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溴敌隆投毒偶合颅脑损伤致出血性脑疝死亡1例
编辑人员丨2024/1/20
1 案例1.1 简要案情李某,男,42 岁.在家睡觉后一直叫不醒,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医生宣布死亡.据家属反映,李某生前(一周)刷牙过程中经常出现牙龈出血及身体出现少量点片状皮肤红斑,家人以为是身体上火,没有引起重视及就医.死前一天与他人打架,致额头肿胀,左眼瘀青.后查实,李某妻子为避免每日酗酒丈夫家暴自己,少量、多次在茶水中投放溴敌隆,长达半月之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观察火针针刺"尿三针"治疗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膀胱俞与阴陵泉等穴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火针针刺"尿三针".比较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尿动力学参数(最大尿流率Qmax、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和残余尿RUV)、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变化、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59/60),对照组为75%(4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RUV与NBS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Pdet-max、Qmax及I-QO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RUV与NB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日均单次排尿量、Pdet-max、Qmax及I-QOL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针刺"尿三针"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NB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缓解排尿困难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基于iTRAQ技术的中医实热"上火"血清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筛选实热"上火"血清差异表达蛋白,为实热"上火"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同位素标记(iTRAQ)对血清蛋白质进行检测,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GO、STRING)筛选实热"上火"与正常非"上火"人群差异显著的蛋白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热上火组血清筛选出49个差异蛋白质,其中上调的22个,下调的27个.载脂蛋白C3(Apo C3)、乳酸脱氢酶(LDH)和维生素K依赖蛋白S(PROS1)等显著上调,而载脂蛋白A4(Apo A4)、超氧化物歧化酶3(SOD3)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等显著下调.结论:观察组脂质代谢、糖酵解异常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凝血功能下降,易造成出血,筛选的差异蛋白可为实热"上火"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黄连解毒汤对大鼠上火牙龈炎的治疗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牙龈黏膜下注射内毒素法构建大鼠上火牙龈炎模型,观察黄连解毒汤对大鼠上火牙龈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上火牙龈炎模型组、黄连解毒汤低(0.25 g/kg)、中(0.50 g/kg)、高剂量组(1.00 g/kg)和甲硝唑芬布芬胶囊组.代谢笼喂养观测饮水量和尿量;LC-ESI-MS/MS法检测牙龈组织蛋白表达;生化试剂盒结合酶标仪检测牙龈组织氧化应激相关分子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过氧化氢酶(Hydrogen Peroxidase,Catalase,CAT)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牙龈组织能量代谢相关信号通路TSC的表达.结果:上火牙龈炎时,大鼠饮水量和尿量减少,T-SOD和CAT表达水平降低,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磷酸甘油醛异构酶1和TSC2均表达升高.黄连解毒汤可增加饮水量和尿量,升高T-SOD和CAT的水平,降低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和磷酸甘油醛异构酶1的表达,抑制能量代谢相关通路分子TSC2的表达.结论:黄连解毒汤可通过TSC信号通路和糖酵解相关分子抑制能量代谢,并抑制氧化应激,发挥治疗上火牙龈炎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杭城大学生"上火"症状分布及诱导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掌握大学生"上火"症状分布特征,探讨易"上火"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诱导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及问卷调查方法获得8224名大学生"上火"的发生频率、症状及饮食和生活方式特征,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和统计回归模型进行易"上火"诱导因素研究.结果:"上火"症状以口干渴、口腔溃疡、眼干涩比例最多,28.9%的群体每个月平均"上火"次数1次以上.11类食物和4种不良生活习惯在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大学生群体"上火"症状存在着差异,诸多食物和不良生活习惯在"上火"的产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知柏地黄丸对阴虚"上火"证血清抗炎凝血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究知柏地黄丸(Zhibai Dihuang Granule;ZDG)对阴虚"上火"证血清抗炎凝血蛋白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注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处理SD大鼠建立阴虚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往大鼠牙龈出滴加牙龈卟啉单胞菌叠加口腔牙龈炎模型,建立阴虚"上火"证大鼠模型.