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wist1、SIRT1、FGF2、TGF-β3基因在胎盘、脐带和乳牙三种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及增殖调控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细胞增殖相关基因 Twist1、SIRT1、FGF2、TGF-β3在胎盘、脐带和乳牙3种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对3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 方法:通过显微镜对不同传代次数的3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经过体外传代培养,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增殖相关基因 Twist1、SIRT1、FGF2、TGF-β3的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并比较分析3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促增殖能力。 结果:Twist1、TGF-β3基因在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表达水平最高, FGF2基因的表达水平最低, SIRT1基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高。随着传代培养进行,4种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代次的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各不相同。 Twist1、SIRT1、TGF-β3表达上调时3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增强, FGF2表达上调时3种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减弱。 结论:Twist1、SIRT1、FGF2、TGF-β3在3种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Twist1、SIRT1、TGF-β3对3种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表现为正调控作用;而 FGF2基因则相反表现为负调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咽癌Twist1、Twist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下咽癌组织Twist1、Twist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9年9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8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wist1、Twist2蛋白表达情况,术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析癌组织Twist1、Twist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58例下咽癌患者癌组织Twist1、Twist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0.05),其中T分期T 3+T 4期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Twist1、Twist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T 1+T 2期和Ⅰ+Ⅱ期( 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 P<0.05)。术后随访52例患者,随访率89.67%,其中28例复发(53.85%),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7%(42/52)、53.85%(28/52)、21.15%(11/52)。Twist1、Twist2蛋白阳性表达者的3、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 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复发、临床分期、Twist1阳性表达、Twist2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Twist1、Twist2蛋白在下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增强,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分期、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同时Twist1、Twist2蛋白的高表达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可能是下咽癌患者预后的判断潜在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微小RNA-1246靶向CXC趋化因子受体4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特性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46靶向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特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7月到2021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集的72例非小细胞肺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1246的表达水平。人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系随机分为miRNA对照组和miR-1246组,采用miRNA对照和miR-1246慢病毒感染,建立稳定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和上皮间质转化分析miR-1246对非小细胞肺癌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246的靶基因。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靶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癌旁组织中miR-1246表达水平(1.07±0.19)明显高于miR-1246组(0.66±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860, P<0.05)。miRNA对照组吸光度值(1.95±0.06)明显高于miR-1246组(1.58±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090, P<0.05)。