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椎管内分娩镇痛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椎管内分娩镇痛是最有效和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常见并发症。文章针对低血压、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ostdural puncture headache, PDPH)、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epidural-related maternal fever, ERMF)、爆发痛、镇痛不全、宫缩乏力、短暂胎心监护异常、尿潴留、瘙痒等常见并发症以及中转剖宫产术的新进展、预防以及处理进行阐述,旨在确保母婴安全,提高分娩镇痛质量,规范分娩镇痛的临床操作及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盆底肌训练时机对高龄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及性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PFMT)时机,对高龄(分娩年龄≥35岁)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张力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前检查,确诊预产期为2022年1月至12月的233例高龄、初产、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产前训练组(n=78,孕龄25孕周开始PFMT直至分娩结束,时间>3个月),产后训练组(n=79,产后第7天开始PFMT,时间>3个月)和对照组(n=76,给予常规围产期健康教育,未接受PFMT)。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总体比较)和LSD-t检验(两两比较)等,对3组孕产妇产后42 d、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盆腔脏器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女性性功能指数(FSFI)量表评分、住院时间和孕产妇满意率等进行比较。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审批文号:20200308)。所有孕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产前训练组、产后训练组孕产妇产后42 d、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时,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改良牛津评分(MOS),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并且产前训练组高于产后训练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5个时间点(孕龄25孕周、产前7 d、产后42 d、产后3个月、产后6个月)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肌力MOS评分比较,均存在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Ⅰ类:F组间=21.34、F时间=110.15、F组间×时间=4.45,均为P<0.001;Ⅱ类:F组间=15.49、P<0.001,F时间=54.92、P<0.001,F组间×时间=2.58、P=0.007)。②3组孕产妇产后42 d、3个月、6个月POP发生率,以及产后6个月SU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产妇产后42 d、3个月SU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产后训练组产后42 d SUI发生率高于产前训练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组孕产妇FSFI量表各纬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产前训练组FSFI量表各纬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产后训练组,产前、产后训练组这些指标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产前训练组、产后训练组孕产妇住院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率,则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PFMT对于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效果,较产后PFMT更佳,并且获得较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瘢痕子宫再妊娠经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妊娠经剖宫产分娩产后出血(PPH)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263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分娩产妇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PPH,分为PPH组(n=25)和非PPH组(n=238),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PPH的影响因素.结果 263例产妇PPH发生率为9.51%,PPH组流产次数、硫酸镁保胎史、产前出血、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切口撕裂、宫缩乏力等高于非PPH组(P<0.05),产前血红蛋白、产前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非PPH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人流次数≥3次(OR=3.122)、产前纤维蛋白原≤3 g/L(OR=2.510)、妊娠合并凶险性前置胎盘(OR=7.903)、宫缩乏力(OR=4.096)、子宫切口撕裂(OR=5.831)是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PPH的危险因素.结论 避免意外妊娠减少流产次数,加强产前纤维蛋白原指标监测,重视凶险性前置胎盘及宫缩乏力的处理,警惕术中切口撕裂,能有效预防PPH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分娩尊严内涵的扎根理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分娩尊严内涵,以维护产妇分娩尊严,改善分娩结局,提高产妇分娩幸福感.方法 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江苏省4所医院的13名助产士、18名产妇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开放式登录、关联式登录、核心式登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析出分娩尊严内涵包括安全感维护(生理安全、心理安全)、自主权的体现(知情同意、共同决策)、社会网络和谐(家庭关系、社会关系)3个方面.结论 分娩尊严内涵的确立有助于理解孕产妇分娩选择及期望,为促进医疗保健提供者和产妇之间沟通提供理论依据,对提供高质量助产护理服务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围产期生育舞蹈对产妇分娩控制感、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观察分析围产期生育舞蹈对产妇分娩控制感、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2020 年 5-8 月医院产科收取的 40 例产妇作对照组,围产期予以常规护理;以 2021 年 9-12 月医院产科收取的 40 例产妇作观察组,围产期予以生育舞蹈训练,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控制感、分娩恐惧程度、分娩结局、心理状态.结果 开展围产期生育舞蹈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分娩支持及控制量表(SCIB)中的控制能力主题评分为 76.08±6.95 分,高于对照组的 58.48±8.48 分(P<0.05);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恐惧量表(CAQ)评分为 26.20±3.86 分,低于对照组的 29.64±4.28 分(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中自然分娩产妇的第一产程与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抑郁自测量表(SDS)评分43.15±6.77分,焦虑自测量表(SAS)评分 38.80±6.73 分,低于对照组的 53.66±7.53 分与 51.26±8.10 分(P<0.05).结论 围产期生育舞蹈干预方案在产妇中的应用,可增强其分娩控制感,缓解分娩恐惧程度,改善分娩结局,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超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发育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旨在提高ELBWI生存质量.方法 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在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治疗并治愈出院的88例ELBWI的临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是否为神经行为发育障碍,将患儿分为神经行为发育障碍组(n=15)及神经行为发育正常组(n=73).