋白质解聚负调控( P=0.010)、单泛素化蛋白质去泛素化( P=0.026)、肌动蛋白丝加帽( P=0.007)、肌动蛋白丝解聚( P=0.013)等生物学过程相关。 结论:BICD1蛋白可能在脑胶质瘤前体肿瘤细胞中参与蛋白泛素化降解及细胞骨架相关的胞内运输,调控细胞衰老和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在这些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与纳米技术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尽管雄激素剥夺疗法对于进展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患者不可避免产生耐药,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其中,雄激素受体(AR)信号通路再激活是CRPC进展的关键驱动因素。近年来,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s)通过与靶蛋白、E3泛素化连接酶形成三元复合物对靶蛋白高效特异性降解,在CRPC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其中ARV-110,ARV-471、AR-LDD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然而,PROTACs分子在研究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随着纳米医学的发展,其与PROTACs联合应用或将对降低CRPC患者AR的表达,解决病情进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AR与CRPC的治疗,以及PROTACs的作用机制及特点,PROTACs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及现存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去泛素化酶MYSM1调控炎症及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免疫系统通过保持促炎和抗炎反应之间的适当平衡来确保机体防御系统的稳态。在感染的初期阶段,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或NK细胞)被激活,以防御外来病原体入侵,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细胞、死亡细胞或其他有害成分。在病原体的数量多或毒力强的情况下,淋巴细胞和适应性免疫机制被激活,可特异性识别并清除病原体 [1]。然而,当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免疫调节机制受损或失调)时,抗炎与促炎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炎症相关性疾病及组织损伤会相继出现。同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会在免疫系统自我免疫耐受机制失调时发生。总之,适度免疫反应有助于机体清除损伤细胞,防御外来感染,维持自身稳态;反之,过度的免疫反应会诱导机体产生炎症风暴及器官损伤,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泛素-蛋白酶途径可调节多种细胞过程,近年来以该途径为导向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异性蛋白酶7作为其调节泛素化动力学的关键成分——去泛素化酶家族成员之一,参与病毒复制、肿瘤、神经系统病变、炎症反应等多种疾病的相关蛋白调控。在过去十多年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疾病及其抑制剂研究,一些抑制剂已经初步显现出其对肿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意义。本文就特异性蛋白酶7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联和其抑制剂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USP7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产生使前列腺癌传统的内分泌疗法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转向从分子水平寻找合适的靶点来抑制癌症的进展。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是一种重要的去泛素化酶,以翻译后修饰的方式调控关键蛋白的半衰期或亚细胞定位。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USP7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显示出明显的促癌效应,但机制复杂,本文对USP7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去泛素化酶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途径对小鼠心肌衰老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CYLD)在小鼠心肌细胞衰老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野生型FVB(WT)小鼠和CYLD过表达(CYLD +/+)小鼠构建自然衰老模型。2月龄雄性WT小鼠(WT-2M, n=10)和CYLD +/+小鼠(CYLD-2M, n=10)作为年轻组,普通饲养17.5月(WT-17.5M,CYLD-17.5M, n=10)作为年老组。小动物超声检测心功能[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衰老相关蛋白p53、p21、p16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心肌组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 [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趋化因子CXCL1(CXCL1)]转录水平。转录组测序检测CYLD调控心肌细胞衰老的信号通路,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路行qPCR验证。 结果:与WT-17.5M小鼠比较,CYLD-17.5M小鼠心功能LVEF和LVFS值增高(均 P<0.05);p53、p21、p16蛋白表达水平减低(均 P<0.05),IL1B、MMP3、CXCL1转录水平也下降(均 P<0.05)。与WT-2M小鼠比较,WT-17.5M小鼠p53、p21、p16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 P<0.01),IL1B、MMP3及CXCL1转录水平上调(均 P<0.01)。转录组测序发现WT-17.5M小鼠较WT-2M小鼠表达上调的信号通路64个,CYLD-17.5M小鼠较WT-17.5M小鼠表达下调的信号通路37个,二者共有的差异信号通路29个。选取TNF-α通路行qPCR验证,WT-17.5M较WT-2M小鼠TNF-α转录水平明显上调( P<0.05),且高于CYLD-17.5M小鼠( P<0.05)。 