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诊为颅烟管瘤的垂体母细胞瘤一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回顾性分析1例垂体母细胞瘤误诊为颅烟管瘤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及治疗经过,以提高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本例患者年龄为2岁,以右侧下肢无力2周,右侧上肢无力3天为主诉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无哭闹、跌倒,无发热、头痛、呕吐,无抽搐、惊厥.右侧膝、跟腱反射稍减弱,右侧Babinski's征可疑阳性.功能评价提示中枢性尿崩症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磁共振表现为鞍内及鞍上囊实性占位,诊断为颅烟管瘤.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垂体母细胞瘤.对于年龄较小,鞍内及鞍上占位,疑诊为颅烟管瘤或垂体瘤的患者,应尽早活检或手术以明确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体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ascular malformations,AVM)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43例体表软组织AVM病例的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8~62岁,平均27.3岁.病灶位于头颈部29例,躯干部5例,上肢4例,下肢5例.对病灶进行Schobinger临床分期和Yakes血管构筑学分型,分析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总结手术治疗策略.结果 本组43例患者,根据Schobinger临床分期,本组病例Ⅰ期8例、Ⅱ期21例、Ⅲ期13例、Ⅳ期1例.根据Yakes血管构筑分型,本组Ⅰ型5例、Ⅱ型13例、Ⅲ型7例、Ⅳ型17例,1例缺少血管造影结果未分型.手术方法包括直接手术切除(29例)、介入栓塞后手术切除(5例)、应用扩张器分期手术切除(6例)和截肢/截趾/截指(3例).创面修复方法中,14例直接关闭创面,15例采用皮片修复,6例采用扩张皮瓣修复,8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所有切口一期愈合,皮片和皮瓣成活好.随访6~112个月(平均33.7个月),治愈37例,改善6例,治愈率84%.结论 根据动静脉畸形的部位、解剖关系、临床分期和血管构筑分型,联合介入栓塞和扩张器治疗等方法,进行个性化手术治疗,能获得比较满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构建脑出血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筛选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 4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76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1∶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病例中通过Lasso回归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导致脑出血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可疑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展示,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绘制校准图对构建的模型进行评估,通过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ICH后静脉血栓的发生与年龄、糖尿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血液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关(P<0.05),与血压、性别、饮酒、吸烟、和手术方式无关(P>0.05).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0(95%CI:0.773-0.907).校准曲线一致性良好、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9.596(P=0.384),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DCA中,阈值概率在0.02和0.80之间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净获益.结论 高龄(>60岁)、糖尿病、GCS评分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4 g/L)为自发性脑出血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依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腹腔镜技术在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腹腔镜技术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双中心单臂临床研究方法.选择 2017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0 月在龙游县人民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 441 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 例患者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术后给予机械通气、无创呼吸、持续性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扩张支气管治疗.12 例患者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术后给予血液透析治疗.441 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探查、小肠减压术、确定性手术,术后采用静脉营养、使用抗菌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0 U/kg).观察术前、术后、出院时患者血气分析(伴COPD)、肾功能(伴CKD)、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441 例老年性肠梗阻患者中男性 240 例,女性 201 例;病程(74.2±6.4)h,BMI为(25.4±6.7)kg/m2.束带黏连280例行肠黏连松解术;小肠坏死87例,小肠脂肪血管瘤19例,行小肠切除吻合术;闭孔疝 21 例,行疝修补术;小肠柿石 34 例,行小肠切开取柿石术.10 例COPD患者,术后血气明显改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术前明显升高[mmHg(1 mmHg≈0.133 kPa):80.3±3.3 比 72.6±2.7,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术前明显降低(mmHg:35.7±3.6 比 47.6±1.3,P<0.01),4 例死于Ⅱ型呼吸衰竭,6 例患者出院时PaO2[(77.4±6.7)mmHg]较术后明显降低(P<0.01),PaCO2[(42.1±5.2)mmHg]较术后明显升高(P<0.01).12 例伴CKD患者,术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均较术前明显升高[BUN(μmol/L):79.5±8.5 比 18.8±4.7,SCr(μmol/L):312.7±12.1 比 138.4±9.7,均P<0.01],2 例死于肾衰竭,8 例出院时BUN[(9.2±0.7)μmol/L]和SCr[(112.5±3.8)μmol/L]均较术后明显降低(均P<0.01).术前、术后与出院时BMI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MI(kg/m2):25.4±6.7、24.9±3.9 比 23.9±3.5,体质量(kg):74.2±6.8、73.7±3.3比72.8±4.6,均P>0.05].435例患者痊愈出院,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肠漏、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结论 采用腔镜探查、肠道减压、确定性手术、治疗基础疾病以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等策略,治疗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是安全且可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既往合并肺栓塞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手术时机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背景 和目的肺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仍然是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具有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可能增加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对于这类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对手术时机选择仍知之甚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术前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用于PE的评估,进行双下肢静脉超声评估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术后常规行双下肢超声,并视具体情况行CTPA.