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孢素A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究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治疗不明原因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01例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在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不明原因RI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1,常规治疗)、观察组(n=50,常规治疗+CsA).对比两组患者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流产率、免疫指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观察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着床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观察组经CsA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降低,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妊娠并发症、胎儿孕期不良情况、产后1年内子代体格生长发育及DDST丹佛发育筛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CsA治疗不明原因RIF患者,能提高患者的活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降低妊娠流产,而不增加患者妊娠并发症、胎儿孕期不良情况及子代异常发育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是由围生期疾病及新生儿期各种并发症、生后营养不足等因素所造成的早产儿生后某个时期体重、身长或头围低于相应生长曲线参考值的一种生长落后状态。EUGR的发生在小胎龄、低体重早产儿中十分普遍,对早产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认知功能、心血管及内分泌代谢系统等多方面的预后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关于EUGR的定义、早产儿的理想生长模式、生长评估方式以及合理营养措施存在许多争议,该文就近年来EUGR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与骨龄评估的研究现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骨龄能够客观反映人体生长情况,准确评估体格发育水平,骨龄评估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疾病诊断、临床治疗效果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骨龄评估领域,有望实现骨龄评估自动化,目前骨龄评估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基于深度学习(DL)算法进行,虽已有较多关于DL与骨龄评估的研究,但大部分仍处于实验阶段。现就目前应用于骨龄评估的基于DL的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及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城镇儿童不同Tanner分期身高体重现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城镇3~18岁儿童不同Tanner分期身高、体重的情况,为建立各青春发育期身高、体重的标准化参照值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应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8 185名健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和第二性征。采用基于GAMLSS软件构建各年龄组男、女童的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参照值及生长曲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各Tanner分期儿童与同年龄同性别不分发育分期组所有儿童的身高、体重第50百分位值。结果:绘制出3~18岁儿童男、女各自年龄的身高、体重第3、50、97百分位曲线。绘制出儿童男、女各青春发育期年龄的身高、体重第3、50、97百分位曲线。9岁及以上Tanner 1期男童和7岁及以上Tanner 1期女童身高及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所有儿童(均 P<0.01),男女童身高差值范围分别为-4.0~-0.6、-4.4~-0.5 cm,体重差值范围分别为-4.8~-0.4、-4.0~-0.3 kg。Tanner 2期与3期儿童年龄的身高及年龄的体重呈先高后低趋势,两组曲线呈交叉走势。16岁及以下Tanner 4期男童和14岁以下Tanner 4期女童年龄的身高、体重高于同龄同性别所有儿童(均 P<0.01),身高差值范围男女童分别为0.2~10.0、0.2~9.4 cm,体重差值范围分别为0.7~10.9、1.0~11.2 g,曲线各年龄组两组间差异随年龄逐渐缩小。 结论:建立了我国城镇3~18岁不同性别儿童各青春发育期年龄的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可供临床进行青春期体格发育评估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体重增加对妊娠结局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妊娠期体重增加(GWG)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为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全国11家中心登记的T1DM合并妊娠患者。收集基线人口学资料、全孕程体格检查指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比等]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红蛋白(Hb)等],记录妊娠结局(子代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和巨大儿等)。根据孕前体重和分娩前体重计算GWG,并将受试者分为GWG不足组、GWG适当组和GWG过度组。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 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GWG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胎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纳入96例T1DM患者,其中GWG不足组17例(17.71%),GWG适当组47例(48.96%),GWG过度组32例(33.33%)。与GWG适当组相比,GWG过度组巨大儿发生率显著增加[分别为18.75%(6/32)和6.38%(3/47), P=0.038]。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WG与孕妇分娩前体重、分娩前BMI、子代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381、0.380、0.356、0.303,均 P<0.01),与腰臀比、孕前体重、孕前BMI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398、-0.285、-0.342,均 P<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以出生体重为因变量,校正孕前/孕早期HbA 1c、孕早期Hb、孕前BMI后,GWG与出生体重显著相关( β=0.388, P<0.01);校正分娩前HbA 1c、孕晚期Hb、分娩前BMI后,GWG与出生体重显著相关( β=0.264, P<0.05)。 结论:孕期过度增重与T1DM患者胎儿过度生长风险增加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24岁,因左侧大阴唇肿胀1年余,阴道肿物脱垂3个月余就诊。