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长期卧床老人深静脉血栓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长期卧床老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血流动力学效应.方法:将40例长期卧床老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无效NMES.干预前以及干预14d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股总静脉和腘静脉的峰值流速和管腔直径,并计算静脉瘀滞指数;同时采集D-二聚体水平并测量双下肢小腿围度.结果:干预14d后,研究组双侧股总静脉峰值流速均较干预前增加(P<0.05),双侧股总静脉、腘静脉瘀滞指数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双侧股总静脉和腘静脉峰值流速、双侧股总静脉和胭静脉峰值管径均较干预前无统计学差异,左侧股总静脉、左侧胭静脉瘀滞指数较干预前增加(P<0.05).组间差值结果比较显示,研究组双侧下肢股总静脉、右侧胭静脉的峰值流速及管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双侧下肢股总静脉、胭静脉瘀滞指数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NMES可改善长期卧床老人下肢股总静脉、胭静脉的峰值流速,降低瘀滞指数,具有预防DVT形成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肝素结合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预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血液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 HBP)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72例为对象,预后不良39例为观察组,预后良好33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两组HB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指标与呼吸频率、气体交换指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结果:观察组HBP 371.00(331.00,411.00)ng/ml、DD 782.13(276.08,1 288.17)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HBP 157.23(115.91,198.55)ng/ml、DD 300.27(160.44,440.10)μg/L(P<0.05)。观察组HBP水平与IL-6、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rophil ratio, N%)、D-Dimer呈正相关(r=0.021,P=0.862;r=0.287,P=0.016;r=0.300 ,P=0.012;r=0.254,P=0.033),HBP水平与PCT、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079,P=0.515;r=-0.329,P=0.007)。HBP预测COPD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9优于PCT的AUC 0.63、IL-6的AUC 0.56、DD的AUC0.63、WBC的AUC 0.71、N%的AUC 0.68。结论:血液中HBP可作为预测COPD预后不良风险的参考指标,对判断COPD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主动脉夹层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类在发病早期极易被误诊或忽视的心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多用于该病的确诊,但诊断耗时.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不仅用于AD早期诊断,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AM)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C反应蛋白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峰值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作为A型AD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潜在预测指标;D-二聚体是AD重要的诊断标志物,其阴性可排除AD;新型标志物(如非编码RNA分子)过表达可减缓AD进展,以达到治疗效果.该文旨在对早期诊断AD的生物学标志物作一综述,以期探讨其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疏肝化郁解毒汤联合针刺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针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联合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 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行术后化疗的104例宫颈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CD8+细胞、中医证候积分评分、D-二聚体、纤维蛋白均更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CD4+细胞、CD4+/CD8+比值上升(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CD8+细胞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Kamofsky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CD4+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更高(P<0.05).结论 针对宫颈癌术后化疗患者,疏肝化郁解毒汤与针刺结合治疗的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凝血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及碱性磷酸酶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血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碱性磷酸酶(ALP)与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关系,为临床诊断PCa骨转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阜阳市肿瘤医院和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共98例PC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浆FIB、D-二聚体、ALP及病理Gleason评分、cT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骨转移情况等,分析上述指标与PCa骨转移的关系。结果:以骨转移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示FIB截点为3.34 g/L,D-二聚体截点为1.01 mg/L,ALP截点为154.80 U/L,以截点值为临界值分为高低值组,FIB高低值组在骨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高低值组在cT、淋巴结转移及骨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高低值组在cT、远处转移及骨转移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ctic回归分析示ALP、Gleason评分与PCa骨转移明显相关。结论:高值ALP和高Gleason评分可作为诊断PCa发生骨转移的重要指标,FIB及D-二聚体等尚不能作为临床诊断PCa骨转移的独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常规检验学指标构建胃部疾病患者恶性风险评估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利用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凝血等常规检验学指标构建预测胃部疾病患者良恶性判断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价值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胃部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胃癌组(134 例)和非萎缩性胃炎组(298 例),收集两组患者的血清及全血检测等常规检验学指标数据,利用R 4.2.