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建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疗机构精准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某医联体覆盖区域内1 524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患者数据按照8∶2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 1 524例患者中,有417例选择社区首诊.文化水平、医保类型、职业、相对距离、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传染病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测试集的AUC=0.85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 通过建立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预测模型可用来预测患者流向,帮助区域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区域内传染病患者基层首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对舌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对舌癌术后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旨在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0例舌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护理,均干预至患者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功能康复程度(吞咽功能、语音清晰度、颈肩功能)及情绪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FACT-H&N)、洼田饮水试验结果、语音清晰度、颈肩功能评分(CMS)及焦虑抑郁评分(HADS)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分阶段干预方案能帮助舌癌患者改善生活质量、促进术后功能恢复、减轻负性情绪,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背景 老年慢性病患者记忆力与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仅依靠其个人力量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难以达到良好效果,需要更多来自他人的帮助.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不能仅单独面向老年人,更需要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网络,让其社会网络成员参与到老年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目的探讨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招募 2021 年 3 月—2022 年6 月在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北京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及红联村社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招募入组的顺序各自进行编号,奇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按照 1∶1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老年患者+其社会网络成员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周期 12个月;在干预前、干预第 6 个月、干预第 12 个月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CDSMS)评估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效果,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表(LSNS-6)测评患者社会网络水平.结果 80 例患者入组,其中 1 例患者(对照组)因研究期间两次住院退出研究,最终 79 列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患者 40 例+其社会网络成员 40 例,对照组39 例.CDSMS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的运动锻炼维度、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及自我效能分量表的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分别为 7.174、8.488、9.939,P<0.05);时间在CDSMS两个分量表上主效应显著(F时间分别是 13.527、12.188、7.576、5.058,P<0.05);分组在CDSMS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的三个维度上主效应显著(F分组分别是12.324、7.383、5.927,P<0.05).干预第6个月,干预组CDSMS运动锻炼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2.852,P=0.006);干预第12个月,干预组CDSMS运动锻炼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4.473,P<0.05)、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2.780,P=0.005)、自我效能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t=2.993,P=0.004).结论 为期 12 个月的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部分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对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不良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在脓毒症相关AKI病人不良预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ICU)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231例由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相关AKI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随访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137例)和死亡组(9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相关AKI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PCT/白蛋白(Alb)、CRP/Alb对脓毒症相关AKI病人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231例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小肠坏死或穿孔疾病引起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回盲阑尾疾病的病死率(31.9%比11.7%)(P<0.001);死亡组PCT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28.65(18.73,78.97)mg/L比8.0(1.05,21.73)mg/L](P<0.001);同样,死亡组CRP浓度显著高于生存组[224.37(180.10,263.15)mg/L比186.3(136.33,235.84)mg/L](P<0.001);死亡组PCT/Alb和CRP/Alb比值均显著高于生存组[2.29(0.73,3.78)比0.25(0.04,0.53)和10.78(6.91,13.79)比5.75(5.30,10.92)](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Alb、CRP/Alb是脓毒症诱导AKI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的ROC曲线显示,PCT/Alb预测脓毒症AKI病人不良预后的准确性均高于CRP/Alb,曲线下面积(0.86比0.74)、特异度(84.7%比61.3%)、灵敏度(78.7%比75.5%).结论 PCT/Alb不仅是评估腹腔感染引起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更能为临床改善此类疾病管理和降低病死率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读片会教学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读片会教学的反馈意见,探讨住院医师读片会的教学效果和提升方向。方法:纳入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进入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的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共计40人。每周一次的读片会上,由2名住院医师分别针对一个病例或一个临床问题进行汇报,督导教师进行点评并引导全体住院医师进行自由讨论。