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L1在晚期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对EGFR靶向治疗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晚期肺腺癌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及其对驱动基因(EGFR)阳性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2021年1月至12月诊断为ⅢB/Ⅳ期肺腺癌患者共80例。PD-L1抗体检测选用22C3及配套检测平台,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PS)≥1%为阳性,≥50%为强阳性;肺癌驱动基因检测选用突变扩增系统-聚合酶联反应法9基因联检,包括EGFR、KRAS、ALK、ROS、MET、RET、BRAF、HER2及PIK3CA。随访在本院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的30例EGFR基因敏感突变患者直至疾病进展,随访时间不小于6个月。结果:在晚期肺腺癌活检标本中PD-L1表达阳性病例(TPS≥1%)占比32.50%(26/80),PD-L1强阳性病例(TPS≥50%)占比15%(12/80)。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的总阳性率75%(60/80),其中EGFR基因突变占比57.50%(46/80),KRAS基因突变占比8.75%(7/80),ALK、ROS及MET基因突变占比6.25%(5/80)。PD-L1在驱动基因突变者中阳性检出率26.67%(16/60),在驱动基因野生型者中阳性检出率50.0%(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72, P=0.027)。PD-L1在肺癌常见驱动基因EGFR、KRAS、融合基因(包括ALK、ROS和MET)阳性病例中检出率分别为26.09%(12/46)、28.57%(2/7)和60.00%(3/5)。30例EGFR敏感突变患者接受了一线EGFR-TKI治疗,PD-L1表达阳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较表达阴性组PFS缩短(2个月比11个月, P=0.018)。 结论:PD-L1在肺癌驱动基因野生型中检出率更高。在不同驱动基因突变型中,以融合基因阳性病例中检出率较高,但有待更大样本验证。伴PD-L1表达的EGFR突变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有更高的原发耐药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甲状腺髓样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甲状腺髓样癌(MTC)起源于滤泡旁细胞,是甲状腺癌中一种特殊的分型.MTC的转移率及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晚期MTC的主要治疗方式是靶向治疗.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MKI)索拉菲尼和仑伐替尼对晚期MTC显示出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凡德他尼、卡博替尼与安罗替尼已获批用于晚期MTC的治疗,舒尼替尼也初步显示一定疗效.RET激酶抑制剂是一种更精准治疗MTC的靶向药物,与MKI相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更好.塞尔帕替尼和普拉西替尼在2020年获批治疗MTC,且对以往接受过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的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部分患者出现了获得性耐药以及新的基因突变.目前新一代能够克服耐药突变的RET激酶抑制剂正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本文旨在对MTC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CT影像组学联合细胞角蛋白19片段预测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TKIs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细胞角蛋白19片段在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搜集在本院确诊为EGFR突变阳性随即接受EGFR-TKIs治疗的194例NSCLC患者的病例资料.在EGFR-TKIs治疗3个月后行CT检查来判断疗效.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RECIST 1.1),治疗有效121例,无效73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将患者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提取NSCLC病灶的组学特征,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PCA)、kruskal-wallis(KW)法及逻辑回归分析结合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R-LASSO)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及影像组学模型的构建,获得每例患者的影像组学标签值.利用临床资料、病灶的C T形态学特征和病理结果建立临床模型,联合临床资料和影像组学标签建立联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各个模型对EGFR-TKIs疗效的预测效能,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训练集中经PCA、KW方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后得到9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模型的构建.对临床资料、病灶的CT形态学特征和病理结果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后显示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是疗效的独立预测因子,以此构建临床模型;联合模型由细胞角蛋白19片段结合影像组学标签进行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在训练集中的AUC分别为0.686、0.800和0.836;在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666、0.774和0.837.DCA显示联合模型较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有更好的临床净收益.结论:CT影像组学联合细胞角蛋白19片段对预测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EGFR-TKIs的疗效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酪氨酸激酶靶向药物在难治性甲状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主要涉及三种基因突变,即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RAS基因突变和RET/PTC重排.RET/PTC重排可通过调控RET/PTC-RAS-RAF-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APK信号传导通路,使酪氨酸激酶残基磷酸化,在难治性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的酪氨酸激酶靶向药物主要有凡德他尼、卡博替尼、索拉非尼、乐伐替尼.凡德他尼是一种口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作用靶点包括RET、VEGFR和EGFR,可有效抑制VEGFR-2酪氨酸激酶,也能抑制VEGFR-3、EGFR和RET酪氨酸激酶,治疗乳头状癌、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效果均较好.卡博替尼是一种能抑制VEGFR-2同时抑制RET、Kit和AXL等靶点的TKI,其对RET的亲和力比凡德他尼更强,且治疗时无需考虑患者是否存在RET基因突变.