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乙脑病毒为骨架的寨卡病毒减毒活疫苗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ChimZIKV)并评价其是否可成为寨卡候选疫苗株。方法:用基因克隆技术将寨卡病毒prM/E基因替换乙脑病毒疫苗株相应区域,构建乙脑寨卡嵌合病毒感染性克隆,体外转录制备RNA,电转染导入BHK-21细胞拯救获得ChimZIKV,通过噬斑试验、免疫荧光、基因测序鉴定病毒;检测其生长特性;通过动物实验分别检测其小鼠脑内神经毒力、病毒血症、中和抗体产生能力及免疫保护效果。结果: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ChimZIKV感染性克隆成功构建,病毒测序及免疫荧光证实嵌合病毒拯救成功;噬斑试验显示该嵌合病毒呈小噬斑;生长曲线显示其增殖速度慢于乙脑疫苗株;细胞增殖活性试验显示该嵌合病毒感染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高于乙脑病毒疫苗株感染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嵌合病毒对小鼠和乳鼠都表现出极低的神经毒力;病毒血症结果显示该嵌合病毒在小鼠体内没有检测到明显的病毒血症;噬斑减少中和试验显示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的阳转率达100%,第3周中和抗体效价最高(GMT=85);免疫保护试验显示对ChimZIKV(MR766)的脑内攻击保护率为30%。结论:嵌合病毒ChimZIKV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较好的安全性,有进一步发展为寨卡病毒候选疫苗株的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国产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观察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8月龄儿童同时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定浙江省两市满8月龄健康儿童,将儿童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配至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组(试验组),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单独接种组(对照组)。分别在疫苗接种前和疫苗接种后的6周采集儿童的静脉血1 ml,检测麻疹、风疹的血清中抗体浓度,评价疫苗接种前后的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同时对联合接种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试验方法(ELISA)测定麻疹、风疹IgG抗体,分析同时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方案的研究对象504名,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52名。试验组两种疫苗同时接种后麻疹抗体阳性率98.41%,阳转率96.43%,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1 539.94 mIU/ml,疫苗接种后风疹抗体阳性率89.29%,阳转率88.49%,GMC为47.65 mIU/ml;对照组疫苗接种麻疹抗体阳性率98.02%,阳转率97.62%,GMC为1 428.96 mIU/ml,疫苗接种后风疹抗体阳性率86.51%,阳转率86.11%,GMC为45.66 mIU/ml,两组间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疫苗接种后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阳转率非劣效于对照组。对研究对象接种疫苗后开展安全性观察,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未发现相关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一般反应为主,且预后良好。对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8月龄联合接种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增强自噬的乙型脑炎重组DNA疫苗促进BALB/c小鼠树突状细胞功能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自噬介导的乙型脑炎重组DNA疫苗对BALB/c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免疫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取健康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配成5组,分别用pcDNA3.1(+)空载体、pJME质粒、pJME-LC3重组质粒肌注免疫小鼠,并使用无菌PBS肌注作为空白对照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腹腔注射作为阳性对照组,免疫注射共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2周后无菌取小鼠脾脏,研磨后从单细胞悬液中分离DCs,使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重组质粒在DCs中的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Ⅱ,MHCⅡ)的表达水平以及小鼠脾脏DCs摄取FITC-Dextran后的平均荧光强度;CCK8法检测分析不同免疫组DCs对同种异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效果。结果:相对于其他免疫组,pJME-LC3实验组大量DCs胞质中可见质粒编码蛋白表达;pJME-LC3实验组免疫鼠脾脏DCs摄取FITC-Dextran的能力明显强于其他免疫组( P<0.05);pJME-LC3组小鼠成熟DCs表面MHCⅡ分子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pJME-LC3组小鼠脾脏DCs对同种异体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刺激增殖能力高于其他免疫组( P<0.05)。 结论:pJME-LC3重组质粒可以促进免疫鼠脾脏DCs抗原提呈以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提示自噬介导的乙型脑炎重组DNA疫苗可能通过影响BALB/c小鼠DCs功能促进免疫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序贯免疫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疾病,是亚洲和西太区引起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因。接种疫苗是预防乙脑的主要措施,当前我国有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在使用。由于疫苗供应、受种者主客观选择等原因,会面临这两种疫苗序贯接种的需求,但当前缺乏相关实施依据。本文收集国内外研究证据,梳理了当前乙脑疫苗使用现状及序贯接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在无法满足同一类型乙脑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情况下的序贯接种建议,以期为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开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种快速检测乙型脑炎病毒滴度的荧光灶试验方法的建立、验证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快速荧光灶试验(fluorescence focus assay,FFA)滴定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的方法,验证该法替代病毒蚀斑法测定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乙脑减毒活疫苗)滴度的可行性并将该法作初步应用。方法:利用原核表达方式构建JEV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重组体系,以纯化所得的JEV-NS1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NS1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快速FFA测定JEV滴度的方法。通过与病毒蚀斑法作比对分析,对其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和耐用性进行验证。用经验证后的FFA检测28批乙脑减毒活疫苗,分析其应用于生产的可行性。结果: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与JEV可产生特异性荧光灶反应,与其他病毒(森林脑炎病毒、黄热病毒、人柯萨奇病毒A2型和A4型)无交叉反应;FFA方法学验证结果均符合乙脑减毒活疫苗的质控要求;与蚀斑法比较,FFA检测结果更趋一致。