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檀芪对人乳头瘤病毒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系生长、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紫檀芪对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生长、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紫檀芪与H8细胞共培养24 h和48 h,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8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荧光显微镜观察MDC染色后细胞自噬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Ⅰ、ATG5、P62)、HPV致癌基因蛋白(E6、E7蛋白)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LSD- t检验分析组间差异。 结果:对照组(0)、25、50、75、100 μmol/L紫檀芪作用H8细胞48 h后,各组细胞相对生长率(100.00% ± 1.56%、99.02% ± 4.97%、93.59% ± 2.01%、81.28% ± 4.90%、69.17% ± 7.56%)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F = 77.22, P < 0.05),随着浓度增加生长率渐降低,各紫檀芪组与对照组比较,均 P < 0.05。紫檀芪作用H8细胞24 h后,各组细胞G1期、G2期、S期细胞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7 845.00、51.14、266.50,均 P < 0.05),各紫檀芪组G1期、G2期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均 P < 0.05)。紫檀芪作用48 h后,0 ~ 10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58% ± 0.50%、14.66% ± 0.22%、13.50% ± 0.49%、14.56% ± 0.19%、15.30% ± 0.76%,各紫檀芪组均高于对照组(均 P < 0.05)。紫檀芪作用24 h后细胞MDC染色显示,对照组中仅有少量H8细胞检测到高亮点状荧光,各紫檀芪组高亮点状荧光的自噬小体较对照组增多。Western印迹显示,紫檀芪作用24 h、48 h后各组细胞cyclinD1、caspase3、caspase9、Beclin1、LC3-Ⅱ/Ⅰ、ATG5、P62、E6、E7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紫檀芪处理后cyclinD1表达降低,caspase3、caspase9表达升高,Beclin1、LC3-Ⅱ/Ⅰ、ATG5、P62升高,E6、E7表达降低(个别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多数组间比较 P < 0.05)。 结论:紫檀芪可抑制H8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和自噬,抑制E6、E7致癌基因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系恶性转化后的转录组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整合感染宫颈上皮细胞(H8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基因、信号通路和可能机制。方法:构建H8细胞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采用Transwell试验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的细胞侵袭能力、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法检测恶性转化后H8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变化。提取恶性转化的H8细胞、H8细胞的总RNA,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对两组细胞进行转录组学测序,鉴定和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恶性转化的H8细胞侵袭能力[(6 503±62.43)个比(298±32.19)个, P<0.001]、迁移能力[(15 241±93.83)个比[(7 753±76.32)个, P<0.001],克隆形成能力[(428.3±5.03)个比[(281.3±12.10)个, P<0.001]较H8细胞显著升高。转录组学测序结果显示,与H8细胞组相比,恶性转化的H8细胞组共有203个基因存在表达差异,其中98个上调,105个下调。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了细胞内进程、生物调节和代谢过程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发现主要与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通路、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P53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PPI分析筛选得到DDIT3、TRIB3、ASNS等10个关键基因。 结论:与H8细胞相比,恶性转化的H8细胞在转录水平出现大量差异表达基因和通路,可进一步为恶性转化致癌的机制提供新思路,以及为预防恶性转化寻找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整合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整合至人类基因组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进行治疗的82例宫颈癌患者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策略,将宫颈癌患者分为预后差组(手术及辅助放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和预后好组。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法检测两组患者的HPV整合情况,明确其整合位点是否位于普通型脆性位点(CFSs)中。比较两组患者的HPV整合情况以及整合至CFSs的情况。结果:82例宫颈癌患者中,预后差组37例,预后好组45例。82例宫颈癌患者共发生90个HPV整合事件,其中预后差组30个,预后好组60个。在预后差组患者中,有20例发生HPV整合事件,HPV整合在CFSs中的事件共有13个,涉及11例患者。在预后好组患者中,有26例发生了HPV整合事件,HPV整合在CFSs中的事件共有17个,涉及11例患者。预后差组和预后好组间HPV整合事件数( P=0.289)、HPV整合患者数( P=0.735)、HPV整合至CFSs事件数( P=0.427)以及HPV整合至CFSs患者数( P=0.591)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预后差组中,与仅局部复发患者相比,发生转移的患者发生了更多的CFSs整合事件(分别为9和2个, P=0.003)。 结论:预后差组和预后好组宫颈癌患者HPV整合情况及HPV整合至CFSs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V整合至CFSs可能与肿瘤远处转移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Ⅱ/Ⅲ期无缝设计在疫苗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Ⅱ/Ⅲ期无缝设计是将独立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整合为一个连续的、分阶段的适应性临床试验设计。相较于传统的独立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无缝设计在加速药物或疫苗上市、提高临床试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该设计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上日益成熟,也逐渐扩展到疫苗的临床试验中,包括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本文旨在阐述Ⅱ/Ⅲ期无缝设计的概念,并以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Ⅱ/Ⅲ期无缝设计的临床试验为例,阐述实施Ⅱ/Ⅲ期无缝设计时需注意的细节和潜在的挑战,以期为我国在优化疫苗临床试验方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人乳头瘤病毒整合基因检测技术在宫颈癌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宫颈癌早期诊治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整合基因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12 月—2021 年 12 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 100 例宫颈病变筛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HPV检测,将宫颈病理检测结果作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统计HPV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全基因组测序、高通量HPV整合检测技术,检测HPV整合率以及整合类型.