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胃癌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了包含D-二聚体(DD)、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72-4(CA72-4)、血红蛋白(Hb)4 个检验学指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可视化列线图作为最终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 0.809(95%CI:0.754~0.864)和 0.808(95%CI:0.724~0.892),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8.5%和 93.3%,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通过常规检验学指标建立了胃部疾病患者恶性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准确性良好,可有效预估胃部疾病转化为胃癌的风险,有助于临床尽早发现早期胃癌患者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术前D-二聚体、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9 月至 2020 年 3 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 67 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 30 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D-二聚体、血小板(PLT)及淋巴细胞(L)数值,并计算PLR.分析D-二聚体、PLR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术前D-二聚体[1.13(0.62,2.18)mg/L]、PLR[135.2(106.6,166.5)]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D-二聚体:0.35(0.16,0.59)mg/L,PLR:102.9(88.4,115.8),P均<0.001].术后复发组的术前D-二聚体[1.39(0.78,2.33)mg/L)、PLR(152.2(118.0,169.3)]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未复发组[D-二聚体:0.35(0.16,0.59)mg/L,PLR:102.9(88.4,115.8),P均<0.001].D-二聚体用于乳腺癌筛查及区分乳腺癌复发的ROC下面积(AUCROC)分别为 0.891、0.724,PLR的AUCROC分别为 0.735、0.689,二者联合的AUCROC分别为 0.907、0.762.D-二聚体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P=0.02)、远处转移(P=0.03)显著相关,而PLR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01).二者联合高值组的无病生存率(DFS)显著低于低值组(中位生存时间:24.8 个月vs 30.5 个月,P=0.048).结论 术前D-二聚体、PLR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且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血栓风险指数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探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急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CMVT)的危险因素,并评估血栓风险指数对CMVT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老年创伤性髋部骨折患者急诊入院样本,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凝血指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生化指标[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ob)、肌酸激酶(CK)、三酰甘油(TG)、乳酸脱氢酶(LDH)].比较CMVT组、小腿深静脉血栓(DCVT)组与非深静脉血栓(DVT)组间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生成血栓风险指数,评估其诊断CMVT的价值.结果 与非DVT组相比,CMVT组TAFI、Fib、TP、CK、TG、PCT和LDH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D-二聚体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VT组TP水平显著低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LDH和Fib是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栓风险指数诊断CMV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 0.718(P<0.001).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CM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LDH和Fib,而血栓风险指数对诊断CMVT具有较高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与激活剂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 cyclase,sGC)是一种胞质异二聚体蛋白,由α和β亚基组成,并带有血红素-一氧化氮和氧结合域.一氧化氮(dnitrogen monoxide,NO)通过与血红素基团的Fe2+结合来刺激sGC活性,使环鸟苷酸(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水平上升.sGC可以以2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即作为内源性NO受体的天然含血红素形式和不能结合NO的无血红素形式.采用sGC激动剂或激活剂刺激sGC,是一种治疗心血管、心脏和肾脏疾病的一种有效策略.通过对sGC激动剂与激活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sGC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sGC激动剂与激活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对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效果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分析超声血流参数、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对骨科患者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测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骨科手术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DVT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超声血流参数[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血流速度(Vs)、阻力指数(RI)]、血清生物化学指标[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18(IL-1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科患者围术期DVT形成的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骨科围术期DVT形成患者超声血流参数与血清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血流参数联合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对骨科患者围术期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DVT诊断,血栓组有36例患者,非血栓组有110例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Vs、Vd低于非血栓组,RI、D-D、Hcy、IL-18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科围术期DVT形成患者Vs、Vd与D-D、Hcy、IL18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RI与D-D、Hcy、IL-18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6项指标联合预测骨科患者围术期DVT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大于Vs、Vd、RI、D-D、Hcy、IL-18单独预测的AUC(Z=6.055、5.725、5.583、5.014、4.479、5.318,P<0.05).结论 骨科患者围术期 Vs、Vd、RI、D-D、Hcy、IL-18水平异常,且与DVT形成密切相关,6项指标联合对骨科患者围术期DVT形成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