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莲须为收敛中药,具有清心固肾、涩精的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带下、尿频等症.莲须主要含有黄酮、三萜、甾体、生物碱、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镇痛、抗血栓、抗病毒、降血糖、抗过敏、降血脂等药理活性.现基于莲须的研究现状综述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为其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槲皮素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槲皮素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作用,为新型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中药开发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确定槲皮素的最大工作浓度,采用病毒滴度TCID 50检测法、细胞毒性检测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槲皮素体外对RSV的增殖、蛋白表达和基因转录抑制效果。采用RNA干扰敲低HSP70表达水平,检测病毒的生长曲线。 结果:槲皮素对Vero细胞的毒性呈现明显的梯度依赖效应,最大无毒浓度为25 μM,且12 μM的槲皮素浓度下,细胞上清中病毒滴度抑制率达60%;同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槲皮素处理的细胞中病毒F蛋白受到显著抑制;qPCR对细胞中RSV G蛋白的转录本的检测结果表明槲皮素使病毒G蛋白的转录效率下降了85%以上。敲低HSP70的表达水平后,病毒的滴度下降了两个数量级。结论:槲皮素体外对RSV-A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且可能是通过抑制其特异性底物HSP70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清咽滴丸质量研究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清咽滴丸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咽炎、咽痛和咽干,是治疗咽喉类疾病的常用中成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入后疫情时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症状的常态化用药成为新的趋势,因此挖掘和开发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清咽滴丸药材组方、物质基础及前期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病毒的应用潜力,主要从清咽滴丸质量研究和抗病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探讨其二次开发的研究方向,为传统中药的老药新用提供思路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从整体水平观察牛黄-靶点-角膜炎的复杂网络关系,探讨牛黄治疗角膜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通过DisGeNET在线数据库收集角膜炎相关的基因,构建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然后经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TCMSP)平台、中国科学院化学数据库查询,结合文献报道,收集牛黄中分离鉴定的组成成分,导出各成分SMILES结构式信息,利用在线软件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作用靶点,进而构建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图,最后将角膜炎相关蛋白质的互作网络与牛黄活性成分-预测靶点网络进行合并,得到牛黄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系统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其在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牛黄治疗角膜炎的作用机制。结果:共搜索到39个已分离鉴定的牛黄组成成分,角膜炎相关靶点65个,牛黄治疗角膜炎的潜在靶点28个;28个潜在靶点中包含7个直接作用靶点,即肿瘤坏死因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Toll样受体9、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8、白细胞介素(IL)6、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和神经营养受体酪氨酸激酶1。28个潜在靶点可被注释入12项生物过程、18项细胞组分、13个分子功能,经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纳入10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阿米巴病、抗叶酸耐受性、PI3K-Akt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凋亡、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疟疾、非酒精性脂肪肝、IL-17信号通路。结论:牛黄可能通过抗炎、抗菌、抗病毒、免疫调节和炎症调控等作用发挥对角膜炎的辅助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淡豆豉水煎液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淡豆豉水煎液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为抑制病毒的新型中药开发提供基础。方法:以A/Puerto Rico/8/1934(H1N1)(以下简称PR8病毒)感染狗肾上皮细胞(MDCK)作为模型,应用噻唑兰(MTT)法评估淡豆豉水煎液的安全性。以血液凝集抑制实验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实验检测淡豆豉水煎液对流感病毒吸附和释放的影响。设立PR8病毒+淡豆豉水煎液组和PR8病毒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印迹试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淡豆豉水煎液对病毒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6.25 mg/mL的淡豆豉水煎液能够抑制1 HAU流感病毒的吸附。PR8+淡豆豉水煎液组的子代病毒血凝效价为PR8组的1/8。2 000 μg/mL的淡豆豉水煎液能够抑制大于80%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在第24小时,PR8+淡豆豉水煎液组的NP和M1基因转录水平分别为3 444.52±378.35和98 737.80±1 643.00;NP、M1a和M2e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39±0.03、0.54±0.01和0.82±0.02,均低于PR8组( t=-16.03、-16.17、-39.26、-272.80和-220.00, P均<0.05)。 结论:淡豆豉水煎液通过影响流感病毒生命周期的吸附、基因转录和翻译、流感子代病毒释放多个阶段,在体外发挥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薄荷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索薄荷不同提取方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的体外抑制作用及有效部位的抗病毒机制。