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心房黏液瘤合并主动脉瓣兰伯氏赘生物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 男,66岁.因"发现左心房肿块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心尖搏动等未见异常,心率75次/min,律齐.术前心电图:窦性心率不齐,正常心电图.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显示左心房内见一异常稍弱回声团,大小约41 mm×42 mm,附着于房间隔中份,游离端随心脏运动可见一定活动度,团块下部分与二尖瓣前叶根部稍粘连,各瓣膜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69%.临床拟行左心房肿块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8F-FDG PET/CT诊断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后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8岁,身高170 cm,体质量60 kg。1年前因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心力衰竭(end stage heart failure, ESHF)在本院行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LVAD)植入手术后康复出院。最近40余天间断发热(不规则热型,37.5~38.0 ℃),期间自行口服头孢类、阿莫西林等抗生素31 d。12 d前血培养结果阳性,提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给予氟康唑治疗。因仍间断发热而再入本院求治。入院超声心动图:LVAD流入管室间隔侧见甩动的条索样结构;三尖瓣回声及活动尚可,部分瓣叶回声稍厚、回声毛糙,瓣下见一大小约7 mm×4 mm的强回声团附着。实验室检查(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WBC计数为4.0(4.0~10.0)×10 9/L,中性粒细胞占比63.5%(50.0%~70.0%),RBC计数为3.2(4.2~5.5)×10 12/L,PLT为114(100~300)×10 9/L,降钙素原<40(0~60) ng/L,C反应蛋白为39.3(0~10.0) mg/L。为明确感染诊断和评估范围、程度,行 18F-FDG PET/CT显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超声诊断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2例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胎儿三尖瓣口无挡畸形(congenitally unguarded tricuspid valve orifice,CUTVO)的超声心动图典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南昌市第一医院经超声诊断,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胎儿CUTVO的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图像。在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确诊CUTVO并有超声诊断结果的文献。对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文献检索获得CUTVO病例15例,加上本单位诊断的2例,共17例。17例中,16例为单胎妊娠,1例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妊娠。17例胎儿中,三尖瓣完全缺如或发育不全10例,部分缺如7例。9例为合并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文献未描述并发症情况。(2)共6例误诊,其中4例产前误诊为胎儿Ebstein畸形,2例误诊为Uhl病和心肌致密化不全可能,引产后证实为CUVTO。共2例漏诊,其中1例为双胎输血综合征,另1例为肺动脉瓣狭窄。2例均为中孕期,右心增大不显著。(3)9例终止妊娠,其中7例引产后证实为CUTVO。8例继续妊娠至分娩,其中2例由于病情较重死亡,6例存活患儿产后超声检查均发现合并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三尖瓣成型术,术后1年内随访,三尖瓣中量返流;2例行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手术,术后三尖瓣少-中量返流;1例行改良Fontan术,术后心功能正常;1例未明确描述手术方式。CUTVO典型的超声心动图特征为房室结构及与大动脉连接正常,三尖瓣瓣叶及乳头肌完全或部分缺失,三尖瓣口呈空洞样,血流来回往返,多普勒呈低速双向频谱。结论:CUTVO较典型的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叶缺失并中量或大量暗淡返流、返流频谱形态呈双向。检查时应注意多个切面动态观察,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心脏起搏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心脏起搏导线相关三尖瓣反流(lead-related tricuspid regurgitation,LRTR)是心脏起搏治疗中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入选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首次植入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72例患者,结合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植入术前、术后急性期(1周内)以及1年进行评价。起搏器植入后新发三尖瓣反流(TR)或反流程度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阳性组,无TR或反流程度不加重的患者归为TR阴性组,比较两组间TR比例、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起搏导线植入类型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超声心动图和临床指标,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引起LRTR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患者均完成术后1年随访。与TR阴性组相比,TR阳性组患者TR呈中重度反流的比例明显升高,伴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增大以及右心室射血分数降低;TR阳性组患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低(62.5%对85.7%, P=0.039),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高(43.8%对14.3%, P=0.010),导线常引起三尖瓣隔叶(18.8%对0, P=0.009)、后叶(25%对1.8%, P=0.008)受限。