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对百色市某高中一起诺如病毒(norovirus)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调查,为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提供防控依据.方法 根据病例定义开展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特征进行三间分布描述,收集病例的临床数据,采集可疑环境样本及具有代表性病例的生物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暴发原因.结果 2021 年1 月20-28 日,本次疫情共累计报告病例205 例,其中疑似病例189 例,确诊病例11 例,隐性感染者 5 例.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90.50%)、呕吐(35.50%)为主,无重症及死亡病例.男性罹患率5.85%(116/1 984)高于女性罹患率 3.74%(89/2 381).高中 3 个年级学生均有病例报告,但高三罹患率最高,为10.39%,发病风险是高一、高二学生的 5.90 倍(95%CI:4.473~7.778).对 72 份肛拭子、外环境涂抹标本进行诺如病毒GI型、GII型实验室检测,检出 16 份肛拭子呈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流行曲线显示人传人模式,1 月 29日学生放假全部离校后无病例报告.结论 本事件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学校暴发疫情,学校未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终导致学校暴发疫情的暴发.应加强病例排查及管理,规范吐泻物消毒处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某基层医院与三甲儿童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谱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比较分级诊疗下某基层医院和三甲儿童医院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谱差异.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北京某基层医院及某三甲儿童医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标本,采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与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统计学方法分析两家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病原谱差异.结果 基层医院纳入患儿112例,男女比例为1∶1,呼吸道病原总阳性检出率为71.43%(80/112),单种病原感染72例(64.29%,72/112),混合感染8例(7.14%,8/112,均为2种病原);三甲儿童医院纳入患儿115例,男女比例1.02∶1,呼吸道病原总阳性检出率为70.43%(81/115),单种病原感染66例(57.39%,66/115),混合感染15例(包括2种病原感染12例,10.43%,12/115;3种病原感染3例,2.61%,3/115).0~3岁婴幼儿中,基层医院与三甲儿童医院HMPV阳性检出率(52.9%,9/17;5.3%,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10,P<0.05);三甲儿童医院儿童RSV阳性检出率(44.0%,33/75)高于基层医院(23.5%,4/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15,P>0.05).4~15岁儿童中,基层医院Flu B阳性检出率为31.58%(30/95),三甲儿童医院为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P<0.05);三甲儿童医院MP阳性检出率为37.5%(15/40),基层医院未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8,P<0.05).结论 2021-2022年冬春季节北京某基层医院与三甲儿童医院的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谱构成存在差异,各年龄段病原谱分布也不同,提示分级诊疗以及基层医院开展核酸检测的必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耐药基因和13种病原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 1N 1、甲型流感病毒H 3N 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遗传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江苏省淮安市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流感疫情防控与疫苗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4株2022年淮安市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通过全基因组核酸提取、文库构建,应用Nanopore三代测序平台对H3N2亚型毒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比对基因组序列相似性、构建系统发育树,解析氨基酸变异特征。结果:8个基因节段之间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7.1%~100.0%,相似性差异最大的是HA基因(97.1%~99.9%),差异最小的是MP基因(98.6%~99.9%)。核苷酸位点变异频率最高和最低的节段分别是HA基因(3.06%)和MP基因(1.43%),不同基因节段核苷酸变异率有统计学意义( χ2=14.293, P=0.046)。HA和NA基因发育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3株隶属3C.2a1b.2a.1a进化簇,1株独立属于3C.2a1b.1b进化分支且糖基化位点相较于另外3株在HA1蛋白142NWT、149NGT和NA蛋白436NLS位点发生丢失。4株淮安株均对NA抑制剂和金刚烷胺类药物敏感。 结论:1株淮安株抗原性发生了改变,与当年疫苗株匹配性较低,建议持续加强H3N2流感病毒的基因监测,为流感防控及流感疫苗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孕妇外周血游离DNA检测结果的随访及妊娠结局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孕妇外周血游离DNA(cf-DNA)检测结果的随访资料及相关的妊娠结局,评估cf-DNA检测在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进行cf-DNA检测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的一般情况、cf-DNA检测结果及随访结果。并分析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包括21三体、18三体、13三体)高风险和低风险孕妇的妊娠结局,评价cf-DNA检测的价值,包括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了43 615例行cf-DNA检测的孕妇,其中44例(0.10%,44/43 615)检测失败;检出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314例(0.72%,314/43 571),低风险43 257例(99.28%,43 257/43 571)。(2)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的314例孕妇中,277例(88.21%,277/314)完成随访,其中228例(82.31%,228/277)孕妇接受了侵入性产前诊断为低风险的43 257例孕妇中,36 826例(85.13%,36 826/43 257)完成随访,其中572例(1.55%,572/36 826)妊娠结局不良,包括4例为cf-DNA检测结果假阴性。(3)在完成随访的37 103例孕妇中,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的敏感度分别为97.96%、96.67%、100.00%,特异度分别为99.96%、99.95%、99.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57%、63.04%、17.3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9.99%、99.98%和100.00%。结论:cf-DNA检测在胎儿常见染色体三体的产前筛查中具有极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仍有一定数量的cf-DNA检测结果为常见染色体三体高风险的孕妇拒绝行侵入性产前诊断以验证cf-DNA检测结果。