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联合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可早期预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及临床常规指标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SAKI)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观察性研究,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收治的69例脓毒症患者,其中28例入院72 h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41例未发生AKI。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包括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尿素、尿酸,收集患者入院时的血清标本,检测TIMP-2、IGFBP-7、Ang-2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生物标志物及临床常规指标对SAKI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与脓毒症非AKI组比较,脓毒症AKI组的SOFA、脓毒症严重程度、NLR、PCT、CRP、D-二聚体、尿酸水平均较高( P均<0.05);脓毒症AKI组生物标志物TIMP-2、IGFBP-7、TIMP-2×IGFBP-7、Ang-2水平分别为23.5(17.3,30.3)ng/ml、(185.6±47.2)ng/ml、3.98(2.89,6.00)(ng/ml) 2/1 000、1 953(950,2 239)pg/ml均高于非AKI组[分别为16.4(13.5,22.4)ng/ml、(139.4±34.7)ng/ml、2.28(1.57,4.03)(ng/ml) 2/1 000、576(334,1 076)pg/ml;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FBP-7( OR=1.039,95% CI 1.000~1.079, P<0.05)、SOFA评分( OR=1.521,95% CI 1.144~2.022, P<0.05)是SAK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IGFBP-7、SOFA评分早期预测SAKI的AUC分别为0.805(敏感度78.6%,特异度78.3%)、0.832(敏感度67.9%,特异度82.9%),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93(敏感度82.1%,特异度87.8%),且优于2个指标单独的预测价值( P均<0.05)。 结论:IGFBP-7、SOFA升高是脓毒症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SAKI的高风险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丹参酮ⅡA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减轻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的影响,并基于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n=16):正常(Normal)组、模型(Model)组、Tan ⅡA(5mg/kg)组、Tan ⅡA(5 mg/kg)+AG490(JAK2 抑制剂,5 mg/kg)组和 Tan ⅡA(5 mg/kg)+C-A1(JAK2激动剂,50 mg/kg)组.除Normal组外,其他4组均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MNNG,0.04 g/mL)自由饮联合雷尼替丁灌胃、饥饱失常饮食的综合法构建CAG大鼠模型.各组分别每日1次连续给药治疗12周后,中性红清除法检测胃黏膜血流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胃泌素(GAS)、血浆胃动素(MTL)及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行萎缩评分,TUNEL染色法观察胃黏膜细胞凋亡状况并计算凋亡指数,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JAK2/STAT3通路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Model组相比,Tan ⅡA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血清GAS水平、血浆MT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胃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萎缩评分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5);胃黏膜JAK2、STAT3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Bcl-2相关X蛋白(Bax)、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C-Cas-3)、C-Cas-9蛋白表达量及p-JAK2/JAK2、p-STAT3/STAT3、胞核核因子-κB(NF-κB)p65/胞浆NF-κB p65表达比值明显降低(P<0.05).AG490能够明显增强Tan ⅡA对CAG大鼠各检测指标的调控作用,C-A1则能够明显逆转Tan ⅡA对CAG大鼠各检测指标的调控作用(P<0.05).[结论]Tan ⅡA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活化及NF-κB核转位,减轻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从而减轻CAG大鼠胃黏膜结构和功能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颌间牵引诱导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及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30
目的:探究颌间牵引诱导安氏Ⅱ类错牙合成中性或趋于中性的正畸效果及对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笔者医院接诊的6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齐牙列、颌间牵引、橡皮链牵拉关闭间隙的过程中,上颌15、16、25、26人为地增加抵御前移的支抗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正畸效果和同行评估等级(Peer assessment rating,PAR)指数,检测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对其矫正前和矫正后6个月头颅侧位片软硬组织相关指标进行测量,观察软硬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患者PAR值(中线、牙齿排列、颊侧区咬合)、SNA角、ANB角、U1-NA角、U1-NA距、U1-FH角、ULP值较治疗前变小(P<0.05);SNB角、OP-FH角、U1-L1角、SnLs-SiLi角、Cm-Sn-Ls角、TIMP-2、MMP-2值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颌间牵引,橡皮链关闭间隙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的面型,矫正深覆牙合、深覆盖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30