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合并2型糖尿病( OR=6.425,95% CI 1.371~30.121, P=0.018)、导线引起后叶受限( OR=20.038,95% CI 1.097~265.991, P=0.043)是导致LRT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2型糖尿病、导线引起后叶受限是导致LRTR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尖瓣环显像技术指导下的远端希氏束起搏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三尖瓣环显像技术指导下的远端希氏束起搏的可行性。方法: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9年8月至12月共30例有起搏适应证的心动过缓患者,年龄(64±15)岁,其中男15例(50%,15/30)行远端希氏束起搏。使用希氏束鞘管在三尖瓣隔叶下方造影显示三尖瓣环,并以此为影像学标志,将起搏导线植入三尖瓣下方心室侧希氏束区域(即远端希氏束区域)。评价手术成功率,术中及随访期间希氏束起搏参数、起搏特点、导线对三尖瓣功能的影响以及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等。结果:共28例(93.3%,28/30)患者成功完成远端希氏束起搏。术中希氏束起搏阈值为0.4~1.9(1.00±0.42)V/1 ms,R波振幅为(5.4±2.7)mV。成功完成希氏束起搏的病例中,92.9%(26/28)的患者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夺获希氏束和周围心室肌的阈值分别为(1.03±0.43)V/1 ms和(1.05±0.73)V/1 ms。另外2例选择性希氏束起搏患者的希氏束夺获阈值均为0.7 V/1 ms。随访(19.5±3.5)个月,患者希氏束起搏阈值[(0.97±0.41)V/1 ms对(1.00±0.42)V/1 ms, P=0.643]和R波振幅稳定。未发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以及三尖瓣反流加重情况。 结论:三尖瓣环显像技术指导下的远端希氏束起搏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远端希氏束起搏多数为非选择性希氏束起搏,随访期间起搏参数稳定。三尖瓣显像技术可帮助定位远端希氏束,完成目的性心室侧希氏束起搏导线植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危重患者气道支架置入术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3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例1 患者男性,年龄88岁,体质量50 kg。因"再发喘气伴咳嗽"入院。既往史:反复胸腔积液5年,曾多次引流胸水;3年前诊断前纵隔肿瘤未予治疗;1年前因食管恶性肿瘤行食管支架植入术;陈旧性脑梗死,伴双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入院诊断:支气管狭窄;胸腔积液;食管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胸膜继发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体格检查:BP 120/71 mmHg(1 mmHg=0.133 kPa),HR 97次/min,RR 21次/min, SpO 2 98%;营养不良,双下肢肌力减退。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异常项:白蛋白29.0 g/L,脑钠肽170.7 pg/ml,D-二聚体1.82 μg/ml。ECG: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早搏。超声心动图:左房增大,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肺动脉收缩压约57 mmHg。胸部增强CT:①前纵隔偏右侧巨大囊实性占位,最大横截面积约131 mm×77 mm;②左侧纵隔旁液性灶;③食管中段壁增厚,管腔内支架置入,邻近气管分叉处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考虑肿瘤性病变侵犯;④左肺下叶肿块影,考虑肿瘤转移;⑤右侧胸腔积液,伴邻近肺组织膨胀不全。胸腔积液超声探查:右侧胸腔第10肋间可见最大深度约8.0 cm液性暗区;呼吸内镜检查:左主及右主支气管黏膜重度增生肿胀肥厚,管腔狭窄;考虑肿瘤侵犯主气道,血运丰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孤立性三尖瓣发育不良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孤立性三尖瓣发育不良(TVD)的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提高TVD的产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及山西省儿童医院产前诊断的7例TVD胎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总结TVD胎儿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7例TVD胎儿中,6例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性闭锁并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1例合并肺动脉发育细。TVD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为:①心轴明显左偏,心胸比值明显增大,右心增大,其中右心房显著扩大(本畸形重要特征);②三尖瓣瓣环位置正常,各瓣叶附着点正常,部分三尖瓣瓣叶增厚并关闭不全;③易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性闭锁或肺动脉瓣重度狭窄;④彩色多普勒显示三尖瓣大量反流,流速<350 cm/s(本畸形重要特征);⑤合并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功能性闭锁时,彩色多普勒显示动脉导管血流逆灌入肺动脉,肺动脉瓣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反流。结论:胎儿期TVD具有典型超声心动图特征,主要为三尖瓣大量反流及右心房显著扩大,合并肺动脉瓣功能性闭锁时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对产前咨询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三瓣膜修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近中期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三瓣(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膜修复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8年1月—2022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38例。