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小鼠颌下腺相关mRNA和蛋白及外周血Th17/Treg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SS)模型小鼠颌下腺组织相关mRNA和蛋白及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通过免疫诱导法建立SS小鼠模型,对照组不予处理,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白芍总苷组和增液润燥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3只.白芍总苷组予白芍总苷溶液0.234 mg/g灌胃,增液润燥汤低、中、高剂量组予增液润燥汤4、8、12 mg/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60 d.计算小鼠日饮水量、唾液流率、颌下腺指数,HE染色观察小鼠颌下腺组织形态,qPCR检测颌下腺组织同源异形盒基因A1(HOXA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细胞介素-17(IL-17)、叉头框蛋白P3(FOXP3)mRNA和miR-181c-3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颌下腺组织HOXA1、STAT3、p-STAT3、IL-17、FOXP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日饮水量增加,唾液流率、颌下腺指数降低,颌下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明显,HOXA1、STAT3、IL-17 mRNA表达升高,FOXP3 mRNA和miR-181c-3p表达降低,HOXA1、STAT3、p-STAT3、IL-17蛋白表达升高,FOXP3蛋白表达降低,Th17比例、Th17/Treg升高,Treg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增液润燥汤各剂量组小鼠日饮水量减少,唾液流率升高,颌下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均有不同程度减轻,HOXA1、IL-17 mRNA表达降低,FOXP3 mRNA和miR-181c-3p表达升高,HOXA1蛋白表达降低,FOXP3蛋白表达升高,Th17比例、Th17/Treg降低,Treg比例升高,增液润燥汤高剂量组颌下腺指数升高,STAT3 mRNA、蛋白表达及p-STAT3、IL-17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液润燥汤可能通过上调miR-181c-3p、FOXP3表达,下调HOXA1、p-STAT3、STAT3、IL-17表达,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改善SS所致颌下腺功能和组织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参芪抑瘤方干预胃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分子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转录组学探讨参芪抑瘤方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构建PLGC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叶酸组(0.002 g/kg)和参芪抑瘤方高、中、低剂量组(39.6、19.8、9.9 g/kg),每组10只,分别予相应溶液灌胃,连续90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HE染色观察胃黏膜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胃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转录组学筛选差异表达mRNA并富集差异表达通路,ELISA检测胃组织Bcl-xL、C-myc、周期蛋白D1(Cyclin D1)含量,RT-qPCR检测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Janus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降低(P<0.05),胃黏膜结构紊乱,胃组织PCNA蛋白表达升高(P<0.05),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含量及mRNA表达升高(P<0.05),IL-6、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抑瘤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质量不同程度升高(P<0.05),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异常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参芪抑瘤方各剂量组PCNA蛋白表达降低(P<0.05);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JAK-STAT信号通路在空白组与模型组、模型组与参芪抑瘤方高剂量组中均有显著差异;参芪抑瘤方高、中剂量组大鼠胃组织Bcl-xL、C-myc、Cyclin D1含量及mRNA表达降低(P<0.05),IL-6、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参芪抑瘤方能改善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异常形态,其机制与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增殖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TAT3 ADAMTS19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A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及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19(ADAMTS19)的表达及与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手术切除的EC患者8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C组织及癌旁组织STAT3、ADAMTS19表达.采用Phi相关系数分析EC组织中STAT3、ADAMTS19表达的相关性.根据EC组织STAT3、ADAMTS19表达分为STAT3、ADAMTS19阳性/阴性表达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STAT3、ADAMTS19阳性/阴性表达EC患者生存曲线,并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EC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癌组织STAT3、ADAMTS19表达对EC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EC组织STAT3阳性表达率升高,ADAMTS19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EC组织中STAT3与ADAMTS19表达呈负相关(φ=-0.443,P<0.001).STAT3、ADAMTS19表达与EC患者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82例EC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9.51%(57/82).STAT3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60.71%低于STAT3阴性表达组88.46%,AD-AMTS19阳性表达组3年总生存率88.89%高于ADAMTS19阴性表达组64.06%(P<0.05).FIGO 分期Ⅲ期、肌层浸润深度≥ 1/2、低分化、淋巴结转移、STAT3阳性为E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D-AMTS 19阳性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癌组织STAT3、ADAMTS19表达联合预测E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大于癌组织STAT3、ADAMTS19表达单独预测的0.758、0.750(P<0.05).