结论:本研究建立的FFA通过方法学验证,可应用于乙脑减毒活疫苗成品的滴度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2015-2016年浙江省义乌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2015-2016年义乌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乙脑)抗体水平.方法 随机选取义乌市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分9个年龄组采集血清标本,通过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测定乙脑中和抗体.结果 在953名调查对象中,乙脑抗体阳性361名,阳性率为37.8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79.在<1岁儿童中,各月龄儿童的抗体阳性率在4.17%(9月龄)-37.93%(0月龄)之间(x2 =26.95,P=0.003),GMT在1∶5.23(9月龄)-1∶8.62(0月龄)之间(x2 =31.17,P=0.001);在≥1岁人群中,各年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在17.57%(7-14岁)-82.69%(35-44岁)之间(x2 =73.21,P<0.001),GMT在1∶6.43(7-14岁)-1∶22.55(35-44岁)之间(x2=66.77,P<0.001).完成2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的140名1-6岁儿童免疫≤1年、>1年且≤2年、>2年且≤3年、>3年后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显著性差异(x2 =2.59,P=0.459;x2 =5.47,P=0.140).结论 义乌市全人群中小年龄组儿童的乙脑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适龄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移动应用程序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评价移动应用程序(APP)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按分层随机方法选择流动儿童的女性监护人169人和172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以移动APP、传统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监护人的预防知识得分和儿童14剂次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接种率.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预防接种知识得分分别比干预前提高24.50±6.78分和10.87±4.82(t=-21.41,P<0.05).实验组儿童乙型肝炎疫苗第三剂次(HepB3)、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L)、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二剂次(MPV-A2)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的接种率高于对照组x2=4.06,P<0.05;x2=6.46,P<0.05;X2 =5.87,P<0.05;x2=6.63,P<0.05).结论 移动APP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监护人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程度和部分NIP疫苗的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东省2013年以乡镇为单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东省2013年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NIP)疫苗接种情况.方法 按系统随机抽样抽取全省20个地市、26个县区、34个乡镇,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在每个乡镇抽取42名2-3岁儿童开展NIP疫苗接种入户调查,评价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结果 在l 428名调查儿童中,除百白破联合疫苗第4剂次(DTP4)、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第2剂次(MPV-A2)和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epA-L)外,其他NIP疫苗接种率均在95%以上.卡介苗(BCG)、3剂次乙型肝炎疫苗(HepB1-3)、3剂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1-3)、DTP1-3、含麻疹成分疫苗第1剂次(MCV1)接种率≥90%的乡镇比例在90%以上,16个乡镇17剂次NIP疫苗有漏种.本地儿童BCG、DTP4、MPV-A2、HepA-L接种率高于非本地儿童;珠三角地区DTP4、MCV1-2、MPV-A1-2、乙型脑炎疫苗第1剂次(JEV1)接种率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结论 全省适龄儿童NIP疫苗接种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但以乡镇为单位接种率在疫苗/剂次之间存在较大差别.需加强薄弱地区预防接种服务管理,进一步提高NIP疫苗接种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2-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山东省烟台市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JEV-L)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特征,评价JEV-L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和山东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烟台市2012-2016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和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烟台市2012-2016年报告JEV-L的AEFI 651例,报告发生率为11.19/万剂.一般反应643例(98.77%,11.05/万剂),其中发热618例(96.11%,10.63/万剂)、局部红肿55例(8.55%,0.95/万剂);异常反应7例(1.08%,0.12/万剂),均为过敏性皮疹.在不良反应中,第1剂次、接种后0-1d发生分别占70.00% (455/650)、93.85%(610/650).结论 JEV-L具有较好的预防接种安全性,不良反应以发热和局部反应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川省雅安市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对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索预防接种手机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 对儿童疫苗接种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雅安市2016年1-6月出生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儿童家长分别安装和不安装APP,比较两组儿童疫苗接种率.结果 调查干预组、对照组儿童均为461人.两组脊髓灰质炎疫苗(PV) 接种率分别为99. 35% 和97. 40%(χ2 =5. 49,P < 0. 05),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MPV-A) 接种率分别为97. 18% 和91. 32% (χ2 =14. 59, P < 0. 05),MPV-A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5. 88% 和91. 32% (χ2 =7. 99,P < 0. 05),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JEV-L) 及时接种率分别为91. 76%和86. 12% (χ2 =7. 45,P < 0. 05),无细胞百白破疫苗(DTaP) 替代接种率分别为8. 46% 和4. 12%(χ2 =7. 36,P < 0. 05),MPV-A替代接种率分别为16. 27% 和10. 63% (χ2 =6. 30,P < 0. 05),水痘疫苗接种率分别为72. 23%和65. 51%(χ2 =4. 86,P < 0. 05).乙型肝炎疫苗(HepB) 、DTaP、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R) 、 JEV-L接种率,HepB、PV、DTaP、MR及时接种率,以及PV替代接种率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预防接种手机APP能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应在儿童家长中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