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L教学在儿童急救技能高仿真模拟培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结合高仿真模拟培训(high-fidelity simulation,HFS)系统的培训在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急救技能培训方面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急诊临床轮转的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200名,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师讲授结合简单模拟培训)、CBL组(CBL案例结合简单模拟培训)、HFS组(传统教师讲授结合HFS高仿真模拟)、CBL+HFS组(CBL案例结合HFS高仿真模拟)4组。所有数据使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考核成绩显示,在心肺复苏、电击治疗、气管插管三项技能考核成绩中,CBL组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HFS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BL与HFS之间有交互协同作用。在非技术能力考核方面,CBL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HFS组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BL与HFS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协同作用。远期考核成绩与近期考核成绩的分析结果相同。 结论:CBL教学联合HFS系统有利于提升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急救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门诊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行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儿童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研究组采用以追踪方法学为基础的个性化管理。比较两组护士静脉穿刺管理效果、亲属有关门诊输液知识知晓情况、安全检查项目得分、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静脉治疗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护士操作技能评分、降低输液风险评分、提高患儿或亲属维护穿刺管依从性分别为(3.51±0.35)分、(3.50±0.26)分、(3.62±0.2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2±0.23)分、(3.19±0.12)分、(3.38±0.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19、7.57、4.69,均 P < 0.001);研究组亲属门诊输液知识知晓情况达标率为97.96%(48/49),高于对照组的83.67%(4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0, P < 0.05);研究组作业安全、病区管理、急救管理评分分别为(97.98±0.30)分、(98.03±0.50)分、(99.78±0.3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72±0.26)分、(95.31±0.37)分、(96.28±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9.85、30.61、59.42,均 P < 0.001);研究组留置针不规范使用率为12.24%(6/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2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50, P < 0.001)。 结论:基于追踪方法学的个性化管理在门诊输液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维护效果,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绵阳地区儿童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现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儿童防灾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现状,为针对性制定科学的儿童灾害知识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提升儿童灾害发生时的生存能力。方法:通过文献查阅、专家咨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绵阳地区县(市)级高中、初中、小学2 162人进行调查。结果:有8.3%的儿童灾害意识薄弱;儿童灾害相关知识了解较好,报警电话知晓率最高91.8%,火灾、洪涝、地震逃生及地震预警知识得分次之(86.5%、84.2%、84.2%、83.0%),心肺复苏、消防栓操作知晓率很低(58.8%、57.4%),仍有部分儿童选择不当逃生行为;预警知识及急救技能得分与性别、年龄相关,在灾害前兆知识、灭火器消防栓使用及急救技能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P<0.001),除火灾相关知识、燃气泄漏逃生、避难场所知晓率外,年龄越大得分越高( P<0.05);预警、逃生知识及急救技能得分与其家庭所在地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而与民族、父母学历、学校所属性质无相关性;有备灾包的家庭占60.1%,80.0%以上儿童选择应准备手电筒、食物和水、急救药包,而65.0%~75.0%的儿童认为没有必要准备收音机、电话号码本、现金。 结论:儿童的减灾意识及自救互救能力总体较好,但仍存在急救技能不足、选择不当逃生行为的情况。应加强儿童基础教育中灾害意识和自救能力教育,减少因灾害导致的儿童伤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苏州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调查苏州地区城乡儿童意外伤害临床特征,为本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因意外伤害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的性别、年龄、户籍、意外伤害时间、原因、地点及教育干预需求等资料。按照性别、季节及居住地等分组,分析儿童意外伤害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意外伤害患儿32 561例,男20 180例,女12 381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意外伤害患儿的发生呈现升高趋势( χ 2=263.13, P<0.01)。儿童意外伤害多发生在家里为19 177例占58.9%。0~<1岁组(447例)、1~<3岁组(12 392例)和3~<6岁组(9 381例)患儿发生意外伤害高于6~<10岁组(6 931例)和10~<14岁组(3 410例)患儿( χ 2值为14.69~246.83, P<0.01);跌倒、坠落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原因为12 404例占38.1%。3~<6岁组患儿春季发生意外伤害高于0~<1岁组、1~<3岁组、6~<10岁组和10~<14岁组,3~<6岁组患儿夏季发生意外伤害高于0~<1岁组、1~<3岁组和10~<14岁组,0~<1岁组患儿秋季发生意外伤害高于1~<3岁组、3~<6岁组和6~<10岁组,0~<1岁组患儿冬季发生意外伤害高于1~<3岁组、3~<6岁组、6~<10岁组和10~<14岁组( χ 2值为6.80~310.53,均 P<0.01)。1~<3岁组患儿家长对急救知识的需求较高,0~<1岁组患儿家长对急救技能的需求较高( χ 2值为5.03~821.23,均 P<0.01)。 结论:苏州地区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有年龄、季节、地区特点,本研究可为本地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浙江省2022年儿童致死性溺水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浙江省2022年儿童致死性溺水流行特征,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计的《儿童溺水死亡调查表》,通过病史/死亡调查记录查询、电话调查、入户调查等方式收集2022年浙江省因溺水死亡的0~17岁儿童个案信息。