miRNA对照组划痕愈合率[(90.20±6.57)%]明显高于miR-1246组[(74.56±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51,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侵袭数量[(131.00±16.37)个]明显高于miR-1246组[(94.17±5.19)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77,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上皮细胞标志物E-钙黏素(E-cadherin)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s)表达水平(0.87±0.06、0.71±0.06)明显低于miR-1246组(1.27±0.04、1.2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4.240、7.839,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间质细胞标志物N-钙黏素(N-cadherin)和TWIST1表达水平(1.14±0.14、1.25±0.05)明显高于miR-1246组(0.81±0.05、0.92±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574、14.270, P<0.05)。CXCR4是miR-1246的靶基因。癌旁组织CXCR4蛋白表达水平(1.03±0.13)明显低于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1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860, P<0.05)。miRNA对照组细胞CXCR4蛋白表达水平(1.17±0.11)明显低于miR-1246组(0.8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789, P<0.05)。 结论:miR-1246通过靶向调节CXCR4蛋白表达水平,进而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前列腺癌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后得到差异基因及所涉及生物学信号通路。方法:使用生物信息挖掘技术对GSE46602、GSE55945、GSE69223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后取交集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EGs),后使用DAVID数据库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及生物信号通路(KEGG)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的cytoHubba应用程序得到蛋白互作(PPI)网络及关键基因并进行排序,最后将所得关键基因在TCGA数据库中进行验证。结果:通过对GEO数据库前列腺癌的3个数据集使用R软件等工具进行分析,总共发现了225个DEGs,其中55个表达上调、170个表达下调。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富集在细胞迁移调节和血管生成等功能中,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和p53等信号上。构建DEGs的PPI互作网络并通过cytoHubba筛选出最重要的10个基因并与TCGA数据库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1(TWIST1)、Snail家族转录抑制因子2(SNAI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等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基因。结论:通过深层次的生物信息挖掘或许可以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为将来前列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脂联素分子受体3在转化生长因子-β介导的食管-胃交界腺癌发生和转移中的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脂联素分子受体3(PAQR3)在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特别是PAQR3表达水平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介导肿瘤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80例食管-胃交界腺癌(Siewert Ⅱ型)手术组织标本中肿瘤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中PAQR3、TGF-β、p-Smad2、p-Smad3、p53、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析PAQR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PAQR3表达与TGF-β通路、EMT过程之间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78.3%(141/180)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的PAQR3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1.1%,2/180)。癌组织中PAQR3表达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χ2=73.383, P<0.01)、肿瘤大小( χ2=51.207, P<0.01)、肿瘤分化( χ2=82.303, P<0.01)、静脉浸润( χ2=7.639, P<0.01)、神经侵犯( χ2=19.047, P<0.01)、浸润深度( χ2=14.572, P<0.01)、淋巴结转移( χ2=20.531, P<0.01)、远处转移( χ2=49.787, P<0.01)及TNM分期( χ2=147.120, P<0.01)均呈明显负相关;而与性别( χ2=1.326, P>0.05)、肿瘤诊断时年龄( χ2=0.815, P>0.05)均无相关。癌组织中PAQR3低表达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AQR3正常或高表达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87, P<0.01)。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蛋白上调( r=-0.768, P<0.01)、p-Smad2蛋白上调( r=-0.771, P<0.01)、p-Smad3蛋白上调( r=-0.774, P<0.01)、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上调( r=-0.946, P<0.01)、Twist蛋白上调( r=-0.966, P<0.01)、Snail蛋白上调( r=-0.931, P<0.01)及SIP1蛋白上调( r=-0.932, P<0.01)呈明显负相关,与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下调呈明显正相关( r=0.875, P<0.01)。 