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突处理在精神科护士领悟性社会支持与心理困扰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冲突处理模式与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困扰的关系,并分析冲突处理模式在精神科护士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困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2019年11月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量表、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领悟性社会支持量表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208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总分为(22.74 ± 7.71)分,心理困扰水平与整合型冲突处理模式、领悟性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 r值为-0.329~-0.266, P<0.001),精神科护士最常采用的冲突处理模式为"整合",整合型冲突模式在领悟性社会支持和心理困扰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0.2%。 结论: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处于中重度水平,整合型冲突处理模式和领悟性社会支持在减轻精神科护士心理困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理管理者应开展改善护患冲突的相关干预研究,引导护士采取整合型冲突处理模式,减轻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大学生病理性自恋与人际冲突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大学生病理性自恋与人际冲突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极简版病理性自恋问卷(super brief-PNI,SB-PNI)、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egative cognitive processing bias questionnaire)及关系质量问卷(NRI-relationship quality version,PQV)调查540名大学生的病理性自恋、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及人际冲突情况。采用SPSS 27.0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问卷信度检验,采用Amos 23.0进行结构方程建模,并基于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病理性自恋得分为(3.33±0.86)分,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得分为(2.41±0.60)分,人际冲突得分为(2.34±0.77)分。大学生病理性自恋、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和人际冲突之间均呈正相关( r=0.38~0.94,均 P<0.01)。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大学生病理性自恋与人际冲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完全中介模型拟合良好( χ2/ df=2.63,CFI =0.99,NFI=0.98,IFI=0.99,TLI=0.98,RMSEA=0.05)。路径分析及中介效应检验表明,病理性自恋对大学生人际冲突总效应的预测作用显著( β=0.52, P<0.001);病理性自恋对负性认知加工偏向的预测效应显著( β=0.64, P<0.001);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对人际冲突的预测效应显著( β=0.76, P<0.001);病理性自恋对大学生人际冲突的直接效应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β=0.03, P>0.05)。 结论:病理性自恋对大学生人际冲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在病理性自恋与人际冲突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情绪智力教育培养住培医师人际沟通能力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情绪智力各维度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关系,通过针对性的情绪智力培养提高住培医师的人际沟通能力。方法:对住培基地一年级临床医学132名住培医师在自评分级的基础上以情绪智力和人际沟通评价量表进行联合测量,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检测自评分级的组间差异,以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索情绪智力各维度与人际沟通能力的关系。使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评分级较清晰地对受测人进行了三分层,在情绪智力总分及其各维度中,三分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很好"组各项得分高于"尚可"组和"稍不足"组,在情绪智力总分( P<0.001)及其情绪知觉( P<0.001)、自我情绪管理( P<0.001)、他人情绪管理( P<0.001)和情绪利用( P<0.001)维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人际沟通能力总分及其维度中,三分层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冲突管理中,"很好"组相对于"尚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项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情绪智力总分及其各维度均与人际沟通能力呈正相关( P<0.001),但对人际沟通能力影响最显著的为情绪知觉和他人情绪管理两个维度( R2=0.531, P<0.001)。 结论:通过对住培医师在情绪知觉和他人情绪管理维度的侧重性培养,有望对住培医师达到国家规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临床护士心理应激反应与医院暴力、共情能力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医院暴力、共情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3—6月选取北京安贞医院的30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暴力事件发生状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和人际反应指数(IRI)量表对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与医院暴力、共情能力的关系。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医院暴力事件、共情能力预测护士心理应激反应的情况。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1份,有效问卷279份。结果:临床护士1年内遭受过医院暴力的总发生率为58.1%(162/279)。不同性别、教育程度的临床护士心理应激反应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理应激反应总分与近1年暴力事件总数、语言伤害次数和威胁次数均有相关性( P<0.05);躯体冲突严重程度、想象、威胁次数与心理应激反应呈正相关( P<0.01),女性出现应激反应更多( P<0.01)。观点采择与心理应激反应呈负相关( P<0.05)。 结论:临床护士遭受医院暴力后可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其中女性更易发生,共情能力则系针对该反应的保护性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精神科护士沟通能力在人格特征与冲突处理形态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沟通能力、人格特征与冲突处理形态的关系,为进行精神科护士冲突处理能力课程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使用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量表、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量表、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对精神病专科医院的临床一线208名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整合维度(18.67 ± 2.58)分,让步维度(12.93 ± 2.43)分,逃避维度(14.05 ± 2.02)分,支配维度(14.49 ± 3.06)分,且整合维度与性别( t值为-2.57, P=0.01)、学历( F值为3.76, P=0.02)、技术职称( F值为3.03, P=0.02)、职务( t值为2.08, P=0.03)、是否参加护患沟通培训有关( t值为2.54, P=0.02);人格特性为宜人性格的护士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 r=0.361, P<0.01),护士的人格特性对人际冲突处理形态有直接效应( P=0.036,95% CI 0.107~0.422),护士的沟通能力在其中起着部分间接效应( P=0.031,95% CI 0.001~0.063)。 结论:精神科护士人际冲突处理形态与沟通能力和人格特征均密切相关,护理管理者可以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冲突处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艺术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8/17