结论:EC组织STAT3高表达、ADAMTS19低表达,二者表达呈负相关,与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且STAT3、ADAMTS19表达联合对EC患者预后有较高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LA-G在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阳性T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HLA-G)在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1型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 type 1,HTLV-1)阳性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其在影响HTLV-1感染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HLA-G在HTLV-1阳性T细胞系(MT2和MT4)中的表达。构建HLA-G基因沉默的siRNA,用于敲低MT2和MT4细胞中的HLA-G,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观察HLA-G对HTLV-1蛋白Tax、P19表达的影响,同时在RNA水平监测HLA-G基因沉默后MT2和MT4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变化。CCK8法观察MT2和MT4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HTLV-1阴性T细胞(Jurkat和MOLT4)比较,MT2和MT4细胞均高表达HLA-G分子。siRNA敲低MT2和MT4细胞中的HLA-G后,HTLV-1 Tax和P19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下降,抗病毒因子IFN-γ和TNF-α表达升高,MT2和MT4细胞的增殖能力和STAT3磷酸化水平均降低。结论:HTLV-1能诱导T细胞高表达免疫耐受分子HLA-G,抑制HLA-G表达可促进抗病毒因子的产生,降低IL-6及STAT3磷酸化水平,从而有效抑制HTLV-1的复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共同影响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化疗耐药及预后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共同影响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机制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7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中留取肿瘤组织标本的高级别卵巢浆液性癌患者共119例,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备本院患者的卵巢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组织芯片中STAT3、CAF活化的特异性标志物——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CAF分泌的Ⅰ型胶原蛋白(COL1A1)的表达水平,分析STAT3、FAP、COL1A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及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3种蛋白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合国际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26712数据集收录的人卵巢癌组织的基因表达及患者预后信息,对本院卵巢癌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本院资料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化疗耐药是影响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时间(OS)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01)。(2)本院化疗耐药患者的卵巢癌组织中STAT3、FAP、COL1A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化疗敏感者( P均<0.05)。本院的卵巢癌组织芯片中STAT3、FAP、COL1A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OS均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 P均<0.05);对GEO数据库中GSE26712数据集收录的卵巢癌资料的分析显示,高表达STAT3、FAP、COL1A1基因的卵巢癌患者的OS也均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 P均<0.05),其验证结果与本院卵巢癌患者的检测结果均一致。(3)相关性分析表明,本院的卵巢癌组织芯片中,STAT3蛋白与FAP、COL1A1蛋白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 r=0.47, P<0.001; r=0.30, P=0.006);对GEO数据库中GSE26712数据集收录的卵巢癌资料的分析显示,STAT3基因与FAP、COL1A1基因的表达也均呈显著正相关( r=0.31, P<0.001; r=0.52, P<0.001)。 结论:STAT3与CAF共同作用,可能促进卵巢癌的化疗耐药,进而导致卵巢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系统阐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机制与治疗数据、免疫治疗技术参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及处理,以及临床诊疗实践,旨在指导国内同行安全、科学和规范地开展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及相关的临床试验。论著《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家庭的聋病遗传咨询特征分析》发现携带线粒体DNA致病突变个体及其母系家庭成员发生耳聋的风险较高,但携带者的发病年龄、听力损失程度及外显率等存在显著差异,在遗传咨询中需要明确排除核基因可疑致病变异并分析携带者的线粒体DNA突变比例,同时完善首诊个体及其母系家庭人员的听力检测,以咨询家庭为单位进行线粒体突变表型-基因型特征分析,有利于线粒体耳聋遗传咨询个性化的临床决策。论著《坏死性外耳道炎23例临床分析》提出坏死性外耳道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可根据不同临床分期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基础,以手术治疗为主;尽早干预预后较好,但合并多组颅神经损伤及颅内感染的患者预后不佳。论著《顺铂诱导氧化应激引起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发现顺铂可升高耳蜗内氧化应激水平导致C57BL/6J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凋亡,从而提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造成听力损失。论著《siRNA沉默STAT6抑制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产生的实验性研究》发现经鼻滴入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小干扰RNA(siRNA)可下调鼻黏膜STAT6表达,降低磷酸化STAT6(p-STAT6)水平,抑制小鼠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的产生。新技术新材料《汉语普通话CMnBio测听句表的编制及在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的验证》建立了面向成年人工耳蜗植入者、具有良好等价性的26张普通话CMnBio句表,并提供了使用单张表和二张表时识别率得分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为普通话成人人工耳蜗临床实践及开展跨语种成效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避免天花板效应的实用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间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外泌体内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间质干细胞成骨过程中外泌体转运的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分离和鉴定间质干细胞外泌体。小鼠跟腱切断后1周安乐死后取其肌腱,分离培养肌腱细胞,得到肌腱细胞损伤模型(损伤组);将成骨分化过程中的间质干细胞与肌腱细胞共培养(共培养组);将miRNA-222-5p模拟物转染进间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间质干细胞与肌腱细胞共培养(miRNA-222-5p组)。