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单体及提取物涂层冠脉介入器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其中药物洗脱支架及药物涂层球囊是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2种PCI器械,但仍存在再狭窄及晚期血栓事件的问题.如何在保护内皮细胞活性的同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既抑制再狭窄又抗血栓形成,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中药单体及提取物尤其是中药单体组合涂层具有多靶点潜力,是对人工合成化合物涂层的重要补充.该文综述了应用于PCI器械药物涂层的中药单体(三氧化二砷、紫杉醇、水蛭素、川芎嗪、大黄素、苦参素、姜黄素等)、中药单体组合(紫杉醇/水蛭素、栀子苷/黄芩苷)、中药提取物(莪术提取物、昆明山海棠提取物),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讨论,以期为研发新的PCI器械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α-硫辛酸通过抑制JAK2/STAT3恢复GPX4改善侧脑室注射链脲菌素诱导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侧脑室注射(intracerebroventricular injection, icv)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讨作用机制。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icv-STZ组和icv-STZ+ALA组,每组15只。STZ通过大鼠侧脑室脑立体定位注射,ALA干预用灌胃法,对照组采用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及生理盐水灌胃,灌胃4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电子显微镜检测线粒体完整性,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炎症因子、磷酸化Tau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的表达或活性水平。结果:行为学检测结果显示,侧脑室注射STZ 4周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ALA干预可显著改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多层面分子水平检测结果显示,STZ组大鼠海马组织铁离子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脂质过氧化、线粒体完整性显著破坏、氧化还原系统失衡、胶质细胞数目增加、磷酸化的Tau蛋白水平显著升高、MAPK与GSK-3β通路激活。进一步检测发现,STZ激活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通路,并转录抑制过氧化物酶GPX4表达。抑制STAT3活性则可阻断STZ诱导GPX4下调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结论:ALA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恢复GPX4蛋白水平,从而螯合铁离子、改善线粒体功能与脂质过氧化,平衡机体的氧化还原系统,降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改善STZ诱导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革兰阳性菌所致脓毒症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可视化形式了解我国革兰阳性菌(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内容,分析其大致研究方向,从而掌握近年研究热点话题。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以中文形式全文发表的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发表年份、发表期刊、研究机构和作者的分布及趋势进行统计,并采用Ucinet 6.0软件绘制作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图,分析其内在联系。提取相关文献的主题词,采用Ucinet 6.0软件中的NetDraw按照中心度排列各主题词之间的关系,采用书目信息共现分析系统软件(BICOMS2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归类并生成可视化矩阵,采用图形聚类工具软件(gCLUTO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可视化曲面图,分析当前G +菌所致脓毒症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及研究方向。 结果:共检索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文献1 976篇,排除会议摘要、新闻报道、研究资讯、内容缺失或与主题不符的文献26篇,最终共1 950篇纳入可视化分析。发文量分析显示,1979至1992年G +菌所致脓毒症相关研究较少,从2008年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2008至2018年累计发文量达1 144篇,约占总发文量的58.67%(1 144/1 950)。1979至2019年累计发文量超过5篇的院所共23家,其中达到或超过10篇的院所有6家,超过20篇的院所有1家;载文量超过100篇的期刊仅5本;参与相关文章撰写的作者5 381人,但累计发文量超过10篇的高产作者不多,且未见跨省市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出现频次超过5次的103个高频主题词进行社会网络分析显示,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主要围绕"脓毒症"展开,包括耐药性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脓毒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免疫力较为低下的新生儿和儿童;治疗药物的选择逐渐向抗耐药性较强的糖肽类、人工合成的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发展。针对G +菌所致脓毒症治疗药物的研发可能成为未来脓毒症相关内容的研究方向或新领域。对103个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显示,目前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五大主题,即脓毒症的早期诊断,脓毒症的细菌感染途径、院内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脓毒症的流行病学防治基础,静脉导管感染相关脓毒症,脓毒症患者的治疗、护理及预后。 结论:近年来G +菌所致脓毒症研究热度整体呈升温趋势,但跨院所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仍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改善肠道代谢微环境稳态抑制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理进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唾液酸乳糖-N-四糖(DSLNT)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大鼠肠道内容物低分子量代谢谱的影响,探索其对新生儿肠道的保护作用方式。方法: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EC组和NEC+DSLNT组,大鼠均采用特殊配方奶人工喂养,NEC组和NEC+DSLNT组以3次/d的频率进行缺氧(950 mL/L氮气,10 min)/冷刺激(4 ℃,10 min)、连续3 d诱导新生大鼠NEC模型,NEC+DSLNT组在特殊配方奶中添加300 μmol/L DSLNT。造模72 h时处死所有存活大鼠,采集回结肠部位肠内容物进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组合型四级杆Orbitrap质谱仪(UHPLC-QE-MS)的非靶向代谢组检测,末端回肠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代谢组数据用SIMCA 14.1软件进行多元变量统计分析。以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模型的变量投影重要度(VIP)值>1和 t检验中 P<0.05筛选两两比较的组间差异代谢物。 结果:DSLNT降低NEC发生率和NEC大鼠回肠组织病理学评分[3.0(2.0,3.0)分比1.0(1.0,2.0)分, P<0.01],并可有效抑制炎症浸润。