38例中,男10例、女28例,年龄38~69(53.2±8.8)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3例。合并二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20例,合并主动脉瓣中度及以上反流18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18例,合并三尖瓣中度及以上反流19例。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行三瓣膜修复术治疗。观察指标:(1)观察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手术时间;术中经食管心动超声检查,观察瓣膜修复效果。(2)观察患者术后24 h胸腔、心包纵隔引流量,心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CICU)住院时间,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氧血症、严重心律失常、包积液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有无因术后出血二次开胸手术。术后出院前复查经胸心脏超声,观察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反流情况。(3)出院后定期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有无瓣周漏、瓣膜修复后反流情况、二尖瓣舒张期峰值流速、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复查心电图,观察有无持续性房颤;观察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因瓣膜反流需二次手术情况。结果:(1)38例患者均完成三瓣膜修复。术中体外循环时间97~205(138±3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6~149(106±26)min,手术时间96~255(161±55)min。术中经食管心动超声检查提示,术前主动脉缩流颈(4.2±0.7)mm;瓣膜修复后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2例,二尖瓣轻中度反流2例,其余患者无反流或轻微反流,均无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2)38例患者术后CICU住院时间2.0(2.0,2.5)d,胸腔、心包纵隔24 h引流量270(225,465)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氧血症、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无二次开胸病例,无术后早期死亡病例。出院前复查心脏超声显示,38例患者术后均无瓣膜狭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轻中度反流各2例,三尖瓣轻中度反流4例,其余瓣膜均轻微或轻度反流。(3)3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4(22.3±4.5)个月。随访期间38例患者胸闷、气喘、心悸、头晕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地改善,活动耐力较术前明显增加,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无一例患者死亡。末次随访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均无狭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轻中度反流各3例,其余瓣膜均是轻微或者轻度反流;二尖瓣舒张期峰值流速0.8~1.9(1.3±0.3)m/s,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力差2.6~4.8(3.1±1.4)mmHg(1 mmHg=0.133 kPa)。复查心电图,24例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残留房颤3例,未见新发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结论: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累及三瓣膜的患者,若二尖瓣有修复可能性,三尖瓣轻度以上功能性瓣膜反流,主动脉瓣瓣叶质量尚可、中度以下狭窄或关闭不全,可同期行三瓣膜修复术,并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近中期瓣膜反流情况,获得较好的近中期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锥形重建术在三尖瓣下移畸形中的应用及术后心功能评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三尖瓣下移畸形是由于三尖瓣三个瓣叶分化障碍,尤其是隔瓣和后瓣的连接点移位到正常三尖瓣环以下的位置,导致三尖瓣关闭不全和房化右心室的形成。由于三尖瓣不同程度的反流、右心房扩大、心室壁的矛盾运动,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紫绀、心功能不全等症状。三尖瓣锥形重建术是接近于三尖瓣解剖学修复的瓣膜成形术式,主要在儿童和成人患者中应用,在新生儿及老年人群患者中应用较少。术后中长期随访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心脏超声和心血管核磁共振技术来观察房室容积变化、瓣膜反流、射血分数以及结合患者临床症状来评估心脏功能。本文就锥形重建术在三尖瓣下移畸形中的应用及术后心功能评估进展做一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癌手术中严重气体栓塞ECMO抢救成功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年龄66岁,身高160 cm,体重45.1 kg,因"结肠癌术后2年,发现癌胚抗原浓度升高1周"入院。既往因结肠癌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因术后肝转移行腹腔镜中转开腹肝转移瘤切除+左髂总血管旁淋巴结切除活检术,因肺转移行胸腔镜右肺下叶切除术。肝脏MRI提示:肝脏Ⅶ/Ⅷ段交界处肿块,考虑转移瘤。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硬化,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房间隔膨出瘤。心电图、血气分析、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肝脏转移瘤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