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炭导航行淋巴示踪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淋巴分期价值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索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结直肠癌TNM分期中淋巴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21年7月起,开展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患者筛选合格后,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计划纳入每组可评价病例200例。试验组患者由研究者行肠镜检查,并注射纳米炭混悬液。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手术,术前不注射纳米炭混悬液。比较两组之间淋巴结检出数、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淋巴分期之间的差异。结果:共361例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其中试验组179例,对照组182例。试验组患者获取的淋巴结总数平均为(20.2±5.9)枚,高于对照组的(15.0±5.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4,P<0.001)。试验组患者获取的阳性淋巴结总数平均为(1.6±3.9)枚,高于对照组的(0.8±1.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P=0.005)。试验组中,97例患者(54.2%)淋巴分期为N0,56例患者(31.3%)为N1,26例患者(14.5%)为N2。对照组中,115例患者(63.2%)淋巴分期为N0,57例患者(31.3%)为N1,10例患者(5.5%)为N2。两组之间淋巴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4,P=0.013)。结论:结直肠癌行纳米炭淋巴示踪导航可以获取更多的淋巴结和阳性淋巴结,从而得到更精准、更客观的淋巴分期,判断预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肝素结合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血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 HB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2例为对象,预后不良39例为观察组,预后良好33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两组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指标与呼吸频率、气体交换指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结果:观察组HBP 371.00(331.00,411.00)ng/ml、DD 782.13(276.08,1 288.17)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HBP 157.23(115.91,198.55)ng/ml、DD 300.27(160.44,440.10)μg/L(P<0.05)。观察组HBP水平与IL-6、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ratio, N%)、D-Dimer呈正相关(r=0.021,P=0.862;r=0.287,P=0.016;r=0.300 ,P=0.012;r=0.254,P=0.033),HBP水平与PCT、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079,P=0.515;r=-0.329,P=0.007)。HBP预测COP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9优于PCT的AUC 0.63、IL-6的AUC 0.56、DD的AUC0.63、WBC的AUC 0.71、N%的AUC 0.68。结论:血液中HBP可作为预测COPD预后不良风险的参考指标,对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仍不十分明确,本文拟探讨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PTC患者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2022年1-9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例资料,采用x2检验及logistic分析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所有临床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率为70.37%(76/1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伴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包膜侵犯及肿瘤最大径≥0.5 cm与BRAFV600E基因突变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0.5 cm是BRAFV600E突变的危险因素,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是BRAFV600E突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BRAFV600E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BRAFV600E检测结果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BRAFV600E检测结果对临床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瑞戈非尼致严重手足皮肤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1例因确诊肝恶性肿瘤4月余的患者,2023年1月13日经瑞戈替尼片120 mg治疗,1月16日出院后患者自行将瑞戈替尼片加量至160 mg,服药10 d后出现全身皮肤发红、发痒、手部和足部为著,口腔黏膜糜烂、出血,手部脱皮、发痒、水泡,伴发热(最高40℃).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用药史,采用Naranjo's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判断该不良反应可能为瑞戈非尼所致的皮肤毒性.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5.0版,判定此不良反应分级为3级,建议暂停瑞戈非尼靶向治疗,给予激素,漱口液治疗.医师采纳该建议,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 mg静脉滴注,康复新液漱口、卤米松局部涂抹等对症治疗7 d后好转,皮肤毒性分级降至1级.临床药师及时识别并干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富血供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的临床影像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富血供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LPD)的临床影像特征,提高对富血供LPD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收集 2018 年 7 月至 2020 年 10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 4 例富血供LPD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术前影像学表现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 4 例患者均有子宫肌瘤手术史,术前 4 例患者均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及增强扫描,1 例加做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及 3D打印.影像学表现呈多发实性结节及肿块,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及瘤周可见迂曲扩张畸形的血管,且瘤体越大越明显.4 例术前CT均误诊.4 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 3 例行开腹肿瘤切除,1 例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肿瘤位于腹盆腔、大网膜、肠系膜或阔韧带、骶韧带等处.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判断富血供LPD的范围及供血血管,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清PTX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 PTX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骨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184例转移性NSCLC患者,NSCLC骨转移69例为观察组,NSCLC非骨转移115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PTX3表达水平。对比两组血清PTX3含量,分析血清PTX3表达与NSCLC骨转移的相关性,比较治疗前后NSCLC骨转移血清PTX3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判断血清PTX3对NSCLC骨转移诊断。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转移69例,对照组淋巴结转移40例、肺转移31例、脑转移21例、肝转移14例、肾上腺转移12例。观察组血清PTX3 104.80(175.48)ng/ml高于对照组21.48(22.02)ng/ml(P<0.05)。血清PTX3表达与NSCLC骨转移者性别、年龄、癌症史、吸烟指数、BMI指数、病理类型、原发灶位置、单器官转移、转移灶数量、骨转移性质、血钙、血碱性磷酸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NSCLC骨转移血清PTX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TX3诊断NSCLC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802~0.919),最佳诊断截断值为35.385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5和0.748。结论:血清PTX3高表达与NSCLC骨转移密切相关,对NSCLC骨转移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常规检验学指标构建胃部疾病患者恶性风险评估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利用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凝血等常规检验学指标构建预测胃部疾病患者良恶性判断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价值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胃部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癌组(134 例)和非萎缩性胃炎组(298 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清及全血检测等常规检验学指标数据,利用R 4.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胃癌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包含D-二聚体(DD)、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72-4(CA72-4)、血红蛋白(Hb)4 个检验学指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可视化列线图作为最终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 0.809(95%CI:0.754~0.864)和 0.808(95%CI:0.724~0.89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8.5%和 93.3%,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通过常规检验学指标建立了胃部疾病患者恶性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准确性良好,可有效预估胃部疾病转化为胃癌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尽早发现早期胃癌患者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连续脑电图监测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依靠血清及脑脊液中检查到抗NMDA受体抗体确诊,但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仍缺乏有效的监测指标.连续脑电图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大脑电活动的检查手段,易于操作且成本较低,在辅助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均有较高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腹脉相应在结胸证辨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结胸证是《伤寒论》中的重要病证之一,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多端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关于结胸证的病机、辨治方法进行深入分析,重点探讨腹脉相应在结胸证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在结胸证中,腹脉相应表现为腹部胀满、按之疼痛、脉象弦紧等症状.分析这些腹脉相应的表现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结胸证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对腹脉相应的深入研究和运用,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结胸证,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产前诊断发现NIPBL基因新发突变1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 1 例胎儿生长受限、长骨短、头围偏小及双肾回声增强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探讨NIPBL基因无义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胎儿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通过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人类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CNV-seq)、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Sanger测序验证NIPBL基因的变异位点.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万方医学网、Pubmed等数据库,并进一步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测序结果提示胎儿NIPBL基因 21 号外显子存在c.4555A>T杂合变异,其父母未检测到相同的变异.上述变异在人类外显子数据库(ExAC)、参考人群千人基因组(1000G)和人群基因组突变频率数据库(gnomAD)等中均未见收录,综合判断为有害变异.结论 NIPBL基因c.4555A>T(p.Lys1519*)无义变异的检出为该家系的产前诊断及家庭生育提供了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