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构建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手术患者术中体位安置管理质量,促进患者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与小组讨论建立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级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筛选和修订条目,并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6和0.902,指标重要性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54和0.161(均P<0.05).构建的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30项.结论 构建的手术体位安置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手术患者体位安置质量评价,为降低患者手术体位安置风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光栅立体成像观察高尔夫专项训练对儿童脊柱三维结构影响的纵向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针对少年儿童高尔夫长期专项训练对脊柱三维结构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儿童脊柱生物力学适应机制,为预防高尔夫训练可能引发的潜在运动损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纵向观察设计,选取高尔夫训练中心的15名男性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入组时)、3个月和6个月3个时间点,使用光栅成像技术采集参与者的脊柱三维图像数据,并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高尔夫训练对儿童脊柱三维结构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主要体现在骨盆倾斜距离、椎体平均偏移、椎体旋转角度、骨盆旋转角度和骨盆扭转角度等指标的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具有时间效应特点,表明儿童脊柱生物力学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结论:高尔夫训练会引起儿童脊柱三维结构的适应性变化,需要重视脊柱及骨盆生物力学平衡的维护,采取对称性训练等干预措施,以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训练质量、延长运动生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为规范、有效评价"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初步构建"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条目池.2022年7月-10月采用德尔菲法对广东省的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评价函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及意见协调程度,并结合层析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4和0.834;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61、0.110(P<0.001).最终构建的指标包括结构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三级指标57项.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科学性、实用性较强,围绕"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展开,可为有效评价护士的"互联网+中医护理"服务能力提供一定的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医疗质量三维结构理论构建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层级管理评估体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层级管理评估体系,为临床护士层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医疗质量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对23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函询,依据专家评判结果及建议构建指标。结果:构建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9项二级指标的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层级管理评估体系;2轮函询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复率均为100%,函询专家权威程度均为0.915;一、二级指标重要性评判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53、0.515,一、二级指标可操作性评判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44、0.469( P<0.01)。 结论:基于医疗质量三维结构理论的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层级管理评估体系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2022年3~11月聊城市眼科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将"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质量理论模型为作为研究依据,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以及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果: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20名专家对进行2轮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20/20)和100.00%(20/2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4和0.908。在2轮专家函询中,所函询专家对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好协调性( P<0.05)。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构建了3个1级指标、11个2级指标、38个3级指标的体检中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变异系数<0.20)。 结论:本次研究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构建了一套客观、权重设置科学以及内容覆盖全面的体检中心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体检中心护理管理及制定干预性对策提供参考意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院内胰岛素泵使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院内胰岛素泵使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临床工作中评价院内胰岛素泵使用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2年1—2月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确定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对全国13个省/直辖市的2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确定院内胰岛素泵使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专家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71;第2轮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500~5.000分,变异系数0~0.22。最终构建的院内胰岛素泵使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院内胰岛素泵使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科学、合理、实用,对评价院内胰岛素泵使用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4至6月,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作为研究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形成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对19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5、0.253。最终构建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和56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全面、科学、实用,可为评价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质量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医学生心脏瓣膜病见习中应用心脏影像三维重建结合VR技术的教学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心脏瓣膜病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使学习者感觉非常抽象,学习效果不佳;床旁教学中特定病人的心脏特征无法直接向学习者展示,学习者难以将理论知识与临床表现进行建构。本研究在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临床床边见习的基础上,利用心脏虚拟影像技术,将临床病人的心脏影像进行重建,还原其心脏内部结构,辅以动态血流图像,帮助学习者厘清心脏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关系,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地学习这些知识。通过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发现: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和引导式的教学结合VR新技术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与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在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中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成立科研小组,为初步构建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本研究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式为理论框架,初步筛选相应指标,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从两轮结果的应答率、专家意见和专业性评判以评价各专家对该体系各敏感指标的积极性、权威性和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采用界值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结果:本研究经过第一轮16位专家和第二轮14位专家函询后,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权威系数为0.968~0.90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和集中程度较高,最终形成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45个。结论:最终构建的小儿血液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层次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够用于实际工作中评价小儿血液科的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估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二尖瓣装置形态学及动力学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定量评估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FMR)与心室功能性二尖瓣反流(VFMR)患者二尖瓣装置形态及动力学并进行比较,拟为此两类患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AFMR患者20例(AFMR组)和VFMR患者20例(VFMR组),另选取同期因卵圆孔未闭或者非心脏手术术中监测等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在等容舒张期、舒张早期、舒张中期、舒张晚期、等容收缩期、收缩早期、收缩中期及收缩晚期定量测量二尖瓣环前后径(AP径)、前外后内径(ALPM径)、前后径/前外后内径(AP/ALPM)、连和径(CW)、瓣环面积(AA)、瓣环周长(AC)、瓣环高度(AH)、对合深度(CD)、帐篷容积(TV)、空间角(NPA)、后叶角等,并计算以上参数的总变化率及收缩期变化率。比较三组间二尖瓣装置静态结构和动态变化差异,分析二尖瓣环各参数变化率与左心室长轴应变(GLS)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GLS表现为对照组>AFMR组>VFMR组,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静态结构:AFMR组与VFMR组瓣环AP径、ALPM径、CW、AA、AC、二尖瓣前后瓣叶面积及其总面积(TLA)明显大于对照组(均 P<0.05),但AFMR组与VFMR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VFMR组TV、CD、后叶角显著增大,表现出瓣叶栓系(均 P<0.05)。三组中对照组AH/CW最大,鞍形最深;AFMR组TLA/AA最小,瓣叶重塑最少;三组接合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③动态变化:在整个心动周期中对照组AP径、ALPM径、AA和AC呈规律性变化,从等容舒张期至舒张晚期逐渐减小,从等容收缩期开始至收缩晚期又逐渐增大;而AFMR组及VFMR组上述参数变化显得更加紊乱和无序,此外与对照组相比,AFMR组AP径总变化率及收缩期变化率显著减小,但ALPM径总变化率显著增大(均 P<0.05)。④AA总变化率、ALPM径总变化率、AP径总变化率与GLS呈中等相关( r=0.353, P=0.006; r=-0.304, P=0.018; r=0.300, P=0.020),后叶角收缩期变化率与GLS呈弱相关( r=0.267, P=0.039)。 结论:AFMR与VFMR患者二尖瓣装置形态学及瓣环动力学存在明显差异,针对两种不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可采用不同临床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