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模型中下限温度的参数化:以栓皮栎人工林为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模型中的下限温度指水分充足时的冠层温度(Tc)或冠气温差(dT),对模型量化植被水分状况精度有较大影响.目前,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直接估算下限温度已在大田作物中取得成功,但尚未见其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适用性报道.本研究以太行山南麓栓皮栎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连续同步观测Tc和气象数据,评估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下限温度的可行性,以及CWSI指示人工林水分状况的精度.结果表明:在不具备灌溉条件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将以土壤含水量、风速、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气温作为输入参数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土壤水分条件设为饱和,即可获得下限温度;将下限温度与理论公式确定的上限温度结合,对实测Tc或dT进行归一化获得CW-SI,可实现对栓皮栎人工林水分状况的无损、快速、自动诊断.其中,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确定的水分充足条件下的dT作为下限温度,并与上限温度结合获得CWSI,最适合精准量化人工林水分状况,与实测水分状况之间的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81、0.08和0.90.本研究结果可为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状况的高效、精准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用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雌二醇及雌酮的浓度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患者血浆中雌二醇(E2)及雌酮(E1)浓度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法.方法 用液液萃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内标为17β-雌二醇-D3.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 × 100.0 mm,1.7 μm),流动相:100%水含 0.2 mmol 氟化铵(NH4F)-100%甲醇含0.2 mmol NH4F,流速:0.30 mL·min-1,柱温:30 ℃,自动进样器温度:15 ℃,进样量:6 μL.用电喷雾离子化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及稳定性.结果 雌二醇和雌酮均在20~1 000 p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其标准曲线雌二醇为 y=1.87 ×10-3x+3.71×10-2(R=0.999 27);雌酮为 y=8.48 × 10-3x+6.46 × 10-2(R=0.998 90),定量下限均为20 pg·mL-1,雌二醇和雌酮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9.46%,回收率在97.64%~107.35%,基质效应在93.29%~109.87%.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适用于雌二醇和雌酮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河豚毒素原料药及有关物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方法,测定河豚毒素(TTX)原料药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选用TSK Gel amide-80(150 mm×2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含5 mmol/L乙酸铵的0.1%甲酸溶液(70∶30, V/ V)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柱温40 ℃。ELSD漂移管温度105 ℃,雾化器温度80 ℃,气体流量1.8 L/min。 结果:TTX在10~10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2为0.999 5,检测限(S/N=3)为5 ng,定量下限(S/N=10)为10 ng。准确度试验相对标准差为0.93%;日内/日间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差均<2%;破坏试验中降解产物与TTX的分离度均>2.0;耐用性试验相对标准差均<2%。 结论:本方法适用于TTX和有关物质的含量检测,可为TTX原料药质量控制及其制剂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中甲基异丁基酮测定的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尿液中甲基异丁基酮(MIBK)。方法:采用自动顶空进样技术,通过对顶空条件(顶空瓶加热温度、平衡时间)和气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取5 ml样品于20 ml顶空瓶中,加3.0 g硫酸铵,经60 ℃加热30 min后,吸取100 μl顶空瓶上部气体,注入气相色谱经HP-5MS UI(30 m×0.25 mm×0.25 μm)毛细管柱分离,质谱检测器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检测样品中MIBK含量。结果:本方法测定MIBK的线性范围为20.0~1 000.0 μg/L,线性方程为 y=62.9 x-652.5,相关系数 r=0.999 8。方法检出限为5.0 μg/L,定量下限为16.0 μg/L。在低(50.0 μg/L)、中(200.0 μg/L)、高(500.0 μg/L)三个添加浓度下,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3%~100.2%;批内精密度为1.7%~3.8%( n=6),批间精密度为1.2%~4.0%( n=6)。该方法测定尿液中MIBK稳定性良好,样本在-20 ℃及以下冰箱至少可以保存14 d。 结论:本法简单实用,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应用于MIBK职业接触人群的生物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微滴式数字PCR的非小细胞肺癌EGFR-T790M突变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dRCR)技术建立EGFR-T790M突变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系统性优化及评估。方法:针对T790M突变,设计相关的探针引物,建立ddPCR反应体系,确立最佳退火温度并进行基本的性能验证。于2019年1至10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集了72例NSCLC患者的循环游离DNA(cfDNA)样本并进行临床验证,利用Kappa检验分析与伯乐ddPCR产品的一致性。结果:建立并优化ddPCR反应体系,线性评估示 R2>0.99,空白检测限为突变微滴数目≥2,特异性良好,灵敏度分析示突变检测下限可达到0.05%,重复性及批间精密度变异系数( CV)<20%,准确度相对偏差在±10%范围内。对72例NSCLC患者的cfDNA样本进行验证,与伯乐ddPCR产品的一致性为91.67%(66/72,Kappa=0.749; P<0.001)。 