方法:采用细胞体外病毒感染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法检测薄荷的体外抗RSV作用。以体外抗RSV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 TI)为指标,对薄荷提取方法及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并以最佳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用不同浓度的洗脱液进行洗脱,确定薄荷抗RSV的有效部位。以不同给药方式进行干预,探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结果:薄荷水提醇沉后的上清液对RSV的抑制作用最强,TI值为37.58;HPD100树脂对上清液的分离纯化效果最佳,其中25%乙醇洗脱部位效果最佳,TI值为57.8。理化鉴别反应确定其有效物质为多酚类物质;有效部位与病毒混合后,再进行抗病毒实验效果最佳。结论:薄荷水提醇沉上清液经HPD100吸附后,25%乙醇洗脱液的抗RSV作用最佳,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5例患者肝功能损伤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9日至3月5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5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指标是否异常分为肝功能异常组(n=50)和肝功能正常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指标与肝功能变化的关系。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肝功能异常组中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比例高于肝功能正常组( P<0.05)。肝功能异常组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 P<0.01)。肝功能异常组中,45例患者(90.0%)出现ALT升高,27例(54.0%)出现AST升高,ALT和AST水平范围在50~100 U/L的患者分别占28例(56.0%)和20例(40.0%),ALT和AST水平范围≥100 U/L的患者分别占17例(34.0%)和7例(14.0%)。13例患者(26.0%)TBil升高。两组患者抗病毒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肝功能异常组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药治疗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比例均高于肝功能正常组( χ2=42.90、37.03和6.26, P<0.05或<0.01)。肝功能异常组和肝功能正常组从确诊到病毒转阴中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U=806.00, P>0.05)。 结论:重型或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肝损伤多见,临床治疗应注意药物的肝损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解表清里方干预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探讨解表清里方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小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方法: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7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6只.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滴鼻,其余组小鼠给予甲型流感病毒液于左侧鼻孔滴鼻,每只50 μL.造模2 h后,西药组给予0.037 5 g/(kg·d)磷酸奥司他韦灌胃;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6.05 g/(kg·d)、3.02 g/(kg·d)、1.51 g/(kg·d)解表清里方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0.2 mL灌胃,均 1次/d,连续5d.对比各组肺指数、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中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肺悬液中病毒基因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β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mRNA表达,肺组织中PI3K、AKT、GSK-3β蛋白表达.结果: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指数(P<0.05),其他组别能降低肺指数、升高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表清里方高、中剂量组能减轻小鼠肺部病变程度,西药组、解表清里方高、中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NS2病毒基因复制水平(P<0.01或P<0.05);西药组和解表清里方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肺组织中mTOR表达水平;西药组、解表清里方高剂量和中剂量组均能显著下调PI3K、AKT和GSK-3β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P<0.01或P<0.05)解表清里方低剂量组在各个方面与模型组相差不显著.结论:解表清里方甲型H1N1流感小鼠有抗病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PI3K、AKT、GSK-3β、mTOR表达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用于病毒性疾病治疗的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现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病毒性疾病一直对人类健康存在一定的威胁,中药注射剂在急性病毒感染的治疗中能快速缓解病情,在临床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疗效虽迅速,但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争议,2023年召开的我国国家中药科学监管大会建议推动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研究、评价,以明确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佐证,有助于全面认识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价值.本文对常用治疗病毒性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处方与成分、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注射剂对病毒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以及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未来方向提供参考,全面认识抗病毒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