索拉非尼是一种多靶向的口服小分子TKI,作用靶点为BRAF和RET/PTC、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晚期散发性来源于滤泡旁C细胞的髓样癌(MTC)患者采用索拉非尼治疗效果较好.乐伐替尼是一种口服的多靶点TKI,作用靶点为VEGFR-12和3、PDGFR-β、RET、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和Kit,口服乐伐替尼对进展期MTC具有较高的效果,对凡德他尼和卡博替尼不耐受的MTC患者,可以考虑乐伐替尼来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人群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靶向药物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与靶向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方法检测102例NSCLC患者EGFR、ALK、KRAS等13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并分析其与肺癌临床特征、靶向药物治疗疗效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测到42例EGFR突变(40.8%),3例ALK融合突变(3.9%),6例KRAS突变(5.8%),3例PIK3CA突变(2.9%),1例MET第14外显子跳跃突变(1%),1例RET融合突变(1%).在不同的样本类型和病理分型中检测到的基因突变情况有较大的差异.20例伴有EGFR突变的患者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17例出现缓解.结论 中国人群NSCLC的基因突变情况与文献报道略有区别,尤其是ALK融合的突变频率.靶向药物疗效与基因突变明确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非小细胞肺癌少见基因突变的治疗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基因分型的深入研究使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自2004年在NSCLC中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以来,一系列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实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EGFR基因突变型NSCLC治疗领域的主流地位.其他少见基因突变类型,如EGFR基因少见突变、KRAS基因突变、HER2基因变异、ROS1及RET基因融合、MET基因变异,BRAF基因突变及NTRK基因融合等相继被发现,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些具有少见类型基因突变NSCL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也使得NSCLC的靶向治疗越来越精准.本文结合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对NSCLC少见基因突变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携带少见基因突变NSCLC的内科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国产创新药安罗替尼抗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血管新生是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生长、转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抗肿瘤血管新生药物在肿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其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VEGFR-2、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Ret等多个靶点,可以阻断肿瘤血管生成并抑制肿瘤生长.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安罗替尼在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肾癌和结直肠癌中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罗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肉瘤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乳腺癌肉瘤一种罕见的癌与肉瘤混合的恶性肿瘤,侵袭性高,易复发转移,晚期患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安罗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靶向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c-Kit、Ret等多个靶点.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安罗替尼在软组织肉瘤中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疗效,但目前还尚未有安罗替尼应用于乳腺癌肉瘤的报道.本文报道安罗替尼治疗晚期乳腺癌肉瘤1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仑伐替尼治疗恶性实体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仑伐替尼(lenvatinib)是日本卫材(Eisai)公司研发并生产的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可抑制多条影响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重要通路,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 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 1~4、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及原癌基因RET和KIT.这些信号通路已在之前的研究中被证实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仑伐替尼可以通过阻断以上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在目前临床所使用的已知的激酶抑制剂中,仑伐替尼是唯一同时对VEGFR和FGFR有抑制作用的TKI类药物.在一系列临床试验中,仑伐替尼对多种实体瘤的单药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临床证实,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也在不断开展.本文论述近年来仑伐替尼在甲状腺癌、肝细胞癌、肾细胞癌、子宫内膜癌、非小细胞肺癌以及恶性黑色素瘤等实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因融合介导EGFR-TKI获得性耐药
编辑人员丨2023/8/5
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反应良好,但是最终会发生获得性耐药.近来发现EGFR-TKIs耐药机制除了EGFR二次突变、ME列广增、组织学转化等外,基因融合的出现也可以介导TKIs耐药.TKIs耐药后可发生转染重排基因(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B1,BRAF),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等多种基因融合,发生率约为1%左右.临床病例及体内体外实验证实基因融合可以介导EGFR-TKI耐药,联合使用EGFR抑制剂和基因融合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对基因融合介导EGFR-TKI耐药的理解有助于后续诊疗策略的制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