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erfly修复技术应用于二尖瓣后叶严重脱垂患者外科修复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二尖瓣Butterfly修复技术应用于二尖瓣后叶严重脱垂患者外科修复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9年10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34例行外科瓣膜修复的二尖瓣后叶严重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3~73岁。患者均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二尖瓣Butterfly修复技术。术后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术中、术后二尖瓣反流程度,观察有无收缩期前向运动(SAM)现象及其他并发症。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二尖瓣修复,手术时间143~223 min,心肌阻断45~69 min。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提示微量反流/无反流,均无SAM现象。患者术后均获随访5~44个月,无死亡和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末次随访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轻微反流/无反流33例、无症状中度反流1例,均无SAM现象。所有患者出院/术后3个月后均停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论:对于二尖瓣后叶严重脱垂患者,使用二尖瓣Butterfly修复技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中远期修复效果,术中最大限度降低了二尖瓣后叶高度,避免了SAM现象,且手术技术难度不大,便于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度低温停循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度低温(28℃)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50例应用深度低温(25℃)停循环技术,50例应用中度低温(28℃)停循环技术。手术方式为升主动脉置换术,内覆式主动脉弓部置换术,降主动脉支架人工血管置入术。对比研究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中度低温组死亡2例,深度低温组死亡3例。中度低温组在降温时间、停循环时间、复温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第1天转氨酶较深度低温组明显降低( P<0.05),但术后肌酐、总胆红素、卒中、下肢轻瘫等神经系统并发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一过性意识障碍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 P<0.05)。中度低温组在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深度低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在保证充分脑灌注及脊髓保护的条件下,中度低温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中应用较为安全,且能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低温心肺转流诱导心室颤动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手术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低温心肺转流诱导心室颤动下全胸腔镜再次二尖瓣手术的围手术期结果,以及影响术后早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同一术者实施的63例再次二尖瓣手术的患者资料。男性28例,女性35例,年龄(58.3±15.9)岁(范围:13~84岁)。手术通过全胸腔镜入路完成,采用中低温心肺转流诱导心室颤动性停搏,二尖瓣成形32例,二尖瓣置换31例。收集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围手术期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早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术中心肺转流时间(191.5±50.9)min(范围:95~286 min),术中低温心室颤动时间(99.0±39.8)min(范围:34~203 min)。转机前肛温(36.3±0.5)℃(范围:35.2~38.0 ℃),术中最低肛温(27.3±1.3)℃(范围:23.7~30.1 ℃),停机时肛温(36.3±0.4)℃(范围:35.2~37.0 ℃),超越复温33例。术后需要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维持循环6例,术后早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17例,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呼吸系统并发症5例,泌尿系统并发症1例。机械通气时间>3 d 6例,ICU停留时间>3 d 16例,术后住院时间[ M(IQR)]8.0(3.5)d(范围:3~26 d),死亡或自动出院2例。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持续性心房颤动( OR=11.424,95% CI:1.477~144.564, P=0.033)和超越复温( OR=15.249,95% CI:1.357~279.571, P=0.038)是术后早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中低温心肺转流诱导心室颤动下全胸腔镜手术可用于再次二尖瓣手术。术前持续性心房颤动和超越复温是术后早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独立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度低温下行全弓置换手术后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中度低温下全弓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并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在中度低温停循环下行全弓置换手术患者121例,其中行CRRT治疗49例(CRRT组),未行CRRT治疗72例(对照组)。两组均选择中低温脑保护策略,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顺行脑灌注。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围手术期情况以及手术过程。