用滋阴降火药知柏地黄丸对大鼠进行治疗,以iTRAQ-2DLC-MS/MS蛋白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治疗前后阴虚"上火"大鼠血清差异性蛋白表达谱,探索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上火"的生物学机制.结果:知柏地黄丸观察组大鼠血清凝溶胶蛋白(Gsn)、纤溶酶原(Plg)、纤维蛋白原α链(Fga)、胸腺素β4(Tmsb4x)比值显著上调(Fold Change>1.25);胶原蛋白α2-I型链(Col1a2)比值显著下调(Fold Change<0.8).Gsn是机动蛋白丝的切割蛋白,参与细胞凋亡、清除损伤组织、调节炎性介质等生物学功能;Plg是血液纤维蛋白水解酶无活性的前体,参与机体纤溶、细胞迁移、细胞外基质降解等多种生物过程;Fga是由肝脏合成的纤维蛋白前体,能在内源凝血因子或外源组织因子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Colla2是由肝、巨核细胞合成的凝血蛋白酶,是活化Fga的凝血稳定因子,Fga在Colla2的作用下参与完成凝血过程;T-β4是由胸腺产生的淋巴生长因子,具有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迁移、增强抗原提呈细胞功能、抑制炎性因子、促进组织重塑、血管生成和伤口愈合修复等生物学功能.结论:知柏地黄丸通过对Gsn、Plg、Fga、Colla2、T-β4水平的调节,清除损伤组织,释放肌动蛋白、细菌脂多糖,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并且可以调节炎性因子,改变炎性反应部位血液流变动力学障碍,促进炎性反应损伤的愈合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氧化应激与实热"上火"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检测观察组血液中过氧化指标(MDA、ROS)和抗氧化指标(GSH、T-AOC、SOD)的变化,探讨氧化应激与实热"上火"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临床实热"上火"和正常人群的样本,检测其血浆中MDA、GSH、SOD、T-AOC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中ROS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中MDA、GSH、SOD、T-AOC浓度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内的ROS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观察组过氧化指标与抗氧化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说明实热"上火"与氧化应激密切相关,观察组机体处于过氧化与抗氧化相互交争状态,但氧化与抗氧化水平尚且处于平衡阶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火"人群中Activin A、E-selectin的差异表达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对"上火"人群中细胞因子激活素A(ActivinA)及E选择素(E-selectin)血清含量的测定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基因表达水平检测,探讨激活素A及E选择素在"上火"人群发病机制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采集临床患者血液样本并提取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激活素A及E选择素的含量,应用RT-PCR法检测激活素A及E选择素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上火"患者血清中activinA、E-selectin的水平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ctivinA、E-selectin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平和质人群;观察组外周血中activinA、E-selectin的基因表达水平高于阴虚"上火"人群.结论:"上火"是一种局部的炎性反应,机体内环境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激活素A水平升高,影响炎性反应介质的作用或者本身作为一种炎性反应介质活化血管内皮细胞刺激E选择素的分泌与合成,诱导炎性反应,这是"上火"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上火的由来、定义及其研究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中医上火的由来、内涵定义以及开展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意义.方法:整理分析上火相关的古今文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结果:中医火热历史悠久,理论内容丰富,但"上火"一词出现较迟,多散在于古代本草、医案等著作中.中医防治上火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明确了上火的概念,提出了开展上火的发病机制以及防治方法的研究思路.结论:系统开展上火的科学研究,有利于中医学术发展,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iTRAQ技术研究滋阴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对阴虚"上火"SD大鼠血清蛋白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研究知柏地黄丸治疗阴虚"上火"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应用iTRAQ-2DLC-MS/MS蛋白组学技术检测阴虚"上火"大鼠在知柏地黄丸治疗前后的血清蛋白组学表达谱,筛选并鉴定与知柏地黄丸治疗作用相关的蛋白质群,并应用生物信息学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进行功能富集分析,揭示知柏地黄丸对阴虚"上火"治疗作用的生物学机制.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阴虚"上火"对照组大鼠血清中有47个差异蛋白,其中有20个表达上调,27个表达下调.知柏地黄丸治疗后,有19个差异蛋白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集中在免疫反应与物质代谢过程.其中参与免疫反应的蛋白主要有有补体成分4(C4)、凝血因子X(F10)、激酶相关磷蛋白2(Skap2);参与代谢作用的蛋白有L乳酸脱氢酶A链(Ldha)、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Aldoa)、花生四烯酸脂肪氧合酶(Alox12)、GDP分解酶抑制剂1(Arhgdia)、肌球蛋白轻链(Myl6).结论:阴虚"上火"主要表现为机体免疫反应与物质代谢发生紊乱,知柏地黄丸可以通过调节免疫与物质代谢反应治疗阴虚"上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