结论:应用ddPCR成功建立非小细胞肺癌EGFR-T790M突变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测定的检测管法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检测管法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定量检测硫化氢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于2021年9月,对检测管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方法的定量下限、准确度、精密度、环境因素、干扰气体等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并与GB 11742-89《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检测管法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定量检测硫化氢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种方法测定2.83、4.25和17.00 mg/m 3硫化氢浓度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8.50 mg/m 3浓度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检测管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硫化氢的定量下限为2.83 mg/m 3,准确度为96.0%~111.0%,精密度为0.70%~6.64%。在温度4 ℃条件下,测定结果下降3.39%~13.10%;在湿度50%~80%条件下,测定值的平均值相对误差为-1.67%~4.44%。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干扰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醇类、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对检测管的测定结果不产生干扰。 结论:检测管法准确度、精密度均满足检测要求,方法简单、快速、易于推广,可用于工作场所中硫化氢气体浓度的快速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尿中1-甲氧基-2-丙醇测定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尿中1-甲氧基-2-丙醇(1-methoxy-2-propanol,1M2P)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S)涂层固相微萃取头对尿样进行顶空萃取;单因素轮换法对萃取温度、盐析量、萃取时间进行优化;以DB-5(30 m×0.32 mm×0.25 μm)毛细管柱为分离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尿中1M2P浓度在0.50~10.0 mg/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检出限为0.14 mg/L,定量下限为0.45 mg/L,回收率为85.8%~104.7%,日内精密度为3.25%~6.65%,日间精密度为0.81%~3.9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职业暴露1M2P人群尿中1M2P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某院冷链药品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的调查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收集冷链药品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旨在为冷链断链后的药品是否能继续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统计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2021-2023年所用冷链药品的贮藏条件,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联系相应厂家与供应商,获取药品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归纳各个冷链品种可允许偏离标签贮藏条件的温度信息.结果 2021-2023年我院冷链药品共123种,其中35种(24家制造商)为进口或进口分装药品,其余88种(64家厂家)为国产品种.获取了53种(43.09%)冷链药品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或相关数据,总结了各冷链药品可耐受的偏移温度(包括低于贮藏温度下限的温度、室温或室温以上的温度等)及时间;另外的70种(56.91%)未能获取该报告.结论 冷链药品的加速稳定性试验报告可为医疗机构冷链药品断链后的质量评估提供参考,判断该药品继续使用或丢弃.但大部分厂家或供应商未提供相关数据,药品管理部门应当完善相关法规,确保冷链药品可耐受的偏移温度等数据的可及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光周期和温度的物候模型对华北平原刺槐始花期的模拟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光周期和温度是影响木本植物开花的两大关键气象因素.基于我国华北平原1963-2018年57个站点的刺槐始花期实测数据,构建了 6种基于气温或光周期驱动的春季物候过程模型(积温模型、光周期模型、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温度-光周期顺序模型、光周期-温度平行模型、光周期-温度乘法模型),并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比较优选,以期明确刺槐开花的主导驱动因子以及潜在的光温作用机制.根据内部模拟的赤池信息准则(AIC)判定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表现最佳,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为0.86,均方根误差(RMSE)为4.81d,纳什效率系数(NSE)达到0.74,说明刺槐始花期的发生同时受到光周期和温度的作用.同时,在华北平原14个代表性站点上,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表现普遍优于均值模型.基于光周期-温度顺序模型的参数率定结果,以下限温度6.5℃和下限日长4.5h来统计刺槐开花的实际有效积温量和实际有效日长累积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6年来刺槐开花的实际有效积温量呈现显著递增趋势,平均每10年增加4.5℃·d(P<0.05),而实际有效日长累积量却呈现极显著递减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23.9h·d(P<0.01),这说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刺槐开花的热量需求会更快速完成,引起刺槐开花日期的提前,但自然光周期的年内变化只与地理位置有关,日长累积需求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春季升温引起的开花日期提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drop-off ddPCR方法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的drop-off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定量检测方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针对C-KIT基因第17外显子设计一对引物及探针,优化drop-off ddPCR反应条件及体系,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使用所建立的方法对140例已行Sanger测序的AML初诊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并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验证结果;用drop-off ddPCR对3例阳性患者化疗后C-KIT突变频率进行动态监测.结果:drop-off ddPCR检测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4 ℃,空白检测限为1.62拷贝数/p.L,最低检测下限为10.12拷贝数/μL,线性良好.140例AML初诊患者样本中Sanger测序检出2例阳性(1.4%),而ddPCR共检出突变7例(5.0%),突变频率为0.29%-7.41%;进一步应用常规NGS方法对ddPCR阳性样本进行验证,共检出阳性3例(2.1%),等位基因频率为1.26%-8.00%.动态监测3例阳性患者C-KIT突变频率,结果显示治疗达完全缓解时C-KIT突变频率明显下降甚至降低至0.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检测C-KIT基因N822位点突变的drop-off ddPCR技术,具有良好的方法学检测性能,其灵敏度高于Sanger测序和NGS,有望用于阳性患者缓解后的可检测残留疾病监测及治疗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