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0)。两组在主动脉窦部直径和是否同期行Bentall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天,CRRT组患者血肌酐(sC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214.04±79.51)μmol/L对(127.32±58.08)μmol/L]。术后2~4天sCr变化趋势不明显。对照组在术后4天sCr较CRRT组显著下降[(264.20±111.76)μmol/L对(104.24±76.00)μmol/L]。主动脉窦部直径、合并Bentall手术、术中红细胞输血量、术中血小板输血量、术中自体血输血量、术中出血与术后是否行CRRT呈正相关( P<0.10),而术中血浆输血量与术后行CRRT治疗呈负相关( P<0.05)。 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主动脉窦部直径、合并Bentall手术、术中输血制品和术中出血是术后行CRRT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合并术前中度以上低氧血症患者手术策略的选择-to wait or not to wait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合并中度以上低氧血症(HO)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分离(TAAAD)患者两种不同手术策略的临床资料,即优先处理HO,待患者HO改善后再手术,或不处理HO而急诊手术,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在此类患者中的优劣.方法:筛选出152例TAAAD患者术前合并中度以上HO,即氧合指数(PaO2/FiO2)≤150,且不合并夹层累及重要脏器血管造成急性缺血、主动脉瓣大量反流而致急性心力衰竭等应尽早手术的并发症,或疼痛剧烈,CT显示有夹层破裂征象者.其中62例患者急诊手术(NW组),另90例患者先保守治疗,待HO改善后,再行手术(W组).收集整理所有入选患者详细术前、术中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W组在优先治疗HO中,全部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其中3例需要床旁股静脉-股动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有10例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其中4例需床旁血液透析治疗;有8例死亡.两组在术中情况,包括主动脉根部及弓部的术式、主动脉阻断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手术时间等方面未见明显差别,P>0.05.W组在围手术期病死率和术后肾、呼吸功能衰竭、感染等并发症方面和HO程度、机械通气时间、ECMO辅助循环、床旁血液透析、ICU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上,优于NW组,P<0.05.和W组相比,NW组在术后胸腔引流量及输血量上,有明显增多的情况,P<0.05.但W组如果附加上术前治疗HO时的临床数据,两组在总体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床旁血液透析方面两组未见明显差别,P>0.05.而总体病死率、ECMO辅助循环、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上,W组优于NW组,P<0.05.结论:对于合并中度以上HO的部分AAD患者,在合理的医疗决策下,优先保守处理HO,待患者HO改善后再手术,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扩大的端侧吻合一期修复主动脉弓中断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扩大的端侧吻合法在婴幼儿主动脉弓中断合并心内畸形一期修复弓部重建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46例主动脉弓中断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4例,女性12例,26例为新生儿,接受手术时年龄为2 d至8岁,中位年龄为23 d.按解剖分型,A型36例,B型10例,42例合并心内畸形,均经胸骨正中切口采用扩大的端侧吻合法完成主动脉弓部重建,同期矫治心内合并畸形.4例未合并心内畸形患者经左胸廓后外侧切口采用扩大的端侧吻合法重建主动脉弓.术后随访重点关注主动脉弓复发梗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气管狭窄等并发症.结果 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6.5%.余43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39例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停循环下完成手术,停循环时间(16±3)min.8例患者延迟关胸,余均一期闭合胸骨.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4 ± 1.6)d(范围:2~12 d);ICU停留时间(6.4±2.7)d(范围:3~16 d).术前1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气管狭窄,存活患者术后均顺利脱离气管插管,无新发气管受压狭窄病例.出院时上下肢血压无明显残余压差,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弓降部血流通畅.随访(36.2±18.9)个月(范围:6个月至7年).失访2例,远期死亡1例.复发主动脉弓部梗阻者4例,其中2例重度狭窄,2例患者轻度狭窄,术前左心室流出道梗阻2例,随访无明显加重,新发左心室流出道梗阻2例,均为轻-中度,暂未手术.术前气管狭窄患者术后均缓解,无复发气管狭窄病例.结论 扩大的端侧吻合重建主动脉弓并一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治疗主动脉弓中断疗效满意.充分游离,确保无张力吻合是预防术后并发症和远期梗阻复发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度低温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中低温(28℃)下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5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累计弓部的患者,急诊手术中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修复手术,术中选择性脑灌注采用右腋下动脉插管和左颈总动脉腔内置管方法进行单侧合并双侧脑灌注;统计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间断停循环时间及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135.36±18.0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53.82±14.64)min,选择性脑灌注(8.92±1.58)min,总的停循环(4,47±1.7)min.48例术后24 