通过克隆形成、Transwell观察间质干细胞分泌外泌体及外泌体转运的miRNA-222-5p对肌腱细胞损伤修复的能力;qPCR、Western-blot和荧光染色检测成软骨和成骨相关蛋白的相对mRNA和相对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blot检测信号通路因子的表达。结果:电镜观察外泌体直径为40~100 nm,形态为典型的杯口状结构。外泌体标志蛋白热休克蛋白70、多配体聚糖结合蛋白1、肿瘤转移抑制因子9、肿瘤转移抑制因子63和肿瘤易感基因10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6±0.22、2.06±0.42、1.96±0.32、1.94±0.38、1.86±0.3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克隆形成试验后细胞群落数量:损伤组(4.00±0.58)个、共培养组(7.25±0.48)个、miRNA-222-5p组(16.00±1.3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550, P<0.001)。Transwell试验后细胞数量:损伤组(37±4)个、共培养组(78±3)个、miRNA-222-5p组(16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54.100, P<0.001)。qPCR、Western-blot和荧光染色检测结果显示,与损伤组相比,共培养组细胞中Sry相关HMG盒9、Ⅱ型胶原纤维α1基因、蛋白聚糖、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t相关转运因子2和骨桥蛋白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增加;与共培养组相比,miRNA-222-5p组细胞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均增加( 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与损伤组相比,共培养组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的表达水平升高;与共培养组相比,miRNA-222-5p组的表达升高( P<0.05)。 结论:间质干细胞与跟腱细胞共培养可促进跟腱细胞成骨分化,同时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转运miRNA-222-5p进一步促进跟腱细胞成骨分化。其机制可能与损伤肌腱中信号通路因子核因子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5和细胞信号转导分子2的表达上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JAK抑制剂治疗间质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肺间质炎症或纤维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构成的复杂网络在I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Janus激酶(JAK)活性改变可激活下游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信号通路,活化巨噬细胞,增加促炎和促纤维化因子释放,并促进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参与ILD发生发展。JAK抑制剂(JAKi)可通过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减轻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有望用于治疗ILD。基础研究发现,托法替布可抑制次氯酸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症相关ILD(SSc-ILD)小鼠的纤维化和炎症反应,而芦可替尼可改善SSc-ILD小鼠模型和博来霉素小鼠模型的肺纤维化程度。JAKi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但从目前的临床应用报道看,JAKi可能对多种结缔组织疾病相关ILD具有潜在的治疗效果,包括SSc-ILD、类风湿关节炎相关ILD,以及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抗体阳性的皮肌炎相关ILD,但尚需高级别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鉴于JAKi还有很强的抗炎作用,有望在纤维化性ILD急性加重、快速进展性ILD和抗肿瘤免疫治疗相关性ILD等同时具有明显的炎症反应的ILD中发挥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信号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2月至11月选择21 d龄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敲除小鼠(先天性巨结肠模型鼠)作为实验组(12只),相应日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12只)。基因敲除小鼠(背景B6:129)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国儿童医院捐赠,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培育、繁殖。收集结肠标本,依据形态将实验组小鼠结肠分为狭窄段及扩张段,对照组小鼠肠管相应分为结肠远、近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判断肠管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定量分析各组结肠标本中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标本磷酸化两面神激酶2(p-JAK2)、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JAK2、STAT3的mRN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先天性巨结肠模型鼠(Ednrb -/-小鼠)狭窄段肠管JAK2、p-JAK2、STAT3、p-STAT3表达水平较扩张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0.791±0.108、0.438±0.059、0.327±0.028、0.858±0.091,扩张段:0.479±0.109、0.206±0.024、0.297±0.013、0.579±0.102, t=7.074、12.679、3.428、7.096, P值均<0.05)。RT-qPCR检测显示Ednrb -/-小鼠结肠狭窄段JAK2、STAT3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扩张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0.427±0.042、0.272±0.044,扩张段:0.234±0.031、0.127±0.014, t=12.820、10.836, P值均<0.05)。ELISA显示Ednrb -/-小鼠扩张段肠管的IL-10的表达量下降,而狭窄段肠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2.540±0.710,扩张段:1.330±0.350, t=5.284, P<0.05)。 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小鼠模型扩张段炎症重,而狭窄段炎症较轻,其机制与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和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自身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主要认为VKH其实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与T细胞发挥功能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信号传导通路介导的免疫反应相关。细胞免疫中各个T细胞亚群的平衡失衡对VKH发病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方向,目前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对相关细胞通路,尤其是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蛋白通路、核因子-κB通路。而B细胞在VKH发病机制中的探索,也已通过各种靶向药物的成功应用初见成效。未来进一步筛选并定位到在VKH发病过程中异常调节或表达的基因或蛋白,早日全面深入地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好地阐明VKH的发病机制,并据此提升临床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开发新的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