结论:食管-胃交界腺癌组织中PAQR3蛋白低表达与TGF-β信号通路及EMT激活密切相关,提示PAQR3下调可能是食管-胃交界腺癌转移发生的起始因素,机制上是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来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先天性颅缝早闭症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颅缝早闭是一条或多条颅缝过早融合造成的先天性骨骼疾病,根据是否伴随除了颅面部畸形之外的其他器官系统的损害分为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大约85%的颅缝早闭是非综合征型,综合征型仅占15%,综合征型会导致更加严重的临床症状。颅缝早闭的发生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包括单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多态性,常见相关基因包括 FGFR1、 FGFR2、 FGFR3、 TWIST1、 MSX1、 ERF、 TCF12等。综合征型与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遗传致病模式具有差异性,目前绝大部分颅缝早闭遗传学研究集中在欧洲人群。颅缝早闭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对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遗传咨询有着重要作用。该文通过对颅缝的发育,以及综合征型和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遗传学研究的回顾,对颅缝早闭的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miRNA-5089-5p体外通过调节组织蛋白酶B表达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miRNA-5089-5p(miR-5089-5p)体外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与组织蛋白酶B(CTSB)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食管癌手术切除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31例,以及食管癌TE-13、EC9706、Eca109、KYSE30细胞株和正常食管黏膜上皮HET-1A细胞miR-5089-5p的表达水平。选择miR-5089-5p表达量最低的食管癌细胞,分为两组,分别转染miR-5089-5p模拟物(miR-5089-5p组)及其阴性对照序列(阴性对照组);转染48 h后,qRT-PCR检测两组细胞miR-5089-5p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用microRNA.org、Deepbase v2.0在线工具预测miR-5089-5p的靶基因,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iR-5089-5p组、阴性对照组细胞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两组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迁移相关蛋白N-Cadherin、Twist表达。结果: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5089-5p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4±0.53和7.07±1.25( t=24.06, P<0.01);各食管癌细胞株miR-5089-5p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正常食管黏膜上皮HET-1A细胞(均 P<0.05),相对表达量最低的是Eca109细胞(0.12±0.0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随着转染时间延长,miR-5089-5p组Eca109细胞增殖能力逐渐降低,从48 h开始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迁移能力亦降低[细胞划痕愈合率:(29±5)%比(64±8)%, t=3.91, P<0.01]。在线工具预测miR-5089-5p的靶基因可能是CTSB,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5089-5p互补结合CTSB 3'UTR。qRT-PCR检测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R-5089-5p组Eca109细胞CTSB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0.23±0.04比1.01±0.09, t=8.27, P<0.01),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显示,CTSB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同时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Ki-67和细胞迁移相关蛋白N-Cadherin、Twist表达水平均降低。 结论: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和细胞株中miR-5089-5p均低表达,miR-5089-5p能抑制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TSB基因表达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 18F-FDG PET/CT的磨玻璃结节早期肺腺癌浸润性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 18F-FDG PET/CT构建并验证以磨玻璃结节(GGNs)为影像特征的早期肺腺癌病理浸润性的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因GGNs行PET/CT显像并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为浸润前病变及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的患者149例,男44例、女105例,年龄(61.1±8.9)岁。将检出的GGNs按1∶1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 χ2检验比较浸润前病变/MIA与IAC形态学定性特征(如形状、边缘特征等)、定量参数[如GGNs实性成分比例、磨玻璃成分CT值(CT GGO)等)]、功能学定量参数[如SUV max、SUV指数(SUV index;即GGNs SUV max/肝SUV mean)]的差异,基于有意义的参数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应用ROC曲线验证模型的稳健性。采用Delong法比较AUC。 结果:170枚GGNs获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建模组( n=89)中,IAC患者混合性GGNs、不规则形状、边缘特征、支气管扩张/扭曲/截断征比例、GGNs最大径和实性成分最大径、实性成分比例、CT GGO、SUV max、SUV index均高于浸润前病变/MIA患者( χ2值:5.00~23.40, z值:-6.53~-2.70,均 P<0.05)。基于PET/CT定性参数(GGNs类型、边缘特征)、定量参数(CT GGO、SUV index)、联合定性和定量参数(GGNs类型、边缘特征、SUV index)分别成功构建模型1~3,三者在建模组中ROC AUC分别为0.896、0.880和0.931,其中模型2在验证组( n=81)中的AUC无明显下降(0.802; z=0.81, P=0.417)。 