h内完全清醒;2例早期并发间歇性精神障碍,出院前恢复正常;死亡5例(1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第4天、第6天出现脑出血,最终死亡;1例因败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死亡;2例术前肾功能不全,术后肾功能未恢复且并发全身感染后多脏器功能不全死亡;其余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 对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在采用新型三分支支架手术治疗时,由于其间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较短,中度低温(28℃)可满足其需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回顾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肺静脉狭窄(PPVS)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PPVS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方式.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5例PPVS患儿行手术治疗.男性2例,女性3例.心下型3例,心上型2例.初次手术年龄1 ~ 26d,平均(12.2±5.3)d;体质量3.1~4,0kg,平均(3.4±1.2)kg.再次手术年龄2月~3岁,两次手术间隔65d ~3年.手术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4例,深低温停循环1例.吻合口纤维瘢痕切除4例,无缝线缝合技术1例.手术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4例,深低温体外循环1例.体外循环时间102~ 150min,平均(127.5±15.8)min;主动脉阻断47 ~ 75min,平均(62.3 ±9.5)min;1例停循环时间42min.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分支肺静脉梗阻1例,术后7个月死亡;余3例患儿发育良好.结论: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后肺静脉狭窄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预后不良.发病机制与肺静脉异位引流的类型、肺静脉发育情况及外科操作等因素有关.一经诊断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主动脉弓中断的外科治疗及早中期结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主动脉弓中断(IAA)患者接受双心室外科治疗的早中期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主要诊断包含IAA的68例双心室结构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年龄8d至18岁,包括新生儿28例(41.2%),年龄<1岁32例(47.1%),年龄1~15岁6例(8.8%),年龄>15岁2例(2.9%).IAA分型A型46例(67.6%),B型22例(32.3%),无C型病例.5例不合并心内畸形的患者中,4例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入路行一期矫治,1例采用胸部正中切口经右股动脉-右心房插管心肺转流下完成降主动脉-主动脉弓端侧吻合术.63例合并心内畸形患者中,2例仅行经左胸后外侧切口下主动脉弓重建,2例患者实施分期手术,其余59例患者实施深低温停循环下一期IAA矫治+心内畸形矫治,其中43例行选择性脑灌注.术中弓部重建方式包括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55例,自体肺动脉管道连接6例,自体肺动脉补片+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吻合5例,左锁骨下动脉垂片成形1例,牛心包管道连接1例,D.K.S.术1例,左心室双通道1例.结果 随访时间1~9年(中位随访时间为6年),4例(5.9%)死于循环系统疾病:术后30 d内死亡3例,包括新生儿1例,1~12月龄患者2例;中远期死亡1例(术后8个月死于心功能不全).术后早期残余主动脉弓梗阻(压差>30 mmHg,1 mmHg=0.133 kPa)者11例,中度以上者3例;随访至术后5年时残余梗阻3例,中度以上者2例.存在主动脉瓣及瓣下梗阻(压差>30 mmHg)者3例;随访至5年时残余梗阻3例,中度以上2例.目前共5例患者实施6次心血管系统再干预手术:3次因肺动脉狭窄,2次因主动脉弓严重狭窄,1次因主动脉瓣下严重梗阻.结论 IAA在新生儿、婴幼儿期完成一期手术矫治是安全的,临床疗效良好,但远期仍面临再梗阻,需再次手术干预.对于部分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主动脉弓重建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度低温联合单侧顺行脑灌注在弓部替换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中度低温停循环联合单侧顺行脑灌注应用于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29例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1.4±6.9)岁,男性166例(72.5%).其中全弓替换152例(66.4%),同时行主动脉根部替换144例(62.9%).应用的循环管理和脏器保护方法是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MHCA)联合单侧顺行性脑灌注(unilateral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UACP).右侧腋动脉插灌注管,温度降至(23.5±1.4)℃停循环,开始单侧顺行脑灌注,灌注液温度18℃~22℃、流量5~10ml·kg-1·min1,脑灌注压力50~60 mm Hg.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229±4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52±29)min,停循环时间(45.1±13.3)min.手术死亡17例(7.4%).主要术后并发症包括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PND)、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temporary neurologic dysfunction,TND)、需要透析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和延迟拔管(机械通气时间>72 h),发生率分别为2.6%、6.9%、3.9%、17.9%.结论 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应用MHCA+UACP方法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