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外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总额预算制能有计划地将医疗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医保基金结算方式。本研究以英国英格兰地区及我国台湾地区和福建省三明市的医保总额预算模式为例,介绍了总额预算相关管理形式、考量因素和测算方法等。英国英格兰地区从医疗服务的"需求侧"出发,以加权人口数为测算基础,将需求和成本因素测纳入测算,对医疗服务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包括全科医生、管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专家等。我国台湾地区和三明市均从医疗服务的"供给侧"出发,以上一年度医疗服务结算金额为测算基础,其中,台湾地区将非协商因素、协商因素和付费者意愿等纳入测算,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院代表、参保人员代表和专家学者等;三明市将参保人数、民众就医需求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纳入测算,对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进行分类测算,参与预算的人员主要为医保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代表。总体来看,英格兰地区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过程较精细,参与预算的各方代表较多。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测算指导框架和测算过程有待进一步完善,且相关信息公开程度及参与人员代表性还需提升,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总额预算指导框架;从需求角度出发,发展第三方专业测算机构;推动测算过程公开化,优化参与人员构成,以期提升我国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的科学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实际供给及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影响因素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实际供给及影响老年人照料方式的因素。方法:采用2018年第7次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CLHLS)截面数据,选取其中15 854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城市、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的社区照料需求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 854例老年人中,男6 912例(43.60%)、女8 942例(56.4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结果显示,11 109例老年人可完全自理,失能老年人3 889例,失能率为25.93%。城镇老年人在起居照料、精神慰藉和聊天解闷,提供保健知识,处理家庭邻里纠纷等方面期望社区为其提供的社会服务比例高于城市和农村老年人。从社区为老年人实际提供的服务来看,除了上门看病送药服务,城镇与农村老年人其他社区服务可获得的比例相近,但明显低于城市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的社会服务比例。年龄、有无配偶、居住地、文化差异、健康状况、生活来源及居住意愿对照料需求模式选择具有显著影响,高龄[70~79岁老年人( OR=2.29、95% CI:1.04~5.03)、≥80岁老年人( OR=2.94、95% CI:1.38~6.25)]、无配偶( OR=3.50、95% CI:2.49~4.92)、失能等级高[轻度失能老年人( OR=4.24、95% CI:3.12~5.77)、中度失能老年人( OR=7.54、95% CI:5.19~10.95)、重度失能老年人( OR=10.50、95% CI:7.59~14.53)]的老年人更倾向于选择社会化照料。 结论: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城镇老年人对照料服务需求增加,但城镇老年人所在社区实际提供的照料服务尚待提高,其照料方式与农村老年人相同仍倾向于家庭照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广州医科大学在线教学平台应用调查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医科大学在线教学平台的实施情况。方法:2020年9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使用过广州医科大学e学中心平台的师生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情况、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与持续使用意愿、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4个部分。结果:教师与学生每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5次及以上的分别为35.8%(38/106)和85.8%(1 062/1 238)。81.1%(86/106)的教师与68.3%(845/1 238)的学生都认为可以开展混合教学,但是希望以线下为主。教师与学生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评分别为(3.80±1.17)分与(3.90±0.98)分。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其他职称教师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29±0.49)分、(4.19±0.81)分、(3.72±1.10)分、(3.11±0.90)分、(3.63±1.83)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知有用性、自我效能感、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满意度具有影响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72、0.087、-0.060、0.137、0.116,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感知有用性、使用动机、自我效能感、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对在线教学平台的持续使用意愿具有影响作用,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10、0.206、0.065、-0.067、0.095、0.060,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医科大学师生每周使用在线教学平台的频率较高,对在线学习平台的总体满意度较高,持续使用意愿较强。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完善在线教学平台功能、加大技术支持服务与保障;加强医学教学资源供给、构建校本特色医学资源库;提供在线教学培训咨询,促进课程教学创新变革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分析——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为样本,了解其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培训需求、供给意愿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为城市的中医药特色服务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于2019年5—7月,以上海市浦东新区某中医医院Y为中心,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周边9家养老机构的134名养老护理员为研究对象,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基本情况及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认知程度、培训需求程度及供给意愿,分析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采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调研134名养老护理员,37.3%(50/134)不了解中医药特色服务,71.6%(96/134)需要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 χ2检验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9.512~28.057,均 P<0.05);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对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培训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10.425、10.569、13.088,均 P<0.05)。在培训需求上,随日节律调整起居(3.82 ± 0.67)分,食物的分类、特性、功效(3.38 ± 0.73)分,常用防治疾病的中药、中成药等(3.23 ± 0.84)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3.32 ± 0.65)分,运动保健法(3.47 ± 0.58)分,穴位按摩(3.50 ± 0.72)得分较高;而在供给意愿上,中医适宜技术中的拔罐(3.31 ± 0.79)分得分最高,其他项目得分较高的情况与培训需求相似。 结论:养老护理员中医药特色服务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应加强重点项目如起居养生、饮食调护、穴位按摩、运动保健等在养老机构的培训和推广运用,加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高其中医医养结合服务的参与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我国西部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障碍因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我国西部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障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2年9?