结果:2022年浙江省共发生儿童致死性溺水341名,完成调查330名,完成率为96.77%,男女性别比为2.33∶1,年龄以15~17岁和0~4岁为主,外省户籍儿童占54.24%。83.33%儿童致死性溺水为非故意溺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己故意溺水死亡比例呈上升趋势。低年龄组儿童溺水死亡主要发生在公共蓄水设施,高年龄组儿童主要发生在开放自然水域。275名儿童非故意致死性溺水中,73.09%不会游泳;现场有成年人看护且看护距离在一臂之内、看护时不间断且未做其他事情的比例仅为1.09%。溺水现场明确有第一急救人员在场者占47.63%,以医务人员、成年看护人和路人为主,第一时间获得急救措施为心肺复苏且发生溺水到获得心肺复苏间隔时间≤5 min者占2.18%。结论:浙江省2022年不同年龄组溺水死亡儿童的溺水意图、溺水发生场所等存在差异。应将提高儿童游泳技能、重视成年人有效看护、提高现场急救技术普及率等作为干预重点,不断降低儿童溺水的发生及所致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P辅助PBL联合TBL模式在儿科急救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模拟病人(simulate patients,SP)辅助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联合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based learning,TBL)模式在儿科急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教学效果,为我国儿科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参加规培的103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名)及试验组(53名)。对照组采用既往住院医师带教模式,试验组采用SP辅助PBL联合TBL模式。教学结束后通过急救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和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本研究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 t检验和卡方检验。 结果:试验组在儿科急救理论知识、临床思维与技能、小儿急救技能应用的出科考核分数均高于对照组[(86.98±3.42)、(85.69±5.13)、(89.62±4.75)] vs. [(77.23±4.16)、(81.16±3.96)、(76.54±5.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问卷调查结果得出,试验组在提升儿科临床思维、提升儿科急救技能水平、提升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文关怀与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SP辅助PBL联合TBL教学有助于住院医师更好地掌握儿科急救技能,提升其临床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儿科住院医师培养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儿童疾病起病急、变化快,随着我国儿童就医需求的持续增长,有限的儿科急诊医疗服务资源面临较大压力.制订儿科急诊五级预检分诊标准,以急诊智能化信息系统为工具,以急救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为保障,以 5G+区块链转运技术为手段,构建了智能化儿科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对优化急诊资源配置、持续改进急诊工作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认为统一儿科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强化急诊医护人员儿科急诊急救能力提升培训,建立医院间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是儿科急诊急救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贵州部分中学健康教育传播形式选择与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学校是健康教育的适宜场所1.学校健康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健康教育活动、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健康讲座等形式使儿童青少年掌握疾病防治、急救互救、人际交往、心理健康、膳食营养、运动与健身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本课题调查贵州部分中学生对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需求,分析比较其对教材阅读、多媒体讲课、校园广播、专题辅导、情景互动、宣传栏、宣传画、手册折页、网络新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的选择喜好,以及健康传播材料在校园的实际应用情况,探索在中学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从而为学校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健康知识教学活动提供相关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06-2015年西安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2006-2015年西安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强度、变化趋势、主要死因及其流行病学分布情况.方法 分析调查对象意外伤害死亡数据的人群、时间、空间特征、死亡原因及就诊情况等,计算相关的率、构成比等.结果 西安市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近10年下降了38.66%,但意外伤害死亡率和占比却一直稳居全市儿童死亡的前5位,成为影响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死亡年龄以1~4岁为主(61.11%),原因依次为意外窒息、交通意外、溺水、跌落、一氧化碳中毒等.死亡年龄≥1岁以交通意外为最多,占39.39%,<1岁的以意外窒息为最多(占65.08%).意外伤害死亡儿童多数(占59.81%)未来得及就诊,72.41%的儿童死亡在家、出事地点或途中.结论 意外伤害是西安市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死因,尤其是1~4岁儿童的首位死因,原因以意外窒息和交通意外为主.防制策略以预防为主,安全意识技能双提高.一是安全喂养护理;二是建设安全环境;加强幼儿的安全防范;三是养成安全习惯,四是普及急救知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苏州市社区居家护理适宜技术需求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调查分析苏州市社区居家护理适宜技术需求情况,为居家护理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从苏州市的4个行政区域抽取12个社区,再从每个社区抽取55名社区居民,共计发放660份问卷,有效问卷566份.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的社区居家护理适宜技术需求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6.04%的社区居民接受过相关居家护理培训,24.73%的社区居民参加过急救演练.居家护理知识需求较高的是老年自我保健、慢性病居家护理、骨质疏松防治、中医养生、儿童居家护理等.居家护理技能需求较高的是意外伤害处理、中医养生技能、心肺复苏、血压监测等.医护讲解和健康讲座是社区居民期望学习居家护理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双向、案例分享和实际操作是调查对象感兴趣的主要讲课形式.多数调查对象可随时参与培训,53.18%的调查对象认为培训时长在1h内比较合适.心理护理问题需要亟待关注.结论:社区推广居家护理适宜技术有利于促进其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应结合社区居民居家护理适宜技术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技术推广,为进一步发展、完善社区居家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