国内外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但以言语为媒介的主流心理治疗对青少年的干预效果不及艺术治疗.艺术治疗是一种非语言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绘画治疗、音乐治疗和舞动治疗,分别对应以视觉、听觉和触觉为主的艺术表现,有利于改善青少年的情感创伤与冲突、情绪波动与压力以及自我理解与认同,缓解其抑郁症状.各类艺术活动还能与认知行为治疗结合,促进青少年对情绪的感知与表达,有助于人格发展与人际互动.本文基于艺术治疗的主要活动形式,综述了近年来艺术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状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推进艺术治疗的干预研究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父母冲突与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亲子三角关系的中介作用及其性别差异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在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探讨父母冲突与大学生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的关系及其内部机制.方法:采用父母冲突子女觉知量表、亲子三角关系量表和冲突解决策略问卷对1444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 22.0和AMOS 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亲子三角关系的三种亚型(固定/非固定跨代联盟和攻击性迂回)在父母冲突与子女冲突解决策略之间具有中介效应.(2)父母冲突→非固定跨代联盟/攻击性迂回→ 顺从策略,父母冲突→非固定跨代联盟→妥协策略的中介机制存在性别差异.与女生相比,男生非固定跨代联盟在父母冲突和顺从策略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妥协策略上,父母冲突既可以直接显著负向预测妥协策略,也可以通过非固定跨代联盟起作用,女生组则表现为完全中介模型.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父母冲突对大学生冲突解决策略的复杂影响,父母冲突通过影响亲子三角关系的不同亚型,进而影响到子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应对.为高校开展家庭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培养学生冲突解决能力提供了有效切入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医学生父母冲突感知和手机成瘾: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医学生父母冲突感知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及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感知父母冲突量表、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33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父母冲突感知对医学生手机成瘾的总效应显著,且能够直接正向预测手机成瘾(r=0.461,P<0.001);父母冲突感知能够正向预测社交回避及苦恼(r=0.254,P<0.001),社交回避及苦恼能够正向预测医学生手机成瘾(r=0.115,P<0.05).②社交回避及苦恼在父母冲突感知与医学生手机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冲突感知与医学生手机成瘾具有密切关联,社交回避及苦恼在该联系中起到一定作用.个体父母冲突感知水平越高,情绪敏感性越高,人际关系安全感和情绪调节能力则越低,导致个体产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可能性越大.个体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越高,则越容易沉浸在网络社交中,增加手机成瘾的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心理体验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2024/2/3
背景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世界范围内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生率为27.4%,需重视青少年NSSI行为,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目的 系统评价与整合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的心理体验及需求,以期为临床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sycINFO、CINAHL、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关于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心理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3月.采用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JBI)质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并运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取出46个研究结果,将相似结果汇总成10个类别,最终得到5个整合结果,包括人际关系冲突、学业压力与自我思想斗争、内心情感交织的自伤行为、爱能克服无助感以及调整与寻求积极应对.结论 青少年在发生NSSI行为前,往往可能经历负性生活事件,并且在人际关系、学业压力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矛盾较突出;发生NSSI行为后,会产生多种心理体验,如短暂的获益感、依赖感与内疚感等.此外,青少年渴望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以便更好地应对负性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家庭风险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家庭风险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但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家庭风险因素复合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人口学、家庭风险因素之间的复合关系,深入揭示家庭风险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长沙市某中学初中903名学生和高中991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和家庭累积风险问卷为调查工具进行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明确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和因子得分的人口学因素,分析家庭累积风险问卷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总分和因子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女性在各类心理健康问题上评分均高于男性(均P<0.05);学生在不同阶段(初中和高中)易发生不同的心理问题,高一学生比初一学生在学习压力(P<0.01)和适应不良(P<0.01)2个维度上评分更高,初一学生比高一学生在强迫症状(P<0.01)、偏执(P<0.05)和敌对情绪(P<0.01)3个维度上的评分更低;家庭亲密度低较家庭亲密度高、家庭冲突得分高较家庭冲突得分低的青少年各维度心理健康问题更多(均P<0.05);实现亲子分离较未实现亲子分离的青少年存在更多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均P<0.05).结论:女性、家庭亲密度低、家庭冲突多和亲子分离不良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因素;高年级中学生更容易出现学习压力和适应不良,低年级中学生更容易出现强迫症状、偏执和敌对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