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损伤修复和遗传缺陷导致的脂肪分化异常及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脂肪组织不仅是体内的储能器官,而且是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细胞分化异常,会影响机体能量平衡,导致代谢异常。脂肪分化异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是近年来内分泌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DNA损伤修复异常会影响脂肪分化过程;同时,DNA损伤修复网络中相关基因突变可引起罕见遗传代谢综合征,表现为脂肪萎缩、胰岛素抵抗及早衰等表型。本文探讨DNA损伤修复与脂肪分化异常的关系,以及这些特殊临床表型潜在的分子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木犀草素对衰老模型大鼠记忆功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木犀草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记忆功能及凋亡蛋白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6~8周龄Wistar大鼠4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木犀草素低剂量组(25 mg/kg)、中剂量组(50 mg/kg)、高剂量组(100 mg/kg)及维生素C组(100 mg/kg),每组8只。采用D-半乳糖(1 000 mg/kg)皮下注射法制备大鼠衰老模型,同时使用木犀草素进行预防性灌胃治疗。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透射电镜检测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分光光度法检测检测大鼠大脑皮质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RT-PCR检测miR-34a m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沉默调节蛋白1(sirtuin 1,SIRT1)、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裂解caspase-3、p53、p21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 0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 结果:(1)6组大鼠首次找到原平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20.93, P<0.001),模型组大鼠首次找到原平台时间[(54.61±3.60)s]高于对照组[(10.54±4.27)s]( P<0.05),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首次找到原平台时间[(45.50±3.81)s,(37.46±2.94)s,(32.32±3.14)s]均低于模型组[(54.61±3.60)s](均 P<0.05)。(2)6组大鼠大脑皮质中SOD、MDA、T-AOC、TNF-α、IL-1β和IL-6水平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81.636,75.119,208.228,38.999,28.428,52.767,均 P<0.001)。模型组较对照组相比炎症因子和抗氧化指标异常,木犀草素中、高剂量组大鼠大脑皮质中SOD、T-AOC含量高于模型组(均 P<0.05);MDA、TNF-α、IL-1β和IL-6水平低于模型组(均 P<0.05)。(3)6组大鼠的miR-34a mRNA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1.439, P<0.001)。木犀草素不同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4a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4)6组大鼠海马组织中SIRT1、p53、p21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59.946,38.342,123.608均 P<0.001),木犀草素中、高剂量组p53、p2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均 P<0.05),SIRT1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 P<0.05)。(5)6组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裂解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12.659,43.296,均 P<0.05),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Bcl-2表达[(0.24±0.04),(0.40±0.03),(0.48±0.05)]高于模型组[(0.09±0.06)]( P<0.05),木犀草素低、中、高剂量组裂解caspase-3表达[(0.62±0.04),(0.61±0.09),(0.51±0.10)]低于模型组[(0.75±0.05)]( P<0.05)。 结论:木犀草素可以缓解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氧化损伤,这可能与下调miR-34a/SIRT1/p53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的关系:孤独感的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和认知功能的关系及孤独感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效应。方法:2021年9—11月在锦州市进行多阶段分层抽样确定318例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the brief ageing perceptions questionnaire,BAPQ)、孤独感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loneliness scale,UCLA Loneliness Scale,UCLA-L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问卷调查。采用IBM 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AMOS 22.0的Bootstrap程序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和SPSSAU在线分析程序中模型进行调节作用检验。 结果: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得分(44.85±12.48)分,孤独感得分(41.70±8.73)分,认知功能得分(24.87±3.40)分。存在认知障碍的老年人65例,检出率为20.44%(65/318)。自我感知老化、孤独感和认知功能得分两两显著相关(均 P<0.05)。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对认知功能有负向影响( β=-0.467, P<0.01),自我感知老化对孤独感有正向影响( β=0.585, P<0.01),孤独感对认知功能有负向影响( β=-0.234, P<0.01)。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的标准化间接效应为-0.137,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68%。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与认知功能间起到调节作用( β=-0.114, t=-2.26, P=0.025)。 结论:自我感知老化和孤独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预测作用,孤独感在自我感知老化和认知功能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尽早发现老年人的负面衰老情绪和孤独感,对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硝酸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绿叶蔬菜是饮食硝酸盐的主要来源,饮食硝酸盐由肠黏膜吸收入血。腮腺是机体转运硝酸盐的重要器官,唾液腺通过唾液腺浆液性细胞膜上硝酸盐转运蛋白(sialin)主动摄取血液中的硝酸盐并分泌至唾液。唾液硝酸盐在口腔细菌作用下部分还原为亚硝酸盐及一氧化氮,唾液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随吞咽及肠黏膜吸收再次进入循环。硝酸盐—亚硝酸盐—一氧化氮途径是体内一氧化氮非经典来源途径,其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低氧和缺血状态下更明显。