-
亚精胺促进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的分子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2
目的 探讨亚精胺促进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亚精胺组、亚精胺+环孢菌素A组,每组 5 只.通过每小时向小鼠腹膜内注射 1 次 50 μg/kg的蛙皮素构建急性胰腺炎模型.对照组按照同模型组的处理方式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亚精胺组腹膜内注射 100 mmol的亚精胺;亚精胺+环孢菌素A组在给予亚精胺治疗的同时,腹膜内注射 10 mg/kg的环孢菌素A.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小鼠胰腺组织损伤程度.TUNEL染色评估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评估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JC-1 染料测定胰腺组织提取的总线粒体的线粒体膜电势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胰腺组织细胞质基质型LC3(LC-3Ⅰ)、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 3Ⅱ(LC-3Ⅱ)、泛素结合蛋白(p62)、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cleaved-Caspase-1、IL-1β、PTEN诱导假定激酶 1(PINK1)、磷酸化Parkin(p-Parkin)和Parkin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亚精胺组胰腺组织几乎不存在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浸润,腺泡细胞肿胀程度明显减弱,基本无腺泡细胞坏死;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和MPO IHC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降低;小鼠血清IL-6、TNF-α、IL-1β、CRP的水平明显降低;胰腺组织LC-3Ⅰ/Ⅱ、NLRP3、IL-1β、cleaved-Caspase-1、PINK1 和p-Parkin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62 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胰腺组织总线粒体膜电势水平明显增强(P<0.05).与亚精胺组相比,亚精胺+环孢菌素A组完全逆转了亚精胺的治疗效果.结论 亚精胺可以促进线粒体自噬缓解急性胰腺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2
-
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的分离、原代培养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收集80例3~5岁儿童手术切除的扁桃体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提取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应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基进行细胞纯化及原代培养;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来源.结果: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在分离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成功率、细胞密度以及细胞融合时间方面均高于组织块贴壁法(P<0.05),细胞接种后第2天开始贴壁,外观呈现多边形,岛状生长,培养12d左右,细胞连成单层,呈现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广谱角蛋白表达阳性,波形蛋白阴性;免疫荧光攀定角蛋白8/18染色阳性.结论:应用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以及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基可建立高效稳定的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原代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沙坦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模型组及氯沙坦组均采用反复烟熏联合气管内两次滴入脂多糖(LPS)复制COPD大鼠模型.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进行分类并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IFN)-γ、IL-4、IL-6、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抑制剂(TIMP)-1含量,Western印迹检测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激活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肺泡断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提高,IL-4、IL-10及TIMP-1含量显著降低,IL-1β、IFN-γ、IL-6及MMP-9含量显著升高,JAK2及p-STAT3表达量显著上调(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低、中、高剂量组肺泡结构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IL-4、IL-10及TIMP-1含量显著升高,IL-1β、IFN-γ、IL-6及MMP-9含量显著降低,p-STAT3表达量显著下调,氯沙坦中、高剂量组JAK2表达量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 氯沙坦可能通过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COPD大鼠炎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基因敲除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三磷腺苷水平及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三磷腺苷合酶抑制因子1(ATPIF1)基因敲除对小鼠成纤维细胞中三磷腺苷(ATP)水平及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取5只ATPIF1基因敲除小鼠作为观察组,另取5只C57BL/6小鼠作为对照组.