—12月选取成都市15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我国西部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障碍因素包括3个主题和6个亚主题,分别为健康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健康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生活方式缺失)、社会参与受阻(个人社会参与意愿较低、社会参与支持系统薄弱)、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医疗照护负担过重、多途径养老服务可及性差)。结论:我国西部地区老年人积极老龄化过程中障碍因素较多,社会在健全养老保健制度,扩大服务供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造积极老龄化氛围,促使我国西部老年人积极老龄化的顺利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下,肿瘤专科护士护理服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挖掘肿瘤专科实施"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在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背景下,如何扩大肿瘤专科"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命质量和护理服务获益。方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回顾,确定研究的重点和方向。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2名注册"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肿瘤专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法进行资料的编码、分类、提炼主题。结果:肿瘤专科护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实践的体验可以归纳为5个主题:意愿更高;认同度更高(自我认同、患者认同、社会支持);多重心理体验(压力体验:专科操作局限与沟通的压力;适应体验:"专科合作双人出诊模式"适应良好);专科服务的时间经济成本更高;服务项目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不足。结论:为了进一步扩大肿瘤专科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让更多肿瘤患者在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获益,需提高护士专科认同度,从而提高从业意愿;增加护士培训,增强护士的综合应对能力;提高基于肿瘤疾病特点的政策经济支持;完善肿瘤专科"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认知现状及培训需求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知晓情况、防治态度及培训需求,为进一步加强围产期抑郁症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于2022年5月采用自制电子问卷,对云南省广南县的产科医护人员和县乡村三级妇幼专干开展普查,共发放问卷854份,探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开展围产期抑郁症知识技能培训预试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和McNemar's检验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623名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完成了问卷调查.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高知晓率仅为37.08%,但71.11%的人员持积极态度,认为抑郁症可防可控.仅有43.50%的人员满意当前的心理卫生服务供给现状,有84.43%的人员认为应将抑郁症的筛查和早期干预等心理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有27.45%的人员曾在工作中遇到过抑郁孕产妇,但69.98%的人员从未接受过围产期抑郁症的相关培训,96.31%的人员有参加相关培训的意愿.工作单位级别较高的基层妇幼卫生人员遇见抑郁孕产妇的可能性更大,但他们接受相关培训的机会更少(P<0.05).既往接受过围产期抑郁症培训的基层妇幼卫生人员没有表现出更好的知识知晓情况(P>0.05),但接受了本次培训的22名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高知晓率由31.82%提高至86.36%.结论 基层妇幼卫生人员对围产期抑郁症的认知水平不高,但对围产期抑郁症的防治态度积极,参与培训的意愿强烈.既往的抑郁症相关培训较少且效果不佳,建议优先开展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围产期抑郁症知识技能培训,针对认知误区和实践难点进行参与式培训,再通过经验下沉、示范引领,为全社会的围产期抑郁症防治营造积极友善的氛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市场需求与供给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了解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医保的参保与需求现状,分析其需求与职工医保产品供给的匹配性.[方法]对广州市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行为、参保意愿、参保能力开展问卷调研,共回收有效数据 119 份,抽取其中未参保样本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抽样样本中,参保人员为 58 人,占 48.74%;未参保人员为 61人,占 51.26%.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在本科及以下,个人月收入主要在 9000 元以下.61 名未参保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意愿平均值(M=3.85,SD=0.872)高于3(P<0.05),参保能力平均值(M=3.41,SD=0.99)也高于 3(P<0.0001),提示未参保灵活就业人员具有一定参保意愿与参保能力.缴费水平过高是未参保样本不参加职工医保的主要原因(占比 42.62%).29.51%的被调查者表示其并不了解职工医保政策.同时,29.51%的被调查者表示其不参保原因在于认为自己较年轻,暂未考虑参保问题;且未来可能不在当前参保地享受医保待遇(16.30%).[结论]灵活就业群体存在参保"需求-决策"偏差,其在权衡未来预期、替代品等因素后表现出参保的"有效需求"不足;同时,职工医保自身缺陷与市场活动缺乏使其"有效供给"相对缺失.职工医保政策非"有效供给"与灵活就业人员非"有效需求"共同形成了供需不相匹配的非预期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医疗责任保险模式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8
医疗责任保险被视为缓解医患矛盾、分担医疗风险、促进卫生健康事业稳健发展的重要工具,但其在我国仍面临保险模式不明确、应用于医疗纠纷预防处理的体系不健全、产品供给少且投保意愿匮乏等瓶颈问题.藉此研究国内医疗责任保险已运行的传统投保理赔模式、与个人利益挂钩、共保体、自保型等主流模式,重点总结了政府支持、设置附加险和特色保险模式等实践经验;同时也梳理了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分别代表的互助模式、医师协会联合承保模式、综合性赔偿模式的主要现状与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医疗责任保险模式在组织、实施以及投保等方面的特征,基于不同地域的模式优点、多元主体调解路径、纠纷处理体系的多角度保障、优质保险产品的实施效果等有效经验,明确提出应融合多模式优势、拓展医疗纠纷诉讼外的调解处置、建立医疗预警系统、构建科学的产品内容等建议,为防控医疗风险提供优化路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背景 2016 年全面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来,居民基层首诊意愿逐步提升,但签约居民基层首诊效果评价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 了解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改善策略.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山东省三市抽取 54 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共 4 000 名签约居民.采用汉化版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CAT)的首诊性维度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的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的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 3 859 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6.48%.其中,乡镇卫生院签约居民为2 086名(54.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1 773名(45.9%);三个地区的首诊性维度总得分为3.49分,得分最高的条目是"您的签约机构周六、周日开门吗"(3.74 分);得分最低的条目是"在非营业期间,如果您在晚上生病了,您的签约机构会有医生或护士出诊吗?"(3.05 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签约机构、个人月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身体健康、是否确诊慢性疾病是签约居民首诊性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签约居民的首诊性评价较好,但还需加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引导签约居民形成基层首诊的就医观念,通过明确非工作日出诊流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共享平台建设、发挥医疗保障制度杠杆作用等措施推动居民基层首诊,进而提升签约居民首诊性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