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国猴痘病情流行的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在人类中可导致类天花样改变。猴痘一直在中非和西非国家流行,非洲大陆以外地区感染患者很少见。2022年5月以来,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暴发了前所未有的人类猴痘病例和聚集性病例,多国的暴发引起了全球关注。目前对猴痘的流行程度、传播途径及再现原因尚不清楚。针对于猴痘病例的快速上升,本文就猴痘的流行病学变化、暴发原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进行综述,以明确流行背景及传播特点,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为尽早予以预防以及制定诊治措施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性疾病,是天花灭绝后主要影响人类健康的正痘病毒感染性疾病。近期猴痘在多个国家出现暴发流行趋势,并呈现明显的人际传播,引起全球高度关注。猴痘病毒感染可累及眼部。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眼部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提高眼科医师对猴痘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基因修饰株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毒力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三个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修饰株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小鼠体内毒力对比研究,为天花/猴痘疫苗替代产品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BHK-21/CEF中对复制型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 strain,VTT)和复制缺陷型痘苗天坛株(non-replicating Tiantan Vaccinia virus strain, NTV)及其修饰株NTV-C7L、NTV-△F1L-C7L、NTV-K1L进行扩增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后,采用免疫噬斑实验对各病毒株在细胞中的毒力和扩散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复制动力学曲线比较各毒株之间的复制差异,采用小鼠滴鼻实验进行体重变化观察,比较病毒的毒力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证明扩增纯化的痘苗病毒各毒株均正确。免疫噬斑及复制动力学曲线表明三株NTV基因修饰株在CEF中的复制能力与NTV相近;在Vero细胞间的扩散能力和复制能力均有所提高,但复制倍数都小于100倍;在MRC-5中复制水平与NTV相比得到明显增强,其中NTV-C7L的复制倍数达20 000倍以上;小鼠体内毒力结果显示三个NTV基因修饰株与NTV相比体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个NTV基因修饰株在人源性细胞MRC-5中恢复了复制能力,但在小鼠中的毒力与NTV相近,具备了作为天花/猴痘疫苗换代产品候选株的初步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近代中国海港检疫机构对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检测与应对措施探析:以近代天津海港检疫为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晚清时期,为防止日本、香港、东北等地的疫情传入天津,天津海关逐步建立起天津海港检疫制度。天津海港检疫机构施检的重大传染病包括霍乱、鼠疫、天花、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其中霍乱是近代天津地区爆发最频繁、影响力最大的传染病,鼠疫、天花次之,未发现斑疹伤寒和黄热病大规模流行的记载。天津海港检疫机构在抵制外来传染病入侵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建立起以船舶检验为基础,以预防注射、鼠蚤研究和疾病诊疗为核心的业务体系。天津海港检疫机构在重大传染病预防、检测与应对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开辟了国人自主办理国境卫生检疫的先河,其历史实践和检疫模式是认识和了解近代中国检疫传染病发展史的一个窗口,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接种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22年,猴痘疫情从区域的地方性流行扩大至全球暴发,并被WHO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正痘病毒之间的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且正痘病毒可诱发交叉反应型抗体,接种天花疫苗可能会影响猴痘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及感染者的健康结局。分析天花疫苗接种对猴痘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将有助于确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因此,本文通过了解既往猴痘疫情中天花疫苗的接种情况及其健康结局,综述天花疫苗接种、免疫应答情况和临床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为猴痘疫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8—10世纪日本统治者的疫病观与医药救疫
编辑人员丨6天前
7世纪末中国医学在日本上层社会广泛传播,使日本统治者形成了基于医学的疫病观。8世纪初统治者锐意改革,模仿唐朝建设律令制国家,立法以中国医药救疫,多次在疫情中使用医药措施。然而随着天平年间天花等大疫的传入与流行,日本落后的医学水平与贫弱的医疗资源无力应对疫情,统治者转而将疫病视作灾异。8世纪后半叶至10世纪结束前,日本统治者持灾异疫病观,以佛教、神道、儒家措施应对疫情,医药对策在国家救疫层面逐渐荒废。但是,日本统治者在个人层面重视以中国医药防疫、治疫,在9世纪中后期用法律的形式确立宫廷医药防疫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修饰株NTV-ΔF1L- C7L的构建及免疫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我国非复制型痘苗病毒NTV进行基因改造,以提高其免疫原性。方法:通过基于CRISPR-Cas9技术的痘苗病毒同源重组方法,在痘苗病毒F1L基因缺失的同时回插C7L基因,构建NTV修饰株NTV-ΔF1L-C7L。然后将该重组病毒以10 7 PFU免疫BALB/c小鼠,采用ELISA和ELISpot方法分别检测修饰株NTV-ΔF1L-C7L诱导产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并采用噬斑减少中和实验测定中和抗体水平。 结果:经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证明构建的NTV修饰株NTV-ΔF1L-C7L的F1L基因缺失,同时C7L基因回插在该区域,且C7L基因能正常表达,说明重组病毒构建正确。NTV-ΔF1L-C7L免疫小鼠后,ELISA结果表明重组病毒NTV-ΔF1L-C7L诱导产生的IgG抗体水平高于NTV;ELISpot结果亦能够表明该重组病毒能够诱导产生水平更高的IFN-γ;噬斑减少中和实验结果表明,该重组病毒比NTV能够诱导产生水平更高的中和抗体。结论:正确构建了NTV基因修饰株NTV-ΔF1L-C7L,相比于NTV,其能诱导更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为我国天花或猴痘疫苗的换代产品研发提供参考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消除传染病的历史进程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染病不仅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主要回顾了我国消灭天花,消除脊髓灰质炎、麻风病、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致盲性沙眼和疟疾的历史进程,并对未来有望被消除的传染病进行了展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古代对天花的认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隋以前天花已经传入中国,隋唐时期对天花已经有了较为准确的描述,已经意识到其为烈性传染病,能够通过症状和天花的外观初判预后,认为天花是热毒所致,是伤寒的一种。北宋早期认为痘疮是由于脏腑积热,后期提出了天花是胎儿吸食了母体的秽液导致,为胎毒说之雏形;已经能够辨别水痘、麻疹及天花的不同。明清时期,“胎毒”外感说已成为主流;观察到感染一次天花以后不会再感染这一免疫现象;对天花的症状有了细致描述,能准确预后。可以看出古代医家们对于天花的认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深入的,这些认识为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天花到猴痘,如何应对猴痘挑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2022年5月初英国报告首例非流行区猴痘患者起,至7月中旬,全球60多个国家报告猴痘确诊病例已突破万例,并在非流行区域的国家出现死亡病例。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该病毒与天花病毒同属正痘病毒。有必要回顾人类对抗天花病毒的历史,并制定对付猴痘病毒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