取各组小鼠耳组织,采用Ⅰ型胶原酶和中性蛋白酶Ⅱ的消化作用制备成纤维细胞并用高糖培养基培养,传代1~2次后,待细胞长满且接触抑制3 d后,更换含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剂Ⅰ的细胞培养基诱导4 d,再更换含白色脂肪细胞诱导剂Ⅱ的细胞培养基诱导4 d.在诱导前及诱导4、8 d分别采用ATP检测试剂盒和三酰甘油(TG)检测试剂盒检测成纤维细胞中ATP和TG水平.结果 诱导前,对照组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诱导4、8 d,对照组与观察组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4、8 d,对照组小鼠原代成纤维细胞中TG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ATPIF1基因敲除可增加小鼠成纤维细胞中ATP水平,促进成纤维细胞向白色脂肪细胞分化,提高成熟白色脂肪细胞储存TG的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分离培养原代树鼩角膜基质细胞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体外快速、分离培养树鼩角膜基质细胞(corneal stromal cells,CSCs)的方法 .方法 实验分为实验组A和实验组B,取树鼩角膜基质层,实验组A剪碎,用1% 的Ⅱ型胶原酶消化60 min,离心后重悬接种;实验组B用Ⅱ型胶原酶联合中性蛋白酶消化.比较记录原代及传代细胞生长情况、传代时间,细胞行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鉴定.结果 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的获取原代细胞,9 d后即可进行传代,细胞形态好;传代细胞生长较快,2~3 d即可传一代;双酶消化法获得的CSCs较少,10 d才可见少量散落细胞,15~20 d可传代;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表达阳性.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培养出CSCs,但胶原酶消化法能更容易高效分离培养出大量树鼩CSC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Ⅰ型和Ⅱ型心肾综合征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心脏和肾脏的生理病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导致另一个器官的功能障碍,即为心肾综合征,以Ⅰ型和Ⅱ型的发病率最高,临床最为常见.中医对心肾同病的认识历史悠久,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和肾,采用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等方法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肾功能.然而,心肾综合征发生的病理机制复杂,且临床表现多样,导致对疾病早期的临床诊疗较为困难,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使疾病预后不良.生物标志物在预测心肾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好的生物标志物,准确评价心脏和肾脏生理病理的变化,以达到对心肾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升疾病诊疗效果的目的.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标志物主要集中于肾小管损伤,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肾损伤因子-1,尿白细胞介素-18等.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研究成果,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以及与矿物质代谢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在机体内含量升高的时间都早于血清肌酐升高的时间,能较好地预测早期心肾综合征的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文献中Ⅰ型和Ⅱ型心肾综合征的相关生物标志物进行总结,筛选出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α1-抗胰蛋白酶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大鼠机械通气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α1-抗胰蛋白酶(AAT)是否可减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接受机械通气后的呼吸机相关肺损伤(VILI).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机械通气组(V组)和机械通气/AAT组(VA组).S组大鼠仅接受麻醉,V组和VA组大鼠接受脂多糖模拟ARDS,然后机械通气4h.在通气开始时,V组大鼠股静脉给予盐水,VA组大鼠接受股静脉给予AAT.测量氧合指数(PaO2/FiO2)、肺湿/干重比(W/D),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浓度、弹性蛋白酶浓度、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计数,检测BALF中的炎症因子和血清中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浓度,测量肺内氧化应激反应,观察肺组织学损伤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S组比较,V组和VA组大鼠PaO2/FiO2显著降低,BALF中的蛋白质浓度和肺W/D明显升高,BALF和外周血中炎症因子浓度显著升高,BALF中炎症细胞计数增高;丙二醛(MDA)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活性显著增加;V组和VA组损伤严重,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与V组比较,VA组PaO2/FiO2显著提高,肺W/D和BALF蛋白浓度降低,BALF中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以及弹性蛋白酶的浓度显著降低;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降低,白细胞介素-10升高;外周血中的ICAM-1和MIP-2降低;MDA浓度、MPO和NADPH活性显著降低,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Bax、凝溶胶蛋白和裂解的胱天蛋白酶-3表达降低,但Bc1-2的表达增强(P<0.05).结论 AAT可减轻ARDS大鼠的VILI.AAT给予的保护作用可能与AAT的抗炎、抗氧化应激反应和抗细胞凋亡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