结论:联合 18F-FDG PET/CT形态学和功能学定量参数构建的早期肺腺癌病理浸润性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效能且模型稳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颅骨及硬脑膜中FAK/Twist1在SD大鼠颅脑生长发育过程中作用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快速生长发育期SD大鼠颅骨的生长发育及其与颅骨和硬脑膜中局部黏着斑激酶(FAK)/Twist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选取幼龄大鼠,从出生后1周开始,使用软尺记录颅骨长度(颅长)及宽度(颅宽);分别使用电子秤和电子天平称量体质量和脑质量;使用量筒称量脑组织的容积;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检测颅骨FAK和硬脑膜Twist1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颅骨与硬脑膜组织的细胞形态及FAK/Twist1在不同部位的表达差异。结果:(1)大鼠颅长、颅宽在1~7周内均逐渐增加( F颅长=420.20、 F颅宽=47.27,均 P<0.001),与第1周相比,第2周时颅长和颅宽均明显增加(均 P<0.05),第7周时颅长和颅宽增长分别占整个发育过程(1~12周)的94.4%和90.0%。(2)大鼠的体质量和脑质量在1~7周内逐渐增加( F体质量=485.20、 F脑质量=126.00,均 P<0.001),与第1周相比,第2周时体质量和脑质量均明显增加(均 P<0.05),第7周时增加的体质量和脑质量分别占整个发育过程的60.4%和51.2%。(3)大鼠的脑容积在1~7周内逐渐增加( F=852.80, P<0.001),1~3周增长迅速,3周以后较为平缓,第7周时增加的脑容积占整个发育过程的60.5%。(4)WB结果显示,第1~7周时颅骨组织中FAK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F=15.80, P<0.001),第7周时FAK表达水平较第1周明显升高( P<0.01);硬脑膜组织中FAK表达水平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第4周FAK表达水平达到最高值,与第1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颅骨组织中FAK的表达水平与颅长、颅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6(均 P<0.001),呈正相关。(5)颅骨颅缝观察结果显示,出生后第1、4、7周,大鼠的颅骨生长以纵向生长为主,且颅缝逐渐清晰,在第7周时已完全闭合。(6)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wist1主要在硬脑膜中表达,在第1周时表达水平最高,随后逐渐下降( F组化=22.10、 F荧光=36.82,均 P<0.01);FAK主要在颅骨中表达,第4周较第1周表达降低( P<0.01),后逐渐升高。 结论:大鼠出生后1~7周,FAK在颅骨中的表达水平与颅骨的生长发育正相关,而Twist1在颅骨和硬脑膜中的表达水平则随着颅骨生长和骨缝闭合而降低,颅骨及硬脑膜中FAK/Twist1可能共同调节了幼龄大鼠颅骨的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irc_BACH2通过调控miR-370-3p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irc_BACH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2017—2019年5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和细胞中circ_BACH2、miR-370-3p和GIT1 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和细胞周期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数,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_BACH2、miR-370-3p和GIT1之间的靶向关系,裸鼠成瘤实验检测抑制circ_BACH2的表达对小鼠体内肿瘤的影响。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irc_BACH2、GI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iR-370-3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甲状腺癌细胞TPC-1、SW579中circ_BACH2、GI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高于人甲状腺正常细胞Nthy-ori3-1,miR-370-3p表达水平低于Nthy-ori3-1细胞(均 P<0.05)。GIT1 mRNA表达水平与miR-370-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634),circ_BACH2表达水平与GIT1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635),circ_BACH2表达水平与miR-370-3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394,均 P<0.05)。circ_BACH2与miR-370-3p具有结合位点,GIT1的3'UTR与miR-370-3p具有结合位点。si-circ_BACH2组TPC-1、SW579细胞G 0/G 1期细胞比例高于si-NC组,S期细胞比例、细胞吸光度值低于si-NC组,细胞克隆形成数[分别为(43±5)个和(54±8)个]低于si-NC组[分别为(100±6)个和(100±9)个],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60±2.40)%和(18.10±2.10)%]高于si-NC组[分别为(4.30±0.20)%和(5.10±0.23)%],细胞迁移数[分别为(61±7)个和(58±6)个]、细胞侵袭数[分别为(45±6)个和(47±4)个]均低于si-NC组[分别为(134±15)个、(112±11)个、(113±11)个和(92±9)个,均 P<0.001]。si-circ_BACH2组细胞中Snail、Twist1表达水平低于si-NC组,E-cadherin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均 P<0.001)。抑制miR-370-3p的表达逆转敲减circ_BACH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过表达GIT1逆转过表达miR-370-3p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注射稳定转染sh-circ_BACH2的TPC-1细胞的裸鼠在培养35 d 后肿瘤体积缩小[(535±91)mm 3和(857±114)mm 3],肿瘤重量减少[(0.62±0.13)mg和(1.06±0.15)mg,均 P<0.05]。裸鼠肿瘤组织中circ_BACH2、GIT1 mRNA表达水平降低,miR-370-3p 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 P<0.05)。 结论:抑制circ_BACH2可能通过靶向调控miR-370-3p/GIT1从而抑制体外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