对ELBWI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ELBWI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①2组ELBWI母亲产前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包括母亲年龄>35岁、分娩前未使用激素、接受辅助生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以及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 P)所占比例,共计8项因素.②2组ELBWI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包括胎龄构成比、小于胎龄(SGA)儿所占比例、Ⅲ ~ Ⅳ度脑室内出血(IV H)所占比例等18项因素.③结合临床经验以及对ELBWI神经行为发育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母亲及新生儿因素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①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行为发育障碍组母亲宫内感染所占比例高于神经行为发育正常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行为发育障碍组ELBWI的胎龄构成比小于神经行为发育正常组,并且SGA儿、Ⅲ ~ Ⅳ度IV H所占比例均高于神经行为发育正常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ELBWI神经行为发育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内感染(OR=43.644,95%CI:2.545~748.368,P=0.009)及Ⅲ ~ Ⅳ度IVH(OR=55.837,95%CI:3.422~910.988,P=0.005)是ELBWI神经行为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胎龄(OR=0.067,95%CI:0.006~0.821,P=0.035)是ELBWI神经行为发育障碍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ELBWI神经行为发育障碍与早产、宫内感染及合并Ⅲ ~ Ⅳ度IV H有关,需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早产、控制宫内感染和减少严重IV H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穴位针刺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穴位针刺在无痛分娩中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采用新产程时限标准,以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穴位针刺的200例产妇作为试验组,同期未采取任何减痛减压方法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孕妇产程、新生儿阿氏评分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三产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产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联合穴位针刺无痛分娩不会延长产程,可将第一、二产程时限重新划分,是对产妇及新生儿较安全的一种分娩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生育政策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国内针对二胎政策后对于产妇分娩方式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旨在探讨二胎政策前后产妇剖宫产率及其指征、并发症,为提高顺产率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7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分娩的7044名产妇临床资料.以2015年1月1日二胎政策全面实施为节点,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的产妇为政策前组(n=3526,初产妇3122例,经产妇404例),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产妇为政策后组(n=3518,初产妇2546例,经产妇972例).比较2组产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以及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分布情况等. 结果 政策后组初次剖宫产率低于政策前组(26.15% vs 36.05%),阴道分娩率、再次剖宫产率高于政策前组(P<0.05).与政策前组初产妇的剖宫产率(85.61%)比较,政策后组(66.70%)明显下降,而经产妇的剖宫产率却明显升高(P<0.05).政策后组初产妇的阴道顺产率明显高于政策前组(66.10%vs 60.57%,P<0.05).政策后组以巨大儿、社会因素、子宫收缩乏力为指征的剖宫产率(11.82%、5.68%、0.46%)低于政策前组(16.65%、12.67%、1.38%),以切盼儿、妊娠期并发症为指征剖宫产率高于政策后组(P<0.05).结论 二胎政策后,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更倾向于选择顺产,同时政策后初产妇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也发生了变化,应根据指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效果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 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初产妇300例, 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50例):曲马多200.0 μg·kg-1·h-1组(T组)、布托啡诺3.0 μg·kg-1·h-1组(B1组)、布托啡诺3.5 μg·kg-1·h-1组(B2组)、布托啡诺4.0 μg·kg-1·h-1组(B3组)、布托啡诺4.5 μg·kg-1·h-1组(B4组)、布托啡诺5.0 μg·kg-1·h-1组(B5组).于胎儿娩出后,T组静脉注射负荷量曲马多50 mg,B1组~B5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5 mg,术毕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观察麻醉前(T0)、开启镇痛泵时(T1)及开启镇痛泵后30 min (T2)、2 h(T3)、4 h(T4)、24 h(T5)、48 h(T6)时产妇切口静息痛、运动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改良警觉/镇静(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tion/sedation,OAA/S)评分,T5、T6时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实际及有效按压次数,排气时间,泌乳开始和发动时间,接泵后48 h内副作用发生率及产妇满意度. 结果 与T组比较,B1组T5时切口静息痛、运动痛和宫缩痛VAS评分升高(P<0.05),B2组~B5组与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T6时切口静息痛、运动痛和宫缩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B1组T5、T6时PCA实际及有效按压次数增多(P<0.05).各组间比较,排气时间、泌乳开始和发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B3组较其他组产妇满意度高(P<0.05).T组与B4组、B5组导致头晕、嗜睡、恶心及幻觉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时,采用3.5 μg·kg-·1h-1或4.0 μg·kg-·1h-1的泵注速度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O型孕妇IgG抗体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O型孕妇血清Ig G抗-A (B) 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 (HDN) 的预测及早期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896对O型孕妇及其新生儿, 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孕妇与新生儿和新生儿生父的临床资料, 包括血型、孕妇妊娠次数、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产前血清Ig G抗-A (B) 效价, 新生儿HDN 3项试验等, 分析孕妇产前血清Ig G抗-A (B) 效价与HDN的发生情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896名O型孕妇中, Ig G抗-A (B) 效价≥64者占50.33% (451/896);从首次妊娠到≥2次妊娠, 孕妇Ig G抗-A (B) 效价≥64者比例从34.52% (116/336) 上升至77.78% (70/90) (P<0.05);随着孕妇Ig G抗-A (B) 效价从64升至>256, 其新生儿HDN发病率从6.15% (12/195) 升高至70.59% (24/34), 重度HDN比率从8.33% (1/12) 上升至75% (18/24) (P<0.05) .结论 O型孕妇随着其产前血清Ig G抗-A (B) 效价升高, 其HDN发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升高;监测O型孕妇产前抗体效价, 有助于预测HDN发病率,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