采用问卷调查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问卷结果并比较不同年级住院医师之间的差异。结果:共有40名住院医师参加调查,其中一年级14人、二年级13人、三年级13人。对于读片会教学整体满意率为95%(38/40);对读片会举办频率、举办时间和线上-线下结合的会议形式认同率高(分别为85%、85%、100%)。随年级增高,读片会参会频率下降,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65,P=0.00215)。病例选择方面,相比于肿瘤性疾病和多系统/脏器受累综合征,选择急诊来源病例(95%)、罕见/疑难病例(82.5%)和常见/基础病例(75%)的比例更高。具体地,一年级更倾向于急诊和常见病(26/44,59.1%),二年级对于急诊和疑难罕见病例更感兴趣(24/43,55.8%),三年级对急诊、罕见病、常见基础病、肿瘤性病变和多系统综合征等各类疾病均有学习需求。在各系统性疾病中,相比于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5%),更多学员认为读片会教学在妇产科病例(57.5%)和浅表器官病例(37.5%)两方面帮助更大。结论: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读片会对于住院医师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分级教学等方面作出改进,适应住院医师培训需求,帮助其提高职业胜任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4年8期《临床内科杂志》综述与讲座——"特殊类型糖尿病"栏目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基因组学及代谢组学等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者们对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糖尿病亚型.因此,特殊类型糖尿病所包含的细分种类及其病因学研究也在不断扩展中.本期"综述与讲座"栏目特别邀请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肖新华教授为"特殊类型糖尿病"专栏组稿,并邀请国内内分泌领域的知名专家撰稿.单基因糖尿病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进而导致治疗方案不当,肖新华教授撰写的《单基因糖尿病临床识别方法和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能帮助识别单基因糖尿病的临床方法及研究现状,以期建立操作简单可行,且更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单基因糖尿病临床识别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患儿母亲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患儿母亲的照护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病房的7例进行手术的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母亲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和笔录,应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取4个主题,分别为:焦虑与外观形象担忧,家庭及社会关系受影响,渴望倾诉与被倾听,家庭照护技能需求迫切。结论:在护理真性小眼球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其母亲的内心体验,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儿母亲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成人Still病 18F-FDG PET/CT影像特点及对疾病活动性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成人Still病(AOSD)的 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影像表现以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19~73(41.5±16.3)岁]AOSD患者的资料,AOSD依据Yamaguchi标准诊断,患者均行 18F-FDG PET/CT显像。总结AOSD显像特点,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者淋巴结、脾及骨髓SUV max与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临床活动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18F-FDG PET/CT在22例AOSD患者的诊断流程中均有贡献。21例患者(95.5%)有淋巴结 18F-FDG摄取增高,22例脾(100%)及骨髓(100%)均有 18F-FDG摄取增高。此外,6例患者双侧肩关节(27.3%)、9例双侧颌下腺(40.9%)及7例双侧腮腺(31.8%)有 18F-FDG摄取增高。AOSD患者淋巴结SUV max与C反应蛋白(CRP)、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呈正相关( r s值:0.622、0.538,均 P<0.05),脾SUV max与CRP、ESR呈正相关( r s值:0.543、0.475,均 P<0.05),骨髓SUV max与CRP、血浆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 r s值:0.497、0.431,均 P<0.05)。然而,淋巴结、脾及骨髓SUV max与临床活动度评分均无相关性( r s值:0.008、0.102、0.210,均 P>0.05)。 结论:18F-FDG PET/CT能够在AOSD鉴别诊断及显示病变累及范围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AOSD诊断流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SUV max可能会在反映AOSD疾病活动度方面提供帮助,但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结果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在线教学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儿科见习实习阶段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见习实习阶段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对儿科学在线教学的看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3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轮转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8名见习学生和12名实习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在线翻转课堂、案例教学(case based discussion,CBD)、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等方式完成2周在线带教。教学结束后,通过对2组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在线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其的反馈。运用SPSS 26.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所有学生都认同此次在线教学的总体安排;认为实际收获超过预期的学生占42% (21/50);认为实际收获跟预期相似的学生占58%(29/50)。此次在线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网络拥堵[82%(41/50)];其次是无法实现有效互动[20%(10/50)]。实习及见习学生均认为此次在线教学安排对于理论知识掌握[总体(4.58±0.50)分]、自主学习能力[总体(4.42±0.58)分]和临床思维[总体(4.42±0.58)分]的培养最有帮助;相对认可度最差的是技能操作[总体(2.68±0.87)分]和科研能力[总体(2.98±0.98)分];对于医患沟通能力,见习学生的评分[(3.79±0.99)分]高于实习学生[(3.08±0.67)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习学生认为翻转课堂帮助最大,实习学生认为在线CBD帮助最大。绝大多数学生(94%)认为未来有必要保留在线教学。 结论:儿科学在线教学受到临床医学八年制见习实习阶段医学生的认可,对医学生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完全替代线下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男童55例,女童27例;年龄(7.8±3.5)岁(1个月17天至13岁9个月)。病变部位:左侧39例,右侧43例。首发症状为髋部疼痛31例,下肢跛行24例,下肢拒动3例,髋部疼痛伴发热2例,双下肢粗细不等1例,无痛性包块1例,20例为外伤后摄片发现。影像学表现均为股骨近端不同形态骨病变。病理诊断:单纯性骨囊肿30例,纤维结构不良20例,慢性骨髓炎11例,骨样骨瘤7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软骨瘤2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种较多,良性骨病变占比较大,其中以囊性病变居多。儿童出现不明原因髋部疼痛或下肢跛行,应及时拍摄骨盆DR,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以帮助诊断;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