根据PE发生日期与手术日期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患者分为两组:短期PE组(short-term PE,SPE;PE发生在2个月内)和长期PE组(long-term PE,LPE;PE发生超过2个月).术前根据入院时抗凝情况和Caprini评分决定抗凝方案,术后常规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共有34例符合入排标准的具有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15(44.1%)例为SPE组,19(55.9%)例为LPE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吸烟史方面无显着差异.与LPE组相比,SPE组患者腺癌比例(80.0%vs 42.1%)、Ⅱ-Ⅲ期比例(46.7%vs 31.6%)更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PE组患者术后胸管引流量较多(P=0.039),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或转入重症监护室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5(14.7%)例患者发生DVT的复发,其中SPE组有2(13.3%)例,LPE组有3(15.8%)例.PE复发率为8.8%,其中SPE组有1(6.7%)例,LPE组有2(10.5%)例.两组均有1例(6.7%vs 5.3%)患者出现围手术期30天内死亡.结论 PE发生在2个月内,如果PE病情稳定,合并PE病史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术前需全面认真评估既往有PE病史的肺癌患者的获益和风险,术后应加强抗凝治疗和管理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下肢不同抬高角度对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患者下肢肿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下肢不同抬高角度在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3组患者下肢分别抬高15°、30°和45°,均行大隐静脉曲张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下肢周长、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舒适度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术后1 h的下肢周长均长于术前(P<0.05),术后8 h、12 h和24 h的下肢周长均短于术前(P<0.05);B组和C组术后4 h、8 h、12 h和24 h的下肢周长均短于A组(P<0.05)o 3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术前(P<0.05),A组和C组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3个月,B组和C组的皮肤颜色改善分别为86.67%和90.00%,高于A组的60.00%;B组和C组的残余静脉团块评分分别为(0.40±0.09)分和(0.41±0.10)分,低于A组的(0.66±0.12)分(P<0.05).3组患者术后24 h的PSQI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A组和B组的PSQI评分低于C组;3组患者术后24 h的GCQ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A组和B组的GCQ评分高于C组(P<0.05).B组和C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33%,低于A组的33.33%(P<0.05).结论 大隐静脉曲张术围手术期下肢抬高30°,可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舒适度,减轻下肢肿胀,提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下肢对线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运动学对线是一种以患者病变前的膝关节状态和下肢运动轴为参照依据进行TKA术中截骨、假体安放的对线方法.运动学对线TK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假体生存率,在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特性方面具有优势.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运动学对线TKA的认识,本文对TKA术中的对线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从假体选择、手术操作、临床疗效、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研究、假体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几个方面对运动学对线TK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期个体化治疗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下肢复杂畸形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采用分期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复杂下肢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治的10例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下肢复杂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期行软组织松解、肌腱转移联合Ilizarov技术矫正马蹄内翻畸形,二期根据患者术后步态及下肢畸形程度予以个体化适量截骨辅助增加Ilizarov外架延长、踝上截骨术及股骨远端截骨术等相关手术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18个月踝关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前及术后18个月下肢生物力线相关影像学参数.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均为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无针道口、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6~24个月.术后各时间点AOFAS评分较术前查体时增加(P<0.05),VAS评分较术前查体时降低(P<0.05).术后18个月下肢生物力线相关影像学参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分期个体化手术方式治疗神经源性重度马蹄内翻足合并复杂下肢畸形可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4月.试验组术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术中未使用止血带.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13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4例、对照组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6.80,95%CI(-12.14,-1.46),P=0.01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1,95%CI(0.46,1.57),P=0.000],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MD=-5.25,95%CI(-9.61,-0.89),P=0.018],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6.34,95%CI(1.45,27.79),P=0.014],2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1.88,95%CI(-0.48,4.23),P=0.118;RR=1.37,95%CI(0.97,1.94),P=0.074;RR=0.68,95%CI(0.39,1.19),P=0.174].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术后疼痛加重、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预防肺癌胸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预防胸腔镜肺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行胸腔镜肺癌手术的464例患者资料,根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保温联合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照组采用常规措施.比较2组术前、术后10 min、20 min、30 min患者体温情况,统计并比较2组术前3 d和术后1 d凝血功能指标和术后1 d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体温无差异(P>0.05),术后10 min、20 min、30 min观察组患者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时,试验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PT)长于对照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术后患者中,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联合保温能有效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保持患者体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