基于UHPLC-QE-MS代谢组检测结果建立的OPLS-DA模型能较好地对NEC组和对照组、NEC+DSLNT组和NEC组实现分离。NEC组和对照组之间有64个差异代谢物(OPLS-DA模型的VIP值>1且 P<0.05),包括二十二碳六烯酸(+288.0%, P=0.028)、黄嘌呤(+372.1%, P=0.007)、L-精氨酸(+233.1%, P=0.027)、L-亮氨酸(+232.7%, P=0.015)、N-乙酰神经氨酸(-41.6%, P=0.014)等,这些代谢物可映射到34条不同的代谢通路,其中精氨酸生物合成、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6条代谢通路为NEC主要扰动的代谢通路。NEC+DSLNT组与NEC组之间存在15种差异代谢物,包括D-甘露糖(-73.5%, P=0.032)、黄嘌呤(-63.4%, P=0.008)、亚油酸(+137.9%, P=0.047)、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278.2%, P=0.005)等,这些差异代谢物可映射到7条代谢通路,其中亚油酸代谢为DSLNT主要影响的差异代谢通路。两种比对策略中重合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8个,其在NEC中的变化趋势在DSLNT给药组中均出现显著逆转。 结论:DSLNT能显著缓解缺氧/冷刺激造成的新生大鼠NEC病理损伤,该保护作用与其改善NEC造成的肠内容物代谢谱偏移、调节亚油酸代谢通路有关。DSLNT的早期预防性补充对维护新生儿肠道稳态、预防NEC病理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HIV-1感染者特异性杀伤性CD4 + T细胞免疫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合并HCV感染对HIV-1感染者特异性杀伤性CD4 + 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49例HIV-1感染者,根据是否合并HCV感染,分为HIV-1单纯感染组(26例)和HIV-1合并HCV感染组(23例)。以HIV-1 P24蛋白上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12个重叠肽段组成肽段库,体外刺激已接受HAART的外周CD4 + T细胞,采用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方法检测特异性CD4 + T细胞分泌IFN-γ分泌细胞个数,根据斑点形成细胞(SFC)数计算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应答频率。以1×10 6个细胞产生的SFC>50,且大于各自非特异性刺激对照孔SFC的3倍作为HIV-1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阳性反应。 结果:HIV-1单纯感染组的特异性杀伤性CD4 + T细胞阳性应答率为80.8%,应答频率为250(100,700)SFC/10 6个细胞,均高于HIV-1合并HCV感染组的52.2%和50(0,250)SFC/10 6个细胞,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 2=4.538, Z=-2.432, P均<0.05)。 结论:HIV-1感染者合并HCV感染可能抑制特异性杀伤性CD4 + T细胞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导管原位癌影像学诊断、病理学升级及影像学技术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X线最常见的表现为无症状钙化,MRI最常见的表现为非肿块性强化,超声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富血供肿块,不伴后方特征。空芯针穿刺活检术是术前诊断DCIS的常用方式,由于穿刺针类型及取样大小的差异,病变存在一定程度的病理学升级。近年来,对于DCIS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存在争议。随着乳腺疾病诊断技术的发展,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人工智能和影像组学的进展均有望帮助管理DCIS和解决过度诊断等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古尔图病毒核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获得纯化的GTV-rNP蛋白抗原,并建立快速准确检测GTV抗体的ELISA法。方法:人工合成密码子优化的 GTV-NP 编码基因,克隆至 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 BL21(DE3)。将优化表达获得的蛋白经Ni柱纯化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以纯化蛋白为抗原,建立并优化GTV 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和初步应用。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NP,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大小约为44 kD,Western blot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与GTV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建立的ELISA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检测结果与IFA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2.77%。结论:建立的GTV NP 抗体检测ELISA方法的敏感性、重复性和特异性均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临床常见毒物检测方法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被发现,很多新的化学品被人工合成,一些有毒化学品被人类接触的风险大大增加,急性中毒发生率也日益升高,严重危害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中毒患者入院诊治时意识不清或拒绝治疗,很难通过询问病史了解药物接触史,因此毒物检测成了临床诊治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临床一些常见毒物的检测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氨甲环酸在前列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前列腺疾病是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的主要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及前列腺癌。前列腺的解剖及组织学特点决定了出血是其术中及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术中出血可影响手术视野、延长手术时间,且不利于术后恢复、延长住院时间,甚至需要输血治疗,造成医疗费用增加、血液资源浪费。因此,在前列腺外科手术中,如何有效控制围手术期的出血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氨甲环酸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赖氨酸衍生物,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氨甲环酸能有效减少前列腺外科的围手术期出血量。本文利用MEDLINE、万方等数据库进行关键词为氨甲环酸、前列腺和止血的文献检索,对氨甲环酸前列腺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舒更葡糖钠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舒更葡糖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γ-环糊精类衍生物,可以快速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所引起的神经肌肉阻滞。近年来关于舒更葡糖钠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文章主要介绍舒更葡糖钠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包括最常见且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术后肌松残余、过敏反应、凝血功能障碍、心血管作用、支气管痉挛和喉痉挛等,其他不良反应如术后恶心呕吐、肾排泄时间延长、线粒体依赖的神经细胞凋亡和金属味异常味觉等,为舒更葡糖钠在肌松拮抗领域的合理应用提供相应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