这些作用包括机体保护(如胃肠、心血管保护)、抗炎、调节糖脂代谢、提高运动能力、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及延缓衰老等。以往认为硝酸盐对机体有害的观点被证明缺乏科学依据。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硝酸盐作为从口腔走向全身的使者有望在全身健康及疾病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高龄肌少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功能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振动频率9~14 Hz,振幅2~3 mm,1 min/组,5组/次,5次/周)。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评估2组患者下肢肌力、6 m步速、起立-行走计时(TUGT)、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等指标。结果:经8周干预后观察组髂腰肌肌力较训练前显著改善( P<0.05),其余肌群肌力、6 m步速、TUGT计时、运动椭圆面积以及运动轨迹长度均较训练前极显著改善( P<0.01);对照组闭眼运动椭圆面积和睁眼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股四头肌、胫前肌肌力、6 m步速、TUGT计时、睁眼时运动椭圆面积和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均较治疗前极显著改善( P<0.01)。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观察组双侧股四头肌[(24.35±6.20)kg和(24.38±6.12)kg]、左侧腘绳肌和胫前肌肌力[(24.99±3.78)kg和(24.32±5.42)kg]以及闭眼时运动轨迹长度[(655.85±94.56)mm]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1);右侧腘绳肌和胫前肌肌力[(25.15±5.05)kg和(24.67±5.10)kg]、6 m步速[(0.84±0.17)m/s]、TUGT计时[(15.22±5.69)s]、睁眼及闭眼时运动椭圆面积[(456.30±94.32)mm 2和(803.10±79.19)mm 2]、睁眼时运动轨迹长度[(404.70±66.18)mm]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 P<0.05)。 结论:低频侧交替全身振动训练对高龄肌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及步行功能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作为防治高龄肌少症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热量限制对衰老及老年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26
衰老是随着增龄出现的组织器官功能性衰退过程,伴随着多种老年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热量限制(CR)作为一种重要的饮食干预方式,参与了衰老过程,并且可以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肌少症以及衰弱等多种老年相关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本文综述CR对衰老和老年相关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为CR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经鼻高流量吸氧对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监测麻醉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吸氧(HFNC)对老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手术监测麻醉中低氧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21 年3-10 月收治的104 例行ERCP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2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监测麻醉下行ERCP手术.A组患者采用HFNC预吸氧,B组患者采用鼻导管预吸氧.分别于预吸氧前(T0)、诱导后(T1)、进镜过咽喉(T2)、十二指肠乳头插管(T3)、退镜(T4)、苏醒(T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分别于T0、T2、T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记录两组患者总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2、T3、T4、T5 时的SpO2 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2、T5 时的PaO2 高于B组,T5 时的PaCO2 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5.00%(13/52),低于 B 组的 61.54%(3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可降低老年患者ERCP手术监测麻醉中低氧血症的发生,不增加术中二氧化碳潴留风险,且安全舒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诸呆迟弱,四道虚损,皆属于老:仝小林教授对衰老的中医病机探讨及干预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衰老的病机错综复杂,本虚标实,临床表现为动作迟缓、虚弱、认知功能减退、抑郁等多种现象.仝小林教授认为精、气、神的不足,是衰老的三大特征.衰老的病机可归纳为脾肾不足、气血亏虚、络脉瘀阻,故健脾补肾、补益气血、活血通络,是治疗衰老的通则.分析衰老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并以仝小林教授治疗衰老的经验方及其他经典方剂为例,阐述中医对衰老的干预策略,以期对临床有一定启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附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附子中主要含有生物碱成分,经分离鉴定的有百余个,主要骨架类型为C-19型二萜生物碱;其次为C-20型二萜生物碱,除生物碱以外,还含有黄酮、多糖、甾醇、有机酸等化学成分.附子的药理作用研究已久,主要有对心血管的作用、镇痛抗炎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衰老作用、降低胆固醇作用等.附子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为广泛应用的有毒中药,目前临床观测附子毒副反应的项目及其标准既不系统,也不明确,还没有实用的指南对其进行安全性监控.对附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全面系统地整理,期待在转化研究的启发下,运用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为附子应用的安全性评价带来突破,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山茱萸对老龄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部分亚型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山茱萸对老龄小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部分亚型的影响.方法:对12月龄小鼠给予含山茱萸不同剂量的药物鼠粮,连续给药3个月后,以6月龄小鼠为成年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CYP1A1、CYP2A4、CYP2A5、CYP3A41等P450亚型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CYP1A1、CYP2A4、CYP2A5、CYP3A41等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小鼠;不同剂量山茱萸给药组肝脏CYP1A1、CYP2A4、CYP2A5、CYP3A41等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且山茱萸高剂量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结论:衰老可导致细胞色素P450亚型基因表达减少,山茱萸对老龄小鼠肝微粒体C YP1A1、C YP 2 A4、C YP 2 A5、CYP3A41等基因具有诱导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