常见染色体三体低风险的孕妇,因未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导致部分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时,无法获得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有效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核酸分型定量法HPV检测(BMRT-HPV)用于子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巢式抽样法,在2016年9月—2018年1月中国子宫颈癌筛查多中心研究(CHIMUST)项目5个筛查点的8 856例妇女中,选取其中医生取样或自取样标本中任一检测方法HPV阳性或HPV阴性但细胞学结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者共1 495例行BMRT-HPV检测,同时按照1∶2比例抽取年龄和参加筛查时间相匹配的HPV与细胞学结果均为阴性的2 990例为对照。CHIMUST项目中对任一HPV阳性妇女回叫行阴道镜下子宫颈病灶四象限定点活检+随机活检+子宫颈管搔刮术方案子宫颈活检,以医生取样标本的基于实时PCR技术的Cobas 4800 HPV检测(Cobas-HPV)、基于第2代基因测序技术的HPV分型检测(SEQ-HPV)为对照,以子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BMRT-HPV检测的高危型HPV(HR-HPV)亚型与Cobas-HPV、SEQ-HPV检测的一致性,并比较3种HPV检测方法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Ⅱ +)、CIN Ⅲ及以上级别病变(CIN Ⅲ +)的筛查效率。 结果:(1)BMRT-HPV检测方法分别与Cobas-HPV、SEQ-HPV检测方法比较,检测HR-HPV亚型整体的一致性分别为94.8%、94.4%,Kappa值分别为0.827、0.814。(2)BMRT-HPV、Cobas-HPV、SEQ-HPV 3种方法对CINⅡ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2.62%、94.26%、93.44%,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特异度分别为84.67%、83.25%、82.76%,BMRT-HPV检测对CINⅡ +筛查的特异度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 P<0.01)。3种HPV检测方法对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均达到100.00%,BMRT-HPV检测对CIN Ⅲ +筛查的特异度也显著高于Cobas-HPV、SEQ-HPV检测(分别为83.40%、81.95%、81.50%, P<0.01)。检出1例CINⅡ +或CIN Ⅲ +所需要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的患者数,BMRT-HPV检测显著少于Cobas-HPV和SEQ-HPV检测( P<0.01)。Cobas-HPV、SEQ-HPV、BMRT-HPV检测初筛阳性者分别以HPV 16和(或)18型(HPV 16/18型)阳性联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即为方案一、二、三)进行二次分流,3种筛查方案对CIN Ⅱ +、CIN Ⅲ +筛查的敏感度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0.05),但方案三(即BMRT-HPV初筛阳性者)筛查CIN Ⅱ +、CIN Ⅲ +的特异度显著高于方案一(即Cobas-HPV初筛阳性者)和方案二(即SEQ-HPV初筛阳性者; P<0.05),而且阴道镜转诊率方案三也显著低于方案一、二( P<0.05)。 结论:BMRT-HPV检测筛查子宫颈癌具有与Cobas-HPV、SEQ-HPV检测相似的敏感度,但特异度更高,可作为子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我采样传递检测HIV模式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自我采样传递检测是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自我检测的延伸。自我采样传递检测的发放方式主要有药房、自动售货机以及社区小组。自我采样传递检测的检测方式主要有尿液HIV抗体检测、干血斑HIV抗体检测、干血斑核酸检测三种。自我采样传递检测是新型的检测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检测范围,提高HIV检测的可及性。自我采样传递检测在我国推广具有前景,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但粪便核酸检测仍阳性三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于2019年12月由武汉开始发展至全国各地,其防控工作是当前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现报道3例NCP患者治疗后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性,粪便核酸检测仍呈阳性。鉴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高度同源、临床表现相似,参考SARS防治的经验,建议在诊治过程中重视粪便核酸检测情况。推荐粪便核酸检测结果作为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的参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消化道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WS/T 799-2022)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已建立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污水新冠病毒监测,而我国尚未建立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本标准给出了聚乙二醇沉淀法、铝盐混凝沉淀法和离心超滤法三种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方法,以用于生活污水、医疗机构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本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对保证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科学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压力可调控的大孔隙抗菌水凝胶对感染创面修复作用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压力可调控的大孔隙抗菌水凝胶对感染创面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C57BL/6小鼠伤口感染模型,按不同处理方式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A组),普通医用凝胶对照组(B组),压力可调控的大孔隙抗菌水凝胶实验组(C组)。在第1、3、6、9、12天,比较三组干预方式对小鼠创面的愈合面积、痂下菌量的影响;鉴定创面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前胶原,比较三种处理方式对伤口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变化;并通过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情况比较三组处理方式对伤口修复过程中炎症的抑制作用。结果:在第1、3天,三组创面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6、9、12天,三组创面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第6天,B组、C组创面面积[(1.23±0.16)、(1.14±0.12)cm 2]均小于A组[(1.56±0.16)cm 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B、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9、12天B组创面面积[(0.97±0.13)、(0.76±0.10)cm 2]、C组创面面积[(0.66±0.06)、(0.48±0.07)cm 2]均小于A组[(1.49±0.11)、(1.39±0.13)cm 2],且C组小于B组,以上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第1天,三组每克痂下菌量对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第3、6、9、12天,B组和C组痂下菌落数均小于A组( P<0.05),且C组细菌菌落数均小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核酸电泳图显示C组中条带灰度明显较A组、B组深。C组成纤维细胞早期凋亡率[Low-right阳性荧光占比(LR%):9.72%]要明显低于A组(43.99%)和B组(38.43%),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第12天C组成纤维细胞中的IL-6和β-actin的灰度值比值(0.64±0.10)、TNF-α和β-actin的灰度值比值(0.34±0.05)表达均较A组(1.22±0.21、0.60±0.14)和B组(0.88±0.02、0.41±0.06)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压力可调控的大孔隙抗菌水凝胶对感染创面有较强的抗炎及组织修复能力,其机制与减少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