结论:CYLD对心肌自然衰老起保护作用,TNF-α通路介导可能是CYLD保护心肌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靶向抑制去泛素化酶USP7/USP47对Flt3-ITD突变及非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USP7/USP47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Cat. No. 1247825-37-1)对Flt3-ITD突变及非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ATP法检测1247825-37-1对Flt3-ITD突变AML细胞系MOLM13和MV4-11,以及Flt3-ITD非突变AML细胞系THP-1的影响;检测1247825-37-1对患者原代Flt3-ITD突变及非突变AML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1247825-37-1对Flt3-ITD突变及非突变AML细胞系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47825-37-1对Flt3-ITD突变及非突变的AML细胞系MOLM13、MV4-11以及THP-1均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 P<0.000 1);1247825-37-1对于Flt3-ITD突变及非突变的AML患者原代细胞同样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但对于Flt3-ITD非突变的原代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1247825-37-1对AML细胞系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低剂量(2、4 μmol/L)的1247825-37-1就能发挥作用;1247825-37-1能诱导上述AML细胞系发生凋亡,且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效应。 结论:USP7/USP47抑制剂1247825-37-1能够显著抑制Flt3-ITD突变及非突变AML细胞的增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去泛素化酶USP36通过调控线粒体裂变与融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去泛素化酶USP36在缺血再灌注-肾纤维化过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体内外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纤维化模型,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USP36、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及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利用马松(Masson)染色和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评估肾组织间质纤维化,透射扫描电镜观察肾组织中线粒体形态,Mito-Tracker染色观察线粒体裂变与融合,蛋白免疫共沉淀检测MFN2蛋白泛素化修饰。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 结果:小鼠和细胞实验中USP36蛋白表达(1.001±0.125、0.994±0.113)均高于模型组(0.269±0.071、0.195±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42、14.23, P<0.01);动物实验对照组Collagen Ⅰ和α-SMA蛋白表达(1.012±0.070、1.008±0.067)低于模型组(2.899±0.187、2.265±0.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16、17.66, P<0.01);细胞实验对照组Collagen Ⅰ和α-SMA蛋白表达(1.039±0.081、0.997±0.096)低于模型组(3.067±0.311、2.619±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36、18.58, P<0.01);Massion染色和Sirious Red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细胞外基质沉积;动物实验IRI+Vector组Collagen Ⅰ和α-SMA蛋白表达(3.689±0.460、2.257±0.197)高于IRI+OE-USP36组(1.889±0.314、1.525±0.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2、7.36, P<0.01);细胞实验H/R+Vector组Collagen Ⅰ和α-SMA蛋白表达(3.298±0.168、4.309±0.283)高于H/R+OE-USP36组(1.409±0.127、1.530±0.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06、18.67, P<0.01);过表达USP36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外基质沉积;IRI+Vector组和H/R+Vector组MFN2蛋白(0.276±0.063、0.247±0.105)低于IRI+ OE-USP36组和H/R+OE-USP36组MFN2蛋白表达(0.789±0.201、0.746±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45、9.27, P<0.01)。在细胞缺氧复氧过程,过表达USP36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裂变,促进线粒体融合;USP36通过去泛素化MFN2,抑制MFN2蛋白-酶体降解,从而促进线粒体融合。 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肾纤维化过程去泛素化酶USP36通过去泛素化MFN2蛋白修饰,抑制MFN2蛋白-酶体降解从而稳定MFN2蛋白,促进线粒体融合,最终减轻肾纤维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去泛素化酶OTUB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卵巢肿瘤相关蛋白酶B1(OTUB1)属于去泛素化酶家族成员之一,对于多聚泛素化链的高度特异性识别切割功能引起广泛关注,可调控多种重要的信号通路,如上皮-间质转化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和p53相关信号通路等。近年来已经逐渐成为肿瘤学研究的新方向,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OTUB1与肝细胞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肿瘤的关系密切,调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靶向OTUB1可能成为肿瘤的潜在治疗方法。泌尿系肿瘤主要包括前列腺癌、膀胱癌以及肾细胞癌。主要对OTUB1与泌尿系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表明OTUB1在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索靶向OTUB1治疗泌尿系统肿瘤的可能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