体格检查:左侧大阴唇扪及一界清质软光滑肿块,大小约3 cm×3 cm,活动度一般,无压痛,皮温正常;双侧腹股沟区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检查显示:左侧大阴唇皮下见一低回声肿块,紧贴阴道壁左后方生长,延伸至宫颈,大小约5.5 cm×3.4 cm×2.5 cm,形态不规则,边界清晰,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未见明显液化及钙化征象,后方回声无改变,膀胱与子宫无明显受压移位(图1A);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测及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图1B);弹性成像示应变弹性评分4分(图1C)。超声造影[造影剂选用SonoVue(Bracco公司)]示:肿块于10 s自周边向内部增强,呈整体均匀高增强,24 s开始缓慢减退(图2)。超声提示:左侧大阴唇皮下富血供占位,性质待定,建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其他影像学检查:CT平扫示阴道壁左后方至左侧大阴唇皮下片状稍低密度影,不伴骨质破坏(图3A);MRI平扫示阴道壁左后方至左侧大阴唇皮下囊性为主异常信号,增强示肿块边缘轻度强化(图3B,C),考虑偏良性或低度恶性病变。术前行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图4A),穿刺病理示少许肌肉组织及纤维结缔组织,伴间质少许间充质细胞增生,局灶黏液变性,考虑梭形细胞病变不能除外。行腹腔镜及会阴开放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术后病理HE染色提示梭形细胞肿瘤(图4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4(灶+),Desmin(灶+),SMA(-),ER(+),PR(+),SOX10(-),S-100(-),Ki-67(5%+),诊断为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在超声造影检查、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及手术前,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2019-SR-29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中央轴空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中央轴空病早产儿,生后即出现关节挛缩、肌张力异常、双侧足内翻、髋关节脱位等,基因检测发现RYR1基因错义变异,予运动功能康复训练,1岁时行跟腱松解手术,3岁9月龄时体格生长发育、语言和智力正常,粗大运动能力稍落后于同龄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指导模式对食物转换期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指导、辅食制作实操班指导、食物模型指导三种不同形式健康教育下婴儿体格发育的差异,探讨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有效宣教方法。方法:于2019年6~12月选择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健康体检的足月婴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月龄在4~6月,未引入辅食,于照顾者知情同意后,根据照顾者的意愿划分为三组,对照组100例、实操组100例,食物模型组100例。对照组于6月、8月、10月龄体检时按常规进行食物转换指导,实操组于6月、8月、10月龄应用辅食制作实操班指导进行食物转换指导,食物模型组于6月、8月、10月龄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仿真婴儿辅食模型进行食物转换指导。随访研究对象至12月龄,比较三组婴儿体格发育、血红蛋白、血清矿物质水平。结果:12月龄时实操组体重高于食物模型组及对照组,实操组及食物模型组婴儿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食物转换期婴儿接受辅食制作实操指导食物转换,能促进体重增长,辅食制作实操指导与食物模型指导食物转换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海口市不同宫内生长状态早产儿体格生长状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宫内生长状态早产儿的生长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在海口市各辖区出生并定期进行系统保健及管理的早产儿10 856例的一般资料和生长发育及监测随访指标,按不同宫内生长状态分为适于胎龄、小于胎龄和大于胎龄3组。采用 H检验或χ 2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早产儿的一般特征,局部加权回归(LOESS)拟合不同组别的体格生长指标的发育曲线。 结果:10 856例早产儿中男6 317例、女4 539例,出生胎龄35(34,36)周,出生体重2.5(2.1,2.8)kg。小于胎龄 754例(6.9%),适于胎龄 9 301例(85.7%),大于胎龄 801例(7.4%)。小于胎龄组出生体重低于适于胎龄和大于胎龄组( Z=2 274.93, P<0.001);适于胎龄组在首次体检中纯母乳喂养的比例高于小于胎龄组[68.6%(6 378/9 301)比62.9%(474/754),χ 2=13.82, P=0.003]。LOESS拟合结果显示,3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在校正月龄0~6月龄增长较快,适于胎龄与大于胎龄组各校正月龄段的年龄的体重Z评分、年龄的身长Z评分和身长的体重Z评分回归预测值在0 s左右,而小于胎龄早产儿为-1~0 s;校正月龄0~17月龄,适于胎龄组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的比例分别为0.3%(16/4 838)~1.9%(47/2 506)、0.4%(18/4 838)~2.4%(51/2 124)、2.1%(88/4 135)~4.4%(214/4 838),大于胎龄组分别为0(0/296)~1.0%(2/199)、0(0/341)~1.6%(3/186)、1.0%(2/199)~2.6%(9/341),小于胎龄组分别为7.6%(25/330)~16.8%(28/167)、5.2%(17/330)~10.6%(32/303)、3.9%(3/77)~12.6%(21/167);此外,3组体重、身长月增长值随着月龄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小于胎龄组身长月增长值在校正月龄0~2、2~5月龄分别为4.0和2.4 cm/月。 结论:大部分早产儿出现了追赶生长,小于胎龄早产儿生长发育整体落后于适于胎龄和大于胎龄早产儿,应重点关注小于胎龄早产儿的体格生长,及时纠正生长偏离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脊柱侧凸学校筛查的现状与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在生长发育期容易快速进展,脊柱侧凸学校筛查(scoliosis school screening,SSS)是该疾病早发现早治疗的主要途径。SSS项目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逐渐向全世界推广,但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筛查方法的假阳性率较高、潜在的放射线损害、筛查效价比不确定和缺乏高等级保守治疗有效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导致许多欧美国家停止了SSS。然而随着脊柱侧凸疾病筛查诊治相关研究的进展,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评估,2018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小组又重新将SSS的推荐等级调整为"不推荐不反对"。近年来,SSS在国内逐步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家教育部等五部门也于2021年发文将脊柱健康检查列入中小学生体检项目。项目开展应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疾病筛查有效性标准进行。未来随着脊柱侧凸筛查方法准确性的提高、人工智能等多模式筛查的进展、无辐射检测技术的出现以及轻中度脊柱侧凸保守治疗有效性的提高,SSS项目的长期、大规模开展和脊柱侧凸的早期防控将有可能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