结果 HPV检测准确率 90.00%、特异度 71.43%、灵敏度 91.40%.100 例患者经HPV检测,3 例CIN1、5 例CIN2、5 例CIN3 及 87 例宫颈癌.其中 29 例检测到 HPV 整合,HPV 整合率 CIN1 为 33.33%、CIN2 为 40.00%、CIN3 为80.00%、宫颈癌为 2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类型包括 2 例HPV82、2 例HPV73、1 例HPV68、1 例HPV59、1 例HPV58、5 例 HPV56、4 例 HPV52、3 例 HPV51、4 例 HPV45、1 例 HPV39、2 例 HPV35、5 例 HPV33、6 例HPV31、4 例HPV18 及 27 例HPV16.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整合率会逐渐增高,宫颈癌发生、发展中HPV整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Ⅱ/Ⅲ期无缝设计在疫苗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5/25
Ⅱ/Ⅲ期无缝设计是将独立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整合为一个连续的、分阶段的适应性临床试验设计.相较于传统的独立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无缝设计在加速药物或疫苗上市、提高临床试验效率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该设计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上日益成熟,也逐渐扩展到疫苗的临床试验中,包括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本文旨在阐述Ⅱ/Ⅲ期无缝设计的概念,并以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Ⅱ/Ⅲ期无缝设计的临床试验为例,阐述实施Ⅱ/Ⅲ期无缝设计时需注意的细节和潜在的挑战,以期为我国在优化疫苗临床试验方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
-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性宫颈癌中的应用与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是直接来源于肿瘤的无细胞状态DNA,其常携带全面的肿瘤基因信息;研究发现ctDNA的检测可在肿瘤的早期诊断、靶向治疗以及预测复发中发挥作用;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相关性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大部分宫颈癌、部分外阴癌及阴道癌,高危型HPV长期感染以及与细胞基因组的整合为这些癌肿重要的致病原因,研究发现利用ctDNA检测技术动态检测HPV-ctDNA的变化则可以为这些肿瘤的临床管理以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HPV-ctDNA有望成为HPV相关肿瘤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ZFR2与头颈部鳞癌预后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究头颈部鳞癌中ZFR2的表达特征,揭示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ject,TCGA)数据库中头颈部鳞癌患者的RNA表达数据集和相应的临床特征信息,依据无病间隔时间(disease-free interval,DFI)筛选差异基因ZFR2作为目标基因,将患者分为ZFR2高表达组和ZFR2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探索ZFR2对头颈部鳞癌的预后价值;提取数据库头颈部鳞癌患者ZFR2表达最高的1/3和ZFR2表达最低的1/3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基线特征没有差异,每组是185例,并对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富集分析,预测ZFR2在头颈部鳞癌的生物学功能.下载TCGA数据库头颈部鳞癌患者临床特征数据,结合ZFR2基因表达谱进行数据整合分析ZFR2与肿瘤患者HPV感染状态的关系.结果 通过头颈部鳞癌患者TCGA表达谱数据和生存时间数据分析,筛选到预后相关基因ZFR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ZFR2高表达组的患者总生存时间明显更长.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ZFR2生物功能主要富集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学特征通路;TCGA数据库的HPV检测阳性的头颈部鳞癌患者的ZFR2表达显著高于HPV检测阴性的患者,ZFR2的表达与HPV感染免疫浸润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具有一致性.结论 ZFR2与头颈部鳞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密切相关.ZFR2可能参与调节头颈部鳞癌患者HPV感染导致的免疫浸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HPV与喉癌研究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头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Cancer,HNC)包括口腔,咽部,鼻腔以及喉部的肿瘤,拥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杂的发病机制.而在所有头颈部肿瘤中,喉癌占所有恶性肿瘤中的3%以上,是全球第六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因此喉癌在所有HNC中应受到特殊的关注.人乳头瘤病毒(h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小的双链DNA病毒.已有大量研究表明HP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而目前HPV感染对HNC,尤其是对于口咽部肿瘤的致癌作用和临床意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但是HPV感染对喉癌的作用目前尚未阐明.因此我们回顾了近年来关于HPV感染与喉癌相关性及其潜在致癌性的研究.尽管目前对于HPV在喉癌中的检出率多中心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初步的研究已经表明HPV高危亚型的感染,如HPV16和HPV18等,与喉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HPV病毒DNA与肿瘤细胞存在基因整合,同时喉癌细胞中P16的表达增高.但针对HPV感染后导致的相关疾病的预防及可行的精准性治疗措施目前尚不十分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因甲基化修饰对宫颈癌病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宫颈癌筛查可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寻找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并应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尤为重要.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许多文献报道宫颈癌中存在基因甲基化异常,包括DAPK1、RASSF1A、CADM1、PAX1等宿主基因,以及整合于宿主基因的人乳头瘤病毒DNA等.宫颈癌中普遍存在的基因甲基化异常可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治及治疗后监测方法提供新思路,而寻找特异性好、敏感度高且临床实践可行的甲基化生物学标志物,可能会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